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由北响堂石窟、南响堂石窟和水浴寺石窟(俗称小响堂)三部分组成,现存大小石窟19个,造像5000余尊,北齐刻经6万余字。响堂山石窟始凿于北朝晚期,主要洞窟完成于北齐,之后,隋、唐、宋、明、清及民国均有续凿和补刻。石窟造像雕刻宏伟,装饰精美,是全面反映北齐石刻、建筑、服饰、书法等方面艺术水平 ...
响堂山石窟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由北响堂石窟、南响堂石窟和水浴寺石窟(俗称小响堂)三部分组成,现存大小石窟19个,造像5000余尊,北齐刻经6万余字。响堂山石窟始凿于北朝晚期,主要洞窟完成于北齐,之后,隋、唐、宋、明、清及民国均有续凿和补刻。石窟造像雕刻宏伟,装饰精美,是全面反映北齐石刻、建筑、服饰、书法等方面艺术水平 ...
程若馨等|新疆和静下星光墓地动物遗存研究原创程若馨等西域研究2025年07月29日 12:39新疆来源:《西域研究》2025年第3期新疆和静下星光墓地动物遗存研究程若馨 徐佑成 刘欢 田雨萌甘如饴 张相鹏 刘翔 李悦内容提要下星光墓地位于新疆和静县,2021年该墓地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为了解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人群的随葬动物特征提供了 ...
于柏川 张十语|考古学视野下的“米”字形地暖蒸汽浴场研究原创于柏川 张十语西域研究2025年08月18日 13:01新疆来源:《西域研究》2025年第3期考古学视野下的“米”字形地暖蒸汽浴场研究于柏川 张十语内容提要地暖蒸汽浴场又称东方浴场,起源于近东,9世纪向东传播到中亚地区。“米”字形地暖蒸汽浴场是东方浴场的一个分支,最早出现在10世纪的新疆东天 ...
张文珊 邵会秋 | 欧亚草原东部地区有銎战斧的功能及相关问题研究——从公元前1千纪草原武士墓葬的情境分析出发张文珊 邵会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10月27日 17:48北京摘要: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情境考古学的视角,对有銎战斧的出土环境、墓葬特点、墓主性别和器物组合等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有銎战斧的功能,进而 ...
礼仪与奉献-中国材质艺术 作者:巫鸿 编著 /邓淑苹 /张昌平 /李雨航 /金琰 /林佩璇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标题: 中国材质艺术出版年: 2024-4页数: 256定价: 128.00元装帧: 平装丛书:中国材质艺术ISBN: 9787547933091内容简介本书为知名艺术史家巫鸿编著“中国材质艺术”丛书第二辑,不断扩展和深入我们对材质与艺术创作之间关系的理解。本辑包含了对早期玉 ...
万年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作者:冯时 /吕厚远 /张居中 /刘斌 /高江涛 /赵海涛 /邸楠 /陈胜前 /韩建业 /贾笑冰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副标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出版年: 2023-8-15页数: 320定价: 68.00元装帧: 平装丛书:中华文明新探索丛书ISBN: 9787547322468内容简介本书由文汇讲堂组稿,首席记者李念主编。基于年底和明年初的四场系列讲座整理编撰 ...
中国古代青銅器整理与研究(全3册)-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 作者:任雪莉 /张翀 /张婷 刘斌出版社:线装书局副标题: 中国古代青铜器整理与研究出版年: 2012-12页数: 278定价: 795.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12009486内容简介本编包括任雪莉《宝鸡戴家湾商周铜器群的整理与研究》、张翀《商周时期青铜豆整理与研究》及张婷、刘斌《商周时期青铜盘整理与研 ...
GIS与考古学空间分析实践教程 作者:张海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8-9页数: 338定价: 57.40元装帧: 平装丛书:博雅大学堂·考古文博ISBN: 9787301297148内容简介本书着重从实践角度对GIS技术在考古学科研、教学中的应用。包括GIS景观分析、GIS水文分析与土壤侵蚀模型、GIS成本面分析与考古学空间移动研究、GIS视域分析与景观可视性、GIS网络分析、GI ...
GIS与考古学空间分析 作者:张海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4-9-1页数: 360定价: 42.00元装帧: 平装丛书:博雅大学堂·考古文博ISBN: 9787301245767内容简介《GIS与考古学空间分析》分基础与应用两个部分系统讲述了GIS技术在考古学科研、教学中的应用。包括GIS景观分析、GIS水文分析与土壤侵蚀模型、 GIS成本面分析与考古学空间移动研究、GIS视域分析 ...
