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汉长安城特区:奏响大遗址保护发展新乐章(组图)

摘要: 《彩凤五云朝汉皇》·汉长安城遗址 (王宏 摄) 未央宫前殿遗址 (王宏 摄)   在西安的西北角,沉睡着曾承载大汉辉煌的汉长安城遗址。如今,汉长安城宏大的建筑群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但是 ...

A0EDECDA4E9F1A526E500A05372B6D4D.jpg
《彩凤五云朝汉皇》·汉长安城遗址 (王宏 摄)
29D796EF975305A5CDA72A425BDF4229.jpg
8C9838DA1F28D18E9172E072EA3B7AC4.jpg
88049185405166B38F20F5AAD2466B5D.jpg
33300F26ED750817BD8862192D66DF74.jpg
39B7EC87F1EC1039282A1D280D365CF1.jpg
D6431B4A34738B95D5B35D306FEFCD4E.jpg
86F90345D6A043B80BA93B5769041E9C.jpg

9BDF21AD892D25645DB912CBD782F0F9.jpg
未央宫前殿遗址 (王宏 摄)
  在西安的西北角,沉睡着曾承载大汉辉煌的汉长安城遗址。如今,汉长安城宏大的建筑群早已湮没在岁月的风尘中,但是,作为那个朝代的精神气质,“汉”的文化遗存却保持着长久的影响。今天,我们书写的文字叫“汉字”,我们使用的语言叫“汉语”,我们的民族叫“汉民族”……

  作为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汉长安城先后有西汉、新莽等十个王朝在此建都,实际使用近800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与古罗马城东西相对,遥相辉映,并称为“东长安、西罗马”。它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张骞从这里出发,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启了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得益于历朝历代和遗址区群众的倾力保护,汉长安城遗址虽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整体格局仍完整保存至今,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帝国都城遗址。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历史起始点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站在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的新起点上,汉长安城特区在“后申遗时代”将如何发展,遗址区群众生活水平将如何提升?为此,汉长安城特区管委会在实施文物保护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谋划特区长远发展,编制了特区中长期发展战略(2016—2035),力求破解发展的难题,并召开了专家评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的意义、汉长安城特区的建设路径、遗址区民生改善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对汉长安城特区要以文物保护论英雄

  吕仁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西安市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委员)

  “汉长安城保护和利用是这么多年来各级领导都很关注的事情。”吕仁义表示,重要文化遗产一旦失去就永远追不回来了,我们不能草率,也不要造成遗恨千古的事情。一些新的文物展示方式,新的阐释方式都比较多,但有一个前提,都必须是可逆的。如果不是可逆的,任何东西在这儿都行不通的。

  “汉长安城特区是文物保护特区,要以文物保护论英雄。”吕仁义说,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和遗址区民生的改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责任,国家应该拿出固定的资金支持。遗址区目前生活着约10万群众,对于这些村庄的整理,无论是异地安置,还是就地安置,资金需求量都十分巨大,这不是地方政府所能承担的。省、市政府可以分步解决遗址区群众的生活问题,让群众看见发展的希望。

  那么,特区未来如何发展呢?吕仁义建议,未来的发展策划应与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取得更好的衔接与协调,尤其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文保规划等;遗址区发展的各项具体安排应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要求及我们的相关承诺;遗址区内应注意防止以牺牲环境、生态、资源为条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同时,应提出对历史水系的利用和现存道路的改造方案,进一步突出遗址区生态功能。

  以“六园”诠释未央宫沧桑之美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教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

  肖云儒对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非常关心,先后多次到未央宫遗址实地调研。他在认真看了特区中长期发展战略(2016—2035)后,认为特区管委会提出的遗址+本体展示+公园建设+主题景区+优美乡村“四位一体”的全域性方案,是很有前瞻性的。

