丝路资讯
新疆唐王城遗址考古首次展出一批珍贵出土文物[...] 2023-05-23
位于新疆图木舒克市的唐王城遗址从去年6月开始发掘。18日,40多件珍贵文物在图木舒克市考古成果展厅首次展出,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展出的46件文物均出自唐王城遗址,分为佛像、陶器、铜器等。展览还用图文详细介绍了唐王城历史沿革、学术意义及发掘经过,对人们进一步了解当地历史发展、民族融合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者 李志伟: ...
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上线[...] 2023-04-28
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其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游戏科技,在数字世界生动再现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公众可以通过“云游敦煌”小程序或“数字敦煌”官网,打开“数字藏经洞”。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在敦煌莫高窟正式 ...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揭牌[...] 2023-04-28
4月25日,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中国外交部大使王福康,吉尔吉斯共和国文化、信息、体育和青年政策部部长马克苏托夫·阿尔金别克·阿斯卡罗维奇,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达夫拉特佐达·祖尔菲娅·达夫拉特,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杜尔德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文化遗产 ...
西藏石窟寺调查发现罕见吐蕃时期摩崖石刻[...] 2023-04-28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在开展全国石窟寺(石刻)专项调查期间,考古人员在西藏东部昌都市芒康县境内发现3处典型吐蕃佛教造像风格摩崖石刻。(左)工作人员正在对查果西沟B点摩崖石刻造像进行调查记录,(右)该摩崖石刻造像现状。(资料图片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据悉,2021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芒康县文化局及昌都市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 2023-04-26
2023年4月25日,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中国西安举行,来自亚洲2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的150位代表出席会议,正式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联盟理事会达成广泛共识,并宣言如下:各方认为,亚洲文化遗产是亚洲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亚洲人民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财富。各方注意到,当今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人类社会现代化进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会议在西安召开[...] 2023-04-25
4月24日下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联盟理事会主席国代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新华社 李贺/摄会议听取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创始成员国高官会议情况报告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设立与申报情况;审议通过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章程》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2023-20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今天正式成立[...] 2023-04-25
4月25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开幕,大会宣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本次会议是联盟发起以来的首次大范围高级别会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1个亚洲国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等3个文化遗产领域主要国际组织参 ...
丁埂遗址现罕见虎纹刻符石钺[...] 朱国亮 2023-04-04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丁埂遗址发现一块极为罕见的两面刻有虎纹、卷云纹和飞鸟纹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石钺。 这是记者从1日召开的丁埂遗址考古现场专家咨询会上了解到的。与会的16名来自国内多个考古研究机构以及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考古专家均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刻有这种虎纹图案的石钺,认为这一石钺或是一种权力象征,对研究太湖西岸良渚文化 ...
新疆史前高台遗存出土木质车辆与骨质冰鞋[...] 2023-02-28
从此间召开的2022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上了解到,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高台遗存出土木质车轮及构件两组共40余件,该发现是国内迄今为止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木质车轮实物资料。同时,遗址中出土的骨质冰鞋也为国内首次发现。俯瞰新疆尼勒克吉仁台沟口遗址高台遗存发掘现场。 吉仁台沟口遗址由居址区和高台遗存组成,地处伊犁河谷, ...
辽上京皇城遗址发现大型建筑基址[...] 勿日汗,哈丽娜 2023-02-20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6月考古人员在辽上京皇城遗址西南部发现大型建筑基址。 辽上京皇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6月至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皇城遗址西南部大型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 ...
山西大同发现唐墓58座 出土各类随葬器物300余件(套)[...] 高雨晴,胡健 2023-02-2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对外发布考古成果,考古人员对山西大同一处建设项目用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共清理唐代墓葬58座,出土陶、瓷、铜等各类随葬器物306件(套)。M47全景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出土铜器组合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平城区智家堡唐代墓地,位于大同市城南智家堡村西北。2022年6月至9月,为配合大同市开源街北侧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建 ...
