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西藏发现新石器时代小恩达遗址

摘要: 西藏发现新石器时代小恩达遗址发布时间:1987-12-25 作者:陈建彬本报讯去年8月至9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小恩达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工作,发掘面积60平方米。发现较完整的房屋遗迹三座、灰坑一处、窖穴五处、晚期石棺葬一座,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等遗物。小恩达遗址,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县城北5公里的昂曲河东岸,东 ...

西藏发现新石器时代小恩达遗址

发布时间:1987-12-25 作者:陈建彬

本报讯 去年8月至9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小恩达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工作,发掘面积60平方米。发现较完整的房屋遗迹三座、灰坑一处、窖穴五处、晚期石棺葬一座,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陶片等遗物。

小恩达遗址,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县城北5公里的昂曲河东岸,东距小恩达乡800米,遗址分布在该乡小学一带的第一、二台地上,海拔高度314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

遗址中出土的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共计87件,占全部石器的74.4%,石质主要为细砂岩、片岩、板岩等。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器形较完整,打击点和打击台面清晰,部分石器上仍保留部分砾石面,石器的数量从早到晚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打制石器种类繁多,有铲状器、切割器、锄状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斧、钻、矛、砧、杵等。

出土磨制石器7件,占全部石器的6%,器形有、凿、刀3类。石质为硬玉、板岩等。石分长方形和梯形二型,通体光洁,刃部锐利,制作精细。石凿器身呈长条形,中锋弧刃。石刀分单孔石刀、双孔石刀、半月形石刀三类,器身单薄,刀孔亦由两面对穿而成,通体磨光,使用痕迹明显。

出土细石器23件,占全部石器的19.6%。器形有扇形石核,楔形石核、柱形石核、尖状器、雕刻器、刮削器等。

出土骨器18件,分为骨针、骨锥、骨刀梗、骨匕四类。

出土陶片259片,均系夹砂陶,以灰陶为主,褐陶、磨光黑皮陶、红褐陶次之。器形以罐、碗、盆为基本组合,多为平底器、圈足器,未见三足器,均手制。陶器纹饰较为丰富,以刻划纹为主,纹样繁多,线条清晰,有三角纹、平行直线纹、交叉直线纹、波折纹、弦纹,另有附加堆纹、锯齿纹、指甲纹、剔刺纹、压印纹和绳纹等。

小恩达遗址,是西藏东部继卡若遗址之后,经科学调查和发掘的第二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虽已被严重破坏,加之这次试掘面积较小,但出土遗物较为丰富,从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发现的建筑遗存、窖穴、灰坑和文化堆积厚度来看,这里曾是远古居民长期生活之地。

该遗址中打制石器、细石器与磨制石器三者并存,且以打制石器占大多数,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从遗址发现的建筑遗存、陶片、石器、骨器来看,与卡若遗址所出相近,同青藏高原上其它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如雅鲁藏布江畔的墨脱、林芝,拉萨北郊的曲贡村遗址之间亦有一定的联系。

小恩达遗址的发现,扩大了西藏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范围,对研究原始时期西藏和黄河流域等地的文化联系,弄清卡若文化的发展序列和探讨藏族起源等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陈建彬)

分类: 中文 资讯 丝路资讯
关键词:小恩达遗址

最新评论


小恩达遗址

关键词:小恩达遗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