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麦积山雕塑艺术与尘封往事

摘要: 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众多,最有名的首推以壁画著称的敦煌莫高窟,还有克孜尔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其次以石刻著称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气势恢宏的四川大足石刻。还有以泥塑为主的一类,而泥塑佛窟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麦积山石窟。麦积山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天水,古称秦州,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提起天水,最先想到的总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诗句。图1.麦积山远景但是直接泽被

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众多,最有名的首推以壁画著称的敦煌莫高窟,还有克孜尔千佛洞、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等,其次以石刻著称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气势恢宏的四川大足石刻。还有以泥塑为主的一类,而泥塑佛窟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坐落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天水,古称秦州,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提起天水,最先想到的总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诗句。

图1.麦积山远景

但是直接泽被这片陇上沃土的,不是九曲黄河,而是渭水。渭水流域雨量充沛,山川纵横,故河水湍急,浑厚不羁,从层层山川流下,把陇南大地深层雕刻,过麦积山而不入,从拓石镇奔腾而出。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区麦积山乡南侧,是秦岭山脉小陇山系的一座孤峰,山高142米,海拔17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山间松竹丛生,山峦迭翠,周围群峰环抱,古有“陇上林泉之冠”的称誉。

图2.麦积山冬景(摄影:贾宁)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十六国时期后秦),后世屡有修缮扩张,至隋代基本建成,现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雕塑家刘开渠称为“我国历代的一个大雕塑馆”。

1、麦积山佛窟艺术

麦积山石窟的创建年代为后秦,后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相继开采,唐至明清又加重修;其中70% 以上的石窟为北朝时期的作品。

麦积山窟龛开凿在距地面80米的悬崖绝壁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穿云”,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

图3.麦积山栈道

因地震破坏,石窟被分隔为东崖和西崖。东崖长53米,洞窟分布高度在0米至37米之间;西崖长63米,洞窟分布高度在10米至47米之间。两崖总面积合计超过3000平方米。

现存各类造像3938件,包括泥塑7866身(圆塑953身、浮塑4342身、影塑2571身)、石雕3995身、石胎泥塑312身、木雕9身。另有壁画1300余平米,石碑18座,题记222处。

石窟分布于东西两崖之上。东崖现存54个洞窟,西崖现存140个洞窟。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等。

图4. 13号大佛侧视图

其中最大的一组佛像是位于东崖的13号窟,中间的主尊佛释迦牟尼高16米。左侍为文殊苦萨,右侍为普贤菩萨高度均为13米。佛像为石胎泥塑,据资料记载始凿于隋代。经后代不断完善形成今天这般模样。三尊塑像造型浑厚,气势磅礴。

唐代时天水地区的强烈地震对石胎外侧的泥塑表层造成了极大的破环。南宋麦积山的僧人募化善款、召集工匠对破损的塑像进行了重塑。

1982年再次大规模修复,由于历史久远,泥层已经开始大面积脱落,导致右脸缺失。在修缮过程中从佛脸内出土手抄本《金光明经》一卷,又从白毫相(佛身三十二相之一,又叫眉间毫相、白毛相)中出土有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定窑白瓷碗一件,均具有重要资料价值。

图5.出土《金光明经》

在世界佛像雕刻范畴内,我国古代出现了例如乐山大佛、 龙门大佛 、 云岗大佛、太原蒙山大佛类似数量庞大的山体大佛雕塑。

仔细探究发现主要分布在两个时期:一个是北魏统一中国北方之后,另一个时期就是隋唐时期。这两次都国家趋于统一或已经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安定的背景下出现的。尤其隋代,这是自佛教盛行于中国以来,国家第一次大统一。

可见,巨佛教造像不仅有其经济条件,更有其政治环境。而麦积山的巨型佛像就是隋朝皇室全力推动的结果。到了唐代,巨佛崇拜更为盛行,随之而来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大量的巨佛在各地出现。


2、乙弗皇后的故事

麦积山石窟背后还有段悲戚的故事鲜为人知,便是西魏时代乙弗皇后的故事。麦积山石窟的第43窟即是乙弗皇后的“寂陵”,《北史·后妃传》记载乙弗皇后去世之后,“凿麦积崖为龛而葬”。

