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走进榆林窟 探寻比《西游记》成书早300年的西天取经图

摘要: 瓜州,古丝绸之路重镇,瓜州不是徒有虚名,因地处祁连山脚下,河西走廊西部,日照时间长,水源也充足,盛产的白兰瓜、黄河蜜甘甜可口,故名曰瓜州。位于瓜州榆林河谷断崖的榆林石窟,有一幅最早记录《西游记》的惊世之作,足足比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早了300年。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玄奘于公元629年(唐贞观三年)四月从长安出发,到达凉州(武威)以后由于身份问题,属于窃行偷渡,受到凉州都督李大亮的通缉。玄奘只 ...

瓜州,古丝绸之路重镇,瓜州不是徒有虚名,因地处祁连山脚下,河西走廊西部,日照时间长,水源也充足,盛产的白兰瓜、黄河蜜甘甜可口,故名曰瓜州。位于瓜州榆林河谷断崖的榆林石窟,有一幅最早记录《西游记》的惊世之作,足足比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早了300年。

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载:唐玄奘于公元629年(唐贞观三年)四月从长安出发,到达凉州(武威)以后由于身份问题,属于窃行偷渡,受到凉州都督李大亮的通缉。玄奘只好昼伏夜行,以躲避官府缉拿。从凉州到瓜州,玄奘在高僧惠威的两位弟子的帮助下奔波赶路,于十月抵达瓜州晋昌城(锁阳城)。问路西行,有人告知,从此北行50余里有一瓠芦河,“下广上狭,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门关,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 而后玄奘深夜渡河,这里所说的“瓠芦河”,即现在的疏勒河。瓜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必经路段,也是重要路段,他在此地讲经说法三月有余。然而自到达瓜州之后,两个弟子都没有继续跟随玄奘西行,一个前往敦煌,一个返回凉州,玄奘在瓜州时已是孤身一人。后来在石磐陀(孙悟空原型)的帮助下偷渡玉门关和瓠芦河,穿越戈壁沙漠,经过五烽及莫贺延碛,多次遭遇生命危险,但是每每逢凶化吉,成功走出荒漠,远赴西天取经。

榆林窟,亦名榆林寺、又名万佛峡,它和玉门的昌马石窟并称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石窟,也是敦煌石窟的组成部分。位于今天瓜州(安西)县城南约75公里的南山山谷中,洞窟分部在东西两岸的崖壁上。榆林河(踏实河)从中穿流而过,河谷两岸榆树成林,石窟因此而得名。榆林石窟现存洞窟42个,东岸31窟、西岸11窟,其中唐代4个,五代8个,宋代13个,回鹘1个,西夏4个,元代3个,清修缮9个。壁画总面积5650平方米,佛、道造像272身。榆林窟古代属于敦煌郡管辖,因此无论从洞窟形制还是壁画内容、艺术风格,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它们同属敦煌文化艺术。著名历史学家向达先生对榆林窟外景作了精彩地描述:“石窟位于榆林河之两岸,东西相距不及一百公尺,峭壁矗立,有若削成,石窟错落点缀于两岸壁间。河水为石峡所束,奔腾而出,砰磅匐磕,其声若雷。春夏之际,两岸红柳掩映,杂花蒙茸,诚塞外仙境、缁流之乐士,为莫高窟所不抵也。”这是迄今为止,对于榆林窟最好的描述,最高的褒奖。榆林窟也许是太过偏僻,游客并不是很多,凡事都要辩证地看待,一分为二地对待,敦煌莫高窟恢弘盛大,但游人比肩接踵,人山人海,根本谈不上旅游,去了只能是看人。榆林石窟游人三三两两,显得从容不迫,愿意怎样观赏就怎样观赏,随心随欲,毫无拘束,根本谈不上拥挤。讲解员带领我们走进25号洞窟,感觉一下子回到了深秋,洞窟凉爽异常,和外面的炎炎烈日真是天壤之别。精美绝伦的壁画,惟妙惟肖的塑像顿时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些历经千百年岁月侵蚀的壁画仍然鲜艳夺目,崭新如初,不得不感叹古人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手法。榆林窟始建于北魏,以后在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元、明、清各代都有建造和修缮。

