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栈道研究(一)——有关麦积山石窟栈道的历史文字记载

摘要: 麦积山石窟董广强麦积山石窟所处的山体陡峻,从山脚到山顶的垂直高度是142米,而洞窟的高度最高为85米左右,如东崖高层洞窟4、5等窟,而最低的洞窟距离现今的地面约1米,如西崖的51窟等,大部分洞窟都是开凿在20——60米的高度之间,这些洞窟之间都是用栈道进行连接的。无论是洞窟的开凿施工、还是后期的供养人进行各种供养活动,栈道都是必不可少的交通手段。而在麦积山石窟所形成的外在景观中,栈道景观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道景观, ...


麦积山石窟董广强

麦积山石窟所处的山体陡峻,从山脚到山顶的垂直高度是142米,而洞窟的高度最高为85米左右,如东崖高层洞窟4、5等窟,而最低的洞窟距离现今的地面约1米,如西崖的51窟等,大部分洞窟都是开凿在20——60米的高度之间,这些洞窟之间都是用栈道进行连接的。无论是洞窟的开凿施工、还是后期的供养人进行各种供养活动,栈道都是必不可少的交通手段。而在麦积山石窟所形成的外在景观中,栈道景观是最引人注目的一道景观,栈道在绝壁上凌空穿云,来往反复,其最高的位置有十二层之多,民间对麦积山的栈道称为“十二龛架”或“十二联架”,自明清至今,有多首有关麦积山栈道的诗文,如:

如五代时期的诗人王仁裕曾写有一篇《玉堂闲话•麦积山》的散文,在这篇散文中,除了描述麦积山石窟的基本情况,还描写了石窟造像的构建方法。

堂闲话·麦积山

王仁裕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神功。隋文帝分葬神尼舍利函于东阁之下。石室之中,有庾信铭记,刊于岩中。古记云:六国共修,自平地积薪,至于岩巅,从上镌凿其龛室神像,功毕,旋拆薪而下,然后梯空架险而上,其上有散花楼、七佛阁、金角银蹄犊儿。由西阁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室,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凿石而成,广古今之大殿,其雕梁画拱,绣栋云楣,并就石而成万躯菩萨,列于一堂。自此之上,更有一龛,谓之天堂,空中倚一独梯,攀缘而上,至此则万人中无一人敢登者。于此下顾,其群山皆如蛄蝼,王仁裕时独能登之,乃题诗于天堂西壁,上曰: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姓名,拂石殷勤手自题。时前唐末辛未年登此留题,于今三十九载矣。

这段文字中的“自平地积薪,至于岩巅,从上镌凿其龛室神像,功毕,旋拆薪而下,然后梯空架险而上”,是对造像方面的描述,作为文学家的王仁裕显然是从当地民众的口中得到这样的信息,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开凿的方法。再者,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离他游览麦积山石窟已经是三十九年了,很多记忆已经完全模糊,只能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或是想象来写了。从照工程角度来看,“自平地积薪,至于岩巅”显然不可能,当时的技术和材料只能是通过栈道对大型佛像进行开凿。

另外,明清时期也有大量涉及到麦积山栈道的诗作:

重游麦积山

甘茹

牛洞藤阴细,龙湫溜色澄。

无云花自雨,不夜月传灯。

金粟三千界,琼楼十二层。

摩崖不辞数,珍重此山僧。

麦积烟雨

吴西川

麦积峰千丈,凭空欲上天。

最宜秋雨后,兼爱暮时烟。

境胜端由险,梯危若未连。

钟声路何处,遥想在层天。

麦积山

卫浚都

一片玲珑影,人工欲夺天。

石棱真峭绝,栈道巧钩连。

幻现如来像,登艰彼岸缘。

山灵应笑我,未敢陟层颠。

八月十二日麦积山作

常任侠

麦积悬崖上,危栏十二重。

飞天散花雨、拔地堑梵宫。

湿雾添山翠,流霞映水红。

溪边置笠杖,小憩涤尘踪。

和邓白韵

冯国瑞

访碣稽南宋,造龛认北周。

良朋来少长,胜迹待遨游。

非想三千界,共凭十二楼。

插椽星汉近,吟事乐赓酬。

后面两首诗作于1953年,当时文化部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团,吴作人为团长,王朝闻、常任侠、邓白、冯国瑞等为团员。此几首诗是他们相互之间的唱和之作。

以上的这些诗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对麦积山石窟栈道等进行了描写,是我们研究栈道历史的最好资料。

麦积山石窟栈道的外观形成了一道奇异的垂直景观,在中国石窟景观中独树一帜,其他石窟的洞窟都是水平布置的,如云冈、龙门、敦煌等地。而麦积山石窟是垂直布置的,这些吟唱石窟栈道的诗作又为石窟栈道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同时也为我们研究麦积山石窟洞窟开凿情况以及栈道的历史情况提供了辅助性的研究资料。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麦积山石窟
关键词:

作者:董广强

更多信息...

麦积山石窟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