山西长治发现3座唐代纪年墓 陪葬品折射墓主生活情调[...] 李新锁 2023-02-2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8日晚发布消息,长治市潞州区屈家庄墓地共发掘清理出5座唐代和25座明清墓葬。其中3座唐代墓有确切纪年,墓中出土的精美陪葬品折射出墓主的生活情调。 2022年4月至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治市古建筑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上述古墓葬进行发掘。 其中,M1、M20、M21唐代墓葬出土了墓志,分别为咸通二年(公元861年)、咸通六年(公元865 ...
从丝绸之路到大运河的千年呈现 兰州市博物馆五件精品文物亮相“舟车丝路”特展[...] 刘姗 2023-01-30
原标题:国内首次集结东西南北文明枢纽印记从丝绸之路到大运河的千年呈现 市博五件精品文物亮相“舟车丝路”特展跟随金城遗珍品味丝路文明绿釉陶陂池绿釉陶井绿釉陶灶 日前,集合了甘肃省博物馆、南京市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之力,以丝绸之路和中国大运河沿岸的出土、传世文物为主要展品的《舟车丝路》特展在苏州湾博物馆开幕,166余件 ...
北魏洛阳永宁寺文物首次大规模展出[...] 2023-01-28
“其宁惟永——北魏洛阳永宁寺特展”15日在洛阳博物馆开展,这是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 本次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洛阳博物馆共同主办。170余件(组)洛阳永宁寺遗址出土文物通过此次展览首次与公众见面,涵盖了泥塑、壁画、铁器、水晶、石刻等,其中泥塑造像近130件。 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 ...
东夏国南京城破城之门遗迹被发掘[...] 李层,任爽 2023-01-17
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磨盘村山城遗址在被确认为东夏国南京城故址后,又在2022年度考古工作中有了新收获:元军攻进东夏国南京城破城之门遗迹被首次发掘,进一步印证了史料中当年此城被攻克的相关记载。 磨盘村山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一处独立山体上,扼守延吉盆地最东缘,北、东、南三面被 ...
重庆梧桐土遗址考古取得阶段性进展 主体时代与三星堆文化相关[...] 钟旖 2023-01-17
16日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作为“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项目之一的梧桐土遗址考古取得阶段性进展,证实梧桐土遗址距今已有3000余年,为商周遗存,主体时代为三星堆文化晚期至十二桥文化早期,将为研究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发展变迁再添重要考古实证。重庆梧桐土遗址考古区域航拍图。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梧桐土遗址位 ...
研究表明:莴苣等14种作物沿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2023-01-13
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总结了沿陆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植物交流,表明芥菜、莴苣、荞麦、鹰嘴豆等14种作物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陆上丝绸之路19种作物的传播模式。 图片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科研人员介绍,大约1万年前,人类驯化了小麦、马铃薯、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引起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在欧亚大陆的东 ...
去年,洛阳有这些重要考古新发现[...] 2023-01-11
1月5日至6日,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在郑州举行。来自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等地市的文物考古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46家单位分享了最新考古成果。其中,宜阳苏羊遗址、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等8个洛阳考古项目负责人作了最新成果汇告,来看看我市去年有哪些考古新发现吧。 苏羊遗址 苏羊遗址位 ...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再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盛景[...] 2022-11-16
二狮相向,或衔日或拱月,鬃毛怒张,狮身各镶嵌一枚紫水晶,其余部分镶嵌绿松石。在青海省博物馆考古成果展馆,可以看到2018血渭一号墓科学考古出土的双狮日月金牌饰、镶绿松石凤钗、镶绿松石金链、玛瑙串珠等多彩珍贵文物。本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青海省博物馆为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推出“云”观展活动,利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让市民足不出 ...
专家评价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是海丝港口考古“重要发现”[...] 2022-11-14
在11月5日至6日于浙江温州举行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姜波表示,该遗址是迄今为止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考古的重要发现,“让人看到当年码头集散贸易的情形”。俯瞰朔门古港遗址发掘出的瓮城遗址(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翁忻旸 摄 2021年底,温州市文物部门在温州 ...
