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小溪(鄞江):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原作者: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 |
来自: 考古书店 |
发布时间:2025-2-18 21:07 |
查看: 226 | 发布者: gogoyy |
摘要: 根据南宋以来部分志书记载,宋时小溪镇(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一带)曾在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或五年(401年)至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相继或同时设置过句章县治、鄞州州治、县县治和明州州治及其下辖附廓县县治。但这一说法历来争议不断,难有定论。“小溪(鄞江)”问题曾是宁波古代城市发展史上最为著名也最为复杂的历史公案。2011~2015年,宁波 ...
本书是国家科研课题“宁波地区古代城址考古工作计划”之“小溪(鄞江)”考古研究的成果汇集,也是“宁波文物考古研究丛书”乙种(考古报告)系列的第8本单行本考古报告。全书主要分为总序、前言、正文、附录几个部分,共62.7万字,配有122幅插图和107幅彩版。书中通过详尽的考古材料、系统的文献梳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论证分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刊布了2011-2015年“小溪(鄞江)”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成果,以及作者对宁波古代城市发展史上著名的“小溪”问题的认识,否定了“小溪”之地——宋时小溪镇(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一带)存在任何县级以上治所的可能。正文共五章十四节。第一章“环境特征”,分别描述了宁波和“小溪(鄞江)”一带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第二章“工作概况”,分别描述了“小溪(鄞江)”考古的项目背景与预定目标、田野考古与科技应用、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情况;第三章“考古调查”,分别描述了调查、勘探发现的汉晋-明清时期遗址、窑址、墓葬等各类遗迹与采集的各类遗物;第四章“考古发掘”,分别描述了古城畈、高尚宅、悬慈村三个地块的发掘经过、地层堆积,以及发现的宋元时期古河道、石砌堤岸(坝)、道路、灶、房址等各类遗迹与出土遗物;第五章“初步认识”,通过文献梳理辨证、考古发现比对与地理环境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一、宋时小溪镇,即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一带,历史上从未设置过任何县级以上的治所。“小溪(鄞江)”有城这一问题的出现,完全是后世志书臆测和历代转抄讹传的结果。二、东晋末年迁移的句章县治(包括隋代开皇九年即589年并句章、鄞、鄮、余姚四县为一县的“大句章”县治)和唐代武德四年(621)废“大句章”设立的鄞州治、武德八年(625)废鄞州设立的“大鄮县”治、开元二十六年(738)析“大鄮县”设立的明州治,以及明州下辖附廓县“后鄮县”治,都在今天的宁波城区三江口一带,与“小溪(鄞江)”之地无涉。三、部分地方志书所谓的发生在唐代大历六年(771)的“大历移城”事件,同样是后世志书无中生有、主观演绎的结果,与“小溪(鄞江)”之地更无丝毫关联。四、唐代长庆元年(821),明州与其下辖附廓县“后鄮县”曾经互易治所,并修建明州子城。此一事件同样是在今宁波城区三江口一带发生,而非在小溪镇与三江口等地间来回迁移。五、战国以来,特别是汉晋以后对今宁波城区三江口一带的持续开发,以及句章、鄞州、鄮县的相继迁治或建治于此,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明州在此的设置打下了坚实基础;明州的设立,又为后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
书名:小溪(鄞江):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点击购书】定价:328.00
总序
前言
三、文物古迹(41)
二、报告编写(64)
二、窑址采集遗物(87)
三、出土遗物(192)
二、“大历移城”说相关史实探究(235)
附表三 考古发掘出土器物标本登记表(244)
附录一 它山堰1号地块考古项目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255)附录二 宁波鄞江它山堰1号地块地球物理探测报告(257)
Abstract(277)
后记(279)
图版一~图版一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