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考证|明清三原温氏家藏信札考
摘要: 陕西三原,因县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古称池阳,为关中壮邑、明清时期渭北地区商业和文化中心,素有“小长安”之美誉。三原温氏为太原堂温氏后裔,开基祖称兴斋公,南宋之季由洪洞避乱来三原,遂家于此。十传至温纯、温编,兄弟同膺显秩,成为明代以官、学闻名的关中巨族大姓。明清时期,三原县温氏家族先后有二十多人撰写著述八十多部。本文作 ...
陕西三原,因县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古称池阳,为关中壮邑、明清时期渭北地区商业和文化中心,素有“小长安”之美誉。三原温氏为太原堂温氏后裔,开基祖称兴斋公,南宋之季由洪洞避乱来三原,遂家于此。十传至温纯、温编,兄弟同膺显秩,成为明代以官、学闻名的关中巨族大姓。 明清时期,三原县温氏家族先后有二十多人撰写著述八十多部。
本文作者从种芸山馆所藏的三原温氏家族中的温自知诗札、温渊知诗札、温氏家藏书札及庚子甲辰未落名款札两通切入,梳理温氏家藏历史与信札往来。

温自知(1597-1663)字与亨,号孟侯,温纯季子,予知、日知弟。十九岁补博士弟子员,入太学。喜攻读,善吟咏,有文才,安贫乐道,布衣终身。梓父兄文集,不遗余力,康熙元年知县林逊开馆修志,聘自知纂修《三原县志》,未竟而卒,河滨李楷私谥“孝靖先生”。


经传绛幛峪流滨,载酒相寻意转亲。何物炎氛消大夏,只应高唱有阳春。眼中交态谁知己,世上浮名不藉人。酩酊辞君策款叚,暮烟落照漾西邻。
水国微茫入望遥,听君舌本泻金焦。御风塔顶怀招隐,对月江流见斗杓。鸟屿晴浮渔浦树,钟声时杂寺门潮。吾生倘得遂禽向,一吸中泠磊块浇。
张翰归来栖涧原,清芬兰蕙种盈盆。盘餐留我中厨出,骚雅同君正始论。雨后苔痕添曲径,春深花蔓上篱门。杏湾游侣今余几,徙倚陶家五柳园。
逸韵霞标晋代贤,悬车双鬓未皤然。招寻物外二三(宁无)友,赖有杖头一百钱。(简点囊中得几钱) 移席梁园鹤舞榭,行吟泽畔鸟鸣篇。栖迟芳草忘归去,春尽阴阴类小年。

三原温渊知诗札

《花朝仪昭社翁招游杏湾》
西园东观忆驰驱,旗鼓周原幸不孤。一代铅华归晏息,百年神采驻精莩。飞琼洁屑尊叠胜,流水澄泉杖履扶。曳落河中难系足,简春鬷迈踏瓯臾。
难弟美髯雅似仙,飘松拂柳驻乔年(枢乾)。阮家昆季皆能饮, 苏子门庭莫用钱。原外岑螺青半掩,树间花萼素相联。荥阳汉上秦山味,铛瀹清甘胜惠泉。
《家兄舍侄毕集花朝前同诸子游赏杏湾》
南北相携是雁群,芸台少长总能文。花林冶峪河千曲,水际平渠草色分。席地班茵珍寸晷,传觞谱骨较余芬。晏然无警成嘉会,原上风高荡暮云。
共开双眼睇莺声,野老寻春即太平。多向化工延日霁,况兼人世俟河清。当时树密人还少,片晌风祥曲又成。不畏西申重筦鑰,折花驼醉入春城。
酒国年芳留白发,词场春色散青袍。自矜天授同人福,不坠风流旧日豪。花外碧山层水叠,柳边明月两城高。家园亦有坛边树,不遣南枝向北䬞。
野外看花瞰早烟,却因云雨倍生怜。兰亭珥笔人堪继,紫阁朝衫事可传。淡抹山妆轻着髻,高磨水镜绚争妍。觅驴邻舍朝朝急,莫道春风不费钱。
杏湾面订醉深林,犹带垂杨十里阴。去日苦多嘉会少,百年难得是知音。北郭归来为省花,月明昨夜树交加。怀人早起星犹在,冷落春深日影斜。休疑门外障重围,春半花程乐事违。雨洒清明桃李候,云连清嶂没朝晖。
词场探论藉金声,指点青山属老成。花迳开尊明日约,莫教风雨搅流莺。
《伤春五首》
一枝袅娜坐生嗔,向晚燃炉手尚龟。绢海胶山星斗落,百花开遍不知春。家似深山镇日长,体中芒刺动周章。多开白鹭因风老,扶向花前泪满眶。
薄暮褰帷就小庐,春程日夜绿连裾。雪消梅老莺声滑,日冷桃天燕字辣。
寒食未经早断烟,缠身败絮自年年。畏寒生病春犹甚,嚼酒连姜夜半眠。
雨如飞屑雪如烟,总是春深急着棉,桃花却变梨花色,唾里清明又一年。
(叠韵即岑嘉州封大夫破播仙凯旋及碛中作二首体)
草色斜侵槛,泥融春水明。入帘空梦蝶,带雨滞流莺。前后花同落,高低路未平。不虛觅鹤氅,诗到庾楼成。
《坐久偶然作》
坐深风雨主,寒气欲吹灯。初业空存箧,离怀似缀艿。多愁违宿梦,退步识骄矜。且喜春膏足,天涯及岁登。
《夜读何李诸诗》
诗成无蚤晚,期见百年心。不谓官衙内,能为细席吟。春空花鸟寂,夜定草堂深。里巷皆新曲,诸公何处寻。
《署中蚤饭见远樵》
早饭春风里,云开见远山。绕檐时独立,念尔欲固攀。戈息农畴急,斋居岁月闲。负薪谁氏子,蹩蹩雨中还。
本文作者从种芸山馆所藏的三原温氏家族中的温自知诗札、温渊知诗札、温氏家藏书札及庚子甲辰未落名款札两通切入,梳理温氏家藏历史与信札往来。

