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彤丽 于建军 | 微形态方法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的应用——以新疆通天洞遗址为例
微形态方法是微观视野下研究遗址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法以自上而下整块切取的堆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的物质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分选、丰度、形状和磨圆度,物质颗粒之间的结构以及物质颗粒与孔隙之间的空间结构等特征,对堆积物的来源、堆积形成环境、堆积物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复原遗址形成过程的目的,为准确判断遗址与人类活动的 ...
微形态方法是微观视野下研究遗址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法以自上而下整块切取的堆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的物质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分选、丰度、形状和磨圆度,物质颗粒之间的结构以及物质颗粒与孔隙之间的空间结构等特征,对堆积物的来源、堆积形成环境、堆积物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复原遗址形成过程的目的,为准确判断遗址与人类活动的 ...
基本信息:作者:曲彤丽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3年7月印次:1ISBN:9787301341094内容简介: 动物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研究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揭示古代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本书介绍了针对旧石器时代遗址特点、旧石器时代人类行为特点而开展动物考古研究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在旧大陆旧石器 ...
一、引言 磨制石器是世界范围内史前时期的重要技术-文化因素。虽然磨制石器的历史与超过三百万年的打制石器相比显得较为短暂,但是磨制石器凭借其规范精美的造型,以及与早期陶器的频繁共存,长期以来被视为人类史前技术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过纵观中国乃至世界史前考古研究史,早期磨制石器与早期陶器相比,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 ...
雕塑、洞穴壁画等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艺术创作,在史前人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是探讨史前人类生活、信息与思想传递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本文将聚焦雕塑,重点考察欧亚大陆距今4万年到距今7000年前,即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相关考古材料,揭示雕塑的出现和变化过程以及区域特征,以了解史前社会与文化的发展。
一、引言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起源、演化和文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人类曾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来获得食物、制作工具和物品等以维系群体的生存,创造出了多样的文化。动物是史前人类最常利用的资源之一,它们为人类提供肉食、皮毛和制作工具、装饰品与艺术品的材料。用动物骨头、鹿角、象牙制作成的工具(本文统称为骨角器)可以用于狩猎、渔猎、缝制衣物等,在史前人类生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史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