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17年第7期
特别关注之民窑撷英

丰富多彩的磁州窑装饰艺术
李竞辉
宋 白釉褐彩牡丹纹四系瓶
本文通过4件宋代、1件金代、5件元代和1件明代实物来展示丰富多彩的磁州窑纹饰。在宋末达到鼎盛时期的磁州窑瓷器以其精巧和细腻吸引了世人的关注,金元的硕大和雄浑增强了世人对于粗犷美的探知,而明代则多了一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深入民间的大众美。磁州窑的装饰艺术在各朝各代生根结果,花繁叶茂,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丰富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的集中展示。这种黑白反差强烈的纹饰,与宋代五大名窑的素洁、淡雅遥相呼应,成为中国美术史、中华文明史上的又一朵奇葩,是一座极具挖掘潜力的艺术宝库。
宋 白釉褐彩折枝牡丹纹葫芦瓶
特别关注之民窑撷英

瓷面美人
——谈磁州窑瓷器中的女性形象
俎少英 张国英
昭君出塞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磁州窑以其多种多样的装饰题材和包罗万象的装饰内容,被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磁州窑以仕女画为题材的作品自唐代已出现,到清代民国至鼎盛,多以青花、五彩、粉彩装饰,画工精细,艳而不俗。磁州窑仕女画内容丰富,有执扇、游园、读书、奏曲、戏婴等,更有许多取材于元杂剧或民间流传的女性故事。瓷器是承载技艺的艺术品,也是历史岁月的记录者,磁州窑工匠用美、才、德、爱为主题记录了这半边天,可为我们了解古代女性日常生活提供一些帮助。
吕布戏貂蝉
特别关注之民窑撷英

南青北白 寿州瓷黄
——安徽寿州窑黄釉瓷器赏鉴
刘东
寿州窑青釉贴塑罐 安徽博物院藏
在青瓷向白瓷转变之时,唐代黄釉瓷器也大量出现,而黄釉瓷器与青釉瓷器的差别,在于两者烧造时,窑炉内气氛的不同。如果烧造时,尽可能减少氧气的进入,窑炉内保持还原气氛,则烧成青釉瓷器;而如果改变窑炉内环境为氧化气氛,则可烧出黄釉瓷器。从隋代寿州窑青釉瓷到唐代寿州窑黄釉瓷的转变,正是从烧还原焰到烧氧化焰的转变,也是这一窑场两个时代、两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寿州窑黄釉执壶 安徽博物院藏
特别关注之民窑撷英

从北京出土的几件邢窑长颈瓶说起
孙勐
1号瓷瓶
201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次渠的考古发掘中,清理了一座墓室为长方形的砖室墓。根据墓葬的形制和出土的“开元通宝”铜钱,可以判定其为唐代早期墓葬。该墓葬已遭受严重破坏,但是仅存的三件长颈瓷瓶基本完整,是邢窑生产的典型器物,在北京地区并不多见。
这三件长颈瓶均为喇叭状侈口,方唇,细长颈,深腹外鼓,饼状假圈足略内凹。造型匀称、美观。素面,无纹饰。外表施釉不及底,有明显的流釉、积釉和开片现象。灰色胎,胎土内夹杂少量细砂颗粒,胎质较为坚实。器身主要施釉处有白色化妆土。
2号瓷瓶
特别关注之民窑撷英

河津窑金代黑画花瓷器
孟耀虎
金代 八角形枕
河津古代烧瓷一事,在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日本美乃美出版发行的日文版《山西陶瓷》一书中有载,“河津唐代出白瓷、黑瓷”,这里所指的河津烧瓷,仅指北午芹窑。在今天看来这一表述似有疑问存在,唐代的北午芹并不能确认已经烧造瓷器。
十多年前笔者调查北午芹时发现古垛也有古代窑场,破坏严重。烧造以碗、盘带涩圈之类器物,多数粗劣,以为金代之物,未引起高度重视,前些年再审视时,确认为北宋。
金代 河津窑草叶纹罐
观展前沿

书画入古 金石永寿
——浙博金石书画展览第二期导读(上)
桑椹
徐同柏临《虢季子白盘》扇面 浙江省博物馆藏
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金石书画》系列展览第二期,2017年7月8日在浙博武林馆区三楼书画厅开幕,9月8日结束,展期2个月。本期共分四个单元,除了书法、碑帖、文献单元外,还特别推出了“纪念书画鉴定家黄涌泉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专题。书法部分,将在该系列展的第二、第三两期,陆续推出“两浙金石家书法”专题,每期50位,较为全面地展示清代以来浙籍金石家的书法墨迹,以飨读者。
黄易隶书临西狭颂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
观展前沿

