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书籍推荐 研究论文 域外案例 研究前沿 专家观点研究
书籍推荐 研究论文 域外案例 研究前沿 专家观点
昨天 16:56 专家观点
丝绸之路跨国申遗:世界遗产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作者简介:景峰,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丝绸之路系列跨国申遗项目协调员。 【摘 要】“文化线路”是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领域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新概念反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上的调整和变化。其主要表现是,既突出普遍
昨天 16:46 专家观点
边疆地区的文物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物例证,它记录了各民族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轨迹,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那么,考古发掘和阐释边疆地区丰富的历史遗产,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讲好边疆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故事有哪些意义? 推而广之,边疆考古为何要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思考?中新社“
昨天 16:46 专家观点
2021年,三星堆三号器物坑出土一件铜顶尊跪坐人像K3QW:26(《四川文物》2021年3期),是由铜尊与跪坐人像分别铸造后,再焊接为一体的(图一),上部的大口铜尊高约0.55米。在三星堆二号坑出土多件形制和纹饰都较为类似的尊,但这件尊较为特殊,体现在为了与下部衔接,有意将圈足部分截短。虽然整器只有截断圈足的局部不至于影响全貌,但也说
昨天 16:43 研究论文
全文阅读陶器尺寸标准化程度的量化分析:以偃师商城遗址的大口尊为例(作者:邓玲玲 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曹慧奇 田苗 陈国梁 谷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2年第5期)
昨天 16:43 研究论文
------------------------------------------------------------------------全文阅读陕西榆林石峁遗址皇城台地点酒类残留物及相关陶器分析(作者:贺娅辉 刘莉 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 斯坦福大学考古中心,邵晶 邸楠 孙周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2022年第2期)
昨天 16:43 研究论文
----------------------------------------------------------------------全文阅读2011-2015 年楚都纪南城考古工作报告12011-2015 年楚都纪南城考古工作报告22011-2015 年楚都纪南城考古工作报告32011-2015 年楚都纪南城考古工作报告42011-2015 年楚都纪南城考古工作报告52011-2015 年楚都纪南城考古工作报告62011-2015 年楚都纪南城考古工作报
昨天 16:41 专家观点
2022年6月23日,应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山东大学助理研究员付龙腾博士在临淄赵家徐姚遗址驻地为我院驻临淄地区各考古队的业务工作人员做关于“山东地区魏晋南北朝墓葬相关问题讨论”的专题讲座。临淄区文物局业务人员、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学生参加讲座。 讲座开始,主讲人付龙腾博士从山
3 天前 研究论文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41辑目录出版情况说明1.1979年5月创刊,每年一辑,初为内部交流刊物,1985年出至第7辑。2.1986年起,《资料》第8、9-10合辑,改由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3.1991年起,《资料》11、12、13、14、15、16、17、18辑,改由武汉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4.1992年,《资料》1-7辑,由香港中华科技(国际)出版社合辑出版。5.2
3 天前 研究论文
摘要:汉匈关系是秦汉史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近四十年来汉匈关系研究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学界主要就汉匈和亲、战争、经济文化交流三个方面的议题进行探讨,对传世文献的解读细致入微,对相关史事考辨精详,但对简牍材料的运用尚不充分,侧重西汉中前期的汉匈关系研究,疏略西汉中后期、新莽、东汉的汉匈关系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应注意思维
3 天前 研究论文
摘要:20世纪70年代初,内蒙古阿鲁柴登出土了一件“匈奴王冠”,证实了史书记载匈奴贵族“金铛饰首”的真实性,成为研究匈奴族配饰不可缺少的实物。该金冠雕饰以狼羊咬斗、虎马奔走,为秦汉时期鄂尔多斯高原自然生态之表征。金冠的材料包含有绿松石,此矿石并非匈奴所自有,则必然是通过掠夺、互市交易等方式从中原王朝或西域诸国所获取,此“匈
3 天前 研究论文
匈奴是古代北方的草原马背民族。马既是匈奴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又是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好伙伴,举凡狩猎、游牧、战争、娱乐等均离不开马。匈奴人及其先民在驯化野马、驾驭家马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制作了驭马的各种马具,创造了具有草原游牧民族特色的马具文化。匈奴人以马随葬,体现对马的敬重,又通过创造各种有关马的艺术造型,表达对马的喜爱和