第10窟窟顶东披 边饰图案 西夏

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 中唐

精美的壁画赋予了榆林窟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在其丰富多彩的壁画里,你可以看到面貌各异的佛和菩萨画像,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种类繁多的花卉禽兽,各个领域的艺术成就,以及精致至极的装饰图案。从唐至元,历代都留下了不少佳作,25窟的盛唐壁画是世间罕见的珍品。25号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个窟是中唐吐蕃时期(公元781年一848年)的洞窟,壁画内容之丰富,线条之优美,颜色之亮丽,都是其他洞窟没法比的,难怪专家们都说25号窟是最美的洞窟。其前室正壁门两侧分别绘毗琉璃天王像和毗沙门天王像。主室窟顶可见千佛残迹。正壁中部绘卢舍那佛像和虚空藏、弥勒、地藏、文殊等八大菩萨像,北侧绘释迦行像,南侧已毁。南、北两侧壁分别绘观无量寿经变、弥勒经变。前壁门两侧绘文殊变、普贤变。全窟壁画构图严谨、造型逼真,色彩绚丽。威武有力的天王、力士、庄严慈祥的菩萨,栩栩如生的昆仑奴及狮子、白象,神态生动,线条潇洒流畅,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和精湛技艺。尤其是“弥勒经变”中的农作、扫街、宴会、探亲、写经、剃度等描绘社会生活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此窟细密精致而秀丽的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中唐代壁画的典范。舞乐图为该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图》的局部,图中乐队于殿两旁一字排开,席地而坐,各人手中拿着乐器,有腰鼓、排箫、拍板、横笛、竖笛、海螺、筚茸、笙及琵琶等。中间一舞伎将腰鼓系在胸前,双臂外展,撒开十指,抬左腿作击鼓跳跃之姿,身上飘带随风起舞,回转飘动。鸟身人面的迦陵频伽鸟拨奏五弦,在一旁助乐应和。舞乐相互呼应,气氛热烈而庄严,声调华丽绚烂,线条圆润流畅,构图丰满典雅。

敦煌学家姜亮夫先生在《敦煌艺术序录》中写道:“榆林窟第17窟(张大千编号为第25窟)亦中唐时画,俱极美好,灿然若新,莫高窟400余窟,未完好如此者。”25窟的壁画人物带有唐代典型的丰腴圆润的特点,其线条的运用更将唐代兰叶描的笔法发挥到了最大胆、最泼辣的地步。所有这些,无不使观者沉浸在浓郁炽热的开元、天宝繁华盛世的气氛之中。难怪有人说榆林窟25窟的唐画人物,恐怕是国内所有壁画、历代绢本中最精彩、最卓绝的传世之宝了。6号窟是唐前期开的窟,洞内有一尊23米高的大佛,其型制与莫高窟的大佛窟不尽相同。此外榆林窟29窟是西夏窟,3号窟为元代窟,分别绘制着党项族、蒙古族供养人,这对研究西夏、元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西夏供养人体态丰满,面容慈祥,显得雍容华贵,超凡不俗;蒙古供养人颧骨凸起,眼睛细小,显得剽悍干练。

第6窟大佛 唐

第3窟 五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西夏

榆林窟内的艺术作品分为两大类,壁画主要是唐、五代十国、宋等朝代的,而泥塑大都为明、清两代的。有趣的是在榆林窟第2窟、第3窟、第29窟内有唐僧师西天取经故事的壁画:图中左侧伸出一块平地,远处是茂密的树林,前方是一片茫茫云海。云海下惊涛拍岸,浪花滚滚,阻挡了玄奘前行的道路。玄奘身披袈裟,脚穿麻鞋,身子微微前躬,作双手合十状,玄奘头后有光环,祥云缭绕。一人呈猴形,眼大嘴阔,毛发竖立,着短衣白裤,风尘仆仆。猴行者身后有白马,马背驮莲花,花中现经袱。双手合十的出家人一定是玄奘,猴相弟子当然是孙悟空,马是玄奘的随行坐骑。敦煌学专家郑炳林教授说:“瓜州榆林石窟群绘制唐玄奘取经图主要取材于唐玄奘渡瓠芦河过玉门关时的情景,事件发生在当地,表现更为具体丰富,人物更为真实。这些绘制于西夏时期的壁画,不光源于历史记载和相关民间传说故事,也是根据唐玄奘途经瓜州境内的真实故事绘制而成。” 榆林石窟群唐玄奘取经图的人物主要有唐玄奘、行者悟空和随行的马,这实际上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从榆林石窟群玄奘取经图和相关记载来看,孙悟空的原型是帮助唐玄奘偷渡玉门关的胡人石槃陀,马则是瓜州人送给他的一匹老马《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活于明代,到底是先有这些壁画,还是先有《西游记》这部传世之作?玄奘西行印度取经,发生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贞观年间,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当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西行,横穿了河西走廊全境,瓜州(安西)段是其中的重要路段。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这是小说《西游记》里唐僧西天取经的队伍构成。实际上,唐僧的二弟子猪悟能、三弟子沙悟净是根据神话传说杜撰的,榆林石窟群唐玄奘取经图记录了当时的实际情景。榆林石窟群壁画里的取经图是根据唐玄奘途经瓜州时的真实故事绘制而成。肯定早于明代《西游记》的成书,站在玄奘西天取经的壁画面前,仿佛能感受到西行路上的凶险与孤寂,当时玄奘的内心肯定也是苦苦挣扎,但是凭着顽强的毅力一次次战胜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最终功成名就。

