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建章宫遗址
摘要: 建章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三桥街道办北部,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建章宫历经两千年风雨剥蚀保留下的建筑遗存。是西汉长安城的重要建筑遗存,2013年5月3日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历史沿革建章宫始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汉武帝时期活动的主要宫殿。汉武帝因嫌弃未央宫太过狭小,便于公元前10 ...
建章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三桥街道办北部,是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建章宫历经两千年风雨剥蚀保留下的建筑遗存。是西汉长安城的重要建筑遗存,2013年5月3日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沿革
建章宫始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汉武帝时期活动的主要宫殿。汉武帝因嫌弃未央宫太过狭小,便于公元前104年在汉长安城西侧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建章宫。作为主体建筑,建章宫前殿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汉武帝举办朝会、处理政务的地方。
建章宫前殿自修建伊始,实际上是作为汉代皇帝的皇宫使用的。其宫城的管理、官吏的设置、城内的布局均与皇宫——未央宫相近。宫中主要建筑有前殿、奇华宫、神明台等。
西汉末年,建章宫遭到破坏。
建筑布局
建章宫的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有多重门、阙,正门曰阊阖,也叫璧门,高二十五丈,是城关式建筑。后为玉堂,建台上。屋顶上有铜凤,高五尺,饰黄金,下有转枢,可随风转动。在璧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别凤阙,其右有井干楼。进圆阙门内二百步,最后到达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气魄十分雄伟。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璧门之西有神明,台高五十丈,为祭金人处,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承接雨露。
该宫殿北为太液池,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开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 [2]
文物遗存
地面现存遗迹主要为前殿等夯土台基,地下遗迹多被农田和部分城市建筑所叠压。建章宫前殿遗址、神明台遗址、双凤阙遗址是建章宫内地面尚存的宫殿建筑遗迹。
建章宫前殿遗址位于西郊高堡子村北,根据上世纪80年代的进行的考古调查数据显示,前殿基址南北长320 米,东西200宽米,其中北部高出地面10余米。
文物保护
1957年5月31日,建章宫前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建章宫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如此,该遗址的现状实在堪忧。
随着附近村庄的快速发展,建章宫前殿夯土便开始被一点一点的蚕食。先是随意取土,后来干脆就在前殿遗址上盖房了,用当地村民的话讲,一直也没人管,村里人反倒习以为常了。2013年,曾有报道称建章宫前殿遗址之上,建有一座寺庙和几间厂房,有塑料厂、编织袋厂、煤场等。 [4] 2015年再次有媒体报道:寺庙仍未移除。
建章宫前殿遗址 : 建章宫位于长安城西,为汉都长安著名的 宫殿建筑群,与城内的未央宫、桂宫隔泬水相望。 建章前殿为其正殿。
汉武帝太初元年 (前104年),长安城内最 大的皇宫未央宫内发生了一场大火,高大的柏梁 台顷刻间化为灰烬。目睹这场大火,雄心勃勃的 汉武帝决心营建新的宫室,以象其霸业长盛不 衰。但他感到长安城内的空间有限,不足以包容 其雄心,于是便另择新址而建。汉武帝采纳了粤 巫勇“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的 建议,通过精心筹划和设计,在长安城西的上林 苑内筑起一座华丽无比的皇宫,并沿用上林苑中 旧宫之名,称作建章宫。
建章宫是仿未央宫营建的,号称 “度比未 央”,但是在建筑规模和华丽程度上都超过了未 央宫,堪称气势磅礴。据史料载,建章宫宫城周 围30余里,四面各辟宫门。正门在南,称为阊 阖。东、北宫门外各有一对高耸的阙楼,上立鎏 金铜凤凰,称为凤阙。 建章宫内殿阁林立, 号称“千门万户”,主 要有前殿、娑宫、枍 诣宫、天梁宫、奇宝 宫、广中殿、神明台、 井干楼等,计40多处 建筑。 其中仅娑宫 一座宫殿,马在宫中 疾行一日方能周游一 遍,可见规模之大。史 传此宫高大巍峨,其 飞檐翘角可以将日影 折射入殿内。
建章宫又是一座 带有苑囿性质的离宫, 宫内除宫殿之外,还 设有大片的园林与人工湖泊。宫北部是著名的皇 家园林——太液池。太液池水域宽阔,一望无际, 池中建有渐台,水中筑有三座假山,象征东海的 瀛洲、蓬莱、方丈三座神山,池岸还有各种海兽 的石雕,俨然陆上海洋。池周河流蜿蜒,树木茂 密,亭台掩映其间,兼有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 草。
前殿又称玉堂殿,是建章宫的正殿,位于宫 中部略南,阊阖门内。前殿是一座高台式建筑, 比未央宫还高大,史载其高约三十丈(合今70.5 米),有三层高台。其内殿有十二门,台阶用玉 石作成。屋顶饰有五尺高的鎏金铜凤,下有转 枢,仿佛迎风飞翔。登临前殿,可以“下视未央”, 汉武帝多次在这里举行朝贺等重大庆典活动。班 固在《西都赋》中赞曰:“正殿崔嵬,层构厥高, 临乎未央。”司马相如在《长门赋》中叹道: “正 殿嵬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可见前殿确是 气势超群。

建章宫前殿遗址
建章宫这座2000多年前出现的皇宫,随着 西汉王朝的衰落而衰败下去,昔日的风光一去不 返,最终成为片片瓦砾掩埋在黄土之下。辉煌一 时的皇宫如今成为一个美好的传说,引起后人无 限的遐想和感慨。建国以后,文物考古工作者对 建章宫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确定了遗址的大 致范围,即今三桥镇高、低堡子一带。现存最明 显的地上遗迹就是建章宫前殿遗址。这是一座大 型夯土台基,呈不规则的环形,东西72.5米,南 北145米,高约8米,夯层明显。在前殿遗址上 曾发现大批的几何纹地砖、五角形水管,以及 “与天无极”、“长乐未央”瓦当等。1974年秋,前 殿遗址西北的东柏梁村出土的长方形陶制建筑饰 件上有篆书铭文12字: “延年益寿与天相待日月 同光”,书、文俱佳,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1973 年,在未央区三桥镇低堡子村西发现一件鱼形石 雕,长4.9米,高约1米,是当时太液池边的石 鱼。这些出土文物的发现,增加了我们对这个大 遗址的了解。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 会将建章宫前殿遗址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1992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 布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高堡子村现存夯土 台45万平方米。凤阙遗址,东阙80平方米,西 阙300平方米,神明台遗址,高10米,面积3600 平方米。一般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与汉长安城 遗址的保护范围相同。

建章宫出土涌泉混流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