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异”与三“疑”:关于红山文明与凌家滩文明关系的若干思考
距今5500年左右,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凌家滩文化都进入到早期文明阶段,两支文化都发现了明确的祭坛和高等级墓葬,也共见部分形态非常相似的玉器。长期以来,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讨论的焦点。最近,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了与凌家滩文化发现的形态相似的玉冠形器,再次将学界的关注 ...
距今5500年左右,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凌家滩文化都进入到早期文明阶段,两支文化都发现了明确的祭坛和高等级墓葬,也共见部分形态非常相似的玉器。长期以来,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讨论的焦点。最近,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出土了与凌家滩文化发现的形态相似的玉冠形器,再次将学界的关注 ...
2022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项目正式启动。牛河梁、马鞍桥等红山文化遗址的发掘,近年取得了新的重要收获。结合多年来对红山文化和红山文明的探索,现简要谈谈红山文化与红山文明研究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助力“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项目的研究。第一,关于红山文化的年代跨度问题。红山文化到底有多“长”,以往学术界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辽宁省牛河梁遗址的考古发现石破天惊,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直言:“这一发现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但还不是我国文明的起点,寻找比这还早的文明,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学界开始把对中华早期文明的关注重点从距今4000年的中原地区转向距今5000年以前的辽西地区。因此,1983年红山文化“坛”、“庙”、“冢”的考古发现成为直接 ...
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地区。1923-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J.G.Andersson)在甘青地区进行考察,将宁定县(今广河县)发现的一批器表施黑红复彩、锯齿明]显的彩陶归入“甘肃仰韶期”,将碾伯县马厂沿第四址(今民和县马厂垣遗址)发掘所获陶器归入“马厂期”,认为“马厂期”晚于“甘肃仰韶期”。1945年,夏鼐在甘肃临洮寺洼山遗址发现了与半 ...
丝绸之路,最早由德国学者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19世纪提出,意指从中国通往中亚的古代交通路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国史学界,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均被不断地扩充。目前,广义上的丝绸之路包括四条,即北方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童恩正先生就提出了从东北到 ...
甘肃省和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从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初至今的百年时间内,甘青考古为中国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考古资料,书写了从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明百万年独具特色的西北历史,提供了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历史发展模式,让百年中国考古更加精彩纷呈。01外国学者开启甘青考古工作,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中国学者在甘青地区独立主持的 ...
中国西北地区东起陇山西至伊犁河谷的区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就从渭水上游持续西渐,直抵新疆西部。在此后的四千多年间,史前丝绸之路上至少出现了十九支彩陶文化,这些彩陶文化的发展可划分为四大阶段:仰韶时代、马家窑时代、夏时期和商至汉初。在这四个阶段,每支彩陶文化表现的发展模式不同,呈现的演进态势各异。新疆焉不拉克墓地出土的长颈彩陶壶 作者供图 仰韶时代:渐进甘青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