  “我们这个大遗址最终追求什么样的美学风格?游客参观时留下什么样的总体印象?”肖云儒认为,那就是沧桑之美。他还把未央宫遗址的建设目标归纳为6个园,第一是废园,用废园来体现沧桑之美、残破之美、历史之美,这是要坚持的原则,也符合国家文物保护的要求;第二是绿园,用沉厚凝重的大树营造出遗址区的沉郁之美,用树林和草地覆盖这片汉长安城留下的空旷的地方;第三是田园,田园是活态的遗址,反映一种生命之美,美丽乡村建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可以在这里实践;第四是梦之园,利用声光电等现代虚拟技术打造幻觉未央,特别是打造夜景未央,晚上用光影技术让未央宫轮廓全部在虚幻中浮现;第五是打造静之园、慢之园,在不破坏文物、安保措施到位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夏天搞宿营,让市民身体得到休闲、心灵得到休憩;最后就是文之园,在原来的图书馆天禄阁阅读,举办青少年讲座,讲授未央宫历史,讲汉代文化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等等。

  “总而言之,所有的设计都要产生浑然一体的审美感觉,游过未央宫的人回去跟朋友介绍时,能给出温馨、沧桑的评价就行了。对游客来说,就是一种体验,就是一种感觉,让游客感到好温馨、好慢、好绿、好静,还可以发思古之幽情。而感觉就是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强综合审美效应的规划和设计,这样也就落实了乡愁和精神家园。”肖云儒说。

  用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定位汉长安城

  马耀峰(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陕师大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兼任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站在世界文化遗产这个高度来审视,马耀峰认为,特区管委会肩负的首要责任就是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好,一直传承下去,留给子孙后代。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定位是什么?怎么吸引国内外游客到汉长安城来?马耀峰认为:汉长安城遗址区的最高定位应该是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去考虑汉长安城的事,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物保护的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示范区、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历史生态的示范区、彰显华夏文化的基地。

  汉长安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区,发展面临诸多束缚,那么发展思路在哪里?如何寻找突破点?马耀峰指出:首要任务是保护基底,因为土是不能深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在地下而不是地上;第二是廓线结构,就是把汉长安城的框架结构勾画出来,修路是完全可以的,既不破坏基底,也能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汉长安城的结构布局;第三是可逆建筑,文物保护法有规定,任何固定式建筑都要国家层面批,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3D打印技术,像搭积木一样把宫殿拼接摆放在那,也符合文物保护有关要求;第四是符号显化,汉长安城需要一些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可以是雕塑,可以是稻草人,对基底没有产生破坏,也是完全可以做的;第五,绿色本底,遗址区不单可以种草,也可以栽树、种花,搞大面积的彩色种植,种些不同种类的花,在遗址区里面铺天盖地而来,把它变成一个大花园,实现三季有花,季季有景,这本身就能吸引大量游客。

  此外,马耀峰建议对汉长安城里面的村子按照改造、改制、重建、搬迁几个思路,营造汉文化坊,把村民变成汉长安城的守护人、汉文化的传承人、汉文化坊的显化人。西安曲江有唐文化,临潼有秦文化,但汉文化这块发展是相对不足。汉长安城要扛起汉文化传承发展的旗帜,通过汉文化坊这种形式开展,在小空间里面搞汉代游乐,也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应为汉长安城特区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王伟(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我对汉长安城还是比较熟悉的,在这儿工作很长时间,一直在做文物保护的事儿。”王伟认为,汉长安城现在文保规划的要求非常明确,无论是发展战略还是未来的规划,一定要跟上位的文保规划相结合,才能符合实际。发展规划应从路网和考古遗址的分布出发,加上对考古资料的评估、分析和研究。同时,也要对管理模式、整体运营提出一些思路和理念。

  王伟强调,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建设涉及国家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国家文物局、省政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用,建立特区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汉长安城遗址历史文物价值无可替代

  李建超(西北大学教授、西安古都学会名誉会长)

  李建超表示“大汉雄风是国家文化辉煌的象征,汉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汉朝最大的特点就是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是世界最前列。”

