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乃诚—商代玉龙研究
内容提要:玉龙是商代玉雕艺术作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灿烂商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玉文化重要象征。迄今为止,考古出土的商代玉龙已有相当的数量。学界对商代玉龙已有专门研究,但收集的资料有限,未能准确分析和全面揭示商代玉龙的形制特征,尤其是没有具体地分析商代玉龙的细部特征,影响了人们对商代玉龙种类、形制特征、渊源等问题的认识 ...
内容提要:玉龙是商代玉雕艺术作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灿烂商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玉文化重要象征。迄今为止,考古出土的商代玉龙已有相当的数量。学界对商代玉龙已有专门研究,但收集的资料有限,未能准确分析和全面揭示商代玉龙的形制特征,尤其是没有具体地分析商代玉龙的细部特征,影响了人们对商代玉龙种类、形制特征、渊源等问题的认识 ...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摘要: 成都平原以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时代遗存为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它不同于此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从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两方面对这个文化进行考察,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成都平原青铜时代甚至整个先秦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
[摘要]考古资料表明,甘肃灵台一带是西周时期一个重要的聚落中心,而1972年发现的姚家河西周墓地则为长期未决的乖国地望提供了重要线索。古乖国可能座落在今泾河上游,其支流达溪河两岸,从先周开始就是周人的同盟军,曾协助周人克商。与乖国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则反映了周王朝与边境小国之间复杂而多变的政治关系,是研究周与西北边境文化群体之间关系的重 ...
画5骆驼商队,已残。面积4.2米×1.4米,约5.9平方米。上半身大部分已残破,四人五驼,满载货物,用丝带捆系丝绸及货物。为首一人,已残,头部肥硕,顶部光秃,前额脑后留有三撮乌发,浓眉大眼,高鼻,落腮胡,身穿月白色绣花圆领窄袖长袍,脚穿黑色软靴,靴上面捆有绳索。腰间有蹀躞带,左侧挂剑,后腰挂香囊,似为大食人。身背后的骆驼商旅队,驼首高昂, ...
摘要:骆驼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北魏时期的平城与丝路沿线各国来往密切,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北魏墓葬中出现了骆驼俑和胡俑。骆驼俑造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变化,这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交流和丧葬理念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关键词:骆驼俑;丝绸之路;造型 ...
〔关 键 词〕 兰亭 南朝 砖室墓 青瓷 滑石猪〔内容提要〕 2021年3—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对柯桥区兰亭街道兰亭村野生动物园一期项目建设地块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7座南朝砖室墓时代特征明显,内涵丰富,平面形状多样,出土遗物6件。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绍兴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建筑技法、丧葬习俗、青瓷特征等课题具有 ...
摘要:西南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亚大陆、南亚及中亚南部等区域的重要纽带,为理解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迁徙扩散与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跨区域视角。本文首先根据历史文献、现代交通网络和遥感影像等资料,重建了历史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复杂路网格局。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梳理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早段西南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和研 ...
摘要:2002年9月,为配合重庆市大足区城北环二路的修建,大足石刻研究院对报恩村锅盖坡发现的两座仿木建筑结构宋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内发现花卉纹、启门、孩童嬉戏等雕刻,出土少量“祥符元宝”铁钱、棺钉及铁环、碎瓷片等物。孩童嬉戏雕刻与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136窟所刻极为相似,体现了大足地区石窟艺术的历史传承性,也为研究墓葬与摩崖造像的联系 ...
长沙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楚汉名城”是长沙叫得最响的文化标签。20世纪50年代初期,夏鼐先生带队开启长沙发掘之旅,至今已整整70年了。在此期间的重大考古发现多集中于楚汉时期,尤其是数以万计的楚汉时期墓葬的考古发掘,为我们认识长沙这座城市的历史面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曾指出:“湖南的历史,西汉长沙国 ...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 乙种第五十三号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丛书《灋丘陶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定价:278元优惠价:222.4元💡图书特色01.收录全部110枚秦汉陶文!秦与西汉都城研究阶段性成果“灋丘陶文”首次整理出版。《灋丘陶文》书影实拍灋丘陶文虽数量、品种有限,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 ...
唐太宗昭陵陪葬墓众多,陵山上除魏征墓外,陪葬墓埋葬的是妃嫔、公主及宫女;陵山南麓陪葬墓埋葬的主要是文武功臣,以及许多亲王、公主、县主等皇室成员。截至2022年,唐昭陵经考古调查或生产建设中发现的陪葬墓共203座,其中已明确墓主的有70座。关于唐昭陵陪葬墓的布局,前人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昭陵陪葬墓调查记》、《中国西安、洛阳汉唐陵 ...
摘要:文章从已有的铅同位素分析数据入手,对汉代铜镜的生产与传播进行考察。研究认为,中国出土西汉铜镜所用铅料同时包含了华北铅和华南铅,其中华北铅的具体产地可能有多处,华南铅应主要来自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铸镜中心生产铜镜的合金技术和矿料来源似有所不同。云南、新疆、阿富汗、泰国、日本等地出土西汉镜很可能是从都城长安传入的,长安可能是 ...
主编:王自力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1月定价:98元ISBN:978-7-5518-3243-4内容简介《西安博物院院刊》是由西安博物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内设“长安史地”“文物稽考”“丝路探赜”“宗教视阈”“考古手记”“学术博览”“物展新语”七个栏目,共收入论文成果38篇,所载论文学术观点新颖,引用文献资料丰富,集中呈现了当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 ...
图一 陶寺北墓地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制口小底大,方向4°。墓口长3.7、宽3米,墓底长3.9、宽3、深4.6米。墓底填黄褐色花土,经夯打,夯层厚薄不匀,较致密。墓壁粗糙,深4.5米处北壁外鼓。棺椁之间东北角有动物骨骼(图四)。(一)墓葬形制口大底小,方向6°。墓口长3.4、宽2.34米,墓底凹凸不平,长3.56、宽2.3、深5.36米。填黄褐色花土,含少量陶片 ...
2010年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登封市文物勘探队在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西北约1公里处发掘了两座宋代壁画墓.这两座墓均为仿木结构砖室墓,其中M2的壁画保存较好,M3的砖制浮雕较细致.根据墓葬形制,壁画内容等判断,M2的年代为北宋晚期早中段,M3的年代为北宋晚期早段.这两座墓为研究北宋时期的服饰,家具,丧葬习俗及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
2022年7-11月,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地点位于郑村以北、龙兴街以南、光明路以东、东沟以西的医院建设区域内。该区域属系舟山山系的山前冲积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整体呈缓坡状,较为开阔。经过发掘,共清理出各时期墓葬23座。其中编号为M2的墓葬(图一),位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鱼塔梁商代墓葬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清涧县博物馆原载《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2期关键词:清涧县,鱼塔梁墓地,李家崖文化,商代晚期摘要:2023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清涧县寨沟遗址鱼塔梁地点发掘了34座小型商代墓葬,出土了一批极为难得的随葬品,部分随葬品陶、铜器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