如何通过纹饰鉴定古陶瓷(下)
叶佩兰 李昊冰
清雍正斗彩如意耳蒜头式瓶
如何鉴定古陶瓷纹饰,主要从装饰方法、纹饰题材、纹饰色彩三个方面着手。瓷器装饰纹样大致分成以下几个种类,有几何图案纹、植物纹、动物纹、山水人物纹。在鉴别时无论是哪种题材纹饰,首先要注意绘画风格和笔法的技艺水平。古代瓷器绘画一般来说官窑器物画风较为规矩、严谨、细腻,民窑器绘画画风笔线流畅、潇洒、生动。在鉴定明清瓷器时还需要掌握某个朝代具体的独特纹样,这样通过画面内容即可断代,当然还要结合绘画技艺以及胎、釉特征。
清乾隆 斗彩描金进宝图双螭耳瓶
博古论道

釉彩纷披下的庄严宝相
——古陶瓷中佛教造像的题材与种类(下)
龙霄飞
清乾隆 粉彩观音菩萨像 首都博物馆藏
陶瓷佛像烧造的复杂程度要远远大于普通的器物。佛像制作可以归入陶瓷琢器类,不能够用圆器轮制成型的方式完成,而完全要以手工雕塑的方式来进行,而在局部或者较小形的造像上会使用模制的方式来成型。佛像在施釉之前类同于泥塑成型阶段,会综合应用捏、塑、堆、雕、刻、划、贴、抹、压、刮、模印等不同塑形手法来加工,一旦成型之后,再施釉烧造。烧造也分一次烧成和二次烧成,如果是单色釉或无釉素胎造像都可以一次烧成,如果在素胎上施加彩绘或釉上彩绘的则必须二次烧成。陶瓷佛像又不同于泥塑,泥塑佛像所见即所得,在加工过程中变形较小,而陶瓷佛像在烧造过程中胎土会发生收缩,如果不能很好掌握胎土的收缩率,那么佛像烧成后可能会出现变形、缩釉、窑裂等缺陷,影响佛像的质量和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在元代之前,佛像的烧造都存在不同程度缺陷,或多或少,而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由于陶瓷烧造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对于炉火的娴熟掌握,无论是器物还是造像的烧造都能够达到制作前所设定的要求,不会因为胎土和炉火本身的问题出现缺陷,避免了对佛像塑造和供奉造成的不良影响。
金 白釉红绿彩观音像 天津博物馆藏
古陶瓷中大量的佛教题材,特别是佛教造像的大量出现,是对佛教在中土迅速传播并成为中国本土宗教的一种积极回应,迎合了普通民众对佛教的尊崇与信仰,是宗教文化、社会风俗在陶瓷艺术品上的反映。
博物精华

寻悟遗珍 感知魅力
——济南市博物馆藏文物精品赏析
张雯
唐 彩绘透雕仙人凤鸟车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良的地理环境,深厚的人文传统,使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留。
元 釉里红玉壶春瓶
始建于1958年12月的济南市博物馆,是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现拥有馆藏文物10余万件, 其中,经国家鉴定确认的国宝级文物3件(套)。藏品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国家调拨、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捐赠以及市政府的拨款征购等。为展示济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现择其佳作以飨读者朋友。
博物精华

鸡年赏鸡画
——云南省博物馆藏鸡画欣赏
熊丽芬
清 王铮 富贵吉祥图
在绘画中,“鸡”是历代画家乐此不疲的重要题材。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以“鸡”为主题的绘画流传于世。直到今天,在画家笔下,仍然可以见到各种雄姿英发的“鸡”的形象。就其原因,不外乎在传统文化中,“鸡”承载着很多的吉祥寓意。所以作为长盛不衰的画题,“鸡”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期盼。当然,“鸡”本身与“吉”谐音,故有“大吉”、“吉祥”之义。而鸡与牡丹并列于画中,则有富贵吉祥之意。总之,无论“鸡”与何种题材组合,都会被赋予吉祥之意,这是“鸡画”在生肖画中的特殊之处。
徐悲鸿 雄鸡图
云南省博物馆收藏有吕纪、沈铨、高乾、徐悲鸿、缪嘉惠、王铮、齐白石、马万里、刘文清等著名画家的多幅鸡画。在丁酉鸡年与大家分享其中几幅,以祝鸡年吉祥。
九仙学院