  “对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地区的历史、一个城市的历史进行研究,最大的两个难题,一是文献资料和文物遗址大量不存在,二是放在世界范围内研究。”李建超认为,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汉长安城作为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历史遗存丰富,又发现了汉长安城渭河桥,这些对我们的研究帮助十分巨大。

  他认为省、市政府在对汉长安城保护利用的同时,要注重收集展示反映丝绸之路的实物资料,让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伟大的朝代。

  集中力量保护好汉长安城遗址

  刘振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队长)

  “作为一个特大型的都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本身内涵丰富。它有宫殿区、有手工业作坊区、有市场区、有城市贵族居住的邸宅区、还有城市平民聚集区。自1956年汉城考古队进来开始考古发掘,到现在已经60年了。”刘振东说自己1990年进入汉长安城考古,当时遗址区除了村子就是农田,一派田园风光。

  汉长安城遗址以后到底怎么办?刘振东认为,要把汉长安城建成一个现代都市,还是要尊重汉长安城遗址固有的价值,把它尽量保护好,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未央宫保护的非常好,保护了遗址,并且有了一定的沧桑感,但是可看的东西比较少。或者说是我们展示的手段太少,让游客看不懂、觉得没意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刘振东觉得在文物遗址上,尤其是在大型遗址里面,拆迁是一条很有效的保护途径。当然在不太重要的遗址区,有些村子可以改造、可以利用,形成一些有汉风、有汉代文化符号的村子。

  对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的资金来源,刘振东认为国家相关专项资金应该予以支持,“如果国家集中力量把汉长安城遗址保护这件大事办好,我们做考古的、做学术研究的会很欣慰。”

  汉长安城遗址应纳入国家公园建设

  程默(西安市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这是一个宏大而深刻的命题,对于汉长安城未来怎么发展,它的走向是什么,它的开发与保护怎么能够相互兼容?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思考。”程默表示,如果我们没有想好,那还可以再探讨,不要着急去着手;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先动手了,那未来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程默认为汉长安城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应该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机遇,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做好与中央省市各部门对接,争取将汉长安城遗址纳入国家公园建设范畴,从更高层面推动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结束语

  三月春花渐次醒。走进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昔日汉代都城的煌煌气象,穿透两千多年的历史扑面而来。站在未央宫前殿遗址,可以感受到君临天下的豪迈气概;在直城门遗址,可见证古代地下排水系统的神奇;而在天禄阁遗址,可以遥想中国最早图书馆的概貌……遗址区的天空飘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孩子们欢快地在草地上跑着、笑着。

  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重大决策,并将其列入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近年来,汉长安城特区管委会一直积极组织实施汉长安城遗址的整体保护工作,着力实现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先后完成了未央宫前殿、椒房殿、少府、中央官署、西城墙等160余处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工程,恢复汉代道路20余公里;完成了未央宫申遗区1万余亩土地整理,播撒草籽2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2万亩;同步启动了群众安置工作,目前41栋安置楼已全部封顶。

  然而,由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域面积巨大,遗址区内的开发建设,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停滞,群众生活、城市形象相对落后。目前就保护而言,还存在着整体保护推进困难、保护工作牵涉面广、遗址保护资金缺口巨大等诸多问题。
 如今,汉长安城——这片记忆历史风云的遗址,要怎样才能在遗址保护和民生发展上达成一致、携手并进,成为很多专家学者思考的问题。在此次特区中长期发展战略(2016—2035)评审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涉及面积大、文物遗迹众多,遗址区现状复杂,在国内外文物保护史上都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面对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文物保护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的资金,仅仅依靠当地政府,都难以有效解决,亟需更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来指导和决策,创新遗址保护模式,为保护建设工作开创一条新的道路,保护好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本版稿件由通讯员 田桂行 吴桐 史洁采写end_news.png 本文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IICC

更多信息...

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