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赵红|河南濮阳李亨墓出土施釉陶瓷器研究


摘要:河南濮阳李亨墓未经盗掘,年代清晰,为研究中原地区北朝晚期墓葬提供了重要资料。特别是墓葬中出土青瓷莲瓣纹罐、碗,青黄釉莲瓣纹盖罐、杯,绿釉乐舞纹高足杯,是北朝晚期社会交融互鉴的体现,为研究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南北方青瓷及铅釉陶的生产与贸易,提供了重要实物。

北齐李亨墓位于河南濮阳县柳屯镇这河寨。墓葬未经盗掘,出土有石墓志,为研究中原地区北朝晚期墓葬提供了重要资料。墓葬出土文物284件,其中铜铁器9件,墓志一合,陶瓷类器物多达274件,有镇墓兽、镇墓武士俑、仪仗俑、仆侍俑、动物俑、模型明器、日用器具等[1]。特别是随葬的19件施釉陶瓷日用器具,数量大、种类多、制作精美,显示出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高超的陶瓷器烧制水平,为北方早期青瓷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2]。

一 李亨墓出土施釉陶瓷器概况

19件施釉陶瓷器介绍如下。
覆莲四系罐,1件。标本PLZM1:111,方唇,直口,溜肩,鼓腹,假圈足。从肩部至中腹一周刻出8等分覆莲瓣。肩部有两道凹弦纹,有对称的双系,施青釉,内施全釉,外釉施至腹部莲瓣。口径12厘米,底径11.5厘米,腹径24.7厘米,高24.2厘米。(图一:1)
覆莲四系盖罐,1套。器盖,标本PLZM1:38,柿钮,圆唇,边下弧,上部有二道凹弦纹,底侧子母口,通施青釉,底不施釉。罐身,标本PLZM1:12,方唇,直口,口沿外侧有一道凹弦纹,溜肩,肩部有四个等距离立耳,有一道凹弦纹,腹部外凸一周棱,下部斜收成平底,肩至腹部刻出等分的12个莲花瓣。施青釉,内侧施至口沿下,外部施至腹棱下,白胎。盖径10.3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9.8厘米,腹径19.2厘米,通高26.1厘米。(图一:2)
碗,1件。标本PLZM1:225,圆唇,侈口,深腹,假圈足,口沿外侧有一道凹弦纹,青釉内外都不到底。施有白色化妆土。口径15.7厘米,足径6.2厘米,高8厘米。(图一:4)
杯,15件,形制一样,大小和釉色略有区别。圆唇,直口,深腹,假圈足。有的施黄釉,有的施青釉。内施全釉,外釉不到底,白胎。大者标本PLZM1:33附1,施青釉,口径9.8厘米,底径4.2厘米,高7.3厘米。小者标本PLZM1:8,施黄釉,口径7.1厘米,底径3.1厘米,高5.8厘米。(图一:5)
高足杯,1件。标本PLZM1:34,圆唇,侈口,束颈,深腹,圜底,短豆柄,底座喇叭口型,底沿尖唇,内抹。腹部外侧有等距离5朵贴花,近底部有两道凹弦纹。贴花为乐舞图,一人背部示人,踏足甩袖式舞姿,肩膀上披有帔帛;两人呈跪坐姿势,吹奏横笛;两人骑山羊弹奏琵琶。外壁通身施绿釉,高足杯内施棕釉。口径9.3厘米,底径5.4厘米,通高8.1厘米。(图一:3)

图一 李亨墓出土器物

1.覆莲四系罐(PLZM1:111)  2.覆莲四系盖罐(PLZM1:38/22)

3.高足杯(PLZM1:34)  4.碗(PLZM1:225)  5.杯(PLZM1:33/8)


二 施釉陶瓷器的色度与化学组成检测

为判断19件器物的类别,利用色度仪与便携XRF,对器物进行无损检测,以获取器物的色度、化学组成等综合参数。
仪器参数:色度仪采用3nH公司的YS3010型光度仪,测了直径为8mm,测定样品的L*、a*、b*值,分析结果见表1。便携XRF,为美国赛默费舍尔公司生产的NITONXL3t型便携式XRF,使用内建于该设备的土壤模式,对样品的胎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样品的模拟色、L*、a*、b*值

表2  样品釉层便携式XRF分析结果(μg/g)

三 相关问题探讨

(一)制作工艺
1.原料制备
化学组成结果显示,助熔剂方面,覆莲纹罐、碗釉中为K、Ca,属高温青釉瓷器;覆莲纹盖罐、杯、高足杯釉中为Pb,属低温铅釉陶器。致色剂方面,覆莲纹盖罐、杯釉中为Fe,高足杯内壁棕釉为Fe,外壁绿釉为Cu。
2.胎釉呈色
在CIE1976L*a*b*空间中,L*为心理计量明度,表示颜色的亮度高低。a*表示红绿轴的变化,a*为正值时,颜色为红色;a*为负值时,颜色为绿色。b*表示黄蓝轴的变化,b*为正值时,颜色为黄色,b*为负值时,颜色为蓝色[3]。色度测试数据分析如图二所示,施釉器物的胎体均泛黄[b*∈(9.9,16.52)],但青瓷碗明度最低,即胎体呈色深,因此采用了化妆土工艺,起到掩盖深色胎体、提升釉面亮度的作用。釉色方面,绿釉高足杯内壁为棕釉,其亮度最低。外壁为绿釉,表现为a*值最低。青黄釉器物与两件青瓷器物相比,其亮度高、b*值大,在外观上给人以偏黄的效果。
综合色度与化学组成检测,可将墓葬中出土器物定名为:青瓷覆莲纹罐、青瓷碗;青黄釉覆莲纹盖罐、青黄釉杯、绿釉高足杯。本次检测结果,为今后讨论北朝墓葬出土青瓷与铅釉陶器物,提供了科学数据。

