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名称:白釉剔花镂空花卉纹腰圆形瓷枕。时代:宋金。质地:瓷。细节:枕面长27.4厘米,宽18.8厘米,枕墙前高10.2厘米,后高14.3厘米 |
宝贝无缺 历史无憾
晋中,地处山西中腹,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自古以来,文化荟萃,商贸繁盛,纳珍藏宝,琳琅满目。精美文物,素为世人所叹。 金代镂空瓷枕 是陪葬品,也是实用器 瓷枕历史是从隋代开始的,唐宋时期较为流行,尤在宋金时期达到艺术之巅。 2013年5月16日,在晋中市昔阳县松溪路发现了一座砖室墓,昔阳县文物管理所和昔阳县博物馆对其进行了发掘,并进行了异地搬迁保护。该墓葬虽未发现如山西其它宋金墓一样的壁画痕迹,但墓室结构完整而特殊,随葬品位置明确,且数量之多、质量之精在该区域同时期墓葬中较为罕见。此次发掘,出土了包括瓷枕、执壶、茶盏、铜镜等大量精美文物,其中就有这件“金代白釉剔花镂空花卉纹腰圆形瓷枕”。 这件瓷枕以大面积的镂空工艺和精美的制作,令人叹为观止。枕整体呈腰圆形,平底,底部中心掏挖椭圆形大孔;枕墙一周近竖直,上承枕面,枕面前低后高,中央略微下凹。枕面装饰三重剔花纹样。最外层为一周窄条带,向内为一周卷草纹条带,枕面中部为卷草花卉纹,共有三朵花头,上部为牡丹花,下部两侧为莲花,花头间以“S”形缠枝卷叶相连,卷叶线条优美曼妙。枕墙两侧及后部采用镂空技法,装饰为五朵缠枝花卉。花枝主干呈波浪形,每一处曲折处出分枝接一朵花头,花头方向上下相间,主干两侧出众多卷叶。所有枝干、卷叶、花叶轮廓以外瓷泥均被雕刻切去,呈镂空状。巧妙利用卷叶、花瓣等部位与枕面上下相连,既不失美观,又有一定的支撑强度。 剔花装饰是宋金时期北方地区制瓷窑场中高档瓷器产品上流行的装饰手法,可分为剔地留花和剔花留地两类,以河北定窑、井陉窑、山西平定窑、河南当阳峪窑等诸多窑口为常见。 因其对胎体、造型、烧成温度等要求较高,故而成品率低。 这件白釉剔花镂空花卉纹腰圆形瓷枕集剔地留花与镂空技法于一身,实属罕见。加之形制较大、保存完整,其学术及艺术价值尤为重要,是北方宋金时期陶瓷艺术品中一件难得的珍品。 综合各方面判断,该枕当是山西平定到河北一带窑场的产品。 据相关研究人员考证,古代的枕头比现在的功能多一些,兼具保健、嫁妆、镇宅、陪葬等功能。 “现在很少有人在送嫁的时候送枕头了,但在二三十年前,大部分人还送枕套,岁数大的人都知道这段历史,为什么呢?这就跟我们的陪嫁文化有关。”我国著名瓷器专家乔木说,现在的枕头还残存着一些古代枕头的功能,保健是第一位的,而瓷枕一般为镇宅而使用,这在《唐书·五行志》里有记载。 乔木介绍说,陪葬的功能不用说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量的出土报告中都有说明,尤其是宋墓。宋墓里出土的瓷枕非常多,这让很多人认为瓷枕就是为死人订烧的,作为陪葬所用。但知名收藏家马未都却不这么认为,他在一篇相关文章中表示,因为出土的宋枕,很多上面都有文字,你不能判断它是为死人写的还是为活人写的,但是有的文字你可以看出它是为活人写的,比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就是说,人多的时候少说话,没事的时候早回家,那么这枕头显然不是给死人枕的。 此外,古代枕头还具有一定警醒作用。因枕头与人关系密切,要睡觉难免先看一眼枕头。宋代的工匠们就利用了这一眼,在枕面上写上诸如“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等通俗的格言。 枕在宋瓷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它以有限的画面记录了宋人的生活,体现了宋人身心放松、与世无争的心态。 清光绪水牛角组合票版 能防伪,也能教育员工 平遥县中国票号博物馆珍藏着一枚“永达成”(有说永远成)票号水牛角组合票版,是上世纪90年代由平遥县刻字行后代呼其任先生捐赠于博物馆的。这枚票版为清光绪年间的珍贵文物,距今约140多年的历史。票版质地坚硬,雕刻精细,印迹清晰,保存相对完好。 山西票号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山西商人遍布全国,履及世界,极负盛名,历史上称为“西商”或“西帮”。山西票号初始于道光年间,兴盛于光绪年间。“票号完全是清朝的产物,而且和清朝同时衰亡”。《晋商盛衰记》记载:“山西平遥人雷履泰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产于四川,因自往重庆制造铜绿到天津,当时现银的运送,数目多的则有镖局保送,但有时仍有可能被劫,在那动荡不安的时代,无论是商人还是普通人的银两往来,常常遭到匪帮袭击,劫镖事件屡屡发生,商家为此苦不堪言。