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叶城(阿克贝希姆遗址)

吉尔吉斯斯坦考古纪行之三:荒草萋萋的碎叶城

摘要: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第二十一天(7月13日)工地出土的第一件铜器,之前推测可能是个带具,待剔掉泥土露出真面目,才发现是个铜片。虽然是个残片,却可以解决大问题,至少可以对它进行以下检测:成分、矿料来源、金相分析。金相是指金属的微观组织,可说明它是锻造还是铸造的。至于锻造和铸造的区别,打个比方说:铸造好比玩蜡,将蜡化为液体放入模具里, 就能得到不同形状的东西。锻造好比做面饼,把小面团放到模子里,就做成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一天(7月13日)


工地出土的第一件铜器,之前推测可能是个带具,待剔掉泥土露出真面目,才发现是个铜片。虽然是个残片,却可以解决大问题,至少可以对它进行以下检测:成分、矿料来源、金相分析。


金相是指金属的微观组织,可说明它是锻造还是铸造的。至于锻造和铸造的区别,打个比方说:铸造好比玩蜡,将蜡化为液体放入模具里, 就能得到不同形状的东西。锻造好比做面饼,把小面团放到模子里,就做成不同形状的产品。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一天(7月13日)


一失手成千古恨,再回头……还可能挖坏!小驴,我真不是故意的,像我这么有耐心的人都有失手的时候,考古发掘中的失误可想而知,毕竟泥土下面永远是未知。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一天(7月13日)


临下工前发现的一件铜环,吉尔吉斯斯坦同行说不知道是什么,没见过同类器物。经查询,昨天的铜环很有可能是耳环,这种“问号式”的耳环在草原民族间流传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国女同胞们有没有这样子的耳环呢?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二天(7月14日)


在南侧探方发掘的部分,其东部分布有堆砌的土坯砖,在偏中部的土比较松软,两者之间的界面非常清晰。因为界面呈弧形,因此土坯砖肯定不是墙体。


1869年,著名的突厥学家专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拉德洛夫首次对红河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他首先选取了与曾经在西伯利亚发掘过的相似的岗丘古墓,从岗丘的中心开始“环形”向下发掘。


因为线图资料表现的不相一致,并且描绘的过于笼统,所以其中一些局部问题尚未得以充分的证实。资料中说,他曾在红河古城西侧的一处土堆上发掘过墓葬。具体在哪里发掘过,发掘到什么东西,未见公开发表的成果。


因此,瓦列里推测,这儿有可能是拉德洛夫发掘过的地方。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二天(7月14日)


晚餐我们去一户东干人家做客,因为小史要回西安,为九月份去北京读博做准备。又因为发掘已顺利进行半个月,所以瓦列里买了红酒,简单庆祝了一下。


主人今年23岁,因曾在西北大学上过一年学,刚好认识小白,家离我们住的地方不到三百米。小白提前打了电话,天下着小雨,主人已在门外等候了。简单介绍后,进到会客厅,先上炕。大炕中间一溜儿长桌,上面摆了水果和点心。我们说着话,他嫂子和媳妇就端上了四盘子。两荤两素,炖牛肉、炸鸡腿、鸡蛋炒韭菜、辣椒炒茄子。


他叫扎克鲁,已经没有汉姓了。


他们在家说东干话,出门了基本上讲俄语。他讲普通话还可以,三四年前曾去过中国。第一年去了广州,一个人,普通话不会讲,没法沟通,得到了许多热心人的帮助。第二年在西北大学学习了一年。第三年还要再去,因为结了婚,家里面不让去了,现在也有了一个两岁的男孩。


扎克鲁如今在一个中国人的公司上班,老板来吉尔吉斯十几年了,喜欢用东干人,因为理解沟通容易。这位老板有两家公司,一个在坎布伦,另一个在比什凯克西边。他从家里开车去公司,要穿过首都,大约需要40分钟到一个小时。


除了一个妹妹,扎克鲁还有两个哥哥,结婚以后都已分家,搬出去另过。他和父母住在一起。他问我们懂不懂玉石,在客厅进门右手靠墙,有一个大鱼缸,里面只有一条白色的金龙鱼,说是只有中国有,他很喜欢,还想找一条红的。鱼缸底放着两大块玉石,他父亲带回来的,可惜我们不懂。鱼缸顶上,放着一艘“一帆风顺”。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三天(7月15日)


休息日,树林里小溪旁,吃点烤肉吃点馕,喝点啤酒吃块瓜,明天继续晒太阳!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四天(7月16日)


休息一天后到工地,第一眼先瞅帐篷。它已经从最初的防晒,到后来的防雨,现在已变成吊床了。吉尔吉斯人民还是很淳朴的。焦虑的田野,长着焦虑的草。一个字:热啊!小麦开始收割,收割机在地里画着弧线。