公元535年北魏进入格局混乱时期,权臣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正是这一年吐谷浑士族乙弗瑗之女,北魏孝文帝元宏外甥女的乙弗氏嫁给元宝炬,这一年元宝炬29岁,乙弗氏25岁。

弗氏温柔大方,生性节俭,吃普通蔬菜粮食,穿粗衣,从不穿戴珍珠美玉、绫罗绸缎。元宝炬非常敬重她,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二人结婚13年生育12个孩子,但大多都过早夭折,只有太子元钦和武都王元戊存活下来。

图6.北魏时期战争影像

西魏创建之初,统治领土较小,经济活力已经远不及关东地区,西魏的实力并不如东魏,时常面临着东魏的威胁。为了巩固西魏政权,元宝炬一方面任用苏绰进行改革,创立计帐法,整顿赋税,实行均田制,以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与柔然人和亲,企图拉拢柔然人。

迫于联合柔然对抗东魏,元宝炬废除乙弗皇后 让她降居别宫,削发为尼,另立柔然公主郁久闾氏为后,尽管如此,郁久闾氏仍然嫉妒乙弗皇后。

大统六年(540年)柔然倾全国兵力渡过黄河,不少人都说柔然人是因为郁久闾氏的缘故才兴师动众的,元宝炬并不信这种说法,但迫于全国将士的压力和权臣宇文泰的逼迫,无奈将乙弗氏赐死。

图7.麦积山石窟内侧

死前她陈设供佛器具,让几十位侍婢出家,亲手为她们落发,侍从均失声痛哭。之后,便进入室内,用被子自压而死,时年三十一岁。而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愿皇上得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我死无恨”,可见其心智非同一般。

乙弗氏的儿子西魏废帝元钦即位后,将乙弗氏与元宝炬合葬于永陵 。


3、麦积山赋及人文遗迹

麦积山历来吸引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不少千年传送的诗词歌赋,麦积山文化可以追溯至1600年前。

麦积山石窟是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人口大量聚集,佛教文化盛行,开始营造的。据《梁高僧传》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300余人。

图8.七佛阁七佛造像

杜甫五言律诗《春日忆李白》是杜甫怀念李白的诗文,但其中有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庾开府指的是北周大诗人庾信,曾官至骠骑大将军,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传言动工40万人,曾请庚信为他写了一篇短文《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铭文如下:

麦积山者,乃陇坻之名山,河西之灵岳。高峰寻云,深谷无量。方之鹫岛,迹遁三禅。譬彼鹤鸣,虚飞六甲。鸟道乍穷,羊肠或断。云如鹏翼,忽已垂天。树若桂华,翻能拂日。是以飞锡遥来,度怀远至。疏山凿洞,郁为净土。拜灯王于石室,乃假驭风;礼花首于山宪,方资控鹤。大都督李允信者,籍于宿植,深悟法门。乃于壁之南崖,梯云凿道,奉为王父造七佛龛。似刻浮檀,如冰水玉,从容满月,照耀青莲。影现须弥,香闻仍利。如斯尘野,还开说法之堂;犹彼香山,更对安居之佛。昔者如来追福,有报恩之经;菩萨去家,有思亲之供,敢缘斯义,乃作铭曰:

镇地郁盘,基乾峻极,石关十上,铜梁九息。万仍崖横,千寻松直,荫兔假道,阳鸟回翼。载荤疏山,穿龛架岭,虬纷星汉,回旋光景。壁累经文,龛重佛影,雕轮月殿,刻镜花堂,横亘石壁,暗凿山梁。雷乘法鼓,树积天香,嗽泉珉谷,吹尘石床。集灵真馆,藏仙册府。芝洞秋房,檀林春乳,冰谷银砂,山楼石柱。异岭共云,同峰别雨。冀城余俗,河西旧风。水声幽咽,山势崆峒。法云常住,慧日无穷。方域芥尽,不变天宫。

庾信以其璀璨华丽的诗赋留名后世,这篇铭文同样给麦积山增添不少文化底蕴。

图9.立佛造像

后来杜甫避乱逃到了甘肃天水。因仰慕庾信,不顾孱弱的身体,登上麦积山,写下五言律诗《山寺》: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乱石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时至唐末,秦州本土诗人王仁裕曾在《玉堂闲话》盛赞过麦积山:“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块石,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鬼功。