董源溪岸图探析
曾琳
《溪岸图》
2017年美国纽约当地时间3月2日,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兼CEO康柏堂,宣布唐骝千先生将中国山水画传世名迹董源 传《溪岸图》正式捐赠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之前此藏品一直是寄藏于大都会博物馆。本文尝试从个人风格、时代特征、收藏轨迹等方面对此画做一研究和梳理。
专名例释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仿古玉器赏析
米海若
宋 黄玉谷纹觥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大发展的阶段,也是我国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宋朝国策抑武扬文,推崇理学,研究经学,厚古之风盛行。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人们对古玉器更加重视,官宦学者热衷于古代礼玉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并将其汇入金石学范畴。在这种厚古崇古的思想环境下。仿古之风油然而生。天津博物馆藏有不少的宋代仿古玉器,此选择一部分较精美的作品进行介绍。
宋 白玉双螭纹宜子孙璧
赏古集真

争妍笔札以邀睿赏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四家书法艺术
杜恒伟
清 翁方纲隶书七言联
乾隆年间,随着弘历帝对赵孟頫书法的喜爱,朝野士人把帖学由尚董转为崇赵,圆腴丰润的赵体取代了纤弱疏秀的董字。随着科举制度的恢复,书法列为重要考核项目,许多文人纷纷仿效董、赵字体,康、雍、乾时期,遂形成了“馆阁体”书法,追求“乌、方、光”分行布白,纵横合乎阡陌之经,引笔著墨,浓淡灿乎珠玉之彩。缩率更、鲁公于分厘之间,运龙跳、虎卧于格式之内。精能工巧,遏越前载。大小一律,千人一面严重地遏制了个人的艺术创造。
清 刘墉行书轴
赏古集真

黄杨有灵知我心
——民国朱子常与他的黄杨木雕
高启新
朱子常 黄杨木雕济颠和尚 温州博物馆藏
浙江是非遗大省,温州又是浙江的非遗大市,历来以百工闻名于世,早在宋代,即有“温州漆器,两宋第一”美称。今日浙江品牌的“三雕一塑”中,温州即占其二:瓯塑和黄杨木雕。而黄杨木雕由一般的建筑构件升华至人见人爱的儒雅案头清供,当推晚清开山第一人——朱子常。朱子常存世的黄杨木雕作品数量较少,以佛像、道教人物、民间传说故事、历史人物、仕女、婴孩、劳动及肖像等最为常见,尤以婴戏和佛像最突出。目前,以浙江省博物馆和温州博物馆收藏作品最多,合计有数十余件。
朱子常 黄杨木雕三星送子 温州博物馆藏
赏玩手札

王弘撰行书《待庵记》手卷赏析
林林
清 王弘撰行书《待庵记》手卷
辽宁省文物总店藏王弘撰行书《待庵记》手卷,绫本,书心长127、高24厘米。全文238字,落款采用太岁纪年,当书于甲子年(1684年),王弘撰时年62岁,正是他书法创作最为成熟时期。从他的族侄王梓跋中可知,该记原在王弘撰所居住待庵书房悬挂,当属王弘撰本人最为满意作品,既是他高杰精神的写照,又是其书法艺术巅峰的结晶,因此,辛巳(1701年)冬,王梓求取欲摹刻石以传不朽。
王弘撰书法深受王羲之影响,继承了晋唐以来的帖学传统,同时汲取汉魏晋唐部分碑刻的精髓,意兼颜真卿、柳公权、米芾,他的书法俊秀硬朗,书风倔强硬挺。王弘撰用笔悬腕中锋,行笔迅疾、灵动、自然,用笔瘦劲,体势矫健,笔多锋棱,提按、转折、曲折停顿分明。在章法上,藏锋与露锋结合,露锋不浮,藏锋不拙;字体变化多端,楷行草错落有致,字体大小、长短、粗细、起伏、变化流畅,筋脉相连,意在笔先,对传世二王旧体大有发展,又别具洒脱不羁的个人风貌。他的书风亦正如他的品性,随心所欲,不妥协,守气节,是典型的大儒之书,隐士之书。正如他在《砥斋题跋.书临玄秘塔帖后》所云:“书法钟王尚矣,继莫妙于颜柳,要其忠义正直之气溢于笔墨之际,今人舍颜柳不学,而学吴兴,无怪乎世道之日下也。”
名家述林

