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17年第11期
特别关注 之名人信札
吴大澂致盛宣怀信札考释
李静
❖ 吴大澂发信信面
国家博物馆收藏有《名人书札》稿本一册,线装,正文由信札原件粘贴装订而成,系上世纪50年代原中国革命博物馆购自西单商场艺美部。封面题签“名人书札 第一册”,下钤“韩凌云章”白文方印。内有吴大澂、张之洞、陈宝箴、冯光遹、翁同龢等人致盛宣怀信十数通(含盛宣怀去世后孙宝琦写给其家人信一通),信末未署年代,部分署日期。其中吴大澂致盛宣怀四通信札时间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涉及湖南慈善、茶业、民生等事,从中可了解吴大澂在湖南的施政措施,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册中还粘贴有吴大澂发信信面两枚,题“(直隶)津海关道台 盛大人勋启”,分别钤“愙斋”白文方印、“封完印信”白文方印。吴大澂信札正文所用信纸为吴大澂自制“愙斋启事之笺”六行笺、九华堂制作笺纸。除第四通信收于《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30册第212-213页,其余信札未见出版。
❖ 信札
潘景郑致文禄堂手札九通释读
康冬梅
❖ 文禄堂藏各家手札
北师大图书馆藏有《文禄堂藏各家手札》稿本十一册,中有潘景郑致文禄堂手札九通,内容主要是潘景郑为自己和朋友选购书籍。手札中潘景郑对图籍的甄选、论价及对品相的要求,显示了丰富的版本目录学知识。九通手札订在一册中,书衣有王文进墨笔题“文禄堂藏各家书札,甲戌三月搢青题”字样,推测写于1933年前后。王文进曾将这批手札按时间顺序整理装订,是为本文编排依据。
❖ 文禄堂藏各家手札
袁 寒 云 手 札
葛金根
❖ 唐君所画袁克文题
嘉兴博物馆旧藏有《袁寒云手札》一册,册内有余叔子得而于癸未(1943)所积记其事,可知其来历:“寒云主人袁克文先生,为先兄知友,吾师步章五先生林屋山人盟弟。庚辰(1940)予携眷流寓吴门,得先生札子三十六页,喜不自胜。兹装池成册,藏我秘笈,以留纪念。”
❖ 袁寒云手札
观 展 前 沿
明 代 御 窑 瓷 器
——景德镇出土与故宫院藏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吕成龙
❖ 弘治 浇黄釉描金弦纹牺耳尊 故宫博物院藏
2017年9月29日,由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明代御窑瓷器对比系列展之三——“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厅隆重开幕。此展览系双方合作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别成功举办“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洪武、永乐、宣德瓷器对比展”、“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成化瓷器对比展”后,又隆重推出的一个大型专题瓷器展。
明代弘治(1488~1505年)、正德(1506~1521年)时期,处于15世纪与16世纪之交,是明代社会、文化变迁的分水岭,即明代社会开始由之前的保守、沉闷逐渐走向革新、活跃。表现在社会风气上,最突出的是淳厚朴实之风逐渐消失,人们开始变得崇尚钱财、追求财富。由于这两朝景德镇御器厂烧造的御用瓷器具有一定共性,如生产规模均相对缩小、品种都急剧减少、装饰风格也都相对朴素,因此,特将这两朝瓷器一同展出。为便于观众欣赏,展览分弘治朝、正德朝两部分展出。斋宫正殿展出弘治朝御窑瓷器,后殿展出正德朝御窑瓷器。弘治朝御窑瓷器共分四个单元展示,分别为:清新优雅——青花瓷器、色彩缤纷——杂釉彩瓷器、均匀纯正——颜色釉瓷器、影响深远——后仿弘治朝御窑瓷器。正德朝御窑瓷器共分五个单元展示,分别为:清新优雅——青花、釉里红瓷器,色彩缤纷——五彩斗彩瓷器、古朴雅致——杂釉彩素三彩珐花瓷器、五光十色——颜色釉瓷器、影响深远——后仿弘治、正德朝御窑瓷器。共展出文物和标本162件套,其中一多半展品均为首次公开展出。
❖ 弘治 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博 古 论 道
文物收藏与艺术再创作元素
——浅析汉画像石的多重审美功能
蒋 频
❖ 车马出行
随着近当代土木工程的加快建设,很多古墓被重新发现。而发现之初,考古人员只注重古墓内的可移动文物,汉画像石尚未进入视野。直至新的发现和发掘越来越稀少之际,汉画像石具有的审美价值才逐渐凸显。