道光三年(1823)胸怀韬略足智多谋的雷履泰大动脑筋,在“钱”字上做着文章,经过几年的酝酿,借鉴唐代的“飞钱”,以及宋人“交子”的启迪,演化出了汇兑、汇票。 票据是票号或钱庄一种存款和取款的凭据,而印制票据的模版就是票版。最初的票版制作比较粗糙,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票据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一些信誉良好的商号所签发的票据,商人就直接用来支付货款,票据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性质。这样一来对于票据的印刷及防伪就有了很高的要求。 “永达成”票号水牛角组合票版,是由10块水牛角拼接雕刻成,长18厘米、宽9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竖版面,版面的格式由边框、天格、地格三部分组成,版面虽是组合而成,却不能随便移动和更换,其外围用铁皮做围子,内里则是用水牛角长钉穿牢。票版上部天格内横书“永达成”字号,地格从左至右,上下行文,“凭贴来取”,“字”,表示印刷的批次,“号”表示批次中的第几张,“钱”为金额,末行“年月日”。 票版的边框多有人物组画和文字,其文字为朱伯庐的《朱子家训》,整篇文章上下行文,字体隽秀,分布于票版四角,既告诉了人们做人的道理,突出了晋商对伙计的德行教育,又有了防伪的作用。组画为福禄寿,亭台楼阁,寓意着行商之人的高雅情趣以及对财富孜孜不倦的追求。水牛角质地的票版比早期木质票版质地细密、坚硬,使得具有防伪功能的票版周边雕刻各种繁复精细的花草、人物成为可能。在这些看似装饰性的边框图案中,隐藏着诸多只有当事人才能识别的密码,比如特别的断纹、留白,以及用假字的应用等等,同时由于其质地不易干缩开裂的特殊性,耐磨也适应了大量反复印制的需求。 山西票号的票据遗留下来的本就很少,保存下来的票版更是凤毛麟角。“永达成”票号水牛角组合票版,构造奇妙,制作精良,可谓:“晋商票版之王”。 普查之星 王天义(长治市“一普办”联络员) 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2013年11月,王天义的母亲由于鼓室球瘤需要做手术,当时长治市“一普”正处在国有单位摸底调查阶段,部分县里拿到的国有单位名单不全,调查结果差距很大。由于单位人手有限,自己又是“一普”联络员,虽然在北京陪护母亲住院,仍然需要工作。上午在医院照顾母亲,下午回宾馆多方联系编制机构,尽可能全面地拿到长治市国有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详细名单。经过多方努力,长治市向5199家国有单位发放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实现了国有单位百分之百全覆盖。 2014年8月,王天义的母亲再次脑出血住院,作为家中的男孩,照顾母亲是必须的,但是文物普查工作也是要按时完成的。王天义硬是坚持两头跑,在9月底督促长治市16家行业内单位全部地开展“一普”工作。“母亲到太原康复需要人照顾,父亲身体又不好,每每想起母亲让自己赶快回去工作的眼神,我就心如刀绞。”说着话,王天义就哽咽了起来。 在“一普”工作中,王天义的主要工作就是“上传下达”,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麻烦还挺多的。市级普查办虽然不需具体深入一线做调查,但是区域内的普查困难都得协调解决。联系省局,向省局请示工作,传达上级的最新要求,与兄弟单位协商,向专家请教,协调县里与行外单位关系……多方面多渠道解决难题。长治市先后组织了四次普查培训,每次从报送培训名单、邀请授课老师,到制作会议秩序册、座位排序,几乎都是王天义一人担负下来,工作繁琐,但却非常锻炼人。 王天义永远忘不了去年冬天,黄崖洞风景区那次文物普查。2014年11月27日一大早,王天义陪同秦秋红、杨林中等专家会同黎城县“一普办”的同志前往黄崖洞认定文物。没想到刚进山,就飘起了雪花,还伴有阵阵寒风,原本一个半小时的山路走得异常艰难。直到11点半,他们才走到高山公园。杨林中患有糖尿病,需要定点进食,否则会导致血糖降低。那时,王天义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一名工作者,还要联系团队,为专家们的方方面面考虑。他立刻把所有专家们的包都拎到自己手里,同时联系午饭。午饭过后,又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攀爬才到达了黄崖洞纪念馆。冬天无人参观,馆内异常寒冷,但他们还是认真地逐件认定,用两个多小时登记完了44套110件文物后才下山。那时雪已经下得很大了,一行数人下午4点才安全下山,大家早已冻成了“雪人”。 本报记者 贾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