这篇文章后被收录到《太平广记》,具体描写麦积山的内容编列在卷397的序次。


4、麦积山艺术价值赏析

麦积山石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其他石窟不同的是,麦积山石窟更加注重细节描绘,如万佛洞造像碑浮雕详细描绘了释迦牟尼立志成佛、讲经说法的故事,另有详细描绘马匹的壁画。其构图严谨,刻画细腻,人物各具形态,表情自然传神。

图10. 第142窟 北魏

麦积山石窟处处体现着民族传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在具有西域风格的同时,柔和中国传统艺术,更具中国化,体现了中国艺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传统手法,从形象到衣着饰物,赋予作品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情趣。雕刻工艺上运用我们本民族的传统园雕和平刀相结合、压线条和阴刻纹并用的手法。

在麦积山石窟发展形成的一千多年间,石窟雕塑在艺术风格上共出现了七次显著的发展阶段。

石窟七大发展阶段

一、开凿最早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的作品,从脸形到服饰都取材于西域和古印度踺陀罗风格,塑像新月型眉毛浓密厚重,高鼻深目,额头丰满,古朴疑重,身着古印度式服装。

二、北魏时期天水当地民俗艺术同外来文化的兼收融合,形成另一种独特风格。作品秀骨清像,高鼻宽肩,瘦脸长颈,长腿细腰,峨冠高髻,衣纹自然流畅,服饰多为贴肉罗纱。

三、从北周起开始由瘦削逐渐丰满,隋代的塑像魁梧伟岸,面方颈短,小鼻小嘴,身长腿短,特征鲜明。

四、唐代的塑像丰满圆润,端庄雄健,雍容华贵,服饰色彩艳丽,具有浓厚的盛世烙印,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状态。

五、宋代的塑像造型端庄,神态举止婀娜多姿,风格写实流畅,色彩协调。崇尚女性美塑像高额长眼,五官比例协调,口型棱角分明,鹅蛋脸。

六、元代粗犷豪放,自由奔放,是蒙古游牧民族草原生活的真实写照。

七、明、清两代的塑像细腻繁琐,但做工拙劣,世俗而无创新,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走向衰落没落的一种体现。

图11.麦积山壁画

总体风格来看,麦积山石窟发展风格与社会发展即富强程度,社会安定程度息息相关。其中盛唐以前的早期作品,在壁画和泥塑造像艺术的构图技法方面非常珍贵和独特,填充了国内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泥塑艺术的空白。


5、麦积山石窟近代发展与申遗成功

明代之后,麦积山石窟一度湮没无闻。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他就是被梁启超誉为“奇才”的甘肃本地学者冯国瑞

1940 年冯国瑞在整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量麦积山的资料,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1941 年4月,冯国瑞与6名好友徒步考察已经相当残破的麦积山石窟,并收集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回去后冯国瑞废寝忘食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编写了《麦积山石窟志》一书交付出版。消息传出后,《大公报》、《益世报》等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麦积山石窟从此享誉海内外

图片为日本摄影师名取洋之助1956年摄

1956年,日本摄影师名取洋之助应邀来华参加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活动,后考察麦积山,几乎拍摄了全部洞窟的雕塑作品,回国后与美术史专家町田甲合作在岩波书店出版《麦积山石窟》一书该书是研究麦积山石窟艺术的重要早期资料。

图12. 1957年的麦积山

1992 年为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在日本出版了《中国麦积山石窟展》图集。

2014年6月22日,麦积山石窟迎来了极其重要的一刻,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麦积山石窟犹如重获新生,在新的时代散发着她特有的光芒,吸引一批批专家学者深入探究,也成为丝绸之路必不可少的游历景点。

参考文献

1、中华瑰宝麦积山石窟,顶层艺事

2、麦积山石窟,1957年与1992年,艺苑南山

3、隐藏在麦积山石窟佛像中的珍贵文物,中国论文网

4、以雕塑的名义致敬伟大的麦积山石窟,搜狐网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