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中轴线成就北京城的壮美秩序

摘要:   明清两代的北京城,最为夺目之处,要属她内外双环的城墙与城门,被一条清晰有力的轴线贯穿始终。如今,城墙与城门早已湮没在城市变迁的历史中,但这条城市轴线却历尽劫难“穿越”至今。梁思成先生曾这样评价这条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 ...

  明清两代的北京城,最为夺目之处,要属她内外双环的城墙与城门,被一条清晰有力的轴线贯穿始终。如今,城墙与城门早已湮没在城市变迁的历史中,但这条城市轴线却历尽劫难“穿越”至今。梁思成先生曾这样评价这条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
 
  1940年,敌寇进犯,山河破碎,营造学社发起人朱启钤先生以古都杰作恐被战火殃及,对北平中轴线古建筑进行系统测绘,既为存真,更为劫后补璧计。具体工作以基泰工程司承揽,北洋大学建筑学院张镈担纲,成立了一支30余人的专业测绘队伍。1941年6月始,历时三年有余,共得实测图纸700余张,或黑白实测,或彩色渲染,将北京中轴线上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所有重要建筑一一写真图上,这是北京建城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运用现代测量技术全面测绘中轴线古建筑的创举,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界保护北京古建筑的一项重大成就。
 
  如今,对北京城中轴线的保护与规划被北京市政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中轴线保护规划和申遗文本的编制工作也已经完成。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这套实测图纸的出版也被再次提及。
 
  2013年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时任院长刘曙光致信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表达了希望与故宫合璧出版《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的愿望。2014年3月25日,两院组成了由各自院长牵头的共同编委会。编委会延请曾经参与这批图纸测绘工作的著名古建筑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余鸣谦先生为学术顾问,编委会成员为参与本图集的整理、编写、摄影与编辑工作的53位两院同仁。可以说,就像这批图纸在中国古建筑研究史上的重要地位一样,针对本套图纸的编辑出版工作,也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学术公开。
 
  本套实测图纸涉及的古建筑为数众多,总量庞大,这些图纸科学、完整地记录了一部反映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传承至民国的基础数据库,以之与现状对比,充分体现了70年来的历史变迁,为研究与保护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信息。本次测绘也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物建筑测绘的水平与成就。本套实测图纸的表现形式,或黑白墨线,或彩色渲染,图上建筑比例准确,落笔细致入微,纸张全部采用当时进口自德国的橡皮图纸绘制,历史气息浓厚。不论在绘制手法还是材质选用上,均可视作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2014年4月,两院分别就各自保管的实测图纸(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99幅,故宫博物院355幅)准备编辑出版所必需的电子化工作。除了654张两院实测图纸外,另收录保存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62张测绘于1934年前后的紫禁城古建筑图纸,是营造学社保存在天津的那批被水淹的资料遗存。三家单位的图纸电子文件集齐后,故宫出版社于2015年底,对全部713张图纸进行了必要的电子修补与打样试验。
 
  虽然《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的出版主体是建筑测绘图,但要在出版后能够使读者对其进行有效利用,仅仅印刷图纸是远远不够的,尚需一部具有导读功能的实用手册,不仅要针对实测图纸所涉及的各个古建筑出具严谨的说明文字,一份因建筑区域、建筑群、单体建筑所形成的完整索引目录尤为必要。因此,一本学术含量高、便于检索利用的导读册应运而生。本套图集共收录了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建筑(建筑群)22组,导读册中根据实测图纸的顺序分别对其中的87处单体建筑出具了严谨的文字介绍,大到建筑体量,小到装饰细节,一一予以说明。同时,为了使读者能够站在更加多元、丰富的时代背景下考察中轴线古建筑,87处单体建筑均选配了现状照片,有条件的亦选配一张历史照片用于对比研究;对于历史上消失的建筑必须以标准历史影像作为辅助说明,是为一大特色。
 
  今天,展现在公众面前的这套厚重的《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实测图集》,是72年前一群不畏艰难的文保先行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72年后一群缅怀先贤的文保接力者们薪火相传的结晶。

(原文刊于:《人民日报》2017年6月20日第24版)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