番薯人的故事-张光直早年生活自述 作者:张光直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标题: 张光直早年生活自述出版年: 2013-1页数: 100定价: 40.00元装帧: 精装丛书:张光直作品系列(新版)ISBN: 9787108042804内容简介作者回忆早年生活的自述作品。因祖籍所在的台湾岛像个番薯,故岛上两三千万汉人自称“番薯人”。书中记述其家世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京 ...
考古中国-三联生活周刊增刊 作者:薛芃 /艾江涛 /陈璐 /张星云 /刘畅 /刘周岩 /丘濂 /陶玉荣出版社: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副标题: 三联生活周刊增刊出版年: 2024-12页数: 372定价: 88.00元装帧: 平装统一书号: 1005-360246目录第一章 重走仰韶时代考古现场第二章 最初的中国,玉器时代第三章 寻找夏朝,中国从哪里开始第四章 殷商,甲骨文与青铜器第五章 出 ...
拼接丝路文明-敦煌残卷缀合研究 作者:张涌泉出版社:中华书局副标题: 敦煌残卷缀合研究出版年: 2025-1定价: 498元装帧: 精装丛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ISBN: 9787101169850内容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敦煌佛教文献残卷碎片进行缀合和研究。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作者普查了三万多个卷号的写本,发现了可新缀合的残卷近6500号2464组。每组缀合都是建 ...
大丝路行纪-漫游草原丝绸之路 作者:张信刚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品方:理想国副标题: 漫游草原丝绸之路出版年: 2024-4页数: 394定价: 98.00装帧: 精装ISBN: 9787222227248内容简介 本书为张信刚“大丝路行纪”系列的第一册,着眼于草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悠久的文明通道。草原丝路由贯穿欧亚大陆北部的大草原连接而成,东起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西端则 ...
单于“六骒”-驴的丝绸之路文化史 作者:张弛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副标题: 驴的丝绸之路文化史出版年: 2024-10页数: 304定价: 68.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100241984内容简介☆ “奇畜”西来,天子之宠☆ 从动物史的角度探讨丝绸之路不同文明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驴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丝绸之路的文化空间是一幅既相对统一,又异常多元化的图 ...
观察与记录——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笔记张建林中国文物报2025年09月27日 10:12北京受邀参加尕日塘秦刻石考察略感意外,我既不是秦汉考古专家,也没做过多少碑铭研究,之所以受邀,大概是因多年在青藏高原做田野考古,岩画调查有经验。毕竟考古从业者的基础工作还是观察与记录,经验很重要。7月15日,国家文物局考察队在青海西宁集合。16日一早,考察队一行从 ...
本文通过对姚河塬遗址出土的9件西周早期马车木材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属于青檀、锥木和榆木等。在马车制作选材上,了解到西周早期马车不同构件采用了不同类别的树种,尤其是受力较重的核心构件车轴和辐条均采用了强度、硬度和韧性较高的青檀树种,可能当时工匠已经注意到马车构件与不同木材之间的物理力学特性。同时,青檀与《诗经》中对周人“檀车” ...
商末周初时,空心砖的制坯工艺和使用功能一直都是学界尚未解决的难题。基于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新出土的砖类建材,本文拟就该问题试做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空心砖的制坯思路已基本与战国及两汉时期相类,但成型工艺仍不成熟,或可称作“条片拼接制坯法”;此外,它很可能被用作建筑护墙砖或台基包边砖,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型夯土建筑的墙基 ...
前 言 在我国广袤的沿海地区,大量分布着以贝丘遗址为代表的海洋性文化遗存。利用碳十四测年技术,为沿海地区的考古遗址提供准确的绝对年代数据,重建先民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历史,一直是沿海地区考古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由于海洋中广泛存在的海洋碳库效应(Marine Reservoir Effect,缩写为MRE,或称海洋碳储存库效应)会对海洋来源的样品以 ...
秦始皇灭六国后,把秦国已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政策向全国推广,进行了历史上建立大一统中国的首次努力。其后的西汉王朝总结前代的经验教训,在继承秦代各项制度的同时,也作出了不少改革和创新,使得政治稳定、军事强盛、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大一统因此成为以后2000多年间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形态和理想统治模式。 兴盛的汉王朝 ...
