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江汉考古》2018年第2期目录

摘要: 目录3丹江口库区燧石遗存调查简报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17河北赤城刘长沟遗址调查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城县博物馆30武汉蔡甸区红光村唐墓发掘简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市蔡甸区博物馆36湖北郧县后房遗址石器工业的年代、操作 ...
 目录

丹江口库区燧石遗存调查简报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17 河北赤城刘长沟遗址调查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赤城县博物馆

30 武汉蔡甸区红光村唐墓发掘简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市蔡甸区博物馆

36 湖北郧县后房遗址石器工业的年代、操作链及其意义

李英华  周玉端  孙雪峰

48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粟的出现及其环境背景

田多

57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王畿区域聚落变迁与社会重组

侯卫东

68 殷墟墓葬青铜礼器组合的新思考

汤毓赟

78 先秦楚地之尚剑习俗与道教法剑信仰的兴起

冯渝杰

85 海昏侯刘贺墓地符号世界:当卢纹饰研究

曹柯平 王小盾 徐长青

97 郑州商城遗址炭化植物遗存浮选结果与分析

贾世杰 张娟 杨玉璋 程至杰 张居中 贾连敏 曾晓敏

104 六道沟铜矿遗址冶炼技术研究

李辰元 李延祥 傅佳欣 贾莹

111 季姬方尊铭“畮”字及相关问题考论

袁金平

115 望山楚简遣册所记“彤图片”新释

范常喜

118 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语言服务状况考

刘礼堂 谭昭

123 万里茶道对汉口的影响及其建筑遗存

阎志


 




摘要


●考古发现


丹江口库区燧石遗存调查简报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摘要: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丹江口库区开展的调查和试掘共获得燧石制品3540件,涉及35个遗址和地点。燧石石料普遍较好,偶见热处理现象;石制品包括石核、石片、石叶、细石叶等;石器类型较为丰富,常见刮削器、锯齿刃器、凹缺器、锥钻、石镞等,尤以刮削器和锯齿刃器居多;石器体型以小型和中型为多,但也存在大型工具。初步的类型和技术分析显示,这批石制品至少存在石片石器技术、石叶石器技术和砾石石器技术三种技术风格。石叶遗存的发现为研究中国石叶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丹江口库区;燧石遗存;专题调查;石叶技术


河北赤城刘长沟遗址调查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赤城县博物馆

摘要: 2017年6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河北省赤城县样田乡刘长沟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获得了一批以陶范为主的重要遗物。根据所获遗物判断,刘长沟遗址是一处专门烧造陶刀范的作坊遗址,其年代在春秋中期,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玉皇庙文化、燕文化关系密切。刘长沟遗址的调查收获为解决刀币起源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为探索春秋中期冀北地区考古学文化格局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刘长沟遗址;陶刀范;燕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玉皇庙文化


武汉蔡甸区红光村唐墓发掘简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市蔡甸区博物馆

摘要:2005年10月,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武汉市蔡甸区红光村抢救发掘了一座晚唐时期的砖室墓。墓葬形制独特,出土包括金、银、铜、陶、瓷等质地器物25件套,是南方地区发现保存较好的唐墓。

关键词:武汉市;红光村;唐墓;晚唐时期




●考古研究


湖北郧县后房遗址石器工业的年代、操作链及其意义

李英华  周玉端  孙雪峰

摘要:后房遗址是汉水上游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含两面器的石器工业。本文对后房遗址的年代测定做了报道,对其石器工业进行了细致的技术和技术-功能分析,复原了其生产体系的操作链,并从技术层面初步比较了东西方含手斧的石器工业。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本项研究为我们了解汉水流域乃至中国含手斧石器工业与西方阿舍利工业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深入探讨东亚含两面器的石器工业的技术起源与演化、共性与多样性、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后房遗址;石器工业;操作链;两面器;技术分析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粟的出现及其环境背景

田多

摘要:在传统上,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多经营稻作农业,但近年来该地区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粟遗存。根据目前的资料,我们可以将这些遗存分为五大区,而粟遗存在各区的分布存在着时空变化。这些粟遗存的出现以及时空变化是有环境动因的。总的来看,古环境的变化导致粟遗存的分布区域扩大和缩小,而遗址所在地的特殊地形和气候则促使先民选用粟。

关键词:粟;先秦时期;环境;南方地区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王畿区域聚落变迁与社会重组

侯卫东

摘要:郑州商城营建之前,其王畿区域作为二里头都邑的东方门户,存在多个并行的局域性中心聚落,但未形成一个共同的区域中心和顶层组织。郑州商城在其肇始阶段成为唯一的区域中心聚落和顶层组织,并逐渐成为主导中原腹地及广域的都邑。此前的局域中心聚落响应郑州商城的营建而重新修建或改造,反映了郑州商城代表的国家和社会控制了此前二里头文化的重要城邑、牢固控制了整个王畿。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王畿区域基层聚落明显减少,反映了社会重新组织的过程中人群和资源向高层级聚落集聚的趋势。