还诸人民
——记沈仲章捐献米友仁《云山墨戏图》
沈亚明
宋 米友仁 云山墨戏图卷
郑振铎见了《云山墨戏图》,自然也是大喜。父亲对他说,你拿去吧。郑振铎说,慢!这是你的收藏品,先盖个章再捐献不迟。 郑振铎非常起劲,参谋印文什么的。父亲坚决不要留自己的名字或别号,回答说, 如果要治印,就刻四个字:“还诸人民”!
樊伯炎取意米友仁云山墨戏图 1987年初夏
关于“还诸人民”中的“人民”,父亲这么认为,捐给人民共和国,在公共博物馆展示,“人民”就都能欣赏这幅古代名画了。父亲对在古人作品上留字留印鉴一向有看法,最后没有钤印题字,便交给了郑振 铎。也无任何附加条件,随郑振铎决定该给哪个博物馆。父亲觉得,他只是替朋友、替国家办成了一件他们办不成的事,尽快交差,他的任务便完成了。
真伪辨微

画作题署小议
杨静姝
画作中,作者的题署是鉴定画作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主要包括内容的合理性和书法特征的准确性两部分。本文主要谈书法特征。元明以来兴起的文人画作乃至近现代画作中题识署款逐渐成为了画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作题识署款的目的在于记录时间、地点、作者、创作动机、灵感等,以及对诗书画印相映成趣的艺术追求,其涵盖内容可以很广泛。题识往往会在署名之外还有可能题写大量内容,有些画作题识所占空间甚至远远超过绘画部分的幅面。题署作为画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被画家重视。敢于在署名之外题写大量内容的画家,大多对书法特意的下过一番功夫,而不会仅停留于一般的书写水平。作者至少对自己的书法是有信心的,以免使题画的字耽误了画作。况且旧时画家作画也是强调用笔上应具有书法的功底。实际上不少画家本身就是颇有实力的书法家,甚至其书法的艺术价值或可高于其绘画。
从历史上看,不同时代画家的作品都会具有其时代特点。画家的题署与绘画一样也具有其个性特征,并且在画家一生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征,相对保持稳定。因此,画作中题署的时代特征、每个画家题署的独立特征以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区别是鉴定工作中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今以署款指向为齐白石的几件画作上的书法,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市场观察

从名人信札看民国史
木子
在没有通讯网络的时候,人们之间远距离的交流基本靠着那封薄薄的书信,虽然比较耗时,但透出的墨香却是电话信息都无法替代的温暖,信札便成了人类传递信息的载体。信札具有史料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极具藏家重视。2017春拍,北京保利的“章士钊致潘伯鹰及友朋诗稿、信札专场”斩获“白手套”佳绩,为信札板块填上浓重的一笔。
典藏之友

翟健民: 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尹利
香港永宝斋斋主翟健民先生有许多称谓,熟悉的人喜欢叫他“大佬”,表示对他从业之 久、业界名望和专业水淮的尊敬。骨灰级粉丝则喜欢叫他“翟帅”, 表示对他充满魅力的内在气质和时尚的外表的赞美。
拍后综述

北京翰海2017春拍平稳收官
任重《富贵难羁》十二生肖册成交价8,544,500
北京翰海2017春季拍卖会于6月4日结束为期6天的预展、拍卖,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落下帷幕。此次春拍推出古代、近现代、当代书画,宝聚集珍-宝聚斋中国书画,古籍善本、油画雕塑暨小雅观心,紫瓯凝香-紫砂艺术,繁华盛世-明清金铜器物,梵韵西来—古代金铜佛像,中国玉器,古董珍玩共11个专场,总成交2.5亿元。多个专场的图录封面作品均成交良好,体现出收藏偏重精品的市场行情。当代书画专场,任重《富贵难羁》十二生肖精品图册成交总价达854.45万元,设色精丽的重彩工笔不仅为展场带来绚丽的审美体验,也为拍场增添精彩的一笔。近现代书画,齐白石山水佳作《堤岸鸬鹚》448.5万元成交。古代书画、古董珍玩专场也出现诸多超估价数倍乃至数十倍成交的佳品,古代书画专场的康熙帝行书10万元起拍,120.75万元成交;古董珍玩专场,“清雍正青花淡描团花小碗(五件)”2万元起拍,133.4万元成交,远超估价,创出佳绩。
元 宫廷 绿度母造像 高19厘米 成交价3,220,000




战略合作

感謝關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