“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巡展”入选国家文物局推介项目[...] 2022-10-21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征集结果,在全国各省市相关机构推荐的266个展览项目中,共有100个展览成为推介项目。由我院陈列中心承办的“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巡展”成功入选。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宣传“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 ...
【黄河文化】甘肃考古与黄河文化[...] 陈国科 2022-10-09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中原文化与西部文化、华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汇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进程。做好甘肃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阐释甘肃黄河文化蕴含的价值,讲好“黄河故事甘肃篇章”,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
联合考古谱写中乌友好新篇章[...] 2022-09-20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是古代中亚文明的核心之地。回顾历史,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考古资料表明,早在青铜时代,来自中国的小米就已经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在以苏尔汉河州萨帕利特佩为代表的若干遗址中被发现。拉巴特村出土的金带饰。图片来自王建新 公元前2世纪中叶,游牧人群月氏经伊犁河、楚河流域到达乌兹别 ...
恐袭后的重生:世界遗产哈特拉古城开放游览[...] 2022-09-15
9月初,伊拉克北部哈特拉(Hatra)古城迎来了游客,这座曾经被恐怖袭击蹂躏的两千年历史的古遗迹翻开新篇章。9月初,伊拉克北部哈特拉古城遗址迎来了访客哈特拉古城具体位于伊拉克尼尼微省,距离首都巴格达西北290公里,摩苏尔西南110公里处。哈特拉城市的起源并无确定的文字记载,城市由塞琉古帝国约莫于公元前3世纪左右建立,并受到后来的帕提亚帝国影响 ...
山西史前遗址出土石制品 为研究现代人起源提供线索[...] 杨杰英,胡健 2022-09-14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6日对外发布襄汾洞门遗址发掘成果,该遗址出土的石制品,佐证古人类连续性生存演化,为研究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洞门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新城镇沙女沟村东1km处,西距丁村遗址5.1km。2015年和2016年,考古人员先后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发掘,出土石核、石片、石器、断块、动物化石、炭屑等较为丰富的文化遗物。 洞门遗 ...
新疆达勒特古城考古清理遗迹550余处,出土器物2700余件[...] 2022-09-10
央广网博乐9月9日消息(记者 罗成 通讯员 赛永杰)达勒特古城遗址位于新疆博乐市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东距博乐市约27千米,是北疆地区目前为数不多保存较好的宋元时期古城遗址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利用价值。 博州文化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有着历史传承清晰、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形态完备的特点。从2016年以来至今,新疆文物考古研 ...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2022-09-02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质,稀疏平常得让人常常忽视它的美。然而,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与黄金、白银、宝石一样,是重要的贸易商品。9月10日,长沙博物馆将推出“砂与火之歌——丝路玻璃文化展”,展览从玻璃的诞生讲起,以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的325件组世界古代玻璃为基础,结合国内出土的55件套玻璃器,共同呈现古代 ...
山西发现唐代早期吴姓家族墓[...] 孟琳,沈烨冰,房浩康 2022-08-31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0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发现4座唐代墓葬,根据出土的器物和墓志分析,考古人员推断这4座墓葬为唐代早期的吴姓家族墓地。M205出土吴宝墓志。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9年5月至7月,为配合长子县庆丰农副产品批发综合市场项目工程建设,当地考古人员对工程涉建区域勘探发现遗存进行考古发掘。考 ...
6700余件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首次以全文录入方式出版[...] 2022-08-29
历时八年收集整理的《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勘录(30卷)》出版问世。读者出版集团所属甘肃民族出版社社长党晨飞26日接受专访时说,该丛书收录了6700余件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系国内外首次以全文录入的方式出版。 “该丛书作为‘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项目的一项重要成果,共30卷,约2205余万字,由敦煌研究院勘措吉和万玛项杰担任主编,与读者出版集团联 ...
