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孤证不立——中国境内发现景教遗存列举
摘要: 景教、祆教、摩尼教并称为“隋唐三夷教” 。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景教高僧阿罗到达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派宰相房玄龄率仪仗在西郊迎接。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诏称“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并命在长安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许其传教。 上一篇《发现亚里士多 ...
景教、祆教、摩尼教并称为“隋唐三夷教” 。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景教高僧阿罗到达长安,唐太宗李世民派宰相房玄龄率仪仗在西郊迎接。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诏称“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并命在长安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许其传教。
上一篇《发现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新疆吐鲁番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一文,引来一些网友质疑,说《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伪造的,考古学、历史学都讲究孤证不立,所以,我今天又搜集了一些其它国内考古发现的景教遗存,罗列如下:
一、唐朝墩古城景教寺院遗址
2018——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唐朝墩古城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发掘出一座景教寺院遗址等,出土了多幅带有十字架形象的壁画,以及有回文、也里可温字样的墨书榜提。
新疆唐朝墩古城遗址发掘出土景教寺院
二、《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
该经幢2006年因盗墓在洛阳出土,为青石质八棱柱体,底部已残损,上刻《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1部、《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记》1篇,另有题记2行和祝词。该经幢是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上面所刻的《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与该经敦煌残本可相互印证,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冯其庸把它与敦煌发现的写本进行了仔细对比,发现二者题目虽有一字之差,但经文几乎完全一致。
三、景教四翼天使墓碑石
1975年,泉州出土了一件元代的景教四翼天使墓碑石,现收藏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该墓碑石用泉州当地出产的辉绿岩制作而成,碑高53.5厘米,底宽51厘米,厚9.5厘米。
景教四翼天使墓碑石
四、霍城县阿里麻力古城出土墓碑
第一块为1958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阿力麻里古城获得,由一块自然砾石刻成,底部残断,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墓碑中间是中空十字架图案,两边各一行叙利亚文,译为“智慧的陛伽女牧师”。
第二块也是阿力麻里古城出土。上有三列叙利亚文,译为““基督徒乔治于?年逝世”,中间是十字架和莲花座。
还有几块墓碑,不一一详细介绍了,图如下:
五、元代“也里世八”墓碑
1981年发现于扬州城西扫垢山。墓碑系青石制成,高29.5厘米,宽25.8厘米,左侧刻有叙利亚文十二列,右侧刻有汉字三列。
汉字内容为:“岁次丁巳延祐四年三月初九日 三十三岁身故五月十六日明吉 大都忻都妻也里世八之墓”。延祐四年即公元1317年,说明这块碑刻于1317年。这块碑上有景教标志性图案——莲花衬托十字架。
据罗马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修士鄂多力克在《鄂多立克东游录》一书中讲,当时他在扬州游历时看见有景教(聂思脱里派)教堂三所,说明景教在扬州还是有一定规模的。鄂多立克是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大约于1318年从威尼斯起航,从广州港进入中国,相继游历了泉州、福州、明州、杭州、金陵、扬州、北京等地,然后取道西藏回国,后著有《鄂多立克东游录》一书,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六、阴山南北的景教遗存
(图片来自:魏坚、郑玉《阴山汪古景教图像的初步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8期)
据魏坚、郑玉《阴山汪古景教图像的初步研究》一文统计,景教碑刻在国内遗存有不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力麻里发现景教碑刻10通;内蒙古自治区发现66通;北京4通;江苏扬州2通;福建泉州29通。”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
吐鲁番出土景教壁画《棕枝主日图》
泱泱中华,有容乃大!中国发现的这些景教遗存,反映了古代东西方文明存在交流互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不断吸收和融合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形成了独特的中华礼乐文明。现在,我们国家仍然在继续坚持“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并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年一代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万不可盲目狭隘,要有广阔的胸怀和眼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努力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