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岭村和京山市雁门口镇高墩村,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同时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发现、最早发掘、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屈家岭遗址的发现,第一次揭开了长江中游地区特征鲜明的史前文明的面纱,率先打破了固有的“黄河流域文化中心论”的学术观点,证明长江 ...
学术分享 | 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任宋村2021年汉代窑址发掘简报原创李永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2025年07月05日 08:31浙江注:本文发表于《北方文物》2024年第二期,已经作者授权。任宋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任宋村北部的山坡上,东北距宁波火车站34.2公里,东南距奉化火车站22.3公里(图一)。山坡坡度大致相同,平均为15度。山坡中部有一条环 ...
陕西隋代裴政墓发掘简报考古2025年06月25日 08:42湖北陕西隋代裴政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载《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5月)摘要:2020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龚东村北发掘一批隋唐时期墓葬,其中M8保存较好,出土墓志一合。志主为《北史》《隋书》记载的河东裴氏家族成员裴政,于隋开皇二年入葬。该墓虽遭盗扰,但仍出土随葬 ...
新书推送 |《安阳隋张盛墓》出版更多好书尽在文物出版社读者服务部2025年05月09日 17:01北京张盛墓是有明确纪年的隋代早期墓葬,墓主人张盛是隋初的征虏将军、中散大夫。1959年该墓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它是出土隋代陶俑最多的一座墓,也是研究隋唐考古的重要资料。张盛一生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五代,享年93岁。该墓出土192件随葬品, ...
讲座回顾 | 悬泉置汉简与丝绸之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5年06月24日 17:46甘肃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汉字与文明大讲堂”第六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中文堂206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联合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秦汉研究会理事张俊民先生受 ...
张笑宇 | 粟特人与唐帝国的历史转向唐史学闻2025年06月15日 07:16陕西转载自:历史学人本文节选自《世界之中》,张笑宇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军事、外交与经济的三重角色身为“丝绸之路上的犹太人”,粟特人对中原政权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个人认为意义至少有三方面。其一,是作为中原政权驱策或雇佣的军事力量。前文述及,粟特人生活的区域乃是农耕与游牧 ...
崔轩 张光玮 邵磊: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权衡思路——对日本经验的分析解读考古研史2025年05月21日 06:02山西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杂志,作者崔轩 张光玮 邵磊中国文化遗产杂志.关注文化遗产热点问题,传播文化遗产保护新知识、新理念,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5年第2期 专题 “借鉴与启示:国际视阈下 ...
张德芳:出土简牍与西域史研究甘肃省文物局2025年05月07日 19:35甘肃汉文简牍最早发现于尼雅和楼兰。新疆出土的简牍有汉文简牍,也有佉卢文简牍。除西域本土外,甘肃马圈湾、悬泉等地亦发现数量可观的与西域史有关的大量汉简。新疆、甘肃两地的出土简牍对西域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拟从简牍视角来谈谈西域史研究中的“冷门绝学”问题。新疆出土的简牍 ...
文章选登|河北邯郸后百家北墓地汉魏墓葬M635、M643发掘简报原创张鹏,等文物春秋2025年05月02日 17:00河北【关键词】后百家北墓地;河北邯郸;百家村墓群;汉魏时期;多室砖墓【摘要】后百家北墓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后百家小区北侧,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邯郸市文物保护中心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战国、汉魏、隋 ...
朔门古港与对面的江心屿 温州人自古以来就敢闯敢拼,不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接触到温州人,和他们聊这片土地时,他们会和你讲述如何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耕耘。现在的温州辖域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900多万,算起来人均三分地。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这么少的耕地如何养活大量的人口,确实让人头疼,也正是这种并不友好的农 ...
吃的中国史 作者:张良仁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北京贝贝特出版年: 2025-4页数: 288定价: 68.00装帧: 平装ISBN: 9787559880116内容简介 透过美食看历史南京大学考古教授、200万粉博主张良仁,一本书带你读懂舌尖上的万年中国史!一本围绕吃的百科全书~☆张良仁教授:考古界最懂美食,美食界最懂考古,更适合中国读者体质的“孤独美食家”。☆两年 ...
征服密码-亚欧强盛的六大要素 作者:张良仁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品方:大方副标题: 亚欧强盛的六大要素出版年: 2025-5页数: 318定价: 98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21774917内容简介本书从考古学出发,结合历史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提出的核心问题——亚欧大陆的文明何以在全球历史中占据主导 ...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陈文军 张红玲4月2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疆喀什莫尔寺遗址成为新疆地区唯一入选项目。这项由中央民族大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开展的考古项目,历经五年系统发掘,为丝绸之路宗教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4月24日,航拍莫尔寺遗址。陈文军摄莫尔寺遗址位于喀 ...