3 天前 研究论文
永乐宫纯阳殿、重阳殿壁画的图像构成文 ˉ 刘 科【内容摘要】永乐宫的营建延续了近百年的时间,其建筑布局和壁画内容体现了清晰的全真教派法统观。作为全真五祖传道线索中重要的衔接,纯阳殿故事壁画中的吕洞宾形象是全真教团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经过选取而建立起来的。重阳殿中供奉的是全真教包括王重阳在内的七位祖师,壁画的内容部分反映出全
3 天前 研究论文
汉文史料所见党项人名考作者简介:佟建荣,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教授。摘 要:汉文史料中记载的党项人名,多为音译,错综混乱,严重影响到史料的阅读及相关研究。本文借助夏汉语音对照资料,佐以西夏文社会文书中的人名,在还原西夏文的基础上,对部分党项音译人名的本义进行了解释。其中“屈”“讹”“奴”,分别就是汉文中的“狗”“猪”“
3 天前 专家观点
秦始皇陵K0007号祭祀坑出土的46件鸿雁、仙鹤、天鹅青铜水禽刷新了人们对秦代文明的认识,这些青铜水禽实体大小、造型生动、典雅而多样,而且不少水禽表面仍可见彩绘残余,分黑、白两色。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梅建军教授通过科学分析揭示青铜水禽的工艺特征,认为其制作很可能采用了失蜡铸造工艺;并结合考古发现的其它相关证据,探讨公元前第一
3 天前 专家观点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景德镇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作者于瓷器收藏最爱青花瓷,最早收藏的是一片10厘米长,6厘米宽的“清乾隆青花西番莲纹”官窑残瓷,“那美丽的青花发色,优雅的花卉纹饰,
3 天前 专家观点
6月15日,敦煌研究院和腾讯合作成立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并启动“数字藏经洞”等第一批合作项目。 敦煌藏经洞藏有公元4世纪至11世纪的经卷、文书、绢画等6万余件文物。有“国际显学”之称的敦煌学,就是以这些用汉文、吐蕃文等文字写成的佛经典籍和社会文书为重要研究资料。 实验室将结合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技术和
3 天前 专家观点
随着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不少“国之重器”重见天日,一次又一次地震惊天下,强烈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近期随着央视三星堆考古现场连续三天的直播,也再次在全国掀起了新的一波三星堆热潮。 那么,这次所出土的器物中又有哪些新的面孔?又是从哪些侧面反映出三星堆文化的特质及其与中华上古文明之间的联系呢?笔者拟结合自
3 天前 专家观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
3 天前 专家观点
我从1995年参加工作就在秦始皇陵,参与发掘过兵马俑二号坑。2009年之后的10年,我负责主持秦皇陵园的考古工作。秦始皇兵马俑。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张国立评价我是“最浪漫的考古人”,因为我说相信这些陶俑会复活,陵园的一切都会复活。尽管在现代人眼里,这些只是不能动的明器,但考古需要追求一种代入感。2013年5
研究前沿
2022-06-29 研究前沿
《英国的世界遗产——面向未来的资产》报告首次对英国的世界遗产进行了全面总结。报告考察了英国截至2019年的27处世界遗产,总结了遗产地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发挥世界遗产在国家和地方层面潜力的行动计划。其目的是为英国政府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在遗产地未来的可持续管理和规划上提供支撑。报告编写单位英国世界遗产联合会(World Heritage UK)是
2022-06-28 研究前沿
继在秦始皇帝陵“百戏俑坑”出土的“仰卧俑”上发现多枚指纹后,指纹学专家近期又对这些指纹进行了比对,发现这件陶俑的制作工匠应为青少年。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介绍,修复人员在对“仰卧俑”进行保护修复时,在其腹部表面彩绘之上发现三枚连续的指纹痕迹。专业鉴定机构的指纹学专家对三枚指纹进行了数据采集和专业分析,经比对这三枚
2022-06-28 研究前沿
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文物鉴定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创新思维,在前辈思想结晶的基础上,对文物从其构造工艺、形态特征、材质层相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本文使用X-CT技术对隋唐时期释迦佛鎏金铜坐像的铸造结构进行无损分析检测,结果观测到隋唐时期的释迦佛鎏金铜坐像存在:头顶开孔式、全身插针式和头部实心铸造这三种不同的铸造结构。引言本文
2022-06-28 研究前沿
2022年6月21日是契丹文字出土一百周年。1922年6月21日,四件灰色砂岩质正方形哀册从辽兴宗的永兴陵中被挖出。这四件哀册分别是契丹小字和汉字版的《辽兴宗皇帝哀册》《仁懿皇后哀册》。两块契丹字哀册上分别刻有583和856个字。这是契丹文字失传数百年之后首次重见天日。 一百年来,学界共解读出603个契丹大字单词和词组,构拟出242个契丹
2022-06-28 研究前沿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握物质、精神和社会关系形态等因素,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综观我国上下五千多年延绵不断的文明发展历史,一脉相袭的礼文化传
书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