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18年第8期

摘要: 特别关注虢国国君虢季的青铜礼器鉴赏张敏❖甬编钟钟、鼎是商周时代青铜文明最具代表的文物,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贵族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钟鸣鼎食为代表的礼器系统,是显示人们礼仪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时期制定和完善的礼乐制度,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的总称。西周礼器组合的核心 ...


特别关注


虢国国君虢季的青铜礼器鉴赏

张敏


❖ 甬编钟

钟、鼎是商周时代青铜文明最具代表的文物,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古代贵族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以钟鸣鼎食为代表的礼器系统,是显示人们礼仪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时期制定和完善的礼乐制度,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的总称。西周礼器组合的核心为铜鼎。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乐”,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歌舞。“中正和平”的音乐,“典雅纯正”的歌词,被称之为“雅乐”,被历代统治者奉为乐舞的最高典范,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歌功颂德。而编钟是这一乐舞体系中最为重要,最为尊贵的乐器。西周的礼乐制度,形成了西周特色的礼乐文化与礼乐文明,对后来历代中国文化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虢国墓地出土的编钟有甬编钟和钮编钟两种。配合编钟出土的还有钲和编钟钩,它们属于乐器的配套器物或附件。在出土的编钟中,M2001出土的甬编钟,造型厚重,做工精良,且每件钟体钲部均有铭文。

❖ 虢季列鼎



许国青铜器简析

 张金凤


❖ 钺形戟

许国,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所铸造的青铜器,反映了在春秋争霸时期,处于中原战略要冲的弱小许国在被迫迁徙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周围的文化精华,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许国在“礼崩乐坏”的形势下,梦想回归西周的礼乐文明与太平盛世的强烈愿望,客观上也促使其由单一的中原文化过渡到多元文化。

❖ 许季姜簋

❖ 束腰垂鳞纹铜鼎(升鼎)




爰铭青铜器赏析

杨鑫


❖ 爰鼎

2009年为配合中国文字馆正式开馆,河南省各地市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就调拨了大量青铜器及石墓志等,其中几件“爰”字青铜器精美厚重,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 爰斝



楚地遗珍

——淅川新发现青铜器选粹

唐新 张庆华


2010年底,河南省淅川县发生重大盗墓案。公安机关及时破获此案,收缴部分被盗文物,后将这批器物移交淅川博物馆。这批器物被盗于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陈家沟口北玉山岭的一座楚墓,共30余件。

❖ 铜镬鼎

铜镬鼎,通高43.6、 口径45.7 厘米。直口、方唇、短颈、附耳、鼓腹、圜底近平。三蹄足,腹部有两个对称的小环钮,颈腹间饰一周凸弦纹带。足上部有突起的扉棱,两边为浮雕龙组成的兽面。

❖ 铜环钮鼎

❖ 铜环钮鼎




长沙枫树山古墓出土四瑞兽纹铜镜

郑广


❖  四瑞兽纹铜镜

2016年,在长沙枫树山古墓出土一枚四瑞兽纹铜镜。此镜制作精致,内容丰富,在镜面外区有楷书铭文。铭文是庾信早期在湘东国时的作品。这首诗最初可能是在湖南地区流传,铜镜铭文应该是诗句最早的版本。

❖ 四瑞兽纹铜镜线图




台州博物馆藏战国汉代铜镜赏

李妍嘉


❖ 战国三龙纹铜镜

铜镜自产生开始,至战国呈现兴盛态势,汉唐时期达到鼎盛,而后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是一个能显示我们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艺术品种。目前台州博物馆藏铜镜共计81件,其中战国镜19件、汉代37件、三国六朝时期5件、隋代3件、唐代9件、五代1件、宋5件、明2件。本文介绍台州博物馆藏战国两汉时期铜镜,以供爱好者欣赏。

❖ 汉家常富贵镜

❖ 东汉蔡氏画像镜


品古佛韵


试述般若佛母形象的历史演变

刘钊


❖ 四臂财舍度母像

般若佛母作为《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化现,既有其般若显教的本性,又有其密教化的特质,是一尊具有特殊意义,联系显密宗义的造像。

众所周知密教产生于7世纪左右的北印度,为了抵御伊斯兰教的入侵,同时与印度原始的印度教,耆那教相抗衡。佛教吸收了许多印度教的教义和尊神,同时将经咒,研习秘法纳入日常修炼的仪轨,完成了佛教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此一时期造像的形象种类大幅增加,但由于对很多神的认识不同或教义理解偏差,同一造像的形象存在较大差异,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如此。由于历史的变迁,如今想要返溯理解当时造像定义的细节是非常艰难的课题,但历史长河还是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图像学财富可以依照去研讨深究。

