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 从考古学历史第十期
摘要: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 发掘500件文物 2021年3月20日从在成都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获悉,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三星堆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四 ...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 发掘500件文物
2021年3月20日从在成都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获悉,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三星堆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1986年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断其年代相当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际。
在3号“祭祀坑”拍摄的青铜器上的龙形附件
20世纪80年代至今,四川省开展大规模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陆续发现三星堆古城、月亮湾小城、仓包包小城、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仁胜村墓地,不断明确三星堆遗址分布范围、结构布局。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出土的鸟型金饰片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在3号“祭祀坑”内拍摄的青铜器和象牙
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构成了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与高水平。
”5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实证3000年前城市规划
新发现建筑基址和手工业作坊分布、朝向呈现明显规律,新确认三星堆古城水门、城门等……记者2024年7月23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一系列新的考古证据表明:距今3000多年前,三星堆古城已有清晰城市规划。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面积约12平方公里,遗址的核心区域是一座古城,四周建有高大的城墙。虽然城墙部分区段在历史上已经遭到破坏,但考古学家根据对现存城墙的勘探,仍复原出城址的基本格局:三星堆古城城址面积约3.6平方公里,呈西北-东南向。
该朝向与之前发现的青关山宫殿,以及2022年至2024年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高等级建筑基址和玉石器作坊基本保持一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介绍,坑内文物的摆放方位也与整个三星堆古城的朝向基本保持一致。
3号“祭祀坑”出土的大型青铜器局部
“这一切绝不是巧合,显然是古人有意为之。”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告诉记者,这些考古新发现,以及本年度新确认的三星堆古城水门、城门等,都为深入研究三星堆古城城市布局提供了宝贵资料。
三星堆古城的主轴线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也是古蜀人民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结果,参考了当时的自然山川走势。“如此布局一方面便于生产生活取水用水,另一方面又便于利用水路对外联系,体现出先进的城市营建思想。” 通过考古学家持续努力,目前三星堆古城平面布局已经基本清楚:城邑北依沱江的支流鸭子河,悠悠的马牧河从城内蜿蜒而过,北边有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南边有祭祀区,多座城门和出入城门的道路将都城与周边联系起来。
“继良渚、二里头等早期都城遗址后,对三星堆古城布局规划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又一次展现了中国古人在城市规划上的智慧和实践能力,显现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新发现的玉凿、玉牙璋、石料、石斧、石璜。
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玉器石器加工作坊
2022年至2024年,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与玉石器生产加工相关的遗存。该遗迹经专家初步判断为玉石器“生产车间”,年代为商代中期,距今约3500年至3400年,比三星堆祭祀坑的埋藏年代更早。
这是三星堆遗址首次发现手工业作坊。用新材料来实证三星堆玉器、石器等原料的来源问题,解答三星堆古城功能布局等系列问题,是三星堆考古研究重要一步。
在三星堆月亮湾燕家院子附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陆续发现了高等级建筑基址、灰坑、灰沟、石器生产加工遗迹等400多处,出土陶器、玉器、石器等4000多件。新出土的文物形成早期手工业较为完整的链条。专家初步判断新发现为玉石器作坊。
考古绘制的三星堆作坊区空间格局示意图。图源:新华社
“‘生产车间’的发现,将揭开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玉石器原料来自哪里、制作工艺技术如何、生产流程和流通方式等谜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说。
从“发现”到“解读”,未来还将寻找青铜器生产作坊等,进一步揭开古蜀文明的“面纱”,为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开放近一年,超500万名中外游客参观。历年累计出土文物6万多件,成果在世界上叫得响。
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遗址,揭示古蜀文明的历史文化,生动实证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为世界感悟东方文明打开了一扇窗。——新华社2024年7月24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7S4H0AK0530SFP3.html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曾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
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小平底罐、鸟头把勺、尊形壶等陶器以及铜立人像、铜神树、玉璋和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铜牌饰、玉戈、玉琮、封口盉、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
“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说。
在冉宏林的指引下,记者还在此次出土的象牙残片上看到精美的云雷纹和羽毛纹微雕,这些都能在中原文化的青铜器上找到祖型。——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