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九城联动签署《泉州共识》助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参加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九座城市代表签署了《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共识》
11月28日,为期两天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泉州市落幕。
作为在泉州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包括泉州市、福州市、北海市、广州市、漳州市、宁波市、南京市、扬州市、蓬莱市在内的九个城市,共同签署了《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共识》(简称《泉州共识》)。
本次《泉州共识》的签署为九个城市统一了目标,明示了为海丝申遗共同协作、共同推进的愿景,在遗产研究成果共享,以及进行联合宣传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为“海丝申遗”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在研讨会的最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对研讨会做了总结性发言,并指出了海丝申遗在国际上的严峻形势。他认为,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的诞生为半个世界的文明搭建了一个经济、文化、人员交流的通道,并持续了千年之久,因此它的影响的深远程度远远超出了中国的个体范围。但也是由此为海丝申遗带来了几点国际层面上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世界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始源于中国是认可的,但是同样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是国际性的,因此海丝的申遗也必须进行多国联合申报才能让它具有价值,才会得到最终的认可并通过。
杜越对此表示:“在1990年的时候,就是在泉州,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大研究,并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支持,教科文组织的决心也很大,而且从一开始它的定位就在国际层面上,完全不在国家层面上。我们中国在这样一场丝绸之路的、文化的占领之中,我们应该起到一个全球大国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这几个城市,我们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是要想把这件事情做成,我们必须要在世界上链接至少七、八个国家,才有可能把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搞成功,而且从一开始就要把它的定位放在国际层面上。这也才符合习主席提出的党中央的‘一路一带’的大战略。”
其次,正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覆盖范围广泛,通过这条通道不同国家人民的往来也变得非常密切,在一个漫长的时间里,各国都在这条通道上留下诸多不可磨灭的足迹,因此这些国家也都具备了分段申请海上丝绸之路的资历,并且在国际联合这个层面上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今日在世界范围内,谁来挥舞‘申请海上丝绸之路’的领路大旗,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我有个消息可以通报大家,在我们自己非常积极,在我们非常热心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其实印度已经走在你们前面了。他不但开展了研究,他过几天可能就要跟几个南亚的国家,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研讨会。就今年七月份卡塔尔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印度做了精心的准备,把他们自己的海上丝绸之路——他们叫“海上景观之路”,已经做成了片子,已经做成了完整项目,已经向世界公布了。当时把我们一个不落的都请去观看了。
你想我们在抢丝绸之路,印度也在抢,日本、韩国都在抢。日本做的准备不见得比我们晚,但是日本觉悟到这个事情后,所采取的实际行动比我们更加有力。所以说这面旗帜不仅仅中国在抓,其他国家也在抓,与其说你们面临的内部压力大,而外部面临的压力更大。
所以我们应该把外部压力,变为我们迅速统一思想,迅速建立协调机制,迅速开始制定规划,而且迅速启动我们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杜越为参加研讨会的九城代表提供了几点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赞扬《泉州共识》是一次非常积极的大会,让大家意识到海丝申遗首先一定是一个国际项目,这是海丝申遗能够成功的起点;其次就是大家要真如《泉州共识》中提到的,做到善于协调和共享,统一步骤,最终明白自己应该为海丝的申遗做些什么。
而在对外交往上,则应该更多的与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合作,并吸引国际注意力。对这一问题在研讨会上,宁波的代表就提出要把海丝的展览推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美国等地区,增加国际的支持力度;而南京的代表也认为,大家在筹划海丝活动的时候,就不能再做国家范围内的自娱自乐,而是要向外发展,得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支持,否则海丝申遗将不能真正的走向海洋。杜越认为这些观点和做法,都可以帮助中国在国际上拿到更多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话语权,帮助推动申遗成功。
在本次研讨会上,九个城市的代表除了达成共识、加强合作,还有一个重要的诉求就是期待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大会主持人中国文虎学会副会长郑国珍说:“我们今天期待,国家文物局、相关的省自治区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对这个事情加强领导,中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能够给我们多一些指导,这是我们的一个愿景。”
杜越秘书长对此作出了回应。他说即将在12月5日召开的教科文全国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也会被写入其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今年3月27日,主席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是他担任主席后第一个访问的联合国组织,并在访问期间大大的传播了中国文明,并多次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并且刘延东副总理随后在9月份还对这一访问成果进行了落实,并为海上丝绸之路揭幕。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动在国际层面上和政治层面上,从那一刻起就已经拉开了。所以应该说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这样的活动不仅知道而且是支持的,国际层面上教科文组织作为始作俑者也会积极推动这个事情的发展。
杜越秘书长还表示:“那么从我们来讲,我想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好,我们都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抱着一种大家相互之间配合的,多为国际社会做贡献的这样的一种思想,而不仅仅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今天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考虑海上丝绸之路的时候必须要从这里入手。因为只有从这里入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让海丝的申遗能够联合起来很多的国家,并且才能够和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越南甚至于菲律宾等国家开展有效的合作。
所以有些老专家说过了‘我们应该以文化的边疆代替现实的国界’。这句话非常有哲理。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的成功,无论在东海或是南海,在这种高的政治敏感度的地区,以文化形式出现,以最低敏感度的项目来进行推动和平,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与和平形象的最好形式。所以我想这个形式并不是靠几个领导人,或我们某几个人去做的,其实要靠大家,靠每一个人。
中国要为人类做较大的贡献。历史上我们做了很大的贡献,这一次丝绸之路的申遗我们也要做贡献。每一个城市应该思考和考虑到我们怎么才能做贡献,因为只有通过做贡献才能确保我们丝绸之路申遗的成功,才能确保我们中国在丝绸之路的申遗方面发挥主导地位,否则有可能在日本的资金下、在印度的技术之下,坦率的说我们就是跟班的,我想我们大家没有哪一个人愿意走到这一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更强的使命感。”(记者 邢楠)
《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共识》的原件照片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