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吴哥窟:古寺的历史

摘要: 吴哥窟约建于公元1113至1150年之间,占地面积约500英亩(200公顷)。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建造的最大的宗教圣地之一,其名之意为“寺庙之城”。最开始,吴哥窟是为供奉毗湿奴而建的印度教寺庙,它在14世纪时被改造成了一座佛寺,并在其已有的丰富艺术藏品的基础上加入了佛陀的塑像。一段时间后,它又被改作军事要塞。如今,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科学家们正努力地对其进行保护。它那213英尺(65米)高的中塔被四座更小的 ...

吴哥窟约建于公元1113至1150年之间,占地面积约500英亩(200公顷)。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建造的最大的宗教圣地之一,其名之意为“寺庙之城”。

最开始,吴哥窟是为供奉毗湿奴而建的印度教寺庙,它在14世纪时被改造成了一座佛寺,并在其已有的丰富艺术藏品的基础上加入了佛陀的塑像。一段时间后,它又被改作军事要塞。如今,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科学家们正努力地对其进行保护。

它那213英尺(65米)高的中塔被四座更小的塔和一系列围墙所环绕着。这种布局重现了须弥山的形貌,在印度神话中,它是一个传奇之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之上,为神之居所。

俯视吴哥窟,可见护城河、堤道以及被四座小塔环绕的中塔。

照片版权:Alexey Stiop | Shutterstock.com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中

该寺庙所坐落的城市吴哥,位于今日柬埔寨境内,曾经是高棉帝国的首都。这座城市有着几百所寺庙,人口或超过100百万人。在工业革命前,它可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根据运用机载激光扫描(激光雷达)的研究显示,吴哥拥有着一个可轻易容纳50万人口的城市核心,以及一个居住了更多居民的广袤腹地。研究者们还在吴哥窟北面约24英里(40公里)处发现了一座名为马亨德拉帕瓦塔的“失落之城”。

护城河、塔、螺旋结构和隐藏的画作

吴哥窟被一条650英尺(200米)宽的护城河所环绕,其周长超过了3英里(5公里)。该护城河深13英尺(4米),可帮助稳定寺庙的地基,防止地下水位过高或过低。

吴哥窟的主入口朝西(这是与毗湿奴相关的方向),到达此地需通过一条石头堤道,守护狮塑像沿路可见。最近,考古学家在西面门户处发现了八座由砂岩和红土所筑的塔的遗迹。这些塔也许是在吴哥窟完全建好前供人使用的神庙遗迹。在寺庙的东面则有着一个次要的、不起眼的入口。

吴哥窟的核心是中塔,需通过一道陡峭的楼梯方能进入,其顶端有一尊毗湿奴的塑像。该塔“曾经是国家象征的中心,也是世俗与神圣权力交融的事实的中心。”研究者伊利亚诺·曼尼卡在《吴哥:高棉帝国的空中寺庙》一书中如是写道,“从那个无与伦比的空间出发,毗湿奴和国王一同统治着高棉的属民。”

中塔内还发现了隐藏的画作。塔内的一个房间里有着这样一幅画,它展示了传统的名为皮琶(pinpeat)的高棉乐器合奏场景,这种合奏由不同的锣、木琴、管乐器和其他打击乐器组成。在同一个房间里,还有一幅隐蔽的画,描绘了人在两个建筑之间骑马的场景,这两座建筑有可能是寺庙。这些画作只是2010年后在吴哥窟发现的200幅中的两幅。

最近,考古学家运用激光雷达在吴哥窟旁发现了一个长达1英里、包含了多种螺旋设计的沙土结构。它在12世纪中叶到晚期存在过很短的一段时间。考古学家们还不确定它的用途,而且这一结构有可能从未被最终完成。