关键词:郑州商城;肇始阶段;聚落变迁;社会重组


殷墟墓葬青铜礼器组合的新思考

汤毓赟

摘要:殷墟墓葬青铜礼器组合研究是研究青铜器的重点。前人已指出,殷墟青铜礼器组合以“觚、爵”为核心的“重酒组合”,并随着各期不同器类的流行,产生不同的组合。但青铜器组合反映的都是墓葬等级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观察发现,殷墟青铜器组合可以在此基础上细化,“觚爵成套”和“偶数配列”是殷墟青铜礼器组合的基本形式。

关键词:殷墟;青铜器组合;觚爵成套;偶数配列 


先秦楚地之尚剑习俗与道教法剑信仰的兴起

冯渝杰

摘要:先秦时期楚地广泛存在的尚剑文化习俗和信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生前珍视、渴慕宝剑,以宝剑为神物;死后以剑随葬,剑成为丧葬仪式的重要参与者。江陵枣林铺楚墓出土木剑墨书“遗周羽”三字有遗世独立、周流羽化的升仙之意。道家始祖到道教尊神佩剑老君形象的生成,表明早期道教有效融合了道家与楚地尚剑习俗这两支文化脉络。先秦楚地的尚剑文化习俗是道教法剑信仰的重要源头与生长土壤。

关键词:尚剑;楚剑;道教法剑;剑解;楚文化


海昏侯刘贺墓地符号世界:当卢纹饰研究

曹柯平 王小盾 徐长青

摘要:新近发现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符号组合系统而富于逻辑。我们以车马坑K1出土的三件当卢为例,论证其三组纹饰反映了海昏国人对于彼岸世界之结构的认识:即冥间是安顿墓主的世界,仙界是墓主即将归升的世界,再生则是墓主重新返回人世的途径。这三个世界,分别以白虎、凤鸟、凤形鸾鸟为主神,而以“北冥”故事、“开明神山”故事、“曳衔运日”故事为叙事骨干,充满运动和彼此联系。

关键词:海昏侯刘贺;当卢;白虎;凤鸟;鸱龟曳衔




●科技考古


郑州商城遗址炭化植物遗存浮选结果与分析

贾世杰 张娟 杨玉璋 程至杰 张居中 贾连敏 曾晓敏

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商城遗址2009~2010年度考古发掘采集土样的浮选分析,获取了较为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粟、黍、水稻、小麦四类农作物遗存、部分禾本科杂草种子及少量豆科、藜属、蓼属、水棘针、苍耳、葡萄属、桃核等植物遗存。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农作物遗存在各类炭化遗存中占有主体地位,其中又以粟的出土概率和绝对数量为最高,水稻、小麦次之,黍最少。这一结果表明,在以郑州商城遗址为代表的商代二里岗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其中粟种植为主,水稻、小麦、黍种植为辅是该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二里岗文化时期郑州商城先民同时还存在对桃属、葡萄属等可食用果类的利用。

关键词:郑州商城;二里岗文化;浮选;炭化植物遗存;稻旱混作


六道沟铜矿遗址冶炼技术研究

李辰元 李延祥 傅佳欣 贾莹

摘要:本文对六道沟铜矿冶遗址进行了专项冶金考古调查,收集整理了一批铜矿开采及冶炼的遗物标本。通过对矿石与冶炼炉渣的检测分析,认为该遗址已经能够使用冰铜冶炼技术冶炼高含硫矿石,进而揭示出渤海国已经掌握了“硫化矿——冰铜——铜”的炼铜工艺,对揭示东北亚地区古代冶铜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冶金考古;渤海国;六道沟铜矿冶遗址;冰铜




●古文字研究


季姬方尊铭“畮”字及相关问题考论

袁金平

摘要:本文在各家研究基础上,将季姬方尊铭中的“图片”改释作“畝(畮)”,为“畝”的形体发展提供了更完整的线索;并对“畮臣”一语的用法做了进一步申述,认为其意为治田亩之臣。

关键词:季姬方尊;畮臣;治田亩


望山楚简遣册所记“彤图片”新释

范常喜

摘要:望山楚简遣册所记“彤图片”中的“图片”当改释作“幵”,读作“旜”或“旃”。简文“彤幵(旜/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旃旗。

关键词:望山楚简;遣册;彤幵(旜/旃)


 



●交流


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语言服务状况考

刘礼堂 谭昭


万里茶道对汉口的影响及其建筑遗存

阎志





联系我们


 江汉考古》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

双月刊

创刊于1980年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2014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5年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主    编:方勤

执行主编:孟华平

编辑部主任:陈丽新

编    辑:凡国栋  蔡丹  唐斑  段姝杉

发    行:李鹤飞

英文翻译:Trenton Wilson

                   郑威

英文审校:沈辰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天鹅村

邮政编码:430077

编辑部电话:027-86793389

电子信箱:jhkg2728@sina.com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