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第一高僧——杯度,竟然有这么多传奇故事

摘要: 麦积山第一高僧——杯度,竟然有这么多传奇故事闫鹏飞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欧洲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这位妇女的忧郁微笑时,鲜有人知道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一位天使般完美的泥塑儿童已经在这里微笑了上千 年 ...
麦积山第一高僧——杯度,竟然有这么多传奇故事
闫鹏飞
image002.jpg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欧洲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这位妇女的忧郁微笑时,鲜有人知道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中一位天使般完美的泥塑儿童已经在这里微笑了上千 年,他甜美的笑容被称为世界最美的笑容、东方微笑的代表,甚至有人直呼其为东方微笑,这位生活在麦积山佛国天界的儿童在龟兹语言里称为沙弥,相当于汉 语中的小和尚。其实,麦积山石窟更是丝绸之路上,开凿石窟,用泥塑语言诠释佛教故事的圣地。有寺必有庙,有庙必然有僧人,最早在这里开凿石窟、并有记录的 高僧便是北周时期的杯度。
   从距今1600多年前起,历12个朝代不断开凿,天水僧俗的飞天梦,便用开窟造像的艺术留在丝绸之路的陇右大地上。虽然麦积山代代相传的山上开窟造像、 山下僧人的朗朗经声大约从民国开始就已经终止直到目前,但我们不得敬仰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麦积山早期开窟高僧——杯度,甚至有人称其为麦积山第一高僧、北 方的济公。
image004.jpg
丝路佛教文化交汇的麦积山
  佛教由释迦牟尼始创于距今2500年前古的古印度,大约与中国诸子百家时期的老子、孔子处于在同一时代。许多人认为道教始祖便是老子,这是因为道教由距今1800多年前的东汉张道陵创立。但最中国早期的道教,则远至轩辕黄帝时期,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道人,只是因为当时没有文字记载,让黄帝问出的随着黄帝在天水齐寿山候选而化为一道遥远的云霞。随后,才有张道陵五斗米道的诞生,尊与佛祖同时代的老子、著有《道德经》的李耳为教祖,由此形成了中国系列的道教。
  丝绸之路不断向东西延伸,让古老的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有了交集与互相传播,佛教也就随着丝绸之路这条商旅和文化大道来到了中国,开始了与道教并行的时代。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西汉末期哀帝元寿元(公元前2)年,二是东汉明帝永平(5875)年间。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注引《魏略》记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庐,受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从这段记录看,浮屠即为佛陀,《浮屠经》是佛经中讲述佛祖迦牟尼佛生平传说的经书等,西汉末年较为准确。另外,东汉永平7(公元64)年的一个夜晚,当时的汉明帝刘庄梦有,一位金色身躯和光芒环绕的仙人,从天空飘荡而来后降落在御殿前。第二天早朝,汉明帝把自己的梦告诉群臣求解,太史傅毅博解梦时说,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之神、又称佛,能够飞身于虚幻中,全身放射着光芒。君王,您梦见的大概是佛吧!汉明帝从此求佛心切,便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寻佛。三年后,秦景等带着两位印度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回到京都洛阳,并由白马驮回《四十二章经》等一批经书和佛像,开始翻译印度佛经。洛阳也修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专门用于供奉佛像和译经。白马寺便因为这匹驮经的白马而得名,白马寺由此而成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发源地。朝廷有了佛寺,民间的佛教石窟便随着丝绸之路如春风吹过一样东进,从敦煌的莫高窟、新疆的龟兹石窟到麦积山石窟,再到洛阳龙门石窟、山西的云岗石窟,至今尚存的佛教造像和佛教石窟便成为佛教进入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佛教石窟传到甘肃省天水市境内时达到了开凿高峰,今天我们还可以从天水境内武山县的拉梢寺、木梯寺,甘谷县的大像山,麦积区的麦积山等众多的石窟,看到天水先民当初对佛教的尊崇和极大热情。
  天水市博物馆王来全研究后认为,佛教石窟文化进入中国的线路,在丝绸之路上沿着南北线两条线路进入中原,并向东传播。北线为新疆龟兹、甘肃敦煌、张掖、山西大同云冈、河南洛阳龙门、长安、天水麦积山;南线为新疆龟兹、敦煌、张掖、武威、兰州炳灵寺、天水的武山、甘谷、麦积。南线传播的特点是沿渭水流域向东贯通,但南北两线最终在天水市境内汇集形成圆形或节点,麦积山便是这个节点上的佛教石窟代表。
  从石窟与壁画风格看,麦积山石窟造像汇集了北朝、南朝风格的佛教艺术,是十六国以来各路僧人弘法造像的聚焦地,天水境内众多的佛教石窟虽然相距不足百公里,但明显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点,麦积山是佛教在丝绸之路南北传播中的汇集点,代表了不同时间僧俗的审美与信仰,记录了佛教徒和老百姓的精神世界,是刻画在理想世界里的佛界天国的丰碑。
image008.jpg
一位高僧揭开的历史  麦积山地处秦岭山脉腹地,是秦岭山脉东西走向的山系中,一条相向而行的小山脉之头。按照中国人传统的风水观念,山脉即为龙脉,山系之头自然就是龙头。难得的是这处龙头在这里昂首回头,恰好形成了回望之势,于是,当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这里时,僧俗们便选择了在这里修窟造像,并命名为麦积山。

