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收藏家》2016年第11期
最新报道
明代文人的那些事 成洪燕
——解读荟雅南州·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与生活展
荟雅南州——明代广东文人的艺术与生活展已在广东省博物馆开展,展期为四个月。此次展览包含了书法、绘画、玉器、砚台、瓷器、古琴、古籍等多种文物,可谓人文荟萃,精彩纷呈。本文意在解析大时代背景下明代文人的思想观念及其艺术与生活。
千载蜀魂 精气长存 张海军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略谈(上)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廓清古蜀史迷雾,几代考古学人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探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有力地叩开了古蜀历史之门,在很大程度上揭开了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深刻抉示出古蜀实具悠久始源的独特文化模式和文化类型,充分证明古蜀文化是中国古代区系文化中具有显著地域政治特征和鲜明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以成都平原为重心的巴蜀地区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和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博物精华
济南市博物馆藏瓷瓶赏析 尚海波
济南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2月。在几十年时间里,经过博物馆工作者调查、征集,收藏有大量宋元以来的瓷瓶,对瓷瓶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济南市博物馆所藏瓷瓶,品类丰富,风格多样,现择其佳者与大家共赏。
谦谦君子风 傲然于高节 王丽媛 周建磊
——冯起震和他的墨竹
明代的青州府作为山东的二级行政治所,政治、经济、文化都占有重要地位,明代更是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时期。明代洪武年间,青州知府李仁建立府学,后经多次扩建翻新,青州府学规模渐大,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这些饱读诗书的文人大多在书法、绘画方面有着自己的专长。青州有一位画竹高手,被董其昌、李日华称其“文与可后数百年所仅见”。这人便是冯起震。
赏玩手札
画到精神飘没处 更无真相有真魂 钱芳
——黄慎及其《花卉册》
黄慎(1687-1770后),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等,号瘿瓢,福建宁化人。清代画家,擅人物、花鸟,工草书,并以草书笔法入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为“扬州八怪”之一。
立鹤踏龟博山炉赏析 郭俊峰 李铭
酽酽酒香间的雄风与礼制 刘卫华
——战国中山国出土的青铜酒具
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酒具仍是重要的类型。在战国中山国墓葬中,就出土了大量青铜酒具,其中以铜壶居多,另外还有铜盉、铜罍、牺尊等多种。这些青铜酒具中,既有游牧风格的实用器具,也有华夏风格的礼器,甚至有些作为礼器之用的酒壶也带有一定的游牧遗风。风格不同的青铜酒具,反映出这个国家对酒的依赖与喜爱,也展现出中山国不同一般的文化特质,映射出一个具有游牧民族传统的中山国在与华夏文明接触中的碰撞与融合。
赏古集真
南粤茗香飘四海 白芳
——从清代外销画看广州的茶叶出口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乾嘉之际的纸本水粉制茶图,共12件,逼真写实地展现了广州外销茶从栽培、加工到装运、销售的全过程,为西方世界提供了直观准确的图像资料,因此制茶图一经出现就成为广州外销画的热门题材之一。
专名例释
喀尔喀蒙古的金铜佛像 金申
扎纳巴扎尔是明末清初时代喀尔喀蒙古伟大的宗教学家、画家、雕刻家,他创立的金铜佛像样式造型优美,比例匀称,金色充足,风格鲜明,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个人风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藏传佛教美术史上占有世界公认的崇高地位。他拥有众多的弟子和追随者,影响深远,有很多佛像是出自其弟子之手。以至于形成了喀尔喀蒙古佛像的主流样式,至今延续不绝。
器以藏礼——夏代青铜礼器的种类与特征 王金环