三原龙桥

温氏家祠
三原温自知诗札温自知(1597-1663)字与亨,号孟侯,温纯季子,予知、日知弟。十九岁补博士弟子员,入太学。喜攻读,善吟咏,有文才,安贫乐道,布衣终身。梓父兄文集,不遗余力,康熙元年知县林逊开馆修志,聘自知纂修《三原县志》,未竟而卒,河滨李楷私谥“孝靖先生”。

温氏著作表
自知一生坎坷多舛,历经父兄早逝、闯王之变、明清易代等变故,然其禀赋卓异,天性恬澹,秉持家学,长于诗文,名重一时。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有《海印楼志》《龙桥志》《三原志料》《获音》《获音续集》《海印楼文集》《朝那游草》《秋感倡和草》《东遊二记》《少华纪行》《少华游草》《北遊草》《八行图说》《七歌》《悲秋耦吟》《获音遗集》《获音代集》《迪吉摘要》等十八种。
温自知著作《海印楼诗集》
自知著作,流传者仅《海印楼文集》《海印楼诗集》《东遊二记》三种,于右任先生曾有书作《录温自知诗》,亦可见其作品影响。《温氏家传尺牍》册多为与自知唱和之作,其中自知自作诗三开,或为天壤间仅存之遗墨。
于右任书
其一《夏日同拙庵诸社丈载酒访洁初会长于东堡》经传绛幛峪流滨,载酒相寻意转亲。何物炎氛消大夏,只应高唱有阳春。眼中交态谁知己,世上浮名不藉人。酩酊辞君策款叚,暮烟落照漾西邻。

温自知诗
其二《听君阳社丈说金焦之胜是日阿咸子和直社》水国微茫入望遥,听君舌本泻金焦。御风塔顶怀招隐,对月江流见斗杓。鸟屿晴浮渔浦树,钟声时杂寺门潮。吾生倘得遂禽向,一吸中泠磊块浇。

温自知诗
其三《和答张仪昭翁见赠二首录似郢政》张翰归来栖涧原,清芬兰蕙种盈盆。盘餐留我中厨出,骚雅同君正始论。雨后苔痕添曲径,春深花蔓上篱门。杏湾游侣今余几,徙倚陶家五柳园。
逸韵霞标晋代贤,悬车双鬓未皤然。招寻物外二三(宁无)友,赖有杖头一百钱。(简点囊中得几钱) 移席梁园鹤舞榭,行吟泽畔鸟鸣篇。栖迟芳草忘归去,春尽阴阴类小年。

