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18年第6期

摘要: 1特别关注说说传世的明版书李国庆在传世古籍中,清版数量最多,明版次之,而宋元版最少,寥若晨星。今见明版书,从时间上讲犹民国时见宋元版书。仅从时间和价位上考虑,当下民间收藏明版书,为时不晚,因偶尔能够遇见且价位不算太高故也。❖ 书集传 明正统十二年内府刻本明版书与其他传世的历代古籍一样,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历史文物价值侧重以版本产 ...



1

特别关注


说说传世的明版书

李国庆



在传世古籍中,清版数量最多,明版次之,而宋元版最少,寥若晨星。今见明版书,从时间上讲犹民国时见宋元版书。仅从时间和价位上考虑,当下民间收藏明版书,为时不晚,因偶尔能够遇见且价位不算太高故也。



❖  书集传 明正统十二年内府刻本


明版书与其他传世的历代古籍一样,都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历史文物价值侧重以版本产生的时代为衡量尺度,学术资料价值侧重以古籍反映的内容为衡量尺度,艺术鉴赏价值侧重以版本具有的特征为衡量尺度。


❖  易学四同 明嘉靖四十年刻本


明代的抄本或写本,其价值,要视其传抄所依据的底本情况,以及该底本是否存世来确定。凡以明代以前的宋元版作为底本进行传抄的,这个传抄本的价值就高。凡以此前的元明版书作为底本进行传抄的,而这个底本已经亡佚不存于世的,这个传抄本的价值就高。


❖  五代名画补遗 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代套印书籍杂谈

刘冰



❖  明凌瀛初刻四色套印本《世说新语》原本藏辽宁省图书馆


印刷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伟大发明。雕版印刷术创始于隋唐时期甚至更早,虽然宋代人毕生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活字印刷,但雕版印刷仍作为中国古代印制书籍的最主流的技术方法长期应用于书籍印制过程中。雕版印刷在经历宋、元、明时期的蓬勃发展,至明代中后期,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在此期间,又在单版单色印刷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一些刷印新技术,如单版套色、多版套色、饾版、拱花等版印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书籍的品种。清代,在套版印刷技术上也深受明代其影响,并在承继之下有一定的发展。套版印刷作为一项依托于雕版的独特实用新型印刷技术,在中国古代书籍印刷史上开创了光辉的一页。明代陈继儒泰昌元年(1620年)序闵振业朱墨套印本《史记钞》曰:“自冯道,毋昭裔为宰相,一变而为雕版,布衣毕昇再变为活板,闵氏三变而为朱评。”准确概括出套版印刷在中国印刷史上的地位。


❖  明天启七年(1627)胡正言刻彩色套印本《十竹斋书画谱》原本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吹尽狂沙始见金

                         ——谈谈明代的内府刻本

马学良



明代内府刻本就是明代皇家的刻书。传统认为其是司礼监太监所刻,校勘不精,错讹较多。事实上,明代内府刻书活动是从组织纂修队伍,到皇帝审定图书,再到写书上板、印刷装帧,最后由皇帝诏准发行的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流程。在这一过程中,皇帝(或者皇家其他成员)是刻书的主体,翰林院儒臣与地方宿儒是敕纂修图书的御用编辑,而司礼监所负责的只不过是书版的雕刻、刷印与保存工作,其作用类似今天印刷厂。因此,太监在刻书过程中对图书质量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关键。


❖  元史


内府刻书作为皇家的刻书,凭借皇家独一无二的物质实力呈现出版式开阔、行格疏朗、纸洁墨丽、装帧雍容的特征,是明刻本中不折不扣的精品。这些外观精美、内容丰富的内府刻本迄今仍有百余种千余部存世。它们既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研究明代社会和明代历史、学术的重要资助。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藏书宜子弟 种木长风烟

                         ——明代藏书家的刻书与抄书


王帅



❖  永乐大典 明嘉靖内府抄本


 明代前、中期图书的刊刻传播,主要通过中央和地方官府,这一时期的藏书群体也主要是贵族和官僚。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大众文化逐渐兴起,这一时期私刻、坊刻获得长足发展,从数量上远远超过官府刻书,藏书群体也由原来的精英垄断转而多元化,文人学士、缙绅商贾逐渐占据藏书舞台,成为藏书主要群体。多数藏书家潜心文献,嗜书殖学,又矻矻不休地抄书、刻书,推动了文化与学术的深入发展,藏书与出版活动呈现出浓墨重彩、别具一格的画面。藏书家的刻书、抄书行为如同“种木”,培植、滋养了文化的发展。


