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交相辉映,库木吐喇石窟这座石窟群见证了多民族交流融合

摘要: 库木吐喇石窟外景库木吐喇石窟位于新疆库车县西约25公里的三道桥乡库木吐喇村。洞窟分布在渭干河出却勒塔格山口东岸崖壁上。现存的石窟群可分为两区,分别称为谷口区和窟群区。渭干河流进山谷的南口处,散布着32个洞窟,均开凿在河床东岸及其沟谷内的悬崖峭壁上。在谷口区附近有两处规模较大的寺院遗址,位于谷口区南端的山坡上的是玉曲吐尔遗址,隔河相望的是夏合吐尔遗址。从沟口区循渭干河东岸向北约2公里处有一大沟。大沟


库木吐喇石窟外景

库木吐喇石窟位于新疆库车县西约25公里的三道桥乡库木吐喇村。洞窟分布在渭干河出却勒塔格山口东岸崖壁上。

现存的石窟群可分为两区,分别称为谷口区和窟群区。渭干河流进山谷的南口处,散布着32个洞窟,均开凿在河床东岸及其沟谷内的悬崖峭壁上。在谷口区附近有两处规模较大的寺院遗址,位于谷口区南端的山坡上的是玉曲吐尔遗址,隔河相望的是夏合吐尔遗址。

从沟口区循渭干河东岸向北约2公里处有一大沟。大沟内外崖壁屹立,窟室密集,就是常称的窟群区,共有洞窟80个。大沟沟口南侧、渭干河的东岸是第1-39和79、80窟之所在,洞窟或凿在山脚,或开于山腰,鳞次栉比,气势磅礴。第40-50窟及73-78窟散布在大沟中两崖高耸,仰首翘望,题名隐约,被称为“题名沟”。沟口北侧、傍渭干河床有第50-67窟,拾阶而上,即到著名的五连洞,即第68-72窟。洞窟骈比相联,前有长廊相通,窟室高大,雄伟壮观。立在窗前,放目眺望,天山余脉耸立前方;俯首下视,河水激荡,惊心动魄,实是修行建寺的理想场所。

库木吐喇谷口区第21窟主室穹窿顶“供养天人”

库木吐喇石窟大致分三个时期:一是龟兹王国时期,约为公元5-6世纪。洞窟形制以中心柱和方形窟为主。

库木吐喇谷口区第21窟主室穹窿顶“供养天人”

壁画题材同克孜尔石窟发展期的壁画相近。20世纪70年代在谷口区发现的第20和21窟壁画保存较好。这时期的壁画艺术受外来影响,尤其是犍陀罗的影响较大,人物的造型和服饰表现得最为突出。

库木吐喇谷口区第20窟主室左侧壁“坐佛、菩萨和纹饰”

同时,也有中原地区的因素,如谷口区新1窟天宫上方的云气纹和天宫椽头上的兽头图案,但龟兹本地的艺术还是占据主导地位。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29窟主室侧壁“横列因缘故事”

二是安西大都护府时期,约为公元7-8世纪。洞窟形制仍为中心柱和方形窟,但壁画出现了新的题材内容,除了龟兹本地特色的洞窟和壁画外,出现了中原汉风壁画。

库木吐喇窟群区主室券顶左侧“方格坐佛”

龟兹风格壁画除保持其基本内容、布局和风格外,又打破了旧有的程式,如简化了天相图,出现了毗庐遮那佛像、塔中坐佛、横列因缘故事,甚至菱格坐佛、方格坐佛等内容。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58窟主室正壁“帝释窟说法”

如窟群区第58窟,这是一典型的龟兹式中心柱窟,顶呈纵券式。主室正壁开大龛,龛内的塑像与龛外绘画组成帝释窟说法图,龛右侧乾闼婆弹奏着琉璃琴乐佛,左侧帝释天及妃以四十二事问佛,龛上方的半圆形壁面上,天人纷纷聚来闻法。八身天人在佛两侧对称排列,向中央倾斜,有的散花,有的奏乐,有的持宝盖,有的执花绳。场面宏大壮丽,气势夺人。

紧挨龛的上方中央,表现帝释窟之所在毗陀山。菱形山格中,树木挺立,池水荡漾,野兽出没,毒蛇盘曲,鸟雀伫立,矫健的崖羊或漫步,或奔腾,草庐中苦修者静坐,既是故事的背景,又起到了装饰作用。整个构图对称匀衡,并在同中求异,使热烈、繁杂的气氛显得庄严宏伟,富有韵律感。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4窟“西方净土变局部”

汉风洞窟中则绘出中原大乘佛教的《净土变》和《药师变》等经变画。在人物造型、装饰图案、绘画构图上,都与敦煌莫高窟有相似之处。如窟群区第14窟。该窟为方形窟,主室正壁绘《阿弥陀经变》,阿弥陀佛坐中央,两侧胁侍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佛和菩萨上方的华盖上摩尼宝珠闪烁,“重宝璎珞”,“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七宝诸树周遍世界”。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6窟主室正壁“华盖与飞天”,现藏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该经说,当阿弥陀佛集会宣法时,闻者“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即时“四方自然风起,普吹宝树出五音声,雨无量妙华”。虚空中,天花乱坠,各方诸佛端坐莲中前来赴会,楼阁飘住蓝天,彩云烘托着的飞天持花盘供养,悬挂在两侧的日、月失去了光辉。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73窟“净土变中的‘未生怨’”,现藏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

下方,众菩萨、天人和阿修罗、夜叉、龙王等天龙八部围绕,画面宏大,气势磅礴。虽然人物众多,但在聚散变化之中求统一,生动丰富而又完整。这幅经变画是初唐我国中原盛行阿弥陀净土变的反映,可能是库木吐喇石窟最早出现的经变图。

龟兹风格的壁画与汉地风格的壁画咫尺相临,是库木吐喇石窟特有的奇观。

三是回鹘时期,约为公元9世纪及其以后时期。虽然此时已为龟兹石窟的衰落期,但回鹘文化特色的佛教艺术给库木吐喇石窟增添了新的内容和风格,是研究回鹘文化的重要遗存,其壁画内容基本与中原相同。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45窟主室券顶“茶花”

在艺术上,首先以汉风为基础,又吸收龟兹佛教艺术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发扬了回鹘民族自己的文化传统,而形成符合本民族爱好和审美观的风格及特色。如窟群区第45窟,该窟为中心柱窟,纵券顶,形制上继承了龟兹本地区的特点。主室中脊绘团花图案,以圆形莲花为中心,周围绿叶和茶花环绕,两侧又以带状茶花纹装饰,活泼规整,具有时代特征。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45窟主室右券顶“因缘故事”

中脊两侧继承龟兹风的横列因缘故事,但又有所不同,是由较大的佛像和缩小了的有关人物相对而坐,具有坐佛的效应。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79窟主室坛基正面“回鹘供养人”

在龟兹石窟群中,库木吐喇石窟保存回鹘壁画最多,内容也最为丰富。汉文、回鶻文以及用婆罗谜字母书写的回鹘语合璧的供养人榜题,这是十分罕见的珍贵资料。

图文:新疆龟兹研究院供稿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库木吐喇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