随着激光雷达研究的开展,还发现了居住在吴哥窟附近、为寺庙服务的工人们的房屋和池塘遗迹。

该浮雕描绘了印度教提婆(善神)把龙神婆苏奇拉入搅乳海的创世故事

图片版权:BasPhotoShutterstock.com

毗湿奴与国王

吴哥窟的建造者是名为苏利耶跋摩二世的国王。他是一名篡位者,在青年时期趁其叔祖陀罗尼因陀罗跋摩一世骑象之际将其杀害。一篇铭文记载,苏利耶跋摩杀死他“就像一只在山壁架上的迦楼罗(一种神话中的鸟)会杀死一条蛇一样。”

苏利耶跋摩的嗜血延续到他的统治之中;他为了获得对越南领土的控制权向越南发起攻击。他同时也促进了和平外交的进程,与中国重新建立了联系。

他崇敬常被描述为守护者的毗湿奴,并在吴哥窟的中塔设立了后者的塑像。这种虔诚也可见于吴哥窟最引人注目的其中一面浮雕中。它坐落在寺庙的东南部,展示了印度创世故事中名为“搅乳海”的章节。

正如考古学家迈克尔·科尔所写,该浮雕“描述了提婆(善神)与阿修罗(恶神)是如何在毗湿奴的庇护下搅动海洋以炼制长生不死仙药的。”(《吴哥与高棉文明》,泰晤士与哈德逊出版社,2003)学者们认为,这幅浮雕是吴哥窟中最好的艺术品之一。苏利耶跋摩对毗湿奴的虔诚也体现在他被追授的谥号“Paramavishnuloka”中。据研究人员海伦娜·勒让-德·康宁格考证,该谥号意为“位于毗湿奴最高居所之人”(《吴哥窟:一座皇家寺庙》,VDG,2001)。

建筑技术

修筑吴哥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包括了采石、精细的艺术作业和大量的挖掘。为了建造环绕寺庙的护城河,150万立方米(5300万立方英尺)的沙土和淤泥被移去,这项工程在当时需要同时动用几千人的劳动力。

修建吴哥窟本身也是挑战。为了支撑它们,一种名为红土的坚固材料被投入使用,而它们又被用于雕刻浮雕的较软的砂岩所包裹。这些砂岩块开采自北面约18英里(30公里)处的库仑山。研究显示,一系列的运河被用作把这些岩块输送至吴哥窟的运河渠。

在中塔之下,有一条通向一个房间的甬道。在1934年,考古学家发现了“两片水晶和两片金叶,它们远远地在毗湿奴雕塑原本所在之处的下方。”科尔写道,并补充说,类似这种的储藏品“在精神上使一座寺庙‘活了起来’,就像电池能够给予便携电子设备能量一样。”

一株榕树长在吴哥窟一个门道的上方。

图片版权:DavidDavis | Shutterstock.com

目标

虽然吴哥窟是用来供奉毗湿奴的,但这所寺庙的完整用途仍在争论当中。其中一个问题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骨灰有没有被埋葬在这个圣地之中,或许就在那个发现了水晶和金叶的房间里。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它将赋予这所寺庙丧葬之意。

伊利亚诺·曼尼卡指出,吴哥窟位于北纬13.41度,中塔房间的南北轴线长13.43肘(古代长度计量单位,1肘约为45.72厘米,译者注)。曼尼卡相信,这不是巧合。“在中央圣所,毗湿奴不仅放置在吴哥窟的纬度上,还准确沿地轴摆放。”她这样写道,并指出高棉人知道地球是圆的。

此外,在她的书中,曼尼卡注意到,吴哥窟的塔楼与12个月的走向有对应关系,这表明它有着重要的天文用途。“在柬埔寨漫长而澄澈的夜晚,当繁星充满在黑色夜空的每个角落,既是观星人又是祭司的人们站在西面长长的堤道上……记录着月亮是如何面对寺庙最高两个长廊中的塔楼运动。”

补充资料

· 吴哥窟位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被认为有着文化、历史和自然意义。

· “柬埔寨旅游”(Tourismof Cambodia)提供了关于吴哥窟及游览寺庙小提示的信息。

· “谷歌地图”(Google Maps)提供了吴哥窟和其他柬埔寨寺庙的街景视图。

来源:livescience

译者:IICC-X 杨云鬯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吴哥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