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置遗址

丝路上的国家邮驿——悬泉置

摘要: 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考古领队何双全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悬泉置遗址出土封检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惊天发现向人们打开了丝绸之路上一巨大的佛国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35000余枚悬泉汉简的出土,又将丝绸之路上 ...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考古领队何双全 

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 

悬泉置遗址出土封检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惊天发现向人们打开了丝绸之路上一巨大的佛国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35000余枚悬泉汉简的出土,又将丝绸之路上汉代重要邮驿——悬泉置的真容展示给世人。
  悬泉置遗址,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祁连山山脉北部余脉火焰山的山前戈壁。遗址总占地面积22500平方米。1990年至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发掘,考古发掘面积4675平方米,考古发掘包括坞堡、马厩、房屋、古驿道等,出土文物包括简牍文书 35000余枚、帛书 10 件、纸质文书 10 件、丝织品、农作物及家畜骨骼等,总计达 7 万余件。目前,悬泉置遗址已被科学回填保护,当地文物部门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在原址上布置了简洁的模拟展示,标识出遗址边界、坞院、房屋、马厩、附属建筑等,遗址旁,铺设了便于游客参观的木栈道。
  别看用栏杆与麻绳围起来的遗址与周围戈壁并无二致,当年这里可是丝绸之路国使小憩、旅人打尖、信件传递、脚力更换……的国家驿站,身兼现在的使馆、旅馆、饭店、邮局、加油站等数职,规模了得。据悬泉置出土汉简记载:这里常驻置人口约有 400 余人,其中官吏就有82人,常备马匹120匹左右,常备车辆50余辆,日接待能力最多一次达千余人。想象一下当时的就餐情景:如果1桌8人,常驻人口400,每天得开50桌,这样的场面搁到现在依然是好壮观。
  当年发掘悬泉置遗址的考古领队、汉简专家何双全介绍,这个驿站在西汉昭帝时期就已形成,前后使用了两百余年。最初是一个传递信件的机构,叫悬泉邮,随着西域的开拓,驿站的规模日益扩大,设为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为悬泉驿,魏晋时期被废弃,到唐代这里重新兴盛起来,到宋代才被彻底废弃。遗址北墙北侧约20米处遗留的一条长约1公里、宽4米的古驿道遗迹,东北角的角墩和西南的魏晋烽燧提供给有心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
  “35000余枚悬泉简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官府文书、皇帝诏书、律令、典籍等,这其中又以典籍类最为丰富,如涉及人事的《吏名籍》《功劳案》《驿卒名籍》《户籍》《刑徒名籍》,财经的《田》《入租》《钱出入》《谷出入》《契约券》等,也有登记车马等资产的,记录劳动日志、供给消费的,如《食鸡》记有元康四年一年内消费鸡肉的记录,非常详尽。” 这些简牍文书犹如一档案宝库,不仅记载了驿站当年人欢马嘶的场面,也将那个时期敦煌的社会环境乃至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交通、邮驿、民族、文化、习俗反映得淋漓尽致。在敦煌市博物馆悬泉遗址出土文物专题陈列展示的丝绸、麻纸等部分文物就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悬泉置见证了汉唐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当时从长安通往西域的一切邮件和前往西域的商贾均经过这里。”何双全说。被考古学家誉为丝绸之路考古学上的“伟大发现”,被评为“199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悬泉置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满眼皆为土灰色的戈壁滩遗址南侧,一小片绿色令人欣喜。顺势往山谷里走,居然有一洼浅水,还有微弱的水流声。继续前行,狭窄的山涧自然形成三级台地,虽然水极小,却有四股泉水依地势由高至低流出。据出土汉简记载,西汉始称悬泉。在敦煌唐代文书显示,唐代称它为悬泉水、贰师泉。而当地老百姓也有他们自己的叫法:“吊吊水”,好形象的称呼。这是百里无人区内的生命之源,据介绍,当年悬泉置的设立就是取决于悬泉的存在。如今,悬泉依然是与遗址密不可分、使遗址增辉的环境景观。(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郭桂香)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悬泉置遗址
关键词:

悬泉置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