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强降雨环境下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及预防性保护措施——以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3年第1期 P91-98向上滑动阅览强降雨环境下文物受灾情况调查评估及预防性保护措施——以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为例李向东吴崇可摘要:文物受灾评估作为文物减灾的一项重要环节,贯穿文物救灾应急、灾后恢复的全过程。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对文物受灾程度、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抢救性或补救性措施,减小灾害破坏,对 ...

• 李宏松:面向价值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应急路径规划算法模型研究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 P106-111向上滑动阅览面向价值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应急路径规划算法模型研究李宏松摘要:自然灾害中我国不可移动文物面临的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在区域突发性自然灾害到来时,合理的应急规划和路径选择,是有效减少不可移动文物价值损失的必要手段。本文从灾害危害性、文物重要性和文物脆弱性三个维度进行研究 ...

• 以监测管理引领价值传承:北京中轴线的当下与未来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召开的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监测平台方案深化设计的“北京中轴线”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0项世界文化遗产和第59项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构成,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北京中轴线由古代 ...

• 韦正:《承运东南——长江中下游的吴晋墓葬与社会》序言

王音于2008年进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读书,我是在2009年春季学期“中国古代史”课堂上初识王音的。当时北大考古专业的中国古代史课程由本院老师讲授,秦汉以后的段落由我负责。我是考古专业出身,受院里指派讲“中国古代史”,自然摆脱不了考古色彩,注重阐释历史与考古之间的关系,这对本科同学而言有一定难度。不过,刚刚开启本科学习的王音展示出了很好的 ...

• 考古在数字世界的新传播方式

【新书】考古在数字世界的新传播方式本书着眼于数字时代考古学者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并考察了网络视频、慕课和VR、AR、电子游戏、漫画等传播方式在连结传统考古界与现代数字世界中的作用。书中通过案例研究呈现出当代考古学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并强调了创意和资源对于在数字虚拟环境中反思考古展示的必要性。 ...

• 跨国世界遗产的现况分析与展望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5期 P43-51向上滑动阅览跨国世界遗产的现况分析与展望李俊融 李静宜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贯鼓励并倡导多国共同申报世界遗产。本文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数据库、历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文件等相关资料,全面梳理跨国遗产的发展沿革,以及全球现有43项跨国遗产的申报文本与审议过程,整理出1978年至2021年跨 ...

• 文化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数字化转型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3期 P19-27向上滑动阅览文化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数字化转型孙淼马雨墨邝远霄李垣摘要:工业遗产的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区位空间、产业环境和体制机制等制约,加快发展工业文化产业,从而实现工业遗产的价值最大化。在理论层面,探讨了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和价值实现方式,比较发现数字化转型的优势。从文化经济学视角 ...

• 可识别原则的历史真迹保护作用:一种认识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第4期 P64-72向上滑动阅览可识别原则的历史真迹保护作用:一种认识陆地摘要:可识别是历史真迹保护与干预公认的基本要求之一,但常常令从业者感到只是为了防止所谓的认知误导,从而只是一种道德洁癖,甚至只是一种特定的西方文化现象。本文认为可识别原则饱受质疑,实施不畅的核心原因是,从业者普遍没有意识到该原则的历 ...

• 以价值“延续性”为导向的新时代大遗址利用理念方法与活化路径

原文刊载于《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4期 P16-32向上滑动阅览以价值“延续性”为导向的新时代大遗址利用理念方法与活化路径王璐摘要: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正在经历从考古保存到研究阐释、从保护干预到文化传承、从文旅融合到社会共享、从建设遗址公园到树立文明标识的转型,这些目标的实现是系统性、综合的问题,需针对每一处大遗址的特征与条件,采取更 ...

• 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管控下的文物保护规划用地分类优化路径研究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3年第4期 P75-85向上滑动阅览国土空间用地用海管控下的文物保护规划用地分类优化路径研究张治强黄炜摘要: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受《文物保护法》保护,在其范围内进行生产、生活和建设活动,均应依法报批许可。编制文物保护规划是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管理和利用,将依法管理落到实处的主要抓 ...

