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 航拍 / 文字:漠之影 酒泉地理摄影群,本着拍摄酒泉境内人文地理的宗旨,拍摄了大量酒泉境内的汉长城和烽火台遗址。该群四个摄影人于2020年6月27日,从酒泉市瓜州县一路西行,历时十一个小时,在大风和沙尘暴中拍摄了瓜州县境内50多公里的汉长城(见漠之影公众号《探寻南沙窝汉长城》)。28日出发一路往东,拍摄了敦煌三危山里的几座不同年代的烽燧和玉门市饮马农场的三座汉长城烽火台。 悬泉置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汉代政府设立在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驿置机关之一,前后使用400余年。位于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北麓戈壁边缘,地处廊道要害地段,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和发掘的唯一的汉代驿站遗址。遗址格局保存完整,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文献和各种文物。记载了两汉时期中西交通保障体系的邮驿制度,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真实存在和中外长距离人文、商贸交流的历史,为丝绸之路的安全运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 1、悬泉置东面山上的烽火台。 ▲ 2、悬泉置南面不远处的山谷里有泉水一眼。 ▲ 3、三危山下的悬泉置。 ▲ 4、悬泉置。 ▲ 5、俯瞰悬泉置遗址。 ▲ 6、敦煌东水口烽火台。 ▲ 7、敦煌是东面三危山的东水口峡谷,烽火台下有一座冲毁的水库。 ▲ 8、敦煌东面旱峡沟的旱峡沟墩烽火台。 ▲ 9、旱峡沟墩烽火台。 ▲ 10、敦煌旱峡沟南墩烽火台,建于清朝。 ▲ 11、修筑在旱峡沟山上的旱峡沟南墩烽火台。 ▲ 12、旱峡沟南口烽燧遗址,出土过彩绘佛像残件。 ▼ 6月28日,酒泉地理摄影群摄影人,从敦煌市出发一路向东,拍摄了玉门市饮马农场的几座汉长城烽火台。 ▲ 13、傍晚的饮马农场烽火台。 ▲ 14 ▲ 15 ▲ 16、饮马农场夯筑在山头上的一座坍塌的烽火台。 ▲ 17、坍塌的汉长城烽火台。 ▲ 18、烽火台对面的山包上有烧过的蓬草灰。用蓬草灰泡的水和的面柔软劲道,是西北人做面食拉条子和牛肉面的普遍方法。 ▲ 19、雨后白云。 ▲ 20、饮马农场湿地里的另一座烽火台,部分墩体已经坍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