❖  谢宣城诗集 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 


2

赏古集真



荷叶翩然和美和谐两相融

杨萌



荷花图纹最早出现在周代青铜器的装饰中。汉以后,佛教的传入,荷花纹日益兴盛,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荷花已成为中国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日用器物上普遍采用的装饰题材。

构成一幅幅美妙而又富有生机,富有生活气息,动人而温馨的画面。匠人们利用精湛的技艺,通过对荷花与莲叶的精雕细琢,用以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祈愿。“荷”与“和”同音,荷叶又称莲叶,“莲”与“连”同音,其寓意显而易见。婚娶时,送荷叶饰品,希望夫妻和睦、永结同心。荷叶配金蟾,寓意“连年发财”。鱼戏莲叶间,寓意“连年有余”。荷叶品质高洁可比喻当官者的清正廉洁,寓意仕途顺畅,廉正爱民。一夜(叶)成名,寓意有所成就。开枝散叶,莲籽饱满,则寓意子孙满堂,生生不息,体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荷花荷叶作为图饰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更加体现了匠师们巧妙的心思和精细的工艺。

济南市博物馆藏玉器品种丰富多彩,纹饰生动精美,质地优良,现选取部分荷花荷叶纹饰的器物略作介绍。


❖  明 荷叶玉洗


明 荷叶玉洗

长12.3、宽5.6、高6.4厘米。玉质青白,有光泽。器身以翻卷的荷叶作主体,用阴刻线勾勒出叶脉,另一侧以小荷叶内卷雕成筒状柄。洗子下方透雕莲蓬、枝梗为底。底座用象牙镂雕成荷叶、莲蓬、水藻,支托玉洗,浑然一体,象牙雕刻细致、逼真。此件玉洗兼实用与艺术,是难得的玉器珍品。



宋金元时期扒村窑瓷器赏析

张迪



❖  金 白地黑花西江月回文词八角枕 


宋金元时期也是中原制瓷业发展的高峰,官窑林立,民窑四起,临汝窑、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也都有自己独特品类。特别是近邻汝窑和钧窑两大名窑的扒村窑在宋金元时期民窑中不仅产品种类多,更以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而见称,在宋金元瓷器中别具一格。许昌博物馆收藏的十余件宋金元扒村窑瓷器,基本上都是这一时期的精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扒村窑瓷器生产的水平和全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造型上看,许昌博物馆所藏扒村窑瓷器中花口瓶和四系瓶两类。在宋代瓷器各类器物造型中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就是各种瓶类器型。其次,从装饰技艺上看扒村窑主要品种有白地黑花,白地黑花彩绘用笔细腻,纹样线条流畅,生意盎然,富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白地如黑花瓷灯盏。其三,扒村窑瓷器中书写文字装饰的比例较大,仅次于花卉图案类。


❖  金 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3

专名例释



五代吴越国的铜镜类型及纹饰特点(上)

               ——兼议五代时期的铜镜及相关问题

王牧



❖  瑞兽铭文带镜 水邱氏墓出土


唐宋之际,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五代则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艺术风格承前启后,铜镜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特点。吴越国铜镜亦概莫能外,有推陈出新的镜类,比如线刻铜镜,从目前出土情况看,它们基本可判断为吴越时期独创的铜镜新类型。这个时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日趋成熟,出现了版画艺术。它又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铜镜终究是商品,而版画艺术给铜镜纹样的成型注入了快捷、多变的新活力。通过对比梳理,我们能基本把握唐代至宋代的铜镜艺术风格及工艺的流变过程,从而能进一步了解认识吴越国乃至五代时期铜镜的类型与特点,这是本篇文章的目的,也是我们研究五代吴越国乃至整个五代时期铜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  六花枝纹铜镜 黄岩灵石寺塔出土