❖ 两臂般若佛母像

博物精华


吉林省博物院藏乾隆瓷

高雪 张语师


乾隆时期正处于清代盛世康、雍、乾三期的巅峰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瓷器的生产也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厂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

为了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乾隆瓷器,现从吉林省博物院藏品中选出数件作品加以简要的介绍。

❖ 清乾隆 矾红彩留白缠枝花纹碗及碗底


名家格古


如何通过款识鉴定古陶瓷(上)

 ——元以前部分

叶佩兰  李昊冰


❖ 东汉 越窑青釉“王尊”款双系小瓶

所谓瓷器款识是指刻划或书写在一件器物的器身或底部,用以表现器物的年代、用途及工匠姓名的文字,亦称铭文。制瓷业很早就采用了这种做法,瓷器上的铭文也是鉴定古陶瓷年代的主要依据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仿古瓷大量的出现,仿品上的伪款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常使人们误入穀中。因此需要广大收藏爱好者对古陶瓷款识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古陶瓷的鉴定本领。

古陶瓷款识需要注意的是字体、书写方法、书写内容、表现形式以及伪款等,为方便初学者能快速对款识有一个大概了解,以下按时间顺序对款识以及现今伪款的状况作一些简要说明。

❖ 唐 越窑青釉墓志罐

赏玩手札


明清玉簪及点翠工艺漫谈

白兰


❖ 清 银镀金灵芝纹簪

自仰韶文化开始,已经出现了束发、固冠的头饰,其材料、形制等均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越来越丰富的变化。从各时期的出土文物来看,玉簪饰的制作工艺在逐步提升,制作手法越发精美,由原来单纯固发功能发展为固发、装饰双重作用。玉簪饰的发展演变还蕴含了一定的文化意蕴。

❖ 清 银镀金如意纹流苏



绚绘衣冠 广述怀来

——《皇清职贡图》册页本浅析

徐建霞


❖ 册页职贡图 卷首乾隆玺印

中国的统治者历来有绘制《职贡图》传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包含民族最多的一个王朝,所绘制的《皇清职贡图》也是中国历史上绘制时间最长、流布范围最广的《职贡图》。

《皇清职贡图》的绘制肇始于乾隆十五年八月十一日,完成于乾隆二十二年。此后又经4次增补。有册页本、彩绘本、写本、刊本,各本间略有差异。册页本是各省进呈的“番蛮图样”总汇,因此是乾隆时期第一手关于民族、民俗、服饰的资料。据此可对《皇清职贡图》的编纂过程及内容有更清晰的了解。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皇清职贡图》册页本,存四册,分别为第一、二、三、七册,绢本彩绘。卷首钤有“圆明园宝”,表明册页本原存放于圆明园。也许册页本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流出中国的。

❖ 册页本职贡图 第一册朝鲜国夷官官妇

真伪辨微


莲生审定印之考释


李雪


❖ 沈周  溪山秋色图卷引首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明沈周《溪山秋色图》卷为该博物馆亚洲艺术部重要的藏品之一。1976年,此图卷被时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董事会主席Clarence Douglas Dillon(1909~2003年)从Earl Morse夫妇手中购入,并于1979年捐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98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之后在1987至2016年间多次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成为代表该馆中国艺术的重要藏品之一。

❖ 沈周 溪山秋色图卷局部


博古论道


古玉科技研究探讨

——以中原出土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玉器为例

王志强


❖ 勾云形玉佩 红山文化

(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

统研究中原地区出土玉器,对揭示中原文明乃至华夏文明在早期面貌及发展历程、对建立中原地区玉器发展谱系、对完善以陶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谱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多学科的紧密合作下,利用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文物的损害为前提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发现、利用以及创造文明的历程。在解决玉器考古前沿问题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科学手段和方法,促进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促进物理、化学、地质和矿物学等多种自然科学之间的学科交叉,促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与进步,为早期玉器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对进一步量化、科学化和深入研究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物和遗址起到积极作用。

❖ 双性玉人  商王武丁时期

市场观察


第四套人民币收藏浅谈

钱福良



❖ 第四套人民币大全套

2018年3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部分第四套人民币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此消息一出,纸币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当日相关纸币价格普遍上涨30%~50%。从收藏价值来说,第四套人民币承载着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历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具有艺术价值、法定价值及不可再生等特点。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兑换停止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存世量会越来越少,其收藏价值凸显,将逐渐成为钱币收藏投资领域的新宠。