  麦积山从十六国开始,经过12个朝代的不断修造,西南、南、东三面峭壁上开凿的众多石窟,现存194个窟龛、7200余造像,近1000平方米的残存壁画,书写着这里的历史与辉煌,至今让每位游客在险峻的字形栈道上行走时犹如进入佛国云霄,让人流连忘返。从麦积山的名称看,应当是文学化的名称。在当地,人们至今把带杆的小麦叠成的小山称为麦摞子,如果让老百姓为这处石窟起名,可能会叫麦摞子,不会称为麦积山。显然,麦积山的最初命名便带有文人色彩,只是这位命名者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有寺必有僧,关于修筑麦积山最早的僧人,南北周时期的大文学家庾信撰写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一文记有:“以飞锡遥来,度杯远至,疏山凿洞,郁为净土。这篇著名的文章还收录在《全后周文》卷十二中。
  庾信,在南北朝是神童式文学家、诗人,他是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朝廷一品大官。他出身于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家庭,十五岁就做了昭明太子萧统的东宫讲读,十九岁时为东官抄撰学士,特别是其诗词佳作被后人称徐庾体
  据冯国瑞在《麦积山石窟志》考中研究,天和三年(568)以后,庾信从长安西来秦州,秦州大都督李允信,当时恰好在麦积山为其亡父造七佛龛,机缘相至,李允信便请庾信写下了千古著名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勒铭刻壁流传。这篇铭文在文学史和麦积山研究史中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度杯远至,疏山凿洞一句,点明的最早在麦积山开窟的高僧便是度杯,这可能是诗文押韵形成的人名倒装句,其真实名字为杯度。
image010.jpg
▲持杯度水图
开凿麦积山的高僧杯度
  杯度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高僧,他足迹遍及祖国南北,如果没有庚信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他最早在麦积山开窟的功绩也许会被历史所淹没,正是这篇铭文不但为麦积石窟注入了高贵神秘的血统,也让高僧杯度,在众多的传奇中多了一件开窟的功德。

  这位疾步如飞,持杯度水的高僧,人们早已忘记了他的姓名、法号,只有一个与他有关的俗名“杯度。《高僧传》有记有: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为目大意为,杯度这位僧人,人们都不知道他的姓名,因为常常看到他踩着木杯渡河,人们便称他为杯度。
  杯度最具传奇的故事是某一天,杯度“偷走”一尊金佛后,被人追赶。他在荒野上轻飘飘地飞跃,后面几匹追赶的快马扬起的尘土,惊得树林中野鸦四处飞散,马跑的多快、他走的多快,后面的人们就是追赶不上杯度。
  原来,杯度后面的骑马者匆匆忙忙要追回被杯度拿走的金佛像,当然还想着夺回金佛,把他或交官府治罪、或碎尸万段解恨。当追赶着看到实在追不上便破口大骂:“秃贼!管你吃住,还要偷金像,快快交出来,不然叫你死无葬身之地!不料,杯度不急不恼的回应:金佛本属我,三年前寄放你邻居家,你这家恶人怎么能凌强欺弱,诈去金佛不还?双方的对话,被大路上看热闹的人听得清清楚楚。瞬间,善恶易位,看似正义的追赶者,却在与高僧互相叫战中变面小偷、小人……
  突然,边说边走的杯度被前面的大河阻挡去路,眼看他就要被骑马追赶的人群捉住,不料杯度将手中的木杯投入河水中,轻轻一跳便踩在木杯上,向对岸自如的渡去。追赶者凭借恶人快马,没有追上僧人,还真正丢失了“家中的金佛,最要命的是被这位僧人揭露他们家倚强凌弱,敲诈金佛的丑行。这次事件后,高僧杯度的名声传遍了大地,民间也因他脚踩木杯渡河,而称其杯度。
  据记载,杯度一身僧衣不知穿了多少年,表面一条条、一块块碎布走起路来随风飘荡,几乎达到衣不遮体的程度,可他从来不换衣服。他说起话来也颠三倒四、喜怒无常,严冬时节,竟然敲冰裸浴。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位神奇高僧,一不收徒、二不讲经,饮食上喝酒吃肉,毫无佛门戒律。至于为人送子、送人万贯钱财、治病救人、让死鱼复生等传奇众多,就是他“死后生、生后又死。这里死、那里活的传说更多,但自元嘉五(公元428) 年之后,江湖上再也没有杯度的踪迹和传说,他是否来了天水的麦积山,守卫他开凿的石窟呢?没有人知道。
  直到今天,我们只有从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记录中,找到这位早期开窟的高僧的点滴记录,可惜有关杯度在麦积山开窟的故事也没有一个流传下来,但有关“父亲修麦积山、母亲修仙人崖、儿子修石门的老故事,至今仍然在当地老百姓中流传…… (本文始发《织锦台》杂志2016年第1期、总第9期)



image011.png
image006.png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麦积山石窟
关键词:

作者:zl1024

更多信息...

麦积山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