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画中有话”——莫高窟最早的“降魔变”

摘要: 序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 ...

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

降魔成道

降魔成道是佛传的重要主题之一, 很早就出现在石窟中。所谓降魔成道, 表现的是释迦在成佛过程中,面对各种恶魔的威逼利诱而不为所动, 并向大地伸手, 请大地女神作证, 最后降服魔军的故事。

描绘“魔”的最早经典是阿育王时期的《尼波多经》(Sut ta -nipata , 也称《经集》), 当时的魔王形象只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把恶魔作为怪异形象来描绘的是巴利文本生经佛传《因缘记》(Nidanakat)。

从时间发展来看,从公元前的印度到中国的隋代、唐代、宋、元时期,从空间来看,从印度、犍陀罗、龟兹到敦煌、再到内地,佛教的传播之路上,都有降魔成道的艺术遗留。降魔成道的题材演变是佛教文学艺术演变发展的一个缩影。

莫高窟第254窟的降魔变作为敦煌石窟中最早的一幅,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

莫高窟第254窟 降魔变 北魏

整个画面呈现中心对称构图,佛居于画面正中,在菩提树下结跏跌坐,形态高大坚定,在群魔之中坚如磐石。群魔手脚颠倒,在恐惧中正跪地投降。佛两旁的空间里,描绘了众魔攻击的场景。佛右侧拔剑者为魔王波旬,穿着盔甲,正怒视佛祖,拔剑的手刻画的刚劲有力。

莫高窟第254窟 降魔变(局部) 诸魔 北魏

佛右下方占比例较小的是魔王的三个女儿,身着龟兹装,身披大巾,腰束长裙,穿半袖外套,头戴宝冠,搔首弄姿,姿态扭曲夸张,作妖媚状。企图以女性的魅力,动摇佛祖的意志力。

莫高窟第254窟 降魔变(局部) 魔女 北魏

第254窟“降魔变”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艺术夸张,对魔军给以奇形怪状、丑陋狞恶的刻画,形成美与丑的鲜明对比。宏大的场面形成一种魔军嘈杂、氛围紧张的气氛。画面中心的佛祖始终保持着巍然不动的状态,佛祖周围的形象如魔王、魔女、魔军、老妪等循序出现,周围的躁动与佛的定如磐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构图和画面布局也突出渲染了佛祖沉稳的心灵境界。这是表示佛教降魔道义的深刻描绘,给观者一种扣人心弦的故事性、引人入胜的通俗性和惟妙惟肖的可视性吸引。

莫高窟第254窟 降魔变线描

以主体式“异时同图”结构,把曲折复杂的情节巧妙地组合在同一画面上,铺排有序,多而不乱,主题鲜明。此画构思和布局与印度阿旃陀石窟第1窟降魔变壁画比较接近。画面线描秀劲圆润,凹凸法晕染细腻柔和。魔女头戴宝冠,披长巾,穿半袖衫、褙子、长裙,这种服饰是受波斯影响的西域装。

无论题材处理,人物造型,色彩线描,无不显示出以传统为主、吸收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精神。

执笔/郭瑶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