盘龙城遗址商代灰坑的土壤微形态观察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4月27日 19:17北京以下文章来源于江汉考古,作者李春霞等江汉考古.《江汉考古》;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组秘书处;湖北省考古发现与研究。摘要:本研究对盘龙城遗址王家嘴、杨家湾北坡两个地点灰坑内堆积进行了土壤微形态观察。通过薄片观察,我们确定研究涉及的灰坑均为倾倒废弃 ...
WA丨张家浩丨基于人工智能与实验测定的文化遗产病害监测研究丨洞见未来:2024建筑类学科青年学者交流会原创WA世界建筑WA世界建筑 World Architecture2025年01月07日 17:01北京基于人工智能与实验测定的文化遗产病害监测研究Research on Cultural Heritage Disease Monitoring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张家浩ZHANG J ...
WA丨吕红医,张宗鹏 等丨记忆之场作为一种遗产环境中的设计方法:以巩义黄冶三彩窑遗址博物馆设计为例原创WA世界建筑WA世界建筑 World Architecture2025年04月22日 17:03北京记忆之场作为一种遗产环境中的设计方法:以巩义黄冶三彩窑遗址博物馆设计为例Lieux De Mémoire as a Tool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Historic Heritage Environments: The Desig ...
M2 2024年5月,为配合丁家垅城改项目,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砖室墓(编号2024长天丁M2)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M2为多室砖墓,由土圹和砖室组成,墓葬早年遭破坏,墓道、封门及大部分券顶不存,砖室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土圹平面为曲尺 形,东西长4.84米,南北宽2.74—3.52米,西北侧有一生土二层台,可能是修筑时的踏步。砖室亦为曲尺形,东西长4.7米 ...
秦汉时期地面建筑遗址出土空心砖刍议原创张鸿亮中原文物2025年04月23日 10:54河南近年来在西安、洛阳等地秦汉时期地面建筑遗址中发现不少空心砖,主要用作台基式建筑的踏步砖,在东汉时期还用作台基周边廊道的拦边砖,功能上与常见于中原地区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墓葬内的空心砖有较大不同。(图一) 这些发现不仅扩展了对空心砖用途与沿用时代的认识,其本 ...
河北蔚县三关辽代家族墓地发掘简报考古2025年04月22日 07:01湖北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原文物,作者中原文物中原文物.《中原文物》是以刊登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研究、科技考古类论文为主的文物考古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点击上方“中原文物”一键关注2017年11月初,河北蔚县博物馆接到报案,西合营镇三关村西北有墓葬被盗,盗洞周围有大量石块和沟纹砖等,墓室内 ...
原文刊载于《笃行致远:纪念〈世界遗产公约〉五十周年论文集》第一卷《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与理念》,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年。从世界遗产中心到缔约国遗产气候变化应对工作的发展、困境与启示付梓杰(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高晨翔(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张思宇(北京语言大学)摘要时至今日,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跨 ...
一、前 言 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区,这一区域的考古发现对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和文化特质有重要意义。中原地区的考古学研究能够为回答中华文明何以形成、何以延续提供重要线索。 中原地区(本文主要指中原文化区)一直被认为在中国早期历史进程中具有领先周围地区的中心地位,且这种领先地位一直延续到了历史时期。因此,在考古学文化区系 ...
摘要:考古学有助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原住民的颅面形态主要为“古华北类型”。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古中原类型”颅面形态的居民陆续从中原地区迁徙至此。春秋晚期,随着中原政权的衰微,以“古蒙古高原类型”颅面形态为主的北方部族从该地区以北的草原地带不断南下,带来畜牧业经济,并促进了该地区人群构成的多元 ...
【河西考古】杨富学 张丽蓉 | 回鹘西夏共交接———莫高窟第 345 窟主室壁画的分期与断代玉门市博物馆玉门历史文物2025年01月26日 17:57甘肃回鹘西夏共交接———莫高窟第 345 窟主室壁画的分期与断代杨富学 (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张丽蓉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莫高窟第345窟修建时间,《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有明言:“此窟原为唐窟,西夏改 ...
王坊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北部,王坊社区东南,北临青岛大道,西临日照大道,西南距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盐仓城遗址直线距离约17.38公里,东南距纪鄣城遗址直线距离约5.23公里(图一)。 图一 王坊遗址位置图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为配合当地基本建设,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联合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王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 ...