温自知诗
拙庵当为三原王公选,洁初、君阳、阿咸、子和皆待考,张仪昭翁为泾阳张炳璇,晚明科学家王徵表弟,曾为王徵撰墓志铭,而书丹者正是温自知。
王徵
自知诗近中唐,承少陵遗风,又得陶诗旨趣,同里诗人韩诗在《海印楼文集》序言中认为关中人文“未尝不为先生首屈一指”;清初关中大儒李因笃尊称自知为“吾党领袖”,诚非虚誉也。三原温渊知诗札


温氏世系图
温自知族弟温渊知(生卒不详)字玄肆,号笑园,晚更号脱落子,与弟溥知皆诸生,博学多才,工诗文,砥节义,一时词场伯仲推坛坫也。《温氏家传尺牍》册存渊知诗十八首,因单列一篇。《花朝仪昭社翁招游杏湾》
西园东观忆驰驱,旗鼓周原幸不孤。一代铅华归晏息,百年神采驻精莩。飞琼洁屑尊叠胜,流水澄泉杖履扶。曳落河中难系足,简春鬷迈踏瓯臾。
难弟美髯雅似仙,飘松拂柳驻乔年(枢乾)。阮家昆季皆能饮, 苏子门庭莫用钱。原外岑螺青半掩,树间花萼素相联。荥阳汉上秦山味,铛瀹清甘胜惠泉。
《家兄舍侄毕集花朝前同诸子游赏杏湾》
南北相携是雁群,芸台少长总能文。花林冶峪河千曲,水际平渠草色分。席地班茵珍寸晷,传觞谱骨较余芬。晏然无警成嘉会,原上风高荡暮云。
共开双眼睇莺声,野老寻春即太平。多向化工延日霁,况兼人世俟河清。当时树密人还少,片晌风祥曲又成。不畏西申重筦鑰,折花驼醉入春城。

温渊知诗
总饶跨汉摘星手,可奈风狂雨骤时。幸得轻阴安雅兴,都无俗累娱佳期。即教闭户从花尽,莫遣逢人被酒欺。隔畔客来壶榼至,满滩声落水云驰。酒国年芳留白发,词场春色散青袍。自矜天授同人福,不坠风流旧日豪。花外碧山层水叠,柳边明月两城高。家园亦有坛边树,不遣南枝向北䬞。
野外看花瞰早烟,却因云雨倍生怜。兰亭珥笔人堪继,紫阁朝衫事可传。淡抹山妆轻着髻,高磨水镜绚争妍。觅驴邻舍朝朝急,莫道春风不费钱。

温渊知诗
《早雨柬仪昭先生鲁桥》杏湾面订醉深林,犹带垂杨十里阴。去日苦多嘉会少,百年难得是知音。北郭归来为省花,月明昨夜树交加。怀人早起星犹在,冷落春深日影斜。休疑门外障重围,春半花程乐事违。雨洒清明桃李候,云连清嶂没朝晖。
词场探论藉金声,指点青山属老成。花迳开尊明日约,莫教风雨搅流莺。
《伤春五首》
一枝袅娜坐生嗔,向晚燃炉手尚龟。绢海胶山星斗落,百花开遍不知春。家似深山镇日长,体中芒刺动周章。多开白鹭因风老,扶向花前泪满眶。
薄暮褰帷就小庐,春程日夜绿连裾。雪消梅老莺声滑,日冷桃天燕字辣。
寒食未经早断烟,缠身败絮自年年。畏寒生病春犹甚,嚼酒连姜夜半眠。
雨如飞屑雪如烟,总是春深急着棉,桃花却变梨花色,唾里清明又一年。
(叠韵即岑嘉州封大夫破播仙凯旋及碛中作二首体)

温渊知诗
《春雪》草色斜侵槛,泥融春水明。入帘空梦蝶,带雨滞流莺。前后花同落,高低路未平。不虛觅鹤氅,诗到庾楼成。
《坐久偶然作》
坐深风雨主,寒气欲吹灯。初业空存箧,离怀似缀艿。多愁违宿梦,退步识骄矜。且喜春膏足,天涯及岁登。
《夜读何李诸诗》
诗成无蚤晚,期见百年心。不谓官衙内,能为细席吟。春空花鸟寂,夜定草堂深。里巷皆新曲,诸公何处寻。
《署中蚤饭见远樵》
早饭春风里,云开见远山。绕檐时独立,念尔欲固攀。戈息农畴急,斋居岁月闲。负薪谁氏子,蹩蹩雨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