汉画像石的收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引申为作为文物的收藏和作为艺术品的收藏,收藏行为本身又可以分为就地收藏和异地收藏。在很多方面,古代文物可以等同为艺术品——譬如青铜器——既是上古孓遗的文物,亦是售价昂贵的艺术珍品。例外的是比青铜器更古老的陶器在文物界占有一席之地,但其售价却极为低廉。汉画像石在很长的历史时段中更接近陶器的命运,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但被弃之野外无人问津。直至当下兴起盛世收藏之风,汉画像石才逐渐受到收藏界的青睐。
汉画像石收藏的语义有些含糊,其原意更多的是指拓片收藏。如前所述,因其体量宏大,汉画像石原石大都沉重无比,搬运不便。但构成汉画像石艺术的气势与古拙让人震憾,让人产生收藏的冲动。那弯弓射箭的壮士,长袖善舞的仕女,一往无前的奔马,宏大的战争场景,车马出行的壮观威严……画中没有细节和修饰,也没有个性表达……它突出的是夸张的形体和异常简洁的整体形象,非常适合拓制成独立的艺术品,也成就了一批专题收藏者。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能适度运用汉画像石中可资利用的元素作二度创作,如将其中的图案进行简洁提炼或作繁复发展,这需要一种能平衡左右的综合能力。
时光如梭,从鲁迅开始关注汉画像石拓片到现在又过去了近百年。出土文物不断增加,审美理念不断更新,学者的视野不断开阔。论者以为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工艺美术,兼及考古学、历史学和美学等,以提升广大受众的审美鉴赏水平。
❖ 程婴救孤
浅论清代御窑厂的生产制度
李昊冰
❖ 清代御窑厂窑炉遗址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所追求的完美精品意识、严格的管理制度、精致化的分工与协作加上皇帝自身的喜爱、督陶官员兢业的管理、熟练的工匠、完善的制瓷场地、优秀的原料等众多因素的结合,创造出当时最精美的瓷器,共同促进制瓷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将清代御窑推向中国古代陶瓷工业发展的顶峰。
❖ 大清康熙年制
论佛教造像衣纹造型特征
丁杰
❖ 释迦牟尼佛像
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年) 高13.5米 云冈石窟第20窟
佛像,泛指佛教崇拜的各种神像。它属于宗教艺术,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佛教造像艺术不断发展、兴盛,成为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穿着上佛教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如佛穿“大衣”,菩萨穿“裙子”等。在造像中充分反映了其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时期在其所在的历史背景下所反映的衣物纹理都有所变化,本文将针对佛造像的衣纹造型做初步研究,并浅析其造型特征。
❖ 释迦牟尼佛禅定像
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
专 名 例 释
明清官仿元青花器举隅
——以摩羯鱼耳罐为例
郑大伟
❖ 元青花酱口缠枝牡丹纹摩羯鱼耳罐 大英博物馆藏
摩羯鱼耳大罐始于元代,从明万历、清康熙器看,明清两朝对此器均偶有仿烧,虽数量不多,但并非孤品。万历朝和康熙朝的仿制有如下共同特点。
1.两朝均以官窑之力仿制。万历一朝以素三彩制作如此大器,且纹饰精美,鱼耳造型生动,这在万历一朝,毫无疑问已经是制瓷的最高水平。而在康熙一朝,斗彩罐大器小作用于案头陈设,青花罐较原物更有气势。均体现了皇家的重视。
2.摩羯鱼耳大罐在元代为实用器,而在明清两朝变为了陈设器。其主要表现在鱼耳已经变得弱小无力,不再具有力学要求,只是作为纯装饰之用。
3.各朝仿制但求神似,并不刻意要仿制元代风格。万历罐在口沿处书本朝款识,采用素三彩工艺绘制明代龙纹造形,以对头凤穿莲做肩部装饰,若非和康熙器对比,已经很难找到元青花的影子。
❖ 清康熙斗彩海水瑞兽纹摩羯鱼耳罐 北京中汉拍卖2017春拍
博 物 精 华
读 宝 寄 情
——天津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玉器陈列赏介(上)
曹平
❖ 明碧玉螭耳杯