图二 样品胎体与釉色的L*a*b*空间坐标

(二)时代特征
李亨墓的“铅釉陶+青釉”随葬器物组合形式,在北朝墓葬中较为盛行[4]。器物纹饰以素面为主,其余为刻画莲瓣纹与模印乐舞图。其中,两件莲瓣纹罐属于佛教艺术的主体纹饰,反映出南北朝时期佛教盛传的时代背景[5]。
值得注意的是,绿釉高足杯器表贴印的乐舞图,在宁夏固原[6]、河南安阳[7]均有相似考古发现。这说明北朝时期西域的乐舞在中原地区较为盛行,与《通典》卷142载“自宣武已后,始爱胡声。洎于迁都,屈茨、琵琶、五弦、箜篌、胡篗、胡鼓、铜钹、打沙罗、胡舞,铿锵鏜鎝⋯⋯”相呼应[8]。但是,李亨墓中弹奏琵琶之人,不同于同期演奏者的站立姿势,而是骑坐在山羊上,这与隋代麴庆墓汉白玉棺床上的伎乐图较为相似[9]。
(三)青瓷器物的产地分析
墓葬中出土两件青瓷器物,胎釉特征、制作工艺有差异,其中青瓷覆莲纹罐为灰白胎,青瓷碗胎体发红,施有化妆土,内底心无釉露胎。刘未根据器物形态,认为青瓷罐为北方青瓷[10]。

图三 李亨墓青瓷器物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窑口判别图

为判断这两件青瓷器物的产地,挑选10件相州窑青瓷片进行化学组成分析,同时辑录越窑、汝窑、耀州窑的化学组成数据[11],以期通过比较来确证李亨墓出土两件青瓷器物的来源。使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27.0对分析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分别选取K、Ca、Ti、Mn、Fe五种含量较高的元素及Cu、Zn、Rb、Sr、Zr五种含量较低的元素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图三),第一,各个窑址釉层的元素含量差别显著,这说明使用便携XRF进行瓷器产地的无损分析是可行的。第二,墓葬出土青瓷覆莲纹罐落在相州窑的数据分布范围,可以推断该件器物应属于相州窑的产品。第三,墓葬出土青瓷碗,在常量元素方面,游离在4处窑址之外,其产地分析有待后续窑址数据库的扩充。

四 结语

李亨墓出土乐舞纹绿釉高足杯、青黄釉覆莲纹盖罐,为研究北朝晚期邺城地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新资料。墓葬出土青瓷覆莲纹罐,经过化学组成检测证实为相州窑的产品,为研究北方早期青瓷的发展、相州窑的始烧年代提供了新证据。墓葬出土青瓷碗无论是施釉技法、釉料配比,都不同于相州窑,为讨论北朝晚期瓷器的流通提供了新材料。总之,濮阳李亨墓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了承上启下的陶瓷制作技术,其器物组合多元、制作工艺多样,装饰题材折射时代特色,是中华文明创造性、包容性的体现。

(论文写作过程中,相州窑比对样品由安阳市文物局孔德铭先生提供,数据检测受到安阳师范学院明朝方博士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向上滑动阅读注释

[1]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濮阳县文物管理所.河南省濮阳县这河寨北齐李亨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7(4).
[2]濮阳市博物馆.濮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21.
[3]刘武辉,胡更生,王琪编著.印刷色彩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27-129.
[4]冯先铭.从娄叡墓出土文物谈北齐陶瓷特征[J].文物,1983(10).
[5]钮希强.南北朝时期陶瓷纹饰中的佛教艺术因素——以莲瓣纹、忍冬纹大量运用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9).
[6]马东海.固原出土绿釉乐舞扁壶[J].文物,1988(6).
[7]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1);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濮阳市戚城文物景区管理处.2018年安阳固岸村北齐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21(4).
[8](唐)杜佑撰.通典(全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8:3615-3616.
[9]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安阳隋代麴庆夫妻合葬墓的发掘[J].考古学报,2023(3).
[10]刘未.北朝墓葬出土瓷器的编年[C]//庆祝魏存成先生七十岁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224-253.
[11]崔剑锋.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出土青釉瓷的产地研究[C]//两个世界的徘徊——中古时期丧葬观念风俗与礼仪制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502-508.

作者:赵红(濮阳市博物馆)

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24年第3期

责编:韩翰


此文转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微信公众号


>

北朝考古
欢迎关注
责编:粟特人
编辑:吴蕾


分类: 中文 研究 书籍资料库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