榆林窟第3窟西壁南侧普贤变(局部)

在山西静乐、娄烦一带也有这样几点证据值的推敲,娄烦(1971年前属静乐县)马家庄乡大圣堂村西北部有座花果山,又名龙和山,海拔1805.9米。花果山清凉寺有一口明代庙钟,钟上所铸文字载:“清凉寺唐朝创建,大定年重修。”说明山上的清凉寺始建于唐代。在清凉寺内有一座现在还保存完好的“猴王庙”,里边供奉的就是孙悟空。庙内大钟为明弘治十一年(1498)铸,上面铸有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图。比《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出生(约1510)还要早12年,猴王庙外壁上《重修清凉山记》碑文中有:“静乐城南花果山清凉院历年纪久”和“圣帝齐天”之语,此碑刻于“大明正德己巳年”即正德四年(1509),正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出生前后的时间。原静乐县下舍村(今属娄烦)华塔寺的一口大钟,上面也铸有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图和 “大圣堂”、“潘家庄”、“下舍村”等捐铸村名、人名,铸钟年代为明弘治八年(1495),也比《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出生要早15年。这就说明,早在《西游记》面世以前几十年、几百年的金、元、甚至是在宋、唐,之前,静乐、娄烦地区就广泛流传西游记的故事,否则不会相隔三年连续铸了两个庙钟。在福建福州,有本《艮斋杂说》书卷三云:“福州人昔祀孙行者为家堂,又立齐天大圣庙,甚壮丽。四五月间迎旱龙舟,妆饰宝玩,鼓乐喧阗,市人奔走若狂,其中坐一猴耳。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洲美打道的古榕树旁,有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玉封齐天府霞江清泉庵(俗称王爷庙)……据记载,清泉庵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庵内供奉的是《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山东泰山也有一座奉祀孙悟空庙宇——大圣院的遗址。此庙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朱家庄村西,据民国《重修泰安县志》卷二记载:“大圣院:在县西南五十馀里嶅山东南。创建无考。元重修之,有至元三十一年徐朗塔廊记碑,张士或书。庙久圮,惟砖塔九级碑存焉。”所云大圣即“齐天大圣”孙悟空。由此看来,在甘肃瓜州、在山西静乐(娄烦)、在山东泰安、在福建福州、甚至在云南泽州、在江苏连云港、在湖北蕲州等地都有崇祀齐天大圣孙悟空之习俗。特别是元、明、清以来,随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逐渐形成和流传,孙悟空逐渐被民间所接受,他作为降妖除魔、战天斗地的高大形象,是勇敢和正义的化身,在苦难深重的岁月里,成为劳动人民心中的精神支柱和弘扬正义的慰藉,因而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崇拜和祭祀的对象。在云南、湖北、甘肃、江苏、山西、山东等地很是流行,而实际上流行的区域越来越广。早在元代,中国内地就有唐僧西天取经的戏曲在民间传唱。唐僧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关于他的故事自唐代以来就广为流传,也就是说在《西游记》小说成书之前,社会上已有多种反映唐僧西天取经的戏剧、传记、壁画等多种文艺载体存在了,吴承恩是在收集和汇聚了诸多素材之后才创作成《西游记》这部大作。

榆林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昌马石窟为姊妹窟,虽为“姊妹”窟,但榆林石窟艺术并不是敦煌莫高窟的复制和翻版。榆林石窟以其外形制式和壁画上独到的风格特点,丰富了敦煌石窟的艺术体系,更与莫高窟相呼应,成为中国石窟文化史上绚丽的双生花。榆林石窟是莫高窟的延续和补充,榆林窟有的莫高窟没有,榆林窟壁画的精彩程度,尤其是西夏时期的作品,艺术价值之高甚至超过了莫高窟。驻足清冷的洞窟,想象漫长的岁月,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们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劳作,年复一年地绘画,精雕细琢,孜孜不倦。春夏秋冬,寒暑易节;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那是需要具备何等坚贞的信仰,不屈的信念,不同寻常的耐力和义无反顾的决心啊!用信仰创作出来的杰作,才能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往事越千年,功名利禄一瞬如尘烟,唯有洞窟存留了下来,唯有壁画依旧灿烂,唯有艺术长盛不衰。那一幅幅气势磅礴、恢弘灿烂的画卷展现的是一个个远去的王朝,一段段难舍的记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历经时光流逝,岁月洗礼,动人的故事依然生动着、鲜活着。

分类信息

榆林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