天津博物馆的藏玉,在馆内各类藏品中是比较系统和全面,按时代说,始自新石器时代晚期,终至清代,代代有序;从器型上说,有生产工具、装饰玉、礼仪仪仗器、陈设观赏器、实用器等,多种多样。聚赏珍玉—馆藏中国古代玉器陈列展览,充分利用了馆藏玉器的特点与优势,并结合我国60多年来考古发掘玉器的成果和目前学术界对玉器研究的状况,打破以往单纯展现玉器发展历史的陈列框范,以古代玉器文化展示为主题,分为7个部分,33个专题,展示中国历代玉器及玉文化发展的基本面貌,突出表现它们的时代性、社会性、艺术性、观赏性。展览共展出玉器400余件(套),纵向以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为时间主线,横向以造型、纹饰及其玉文化内涵为重点。其中近200多件玉器为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本文遴选该展览中的35件作品,对它们进行介绍,以飨广大的玉器爱好者。
赏 古 集 真
跨 越 千 年 的 时 尚
—— 都 篮 考
郭丹英
❖ 清竹编都篮 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
春暖花开之时,带上你心仪的茶具,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铺上雅致的茶席,与友朋们把盏品茗,乃人生一大快事也。然而,打包安放这诸多的茶具,则需要有个专门的容器,今人叫它茶具收纳箱,古人则赋予它一个更好听的名字—都篮。
自唐历宋,直至明清,作为收纳整理诸多茶具的容器,都篮常伴文人左右。同时,随着历代文人对风雅情怀的不断追求,都篮的范畴有所泛化,并最终演化为集茶具、酒具、香具及文具为一体的综合套装—游山具。
❖ 宋《文会图》画面左下方形器就是都篮
赏 玩 手 札
只 有 乡 心 不 东 去
——傅抱石《吕潜江望诗意图》品读
万新华
❖ 傅抱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图
轴 纸本设色 104cm×50.5cm 1940年代 北京画院藏
傅抱石一生崇尚浪漫主义,讲求诗情画意。1942年9月,他为个展作序表达了对诗画关系的独特见解:“我认为一幅画应该像一首诗,一阕歌,或一篇美的散文。因此,写一幅画就应该像作一首诗、唱一阕歌,或做一篇散文。”因为关注明末清初美术史研究,傅抱石喜欢选取以石涛为中心的明清交替之际的人物故事和诗词,不断付诸图像化,希企通过向山水画中注入某种情节、某种情感的方式,保存浓厚的史味和诗意,给程式化的传统山水画注入新的活力。那时,他十分欣赏遗民孤高而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反复描绘龚贤、费密、程邃、石涛等人的诗词,形成了清初遗民诗意画作品系列。吕潜也是一位重要的遗民书画家,其事迹也被傅抱石辑入《明末民族艺人传》加以赞颂。所以,吕潜的诗词自然也是傅抱石绘画创作的题材来源之一。
❖ 傅抱石 吕潜《江望》诗意图
轴 纸本设色 52.8×60.7cm 1944年7月
极简之铜 大美之器
——湖南发现的汉代青铜器赏析
郑曙斌
❖ 西汉牛形铜灯
西汉以后,青铜器开始脱掉商周青铜器的繁缛与神秘的外衣,改变铜器功用,融入日常生活。铜器之用,一为庙堂祭祀之器,一为日常家用生活器具。而铜器在生活中的拓展,最具艺术特色的是灯具与熏炉。因日常家用之器变得轻巧又实用,而轻薄的器物并不适合刻粗重的纹饰,因此纹饰也日趋简单,或者根本就是素面的“素器”,绝大部分器物偶尔有铺首和弦纹,也是为了器物便于使用。虽然青铜器被制作得轻巧而便于使用,但仍不乏美的追求,如饮食器皿錾刻细腻纹饰增添美感,又如灯具和熏炉实现了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湖南发现的汉代铜器,宗庙礼器为少数,生活用器为大宗,既见宗庙之神圣,更见生活之味道,是汉代湖南人生活方式的缩影。
❖ 东汉七人奏乐铜吊灯
九 仙 学 苑
南 宋 马 远《松寿图》考 析
杨淅羽
❖ 松寿图
古代书画鉴定方法中,比较分析法是其中极为科学的鉴定方法之一,是由古建筑学专家、古书画鉴定家傅熹年先生首次提出,并得到国内外广泛应用。在古书画鉴定中使用此方法,就需要鉴定者能够掌握各个时代的风格特点和大量历代书画家的风格,将所要鉴定的图像进行切片,层层核准,从而逐级的分析对比。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美术史、美术理论以及鉴定学三大模块,从鉴定的主要依据(即个人风格和时代风格)入手,对南宋马远(款)的作品《松寿图》进行分析,以期考证此件作品的真伪与创作时代。
❖ 松寿图
古 器 物考
天 宁 寺 铜 钟 考 略
曹静
❖ 嘉靖铜钟
天宁寺铜钟是由宦官集资铸造的,其铭文内容几乎包含了24衙门所有官署的名称。宦官铸钟是中国古钟发展史上独特的现象。
明代天宁寺铜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此钟对于后人研究天宁寺以及明代宦官铸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毋庸置疑,其包含了明代古钟纹饰特点和技术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明嘉靖太监铸道教铜钟