蒙古国:发现突厥可汗陵园[...] 刘斌,萨仁毕力格 2022-08-25
✪ 刘斌 萨仁毕力格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博士 内蒙古博物院 博士 2022年8月24日,哈萨克斯坦国际突厥研究所和蒙古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哈蒙联合考古队新发现的突厥陵园及石碑遗存。 该遗址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哈沙特苏木的Nomgon地区,发掘面积49x41.5米,遗址平面呈东西椭圆形,外围有 ...
“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展览在香港开幕[...] 2022-08-24
8月23日,由香港特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展览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幕。作为香港特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展览通过敦煌石窟壁画和文物、临摹绢画和复制洞窟,充分展示了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嘉宾们为展览剪彩香港政务司司长陈 ...
“理论·方法·前景——敦煌十六国北朝石窟研究”论坛成功召开[...] 2022-08-23
8月6-8日,由敦煌研究院主办,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承办的“理论•方法•前景——敦煌十六国北朝石窟研究”论坛在敦煌莫高窟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东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敦煌研究院的近二十位中青年学者,围绕十六国北朝时期的石 ...
“灿烂记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犍陀罗——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展”在敦煌莫高窟揭幕[...] 2022-08-23
展览开幕式现场8月18日,由敦煌研究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的“灿烂记忆:从美索不达米亚到犍陀罗——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展”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二楼展厅揭幕。展览分六个部分:一、从苏美尔到巴克特里亚,二、从两河流域到安纳托利亚,三、波斯金属器的起源与发展,四、从希腊化王国到萨珊帝国,五、贵霜王朝与丝绸之路沿 ...
“敦煌遗书数据库”上线,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将共享[...] 2022-08-22
8月19日,“敦煌遗书数据库”(dhyssjk.dha.ac.cn)正式宣布上线。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次敦煌研究院发布的是一项全球敦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内容包括敦煌文献的基本信息、数字图像、全文录文和相关研究文献目录四个部分,数据库同时提供汉、藏文文献的全文检索和图文对照浏览。敦煌遗书指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公元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包括宗 ...
箭扣长城首次发现火炕和灶址[...] 崔毅飞 2022-08-18
首次在敌台顶部发现火炕和灶址,还原了明代戍边将士的日常生活,让长城遗迹更具烟火气……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文物局了解到,箭扣长城考古发掘项目,在怀柔区143-145号敌台取得多项新发现,剩余区域的考古仍在进行中。箭扣长城敌台上的火炕和灶台遗迹 怀柔箭扣长城141-145号敌台及边墙保护项目,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西栅子村南山脊之上,箭扣长城三险 ...
燕山北麓发现系列青铜文化遗存 有助青铜文化整合研究[...] 李晓伟 2022-08-18
据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5日消息,考古人员近年来在燕山北麓滦河中游地区新发现一系列青铜文化遗存。文物专家表示,这些发现有助于对燕山南北从滦河到西辽河广大范围内的青铜文化整合研究。 燕山北麓滦河中游地区,是辽西古文化区南下通往华北平原的咽喉地带。2011年以来,考古人员在当地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新发现10余处青铜时代遗址,其中对四全 ...
三星堆“上新”了——聚焦考古新发现[...] 张立雷等 2022-08-18
目前,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三星堆新发现的6座坑中,3号到6号坑已经清坑。7号和8号坑,也已进入发掘尾声。昨天我们在节目中看到了8号坑的明星文物独角兽“猪鼻龙”、羽翼镂空的青铜鸟,日前,8号坑一件戴着象牙耳坠的青铜立人像也终于露出真容。它双手环握一条龙,尖尖的帽子上还装饰着鹿角,展示着三千多年前古蜀人的想象力,也给专家解码三星堆谜团,带 ...
