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事迹新探李宗俊内容提要唐代敕使印度的外交家王玄策应为曾出使大夏等中亚古国的王名远,二者为名与字的关系;《大唐天竺使之铭》为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去程所刻,该序铭对于廓清“吐蕃—泥婆罗道”的南段走向十分重要,并是王玄策途经该道宝贵的标志性遗迹;王玄策数次出使曾先后取道“吐蕃—泥婆罗道”与西域古丝道,历次往返及相关事 ...
李宗俊 柴 怡(1.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2.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7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一处隋唐墓地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3座墓葬,其中两座墓出土了墓志,墓主分别为豆卢贤与其子豆卢弘毅。豆卢贤在《隋书》与《北史》之其父豆卢勣传有记载,豆卢弘毅则在新旧《唐书》中无载。豆卢贤祖父为西魏、北周名将豆 ...
敦煌吐鲁番西北史地文书研究 作者:李宗俊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年: 2020-5页数: 302定价: 89.00元装帧: 平装丛书:陕西师范大学史学丛书ISBN: 9787520359955内容简介利用敦煌吐鲁番文献对于唐代历史的研究,自上世纪初以来,中外学者已经成果迭出。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再度兴起,至今国内部分高校及社科机构的许多学者在各领域均有很大建树,许多专 ...
内容摘要:已经公布的《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志》为唐代吐谷浑史又添一重要史料,但已有文章多处释录、断句有误。该墓志为吐谷浑王室子弟称王现象又添一证,也成为了吐谷浑由周边藩属到迁居内地,最终融合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又一物证。志主祖“丽杜吐浑可汗”与其父兄“拔勤豆可汗”的称号皆可考证。志文明确记载慕容智所葬之地为“大可汗陵”,此处也是吐谷浑 ...
论柔然与北朝诸政权的“和亲”外交——以柔然、吐谷浑公主墓志为中心李宗俊作者简介李宗俊( 1970-),男,甘肃武威人,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北朝史、隋唐史。摘要政治联姻的动机是为政权之间结成联盟。东、西魏竞相结好柔然,而柔然因畏惧新兴的突厥亦迫不及待 ...
北朝至隋唐汉文民族石刻文献著录概述梁雨昕 陈飞飞 李宗俊金石碑志是史学界重要的宝藏,而不同类别的碑志文辞难于集中,掩映在数量众多的金石文字中,不能有效集中利用,是学界十分遗憾的事。岑仲勉先生五十年前就十分遗憾的喟叹:“近世隋唐石刻,发现极多,唯其多故难于集中不克大量利用以补充史传之弗足,又是别一可惜之事也。” 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 ...
内容提要:唐代敕使印度的外交家王玄策应为曾出使大夏等中亚古国的王名远,二者为名与字的关系;《大唐天竺使之铭》为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去程所刻,该序铭对于廓清“吐蕃—泥婆罗道”的南段走向十分重要,并是王玄策途经该道宝贵的标志性遗迹;王玄策数次出使曾先后取道“吐蕃—泥婆罗道”与西域古丝道,历次往返及相关事迹多可进一步考证,其中亚、陇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