昨天小树林烤肉,今天探方里烤我!你看庭院里花开花落,我看探方边云卷云舒!你睡觉数绵羊一只两只三只,我睡觉数陶片一片两片三片。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五天(7月17日)


专程去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拜访阿曼巴耶娃博士,多年来她一直主持碎叶城的发掘工作。承蒙她的盛意,向我们展示了碎叶城今年的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


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石砌路面、散水遗迹、水井、瓦片堆积等。


出土了莲花瓦当、瓦片以及大量的陶器残片。其中大量的陶器属于喀喇汗时期,瓦当、瓦片及散水等遗迹则属于唐代样式。出于谨慎,发掘者并未公布这处遗迹的性质!ps:找到证据了,前几天出土的铜环是耳环无疑,以前出土过同样的耳环,时代约为公元10世纪。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五天(7月17日)


下午拜访了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艾达研究员,她为我们大致讲了吉尔吉斯斯坦岩画的分布和研究状况。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岩画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有岩画著作在法国用英文出版,韩国学者曾调查过并在韩国出版了岩画报告。目前没有中国学者对吉尔吉斯斯坦岩画进行专门研究,只有盖山林的《丝绸之路岩画研究》一书提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岩画,总计不足两百字。


艾达女士曾出版过一本岩画专著,只印了两百册,目前正在修订,计划在六月份出版修订版。她完全不了解中国岩画研究的现状,希望和中国学者开展合作研究。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六天(7月18日)


碎叶城荒草萋萋,有点失望还是魂牵梦绕。这里东城城墙地面上已看不到。正在发掘的道路遗迹,直通碎叶城南门,道路两边是房屋,尚未到达唐代的地层。日本学者想找到玄奘之路,吉尔吉斯斯坦学者要求保护。妥协的结果是继续发掘一半,保护一半。西城的西南角阙1939年伯恩施坦姆发掘过,1995~1996年俄罗斯的谢苗诺夫又对其进行了发掘,这是一个圆形的角阙,城的四角都有一个。


走在碎叶城城墙上,心里在想:来一杯冰啤就好了!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六天(7月18日)


碎叶城里的布拉纳遗址,即王国维《观堂集林》中提到的虎思斡耳朵,也就是西辽的首都巴拉沙衮城。去年来的时候,阿曼博士陪着,还在小博物馆里冷怂地photo,今年就不让photo了。小博物馆里展出了一块造像碑的碑首,小史上次去拍一张照片100美元。


布拉纳塔可以登临,里面有很窄的螺旋式楼梯。城址中心有一个高台,上面是建筑遗址,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发掘时的原状。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七天(7月19日)


吉尔吉斯斯坦的突厥石人,其主要特征为梳发辫、带腰刀。它们在我国新疆及内蒙古部分地区也有较多分布。有学者认为唐陵南门神道两侧的蕃酋像石刻即受到了这些突厥石人的影响。目前吉尔吉斯斯坦的突厥石人主要收藏在布拉纳城址内、国家历史博物馆东门外、伊塞克历史博物馆门前和塔拉斯博物馆院子内。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七天(7月19日)


张建林老师(右一)明天要回西安了,短暂休息两天之后又将启程前往西藏,去阿里参加阿里文物工作会议。会议结束之后,就地参加在札达县穹窿银城遗址的考古发掘。


晚饭时瓦列里特意买了当地最好的红酒。他说张老师是我们考古队最重要的人物,和张老师在一块工作很快乐,他希望无论在坎特还是西安,两人还能再见面。


此时我看到张老师轻轻擦了一下眼角。


瓦列里问张老师喜欢吉尔吉斯斯坦吗,张老师说这儿是他参加的最远的考古工地,正如他62岁了还要去西藏参加考古发掘,是因为他喜欢西藏一样,他也喜欢吉尔吉斯斯坦。他最早于2011年访问吉尔吉斯,即与当地考古学界建立了联系。


回到驻地,房东小孩很远就飞奔过来,一头扎到他怀里。如果要找一个热爱考古的人,他是唯一一个。


随着张老师年龄增长,高原反应似乎有所增加,希望他西藏之行顺利!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二十八天(7月20日)


整个探方里的土坯砖块堆积,站在远处看还挺艺术的。


#吉尔吉斯考古纪行#

第三十天(7月23日)


陶罐是怎样炼成的。



♦阅读前篇:


吉尔吉斯斯坦考古纪行之二:藏于吉国深山中的药师佛浮雕


吉尔吉斯斯坦考古行记之一:挖出的“胡基”中国农村盖房也用


图文内容整理自@秦岭云,有删改

了解更多,请关注

新浪微博:@华夏文创

淘宝搜索店铺:陕西历史博物馆艺术品商店

http://suo.im/3sdYCf

微店--华夏文创

http://suo.im/4rxueQ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