4

名家格古


瓷器鉴定那些事

                         ——青花瓷器里的神秘配方

何国森 口述    殷鹏 整理



三宝山脚下的湖田窑及湘湖窑是宋元影青瓷的主要产区,当地所产出的瓷石含铁量较低,烧制前后胎体均为白色,但由于氧化铝含量仍然不高,胎泥也相对偏软,只适合做中小器物,如盘、碗、印盒等,因此传世的影青瓷器小件多,大件少。为避免底足塌陷,烧制时多采用垫烧法。但当工匠们试图用钴矿料在白胎上绘画,再施以透明釉烧成青花瓷时,却遇到了问题。一是当时的龙窑高度不够,所以高温下含氧量不足,烧制温度只能达到12OO℃,钴料无法正常发色。于是工匠们将北方的馒头窑与南方的龙窑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窑型——“葫芦窑”。另一个问题是瓷石中氧化铝含量不够高,在高温烧制中胎体多立不住,易倒塌,为此工匠们在“一元配方”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物质——麻仓土,从而提高了胎子的硬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二元配方”。葫芦窑解决了窑温的问题,“二元配方”解决了胎子硬度的问题,元青花横空出世也就水到渠成。


❖  元 青花昭君出塞盖罐 

5

观展前沿


金石书画展第三期导读(下)

桑椹



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金石书画》第三期展览,定于2018年5月30日至8月5日,在浙博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举行。本期展览分碑帖(海日楼旧藏碑帖专题)、书法(两浙金石家书法专题下篇)、绘画、篆刻(两浙印人之韩登安专题上篇),共四个单元,收录作品200余件,名家作品荟萃,其中不少系首次与公众见面,现分类导读,以飨读者。


❖  董其昌仿梅道人山水图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6

艺坛随笔



二郎神形象探源

 ——用文物解读《西游记》系列

邢鹏



《〈西游记〉资料汇编》一书虽罗列了若干条关于“二郎神”与“清源妙道真君”的文献资料 ,但都无法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能确切说明在明代时人们所信奉的“清源妙道真君”就是“二郎神”的文献,则是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篇》:“又蹴鞠家祀清源妙道真君,初入鞠场子弟必祭之,云即古二郎神……” 


❖  明万历 监门清源妙道真君 首都博物馆藏


在清初的《监门:清源妙道真君像》中,真君身边童子所持的弓也是真君的武器之一。此弓的弓身部分并无特别之处,但其弦的中部是分为两股的,两股弦直接夹着一个较浅的硬质圆柱状兜碗。这种弓不发射箭矢,而专门发射弹丸故被称为“弹弓”。人们通常用其发射泥丸来射击飞鸟,亦有使用金属弹丸的。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一张这样的弹弓。


❖  清 弹弓 首都博物馆藏


7

石墨撷英



小残卷斋藏碑帖选刊(五)

孟宪钧



小残卷斋所藏刘平国刻石一轴,即王壮弘著录之本,惟王老所说“有施均甫光绪八年十月木刻跋”,今本上则未见。如前所说,光绪五年初拓本,和光绪九年监拓本,已属凤毛麟角,寒斋获此初拓之本,则不啻穷儿暴富也。寒斋藏本不仅有邹安题跋二则外,而且收藏印记累累,总计约20多方。


❖  刘平国摩崖拓本


故宫博物院藏整纸本《封龙山碑》应是目前传世最早的拓本。此外,根据已经发表、可知可见的《封龙山碑》拓本还有几件,值得一说。上海图书馆藏清人潘康保(秋谷)的藏本、张傚彬旧藏整纸拓本、唐云旧藏本,及沈树镛、唐云递藏本。最后一本现藏小残卷斋。


❖  封龙山颂整纸拓本


8

古器物考



渤海国官印孤品

马洪



“天门军之印”的篆书,呈现的是唐印篆文圆劲朴茂的风格。该印为鼻钮,钮顶圆弧,下部显收腹状,斜削至印台,穿孔较高。这种钮式较为特别,于其它地区所未见,为唐代官印系统增添一种新的钮式类型。由于渤海官印实物目前仅存此例,其它官印是否也是这种钮式,不得而知,还不能肯定此种钮式就是渤海官印的标准形制。