在古代中东,蓝色被视为具有神圣意义的颜色。从文献记载来看,古埃及《亡灵书》将蓝色与天空和尼罗河相联系,象征生命和再生。两河流域《吉尔伽美什史诗》 则记载了青金石作为神圣护身符的功用,反映出蓝色在宗教仪式中的特殊地位。考古发现为此提供了实物佐证,墓葬壁画和装饰物中大量使用蓝色颜料,出土的各类蓝色护身符、串珠等也证实了文献记载的可靠 ...
摘要:文章分析了不同锡(Sn)含量的青铜刻刀(12%、16%、20%、23%、26%、30%)在青铜板(含锡12%)上的刻铭试验,发现其均能刻铭成功,差异体现在刻铭的效果和刻刀的磨损上,含锡20%的刻刀刻字效果明显且刻刀持久耐用,低于此值的刻刀出现卷刃,高于此值的刻刀出现磨平或崩刃,且刻字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含锡量的增加,青铜的硬度先升后降,在加入铅(Pb) ...
摘要:文章分析了不同锡(Sn)含量的青铜刻刀(12%、16%、20%、23%、26%、30%)在青铜板(含锡12%)上的刻铭试验,发现其均能刻铭成功,差异体现在刻铭的效果和刻刀的磨损上,含锡20%的刻刀刻字效果明显且刻刀持久耐用,低于此值的刻刀出现卷刃,高于此值的刻刀出现磨平或崩刃,且刻字效果不太理想。随着含锡量的增加,青铜的硬度先升后降,在加入铅(Pb) ...
鲁公桥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鲁公桥社区金银桥东100米。遗址地处浙北平原区南部、萧绍平原西部,西为西山山脉和湘湖,周边环绕南门江水系,地理位置优越。为配合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鲁公桥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建设,2020年5月至7月对该地块进行勘探和试掘,发现良渚文化时期和宋代的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遗址区的中西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
内容提要:农业生产是江苏地区两周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来源,农作物组合从商晚期的稻、粟、黍发展至西周时期的稻、粟、黍、小麦、大麦和大豆,其中粟和小麦两类旱地作物在部分聚落中都出现了强势发展的趋势。北部徐海地区两周时期存在着旱作农业和稻旱兼作两种模式,前者以庙台子遗址为代表,后者分别以东聂墩和万北遗址为代表,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以旱作为 ...
【新书介绍】宋金时期中原北方地区砖室墓研究中国考古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3月28日 17:27北京基本信息:编著:张保卿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22744810内容简介:本书以宋金时期中原北方地区砖室墓为主题,力图在梳理、归纳各墓葬文化区和不同时段砖室墓发展的基础上 ...
2024年7月,为配合临汾市尧都区万达广场项目(一期)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临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该项目用地范围内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唐代、金元、明清时期墓葬51座。其中M20是本次发现的唯一一座元代纪年砖雕壁画墓,该墓葬是在考古勘探之前,地面清表时发现的,墓葬顶部局部被破坏,其余部分保存完整。具体收获如下 ...
新书推介丨张铭《麦积山石窟珍品讲读》原创西北大学出版社西北学2025年03月14日 23:10甘肃敦煌作者简介张铭,甘肃庄浪人,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博士后,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第二批陇原青年英才。先后在《敦煌研究》《中原文物》《敦煌学辑刊》《中国文物报》《学习时报 ...
海防是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海洋权益,防备外敌入侵和人员、物资非法进入,在沿海和海疆进行的防卫和管理活动的统称。海防遗存及相关设施在中国沿海各省均有分布,直接反映了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规划与策略。明清海防遗存作为海疆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明清海防发展概述 中国自元代 ...
大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上自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千年文明史,下至清代之前各历史时期的重大城址、墓葬群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遗址的考古、保护和利用随着国家重大经济、文化建设的不断变化,考古、保护的目的和方式不断创新和变化,利用的模式也因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推进。本文就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大遗址考古、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 ...
张德芳丨西北汉简与丝绸之路信史研究光明日报西北学2025年03月26日 22:12四川张德芳,1955年生,甘肃永昌人。西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甘肃简牍博物馆首任馆长。先后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简牍博物馆长期从事历史、考古、出土文献与丝绸之路等领域的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60多 ...