山西:仰韶文化时期南部已经养蚕[...] 李建斌 2022-08-15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发布最新考古成果:今年6月,闻喜上郭遗址出土了1枚距今约5200年的仰韶时期石雕蚕蛹,为古代山西南部丝织业,乃至中国丝织业研究再添新实物。此次发掘,还出土了众多春秋早期陶范及铜炼渣等,证实了闻喜县上郭村与邱家庄一带,是一处两周时期包含城址及墓地的大型遗址群。▲ 闻喜上郭遗址出土的石雕蚕蛹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是全国重 ...
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发现大型人面石雕[...] 杨一苗,姜辰蓉 2022-08-10
陕西石峁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日前在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大台基护墙上新发现了一件大型人面石雕。石雕本体呈圆弧形,镶砌于皇城台大台基西南角的墙体之上。 目前这件石雕已发掘出两个相邻的人面浮雕,两个人面保存状况较好,神态庄严肃穆,均戴有耳珰,呈现双目略突出、阔嘴呲牙的表情,其中西侧人面长约80厘米、高约50厘米,头戴冠饰 ...
湖北襄阳考古发现汉唐墓葬群 出土文物两百余件[...] 胡传林,高原 2022-08-10
湖北襄阳考古发现一处古墓群,其时代跨越东汉、西汉、六朝、隋唐四个朝代,目前已发掘清理墓葬50座,出土文物两百余件。东王家巷遗址墓地考古发掘现场 胡传林 摄 近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东王家巷遗址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该遗址地处襄阳市高新区,距离邓国故址东南边1.5公里,前期勘探共发现古墓葬63座。东王家巷遗址墓 ...
山西碧村遗址揭开黄河岸边史前聚落形态变迁[...] 2022-08-1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8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位于黄河岸边的碧村遗址发现史前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并揭开了黄河岸边史前聚落形态的变迁脉络。小玉梁台地西北部围墙Q1规整立面图。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龙山时期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距今约4350年—3950年,这些遗存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 ...
曾是大夏国都城距今1600多年 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开园[...] 马虎振 2022-08-09
据陕西省文物局消息,历时5年多建设,由陕西靖边县携手陕文投集团榆林文旅公司共同精心打造的统万城考古遗址公园已基本建成,目前开园各项筹备工作正加紧推进,预计将于2022年8月中旬开园,正式迎客。 是匈奴留下的唯一可考都城 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统万城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则村,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 ...
关于榆林窟恢复开放的公告[...] 2022-08-08
根据当前属地疫情防控形势,结合榆林窟文物保护实际和旅游开放特点,经报请敦煌研究院和瓜州县相关部门同意,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榆林窟自2022年8月1日起有序恢复开放。为有效防控疫情传播风险和切实做好旅游开放工作,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一、提前预约榆林窟继续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实施线上实名预约购票、分时段参观的旅 ...
甘肃石家及遇村遗址新现西戎墓地:初判或为义渠国族群[...] 冯志军 2022-08-05
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1年以来,为厘清石家墓地整体布局,该所对相关区域展开大面积考古勘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其中新揭露的一处战国、秦汉时期墓地,属石家及遇村遗址首次发现,其从性质上属于西戎墓地的范畴,盛行年代涵盖整个战国时期。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境内的“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项目石家及遇村遗址,自2016年发掘以来, ...
考古证实: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内塔尔寺建于隋唐[...] 2022-08-01
新华社兰州7月31日电(记者 何问、张玉洁)最新考古证据证实,世界文化遗产点锁阳城遗址内的塔尔寺建于隋唐、兴盛于西夏时期。琉璃建筑构件等出土文物证明,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高等级寺院。 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的锁阳城,历史上是扼守丝路交通咽喉的要塞,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隋唐故城之一。2014年,锁阳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丝绸 ...