说起中国青铜器文化,用“器以藏礼”四字概括最恰当。礼器是我国古代祭祀、宴飨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具。我国青铜礼器铸造始于夏代,1973年,沉睡了4000多年的青铜爵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三期堆积层重见天日,这是我国第一件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青铜礼器,它的破土而出为我们打开了古代青铜礼器铸造研究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夏代青铜礼器的身影,以后陆续出土了酒器爵、角、斝、盉和食器鼎。青铜礼器在夏代初次登场,即显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将带你步入夏代青铜礼器的殿堂,领略其独特的时代风采。
名家述林
吴湖帆与清代三邨 刘晓天
清初以来,私家书画鉴藏群英荟萃、名家辈出,其中尤以梁清标(梁棠邨)、高士奇(高江邨)、安岐(安麓邨)“三邨”最具代表,“三邨”共铸辉煌,照耀古今,前所未有地推动私家书画鉴藏达到全新高度,进入崭新时代。晚清民国时期,上海地区私家书画鉴藏生机勃勃、方兴未艾。吴湖帆作为其中的翘楚和巨擘,风云一时。吴湖帆与清代“三邨”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私家书画鉴藏的领军人物,会有哪些交集、互动和回响呢?吴湖帆是如何看待清代“三邨”的?笔者借助《吴湖帆文稿》中的相关材料,予以浅显的回答。
佛化春和
丽水山中凡圣聚 且食且饮禅味浓 黄春和
——十世噶玛巴却英多杰绘玛尔巴丝绢唐卡赏析
在西藏佛教艺术史上,诞生了无数杰出的大师,而十世噶玛巴却英多杰(1604~1674年)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艺术大师之一。他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大师,更是一位全能的艺术大师,他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雕塑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和成就。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今天留存下来不少,深受全世界佛教艺术品爱好者的青睐和追捧。
域外藏趣
美国早期艺术收藏理念简述 张凡
美国早期收藏总的来说是还是一种民族性的体现,而这个民族性决定了他的收藏价值观。民族观念是由每一个个人所组成的,他们的收藏行为不仅限于个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壮大他们的民族和新建的国家,换言之也是爱国精神的一种体现。这是许多当今一些新兴经济大国和新生富有阶层都还未能充分意识到的。美国早期收藏家之目的并不只是为理财或投资而收藏,文化填补和社区公益成为了收藏准则。他们相信把艺术带入美国不仅可以充实美国文化财富,也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美国人的文化层次和艺术品位。社会变化和自身价值定位是美国收藏主导理念形成的动力源;慈善公益、公共教育和社会责任成了美国收藏的最终展现!
市场观察
解析“崩盘论”下的青州书画产业现状 曲家辉
在当代,凡对中国艺术市场多少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青州。因为这里以画廊业为主导的书画产业,在业内堪称独树一帜。“中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青州在中国艺术市场中呈“享誉”之势。但就在青州书画市场势不可挡之际,随着中国艺术市场进入调整期,2014年从媒体中爆发出的“青州书画市场崩盘论”(以下简称“崩盘论”)给青州带来了一场“冰桶挑战”式的责难,青州画廊业遭遇“彻骨之寒”。在“崩盘论”出现的两年后,来探讨“青州的书画市场究竟怎样了,或许更为客观。”
大家书荐
写在《西藏丹萨替寺历史研究》出版之际
在西藏佛教历史上,曾经兴建了无以数计的寺庙,它们散布于西藏的高山峡谷、江河湖畔、城镇村落,犹如点点繁星,将荒漠无垠的高原装点得既多彩壮丽,又神圣庄严。以至过去凡是到过西藏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寺庙比民居多,僧人比俗人多。每一座寺庙都蕴涵着一段悠久传奇的历史,寄托着藏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崇尚,闪耀着宗教与世俗、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的文明之光。丹萨替寺,又称丹萨梯寺、邓萨梯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桑日县城距山南首府泽当有30公里)桑日镇帕竹村北、郭卡拉山脉东段俄木雪乃波斯温的黑山山坳。它是一处观光游览的胜地,更是一处佛教修行的理想圣境。西藏历史文献称之为“普贤林”,意为普贤菩萨修行的道场,足见其名显扬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