❖  渤海·天门军之印


9

品古佛韵



佛像收藏鉴定之望闻问切

刘钊



❖  西藏色拉寺弥勒殿

1、望

中医谓之观其色,鉴赏谓之观“形,神”。须知造像有没有灵魂在于“神”,有没有躯壳在于“形”,造像之所以存在,其需要传达的佛教哲理和人文关怀,以及佛教慈悲和佛国世界的具象化全赖形神之表达。所以说“形神”的优劣居于判断造像各种价值的条件之首。就“望”之法,各位法家各有各的门道技巧,可总离不开“远观”和“近查”。

2、闻

四诊中“闻”为“听”,是对声音和气息微妙变化的判断。放之造像鉴赏辨别上是通过聆听各种材质的声响不同,判断金铜造像材质的优劣,还可凭声音判断大致的造像历史阶段、产地以及器物本身是否有铸裂和老补,尤其是那些有封底、漆金、泥金的造像此法更加有效。

3、问

类似于中医诊断中的“问”诊,造像鉴赏辨识中同样离不开“问”这一环节,通过和曾经的保管者了解造像的过往历史和保存状况可以有效的分析造像的来源和归属。这也是海外收藏界注重藏品传承有绪的原因。

4、切

中医谓之“切”脉,是四诊中难度最大,最考验医者功力的技法。在收藏造像中亦是如此,当将手指沿着曾经翻飞跳跃的刻刀留下的痕迹划过,当用指尖去接触衣褶、飘带的灵动飘飞,甚至当你轻轻的掂试造像的手头重量。这都是“切”的具体体现。


❖  西藏布达拉宫·玛拉康殿


10

公私秘藏



九江瓷佛

 ——乾隆金地粉彩无量寿佛坐像

陈占锡



❖  乾隆金地粉彩无量寿佛坐像


记得早些年在一次拍卖会现场,看到一尊标为“清乾隆御制瓷胎洋彩描金无量寿佛”的瓷佛像。我顺口说了句,这尊“九江佛”不错。于是有人问,这不是景德镇产的瓷佛吗?怎么叫“九江佛”?

这还得从80年代初说起,当年在工作中,从故宫接收回一批文物,其中有两尊乾隆金地粉彩瓷无量寿佛坐像。我的师傅孙会元告诉我,这是“九江瓷”。再细问其缘由,孙师傅说,九江瓷是景德镇生产的瓷器总称。因为景德镇所产的瓷器,绝大多数经过江西九江销往海内外;此外,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后,清官唐英移理九江关,统管景德镇的陶务,凡官窑瓷器也都是先送往九江,再由九江起运赴京;再有,当时九江集散的瓷器多为尚品,工细釉厚,尤以彩瓷佛最为典型。

实际上,后来“九江瓷”这一称呼一直是景德镇生产的瓷器的统称,只不过是现在大家逐渐淡忘了。



11

市场观察



艺术品拍卖永葆活力:精神 质量  创新

木子



2018年4月13日,中拍协在绍兴举办的2018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峰会,以“坚守与前行”为主题,以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展开,来自海内外180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拍卖行业未来发展应当要坚守的精神、法则、伦理道德,以及新时代下,从金融、科技、自贸区、区块链分析艺术品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12

拍前预览



书画揽胜 钱币集珍



北京诚轩2018年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中下旬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推出中国书画、现当代艺术、瓷器工艺品、钱币四个项目共计七个专场。

中国书画共540余件拍品,李可染、吴湖帆、潘天寿、陆俨少等皆有代表作亮相,其余名家精品亦多,值得瞩目。



文翰咸集 艺海求真



北京翰海2018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27~30日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行,6月27~28日预展,29~30日拍卖。此次春拍在专场构成和拍品遴选上,以传统门类为主,将推出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法书楹联、古董珍玩、当代书画、油画雕塑、紫砂艺术等专场。

中国书画依然是此季春拍的支柱板块,近现代、古代书画作品总数近900件,纵观整体,无论画家名头还是作品品质,均较为整齐。近现代书画此次推出两个专场,其中不乏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溥儒、黄宾虹等名家作品。


 合作 

《收藏家》

| 随刊赠送24P画册活动征集中|

联系电话:010-65127493

感谢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