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论蒙古国巴彦诺尔突厥壁画墓所出金银币的形制特征

论蒙古国巴彦诺尔突厥壁画墓所出金银币的形制特征郭云艳(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突厥 金币 丝绸之路2001年在蒙古国布尔干省巴彦诺尔(Baiannuur)发掘的突厥壁画墓出土41枚金银币,①这些金银币的发现对于考察中国乃至东亚周边地区出土的西方货币及其仿制品的相关问题极其重要,丰富了东亚地区发现的西方货币仿制品的类型,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补充 ...

• 丝绸之路上的类钱币式金片新考

郭云艳(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境内出土的拜占庭金币及以其为原型的仿制品是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证据。它们沿着丝绸之路,随着商人、使节或其他人物的活动从遥远的拜占庭帝国经中亚地区进入中国境内,为探寻中古时期拜占庭帝国与中国间经济文化联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传统上,那些具有拜占庭金币形制特征、可明确非拜占庭官方生产的圆形币状金制 ...

• 罗马—拜占庭帝国嬗变与丝绸之路

罗马—拜占庭帝国嬗变与丝绸之路作者: 郭云艳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副标题: 以考古发现钱币为中心原作名: The Roman-Byzantine Empire along the Silk Road: Based on the Coin Research出版年: 2022-4-1页数: 440定价: 125装帧: 平装丛书: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ISBN: 9787511740236内容简介 · · · · · ·罗马-拜占庭帝国是以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东 ...

• 关于西安北周史君墓出士金币仿制品的一点补充

  关于西安北周史君墓出士金币仿制品的一点补充  郭云艳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曹 琳 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讲师  选自《文博》2007年  2003年陕西西安北周史君墓出土一枚金币仿制品(图1),该币直径17亳米,厚0.5毫米,重1.75克。金币出土在石椁内人骨的中部,大体与金戒指、耳坠在同一部位,而后者显然都是死者身体佩带之物。与此前我国境内 ...

• 关于吐鲁番地区口含币葬俗的一点思考

关于吐鲁番地区口含币葬俗的一点思考(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郭云艳)1915年,当斯坦因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张氏墓茔发现了死者口含金片的现象,这是我国境内关于口含币习俗的最早记录。随后,考古工作者也在其他地方相继发现了将金币或银币、甚至铜币含于口中的葬俗,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关于这种葬俗的缘起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是从西方传入,有的 ...

• 关于西安北周史君墓出土金币仿制品的一点补充

关于西安北周史君墓出土金币仿制品的一点补充(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郭云艳)2003年陕西西安北周史君墓出土一枚金币仿制品(图一),该币直径17毫米,厚0.5毫米,重1.75克。金币出土在石椁内人骨的中部,大体与金戒指、耳坠在同一部位,而后者显然都是死者身体佩带之物。1与此前我国境内出现的其它拜占廷金币略有不同,该币正反两面均仿自拜占廷金币索里得的 ...

• 再论中国发现的六枚拜占廷中期金币

再论中国发现的六枚拜占廷中期金币(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郭云艳) 2005年中国钱币博物馆的金德平先生,在《中国钱币》上刊登一篇文章,记述了近年来中国钱币博物馆陆续从银行以及民间收购来的拜占廷金币共17枚,1其中包括以前未在中国发现过的拜占廷帝国中期的金币6枚,分别是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641-668)金币2枚,塞奥菲鲁斯(Theophilus,8 ...

• 郭云艳:在中国发现拜占庭金币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云艳 自19世纪末以来,我国境内5至8世纪的墓葬或其他遗存不断发现来自西方的拜占庭金币和萨珊波斯银币,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媒体争相报道,民间收藏兴盛。其中,拜占庭金币的发现和研究,更新了学界关于中国与拜占庭之间经贸交流的认知,对以丝绸之路为通道的东西方经济、文化、政治交往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研究依据。一方面,金币携带着鲜明的拜占庭货币形制特征,以至于无论多少次转手,无论各地如何仿制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