中国首次对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进行考古发掘[...] 2022-07-31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27日电 (记者 王小军)27日,记者从新疆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中国人民大学考古队日前已对新疆库车市境内的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进行考古发掘。 据介绍,是次考古发掘,为后期当地政府对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维修加固和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这是中国对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首次进行考古发掘。 苏巴什佛寺遗址,又称昭怙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一行到定鼎门调研[...] 2022-07-26
洛阳市隋唐城遗址管理处讯(供稿:丁依依)7月20日上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专家们在省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处处长王韬等领导的陪同下到定鼎门遗址考察调研。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专家们重点了解了定鼎门遗址的保护状况、遗址监测手段以及遗址活化利用情况,并就定鼎门遗产点保护的相关情况与河南省文物局世界文 ...
五百文物讲述意大利之源,国博展古罗马文明[...] 2022-07-11
中国和意大利都是世所公认的历史古国,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澎湃新闻获悉,“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于7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云集了503件古罗马文物,以此讲述当时的生活方式、民间习俗和社会现实。展览现场,《胜利女神与胜利纪念物浮雕》,公元1世纪 大理石罗马国家博物馆藏 ...
风采|破冰——丛冬梅与新疆古籍保护事业[...] 2022-07-04
十五周年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作者/ 新疆古籍保护中心 苗慧 作为新疆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创者,丛冬 ...
2022年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拉开序幕[...] 2022-07-04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部,是丝绸之路新北道沿线一处唐至蒙元时期重要城址。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已连续四年对古城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整理工作,清理出包括唐代院落遗址、高昌回鹘时期浴场、佛寺遗址和高昌回鹘至蒙元时期景教寺院遗址等多处重要考古遗存。为深入了解城内重要遗迹的 ...
又有新进展!蒙古境内鲜卑贵族墓地[...] 刘斌 2022-07-04
蒙古国达尔罕乌拉省洪格尔县鲜卑贵族墓地后续进展✪ 刘斌 博士 |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 据蒙古国TIME时报6月27日报道,尔罕乌拉省洪格尔县鲜卑贵族墓地共发现19座墓葬,其中13座是贵族的,5座是平民的,1座是祭祀的(尚不知道区分标准-编者注)。此次发掘两座墓葬,较大一座墓葬,形制为带有封土的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封土直径1 ...
北魏吕续墓 惊现石椁[...] 2022-07-03
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为配合大同市上华琚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位于大同市开源街北、永泰南路东,智家堡村西北的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北魏时期墓葬67座。其中,发现了大同市目前唯一的一座浮雕彩绘带前廊仿木石椁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墓葬形制M57,长斜坡墓道方形石椁墓,坐北朝南,方向185° ...
蒙古境内发现迄今最大鲜卑墓[...] 刘斌 2022-07-01
✪ 刘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副研究员 近日,蒙古国达尔罕乌拉省洪格尔县发掘一座鲜卑墓葬,这是蒙古境内发现最大的鲜卑贵族墓葬。此次发掘由乌兰巴托大学考古系第二团队负责人伊德尔杭盖博士领导,该校师生参与发掘。墓葬带有封土,斜坡墓道,土雕墓门,目前发现有人骨,动物骨髂,铁器和铜器碎片,发掘开始于6月6日,目前仍在进行中。 ...
天梯山石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 “石窟之祖”将再现艺术辉煌[...] 2022-06-28
武威天梯山石窟 中国甘肃网6月27日讯(本网记者宋芳科张振国)武威天梯山石窟的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工作承载着几代文保人对天梯山石窟文物保护的情怀与执着。6月27日,中国甘肃网记者从武威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获悉,天梯山石窟实施了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共计修复壁画、塑像729件,其中壁画300余平方米,塑像70余尊,为再现天梯神韵 ...
用科技守护古老文明——访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李超 2022-06-25
△ 苏伯民 1964年出生,甘肃定西人,理学博士,研究馆员。曾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副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到今年,苏伯民已经在敦煌度过了整整30个年头。或许是因为理工科出身,他很少去琢磨30年里究竟对敦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用他自己的 ...
