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文明起源・1991年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述评
来自: 考古 |
发布时间:2024-11-17 10:31 |
查看: 221 | 发布者: gogoyy |
摘要: 着衣彩绘木俑战国(楚国)高59.5厘米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出土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藏马山出土彩绘木俑共4件,均用整木雕成,高矮、大小、体态、容貌、服饰等基本相近。木俑无手脚,身着单衣,下裳,腰间用丝线束缝。耳、鼻、嘴雕出,头顶、鬓角、眉、眼墨绘,双唇朱绘。《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漆木器》转载自《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文物出版社2003 ...

着衣彩绘木俑
战国(楚国)
高59.5厘米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出土
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藏
马山出土彩绘木俑共4件,均用整木雕成,高矮、大小、体态、容貌、服饰等基本相近。木俑无手脚,身着单衣,下裳,腰间用丝线束缝。耳、鼻、嘴雕出,头顶、鬓角、眉、眼墨绘,双唇朱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资料信息中心,《考古》1998年第6期第90~95页本文就90年代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状况进行考察分析,并对一些关于概念问题的讨论加以评论。第一,文明的概念和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多数研究者赞同恩格斯的看法,认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亦即建立了国家这一政治实体。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指早期国家的产生。早期国家是近年来提出的概念,其含义尚待充实和明确。关于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第一种意见认为是城邑、青铜器、文字和礼器的出现;第二种意见认为是有了一个用强制手段来管理与组织一定地域内人群的权力和机构(即靠暴力支持的政府)。第三种意见则兼有上述两种看法,认为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与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的确立、以阶级对立为核心的社会分层现象、较复杂的礼仪制度和为王权服务的宗教力量的形成以及文字系统、青铜铸造和玉雕业的兴盛等。一些研究者将国家的产生作为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认为铜器、城、文字等文明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进入国家阶段,但是这个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点不易掌握。第二,中国何时进入文明时代。第一种观点认为二里头文化是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强调黄河流域首先进入文明时代。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约在中原龙山文化中晚期进入文明时代。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在距今5000年或5000年以前即已进入文明时代。当时主要的特征是,王权、神权在社会中居同等地位,出现将两权集于一身的人物。第三,对龙山时代的认识。龙山时代的众多城址、大型墓葬及小件青铜器、单个文字、玉器等实物,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生产技术进步、社会成员贫富分化、战争不断、社会分层等级日益严重等现象,表明当时的社会形态与龙山时代之前的那种以“平等景象”为特征的社会形态,是格格不入的。它大概正经历着中国文明时代诞生之前的社会急剧动荡、分化改组的时期,将这一时期作为文明形成期应是点明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第四,关于早期文明、早期国家等术语的讨论。早期文明实际上指尚未进入文明时代或国家产生之前的社会。早期国家则大都指夏王朝诞生以前的社会,并被认为是进入文明时代之前的一种社会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编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