古钱币是缅甸早期(1—10世纪)历史遗存中数量最多的品类,出土于早期城址毗湿奴城(Beikthano)、室利差呾罗城(SriKsetra)、直通城(Thaton)、汉林城(Halin )等。这些钱币通常为银质,正反两面刻绘与宗教艺术相关的图案,以印度教、佛教题材多见,年代上大致可分为北阿罗汉王朝时期(4—7世纪)、室利差呾罗晚期(7—8世纪)两个阶段。小知识 室利差 ...
张德芳 | 从悬泉汉简看楼兰(鄯善)同汉朝的关系原创张德芳西域研究2025年03月26日 17:31新疆来源:《西域研究》2009年第4期从悬泉汉简看楼兰(鄯善)同汉朝的关系张德芳内容提要西汉时期,楼兰(鄯善)与汉朝的关系主要是以汉与匈奴势力的消长和汉朝对西域的政策为转移,两者的关系曾出现过四种不同的形态。简牍和文献证明,早在西域都护府建立之前,鄯善 ...
高昌砖书法 作者:张铭心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1993-10页数: 51定价: 4.10装帧: 平装ISBN: 9787563316946内容简介《高昌砖书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高昌砖书法的创作者张铭心作者目录图 版 目 录1画承墓表(拓片) 章和十六年(546)2画承夫人张氏墓表 水平二年(550)3汜�岳墓表 章和十八年(548)4汜绍和及夫人张氏墓表 和平二年(5 ...
张十庆东亚建筑技术史文集 作者:张十庆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年: 2011丛书:当代中国建筑史家十书ISBN: 9787531449638内容简介《当代中国建筑史家十书:张十庆东亚建筑技术史文集》具有高水平、高视点、宽视野,具有学术成果的严肃性、权威性、深入性和创新性,是目前中国建筑史学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建筑史学名家理论书籍。作 ...
新石器时代考古是百年北大考古的“传统优势项目”,在这里走出了苏秉琦、张忠培、严文明等学界泰斗和多位学科带头人,形成了研究中国史前文化、农业起源、文明起源以及田野考古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中国新石器考古和田野考古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卓越的引领作用。 北大新石器考古的真正开端始自于1957年河北邯郸涧沟遗址的田 ...
早期人类学家泰勒和摩尔根,都将“文明”安排在“蒙昧”和“野蛮”两个阶段之后,构成了人类社会进化序列。柴尔德在写作《历史发生了什么》(1942年)一书时,把文明引入到考古学叙事之中。他汲取深受达尔文影响的卢伯克的观点,把“蒙昧”等同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把“野蛮”等同于新石器时代的食物生产者,把“文明”等同于青铜时代及其之后的社会 ...
张成睿等著,刘欣恬等译丨中国古代马匹役使的新认识:以石家墓地五号车马坑为例原创刘欣恬等译丝绸之路考古2025年03月11日 17:35陕西中国古代马匹役使的新认识:以石家墓地五号车马坑为例张成睿1王永安2等 著 刘欣恬3程若馨3李 悦3译(1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 2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引言家马(Equus caballus)用于拉车和骑乘极大地 ...
先秦神话中,蛇与神的形象总是交织在一起。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少昊之子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夏朝开国之君启亦“珥两青蛇,乘两龙”。春秋战国时期,楚人普遍相信蛇能通天地,借蛇来塑造神祇的形象。山东、苏北、皖北和四川地区出土的两汉画像石上有各类“操蛇”“衔蛇”图像,蛇与神鬼之间有密切关联,表达了升仙和辟邪的意涵。东晋张湛在《列子 ...
一、清代拨金壁画的发现情况 近年,在对大同市古代寺观彩塑壁画进行调查过程中,新发现多处清代拨金壁画遗迹,丰富了对拨金工艺的认识。具体情况如下: (一)新荣区大窑山龙王庙壁画 大窑山龙王庙位于新荣区西村乡大窑山新村东南100米旧村。南北长33.8米,东西宽16.8米,占地面积约567平方米。现存正殿、戏台,清代建筑。正殿坐北朝 ...
摘要:北白鹅墓地是年代基本明确在春秋早期的重要考古发现,这一发现使我们能够观察与思考王朝东迁后的周人社会变化。北白鹅墓地为代表的春秋早期贵族墓葬,随葬青铜礼器普遍劣质或拼凑,反映了周王朝从社会到经济陷入困顿的局面。东迁后的周王朝,面临着族群的安置和新址的建设、资源和生产的重新组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社会和经济的困顿,加速了王室的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