西北大学团队用古基因组数据绘制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图谱[...] 2022-06-17
14日从西北大学获悉,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近日组织专家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相关项目进行了项目结题综合绩效评价,由西北大学承担的“天山地区古代人类遗传演化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估。2017年至2018年西天山拉巴特遗址发掘区航拍照与出土遗物。 图片来自西北大学 据介绍,该项目聚焦“天山地区不同文化 ...
考古研究:中原和新疆出土印太玻璃珠 实证海陆丝路贸易发展繁荣[...] 2022-06-17
小小的玻璃珠如今看来很稀松平常,但在距今两千年前后,用来贸易的印度-太平洋(印太)玻璃珠却非同一般,它们是古代不同地区间人员往来互动、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凭证。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徐思雯,展示本次研究的中原出土印太玻璃珠。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团队最新通过 ...
【考古】塔吉克斯坦霍瓦林地区的考古正在进行,最古老的遗址。[...] 夏冉 2022-05-26
2022年5月25日,(杜尚别,OKIJOT译)据“阿维斯塔”消息称,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和俄罗斯的地质学家以及考古学家,在哈特隆州的霍瓦林区开始了本年度新一季的考古工作。 考古工作组是由塔吉克斯坦的 Sharipov A.、Ashurmadov I.、Burhanov G. 以及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 Kurbanov R. 率领。 来自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的研究
黄文弼与丝路考古的不解之缘[...] 赵建兰 2022-05-25
近日,“丝路丹心——黄文弼与丝绸之路”特展在西北大学开展,透过那一张张、一件件写满记忆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将“西北考古第一人” 黄文弼一生的事业和成就做了全面展示。每提起丝路考古,总绕不开黄文弼。作为我国最早从事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学者,黄文弼在1927年到1958年的30年时间里,四次赴新疆考古考察,以总行程38000余千米的考古壮举,被誉为“西 ...
考古中国 | 在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 唐朝兵士亲笔记下了他们的生活[...] 闫雯雯,周琴,陈光旭 2022-05-23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周琴 陈光旭 2022年3月,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通过系统发掘,全面再现了唐代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证实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工作者并没有发掘出大型的金器、银器、铜器和玉器, ...
让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绽放新时代光彩——甘肃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综述[...] 施秀萍,朱茜 2022-05-22
走进美轮美奂的莫高窟,感受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来到古老沧桑的武威古城,追寻延续千年的历史印记;前往会师圣地红色会宁,踏寻传承红色基因的伟人足迹;置身巍然屹立的嘉峪关关城,天下黄河第一桥,甘肃省博物馆,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甘肃的历史荣光尽收眼底。坐拥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2处 ...
让莫高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施秀萍,杜鹃,王慧慧 2022-05-22
20世纪60年代,常书鸿工作照。1953年10月,敦煌文物研究所职工在榆林窟夜间工作场景。1955年10月, 段文杰工作照。20世纪90年代,樊锦诗工作照。2019年,敦煌研究院部分职工合影。坚守大漠,就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执着品质。甘于奉献,就是潜心治学、淡泊名利、克己奉公的无私精神。勇于担当,就是不忘初心、为国尽责、勇挑重担的使命意识。 ...
用心用情讲好敦煌故事[...] 施秀萍,杜鹃,段文磊,殷曦 2022-05-22
敦煌研究院讲解服务团队。游客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2020年2月,敦煌研究院“云游敦煌”小程序正式上线。2018年2月,“丝路明珠——敦煌石窟在威尼斯”展览在意大利威尼斯开幕。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外景。 1979年,随着敦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依据洞窟的历史、艺术 ...
建设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施秀萍,杜鹃,王芳芳 2022-05-22
“2021敦煌论坛:‘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现场。樊锦诗带领项目团队在莫高窟第275窟核对石窟考古报告测绘图。2018年3月,敦煌研究院专家赴阿富汗巴米扬石窟考察。2018年9月,“绝色敦煌之夜”文艺演出在敦煌大剧院举行。《敦煌研究》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敦煌遗书数据库。敦煌自古以来便是“华戎交汇一都会”,也是中西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