❖ 801天蓝冠

名家述林


食跖数千而后足

——王方宇八大山人书画收藏及研究方法

丁霏



❖ 清 八大山人 落花、佛手、芙蓉、莲蓬册页四开(第三开) 

21.9×28.8厘米 弗利尔美术馆藏

王方宇的本行是汉语教学,却成为海内外八大山人书画的最大藏家。几十年来他不仅到处寻觅八大的踪迹,履行着收藏家的职责,而且积极研究八大所有现存书画,成为八大山人专项研究的著名学者。作为业余爱好的学术研究成果甚至超过了很多专门研究八大山人的专家,这一点令人钦佩,也引发我们去思考其收藏逐步建立的轨迹和学术研究的方法。本文以《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荷园主人—八大山人的生活和艺术(1626~1705)》以及王方宇编《八大山人论集》为基础资料,试图从王方宇的收藏过程和学术研究中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突破口,从而能够更加直观地把握其收藏轨迹和研究方法。

❖ 清 八大山人 荷花双凫图轴 

184.1×95.5厘米 弗利尔美术馆藏

拍后综述


翰海春拍2.4亿元平稳收槌 两个专场喜获“白手套”

——重要作品成交理想  整体表现符合预期


❖ 清乾隆 茶叶末釉摇铃尊  

大清乾隆年制 篆书款 

高26.8厘米 成交价:494.5万元

6月30日晚,北京翰海2018春季拍卖会完成全部9个专场的拍卖,以总成交2.4亿元平稳收槌,这一业绩符合预期。在各个板块中,均体现出成交价格与市场行情和作品价值的对应性,竞价和成交情况反应出当下收藏市场在审美品味和价值评定上,更为认真谨慎和多元化,因整体定位和市场行情的双重因素,本场春拍未有天价“明星拍品”和逆势上扬的“冲高板块”,但整体表现平稳,重要作品成交喜人。“近现代书画一”和“法书楹联”均取得100%成交率。中国书画板块中,潘素《万山红遍》以166.75万元成交,齐白石《望福图》以368万元成交,方从义《山居春霭》以356.5万元成交;现当代艺术板块中,任重《十一面观自在菩萨》以425.5万元成交;古董珍玩专场中,“清乾隆 茶叶末釉摇铃尊”以494.5万元成交,“元龙泉窑凤耳盘口瓶”以120.75万元成交。纵观整场春拍,更有诸多作品以远超估价的价格被藏家竞得,也创出拍场佳绩。

❖ 马晋 神骏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62年 131×135厘米

 成交价113.85万元




北京诚轩春拍总成交率达90%

——书画表现稳健 钱币亮点突出


❖ 民国三十二年陕甘宁边区银行边币边区银行大楼图伍仟圆 

成交价人民币 506,000

北京诚轩2018年春季拍卖会已于6月21日圆满落幕,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钱币4个项目共7个专场,取得了总成交额逾人民币2亿元、总成交率达90%的不俗成绩,在艺术品市场仍处于调整期的大环境下,表现稳健。

中国书画共540余件拍品,成交率89%,成交金额1亿1千余万元。李可染1986年所绘《雨过泉声急》曾参加“国际修复长城、拯救威尼斯委员会”慈善义拍,出版著录多达40余次,拍前即备受瞩目,经过多番竞价,最终以1840万元高价被知音捧回,拔得此次春拍头筹。画家另幅带有自画像性质的《苦吟图》亦得172.5万元善价。


❖ 清雍正 红地珐琅彩九秋图碗 

成交价人民币 4,715,000

公私秘藏


谈谈明成化天字款

高阿申


❖ “天”字款青釉杯上的“天”字

成化天字款,有别于通常概念的官款。明宪宗朱见深的独特身世,造就了天字款。成化天字款也因此在中国陶瓷史上留有独特的地位。就已面世的成化天字款的瓷器来看,应该是先有罐后有杯。这合乎从无到有的逻辑,合乎明宪宗不太自信的心理。成化天字款,意在警示朝野:皇帝受命于天,是真命天子。

❖ 明成化仿哥釉菊瓣杯


 合作 

《收藏家》

| 随刊赠送24P画册活动征集中|

联系电话:010-65127493

感谢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