名 家 述 林
天 将 金 石 付 斯 人
——清代收藏家金石学家陈介祺
田永德
❖ 六朝石佛造像
簠斋是清代最负盛名的收藏家。他的藏品质精量富,青铜彝器、权量诏版、玺印、封泥、陶文、镜鉴、刻石、砖瓦、古币、泉范、碑帖、书画等无所不包,总量超过两万件。《清史稿》 称其“所藏钟鼎彝器为近代之冠”。簠斋还是中国金石学史上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一代宗师。凭借深厚的理学素养、坚实的朴学功底和非凡的学术远见,他不仅在证经补史、名物训诂、文字考释、校勘著录、印谱编撰、鉴古辨伪等传统金石学研究领域做出了许多超越同辈学者的学术贡献,而且拓展了金石学研究领域,对古陶文、封泥的发现和研究等都具有开创之功。怀抱“意在传古,志在为国”的信念,潜心于金石收藏和研究,数十年如一日,终成中国金石学顶峰时期的领军人物。 其刊行的著作和传世的大量函札、手稿、拓本影响深远,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晚清金石学的发展,对中国现代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物学、印学等多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也做出了卓越贡献。
❖ 张信造像
版 本 碑 帖
唐白贵夫妇墓志考释(上)
鲁晓帆
❖ 唐白贵夫人高氏墓志拓片
今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宣布:历时一年,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建设工地,即延庆区谷家营村和李四官庄等地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262万平方米的区域内,共发掘出土了包括东汉、魏晋、唐代、辽金等朝代的砖室墓,以及明清时期的土坑墓葬共计1146座,时间跨度约两千年,出土了大量具有历史与研究价值的文物。其中出土的两合唐代白贵夫妇的墓志铭,对于研究北京延庆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变迁,具有极为重要的特殊价值。
白贵夫妇合葬墓,在史上曾经受到过严重的盗掘。仅从剩下的零星器物及残留的壁画来看,当年还是蛮有特点的。通过对墓志的初步解读,使我们了解到墓主人白贵是有唐一代著名鹰鸽画大家白旻的儿子,并且是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族系亲属。而白贵之妻高氏,也出自于渤海郡著名的名门望族,是隋代开国功臣、第一谋臣高颎的后裔。而志文中记载的儒州、儒价城、渌水、白嚔等唐代古地州、古城名、古水名,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延庆的历史、地理变迁等,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志文中有关白氏家族的记载,对丰富白氏家族的牒谱,也具有一定的充实与研究作用。
❖ 唐逯运砖志
市 场 观 察
全国国有文物商店齐聚京城为哪般?
木子
2017年9月11日,“全国国有文物商店文物艺术品交流会”有4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国有文物商店和艺术品经营单位参展,精心甄选了一批具有各地特色的书画、瓷器、玉器、杂项及翡翠等精美的文物艺术品。这场文博饕餮盛宴持续到13日,据悉,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公司与北京工艺艺嘉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北京彦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协办。
拍 前 预 览
两 代 帝 王 诗 一 朝 状 元 画
李理
皇帝和大臣是中国古代书画创作群体较为特殊的部分。鉴赏帝王和大臣书画,就能深切地体会到,一方面,君臣恪守秩序,谨言慎行;另一方面,君臣又有追求闲适的本性。在收藏市场上,皇帝书画尤以清代康熙帝、雍正帝和乾隆帝御笔最受追捧,大臣作品的行情也日益升高。
澳门中濠典藏2017秋拍中,有多幅皇帝和大臣作品,仅举雍正帝、乾隆帝御笔及两位状元蒋溥、钱维城赏析。
战略合作

| 随刊赠送24P画册活动征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