•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初探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5期 P30-37向上滑动阅览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初探邵甬摘要:国土空间规划给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同时文化遗产也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视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对国土空间文化遗产的系统性识别与整体性保护尤为重要,这既是对中国长时段形成的特色人地关系与空间格局 ...

• 坚持与拓展《威尼斯宪章》开辟的文化遗产保护道路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 专题“《威尼斯宪章》60周年和《奈良真实性文件》30周年” P4-9向上滑动阅览《威尼斯宪章》60周年和《奈良真实性文件》30周年专题策划导言吴美萍今年是《威尼斯宪章》60周年,也是《奈良真实性文件》30周年,国内外均有举办相关主题活动,能组稿周年纪念专题,荣幸至极也甚是忐忑。作为个体,从事遗产保护工作已整2 ...

• 关于真实性概念及其在历史遗产实践中运用的七项建议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 专题“《威尼斯宪章》60周年和《奈良真实性文件》30周年” P15-29向上滑动阅览关于真实性概念及其在历史遗产实践中运用的七项建议弗朗索瓦丝·萧伊彭亮(译)吴美萍(校订)摘要:不同的文化以及相关社会和专业群体,对真实性(authenticity)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历史遗产保护与修复领域,为了建立必要的 ...

• 从《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到当代问题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 专题“《威尼斯宪章》60周年和《奈良真实性文件》30周年” P10-14向上滑动阅览从《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到当代问题斯特法诺·戴拉·托雷马冬青(译)摘要:本文探讨了《威尼斯宪章》的诞生背景及其核心理念:一是避免重建,二是将保护范围扩展至历史地段。此举体现了对这些地段自身承载价值的重视,超 ...

• 从威尼斯到奈良:透过雷蒙·勒迈尔档案看真实性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 专题“《威尼斯宪章》60周年和《奈良真实性文件》30周年” P30-40向上滑动阅览从威尼斯到奈良:透过雷蒙·勒迈尔档案看真实性克洛迪娜·乌巴尔崔金泽(译)吴美萍(校订)摘要:本文旨在透过比利时艺术史学家雷蒙·勒迈尔的经历来检视从《威尼斯宪章》到《奈良真实性文件》中的真实性问题讨论。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 ...

• 《威尼斯宪章》译注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第5期 专题“《威尼斯宪章》60周年和《奈良真实性文件》30周年” P67-73向上滑动阅览《威尼斯宪章》译注吴葱 杨家强 王巍 王依摘要:威尼斯宪章》发布至今已60周年,对20世纪后半叶及以后的各国遗产保护理念和政策法规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是被广泛接受的遗产保护国际准则。该宪章最早用法文起草,其后译为英文,两者在个 ...

• 笔谈 | 徐苏斌 张松 刘伯英 常江 王林 吕建昌 左琰 曹永康 周岚:变“锈”为“秀”,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新思路新发展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3期 专题“双碳时代下的工业遗产当代价值实现路径” P4-18向上滑动阅览笔谈:变“锈”为“秀”,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新思路新发展徐苏斌 青木信夫 张松 刘伯英 常江 王林 吕建昌 左琰 曹永康 周岚陈畅摘要: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和绿色转型系统化研究已是大势所趋。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须尽 ...

• 历史建筑普查方法与保护传承体系构建——以辽宁朝阳为例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 P76-85向上滑动阅览历史建筑普查方法与保护传承体系构建——以辽宁朝阳为例张亚宣 王现石 徐明摘要:历史建筑是城乡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普查认定工作对于构建保护传承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朝阳市历史建筑普查工作为基础,采用田野调查、类型学、演绎等研究方法,一方面,探索出一套“谋定后动—靶向锁定 ...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谢焱 —— 我与马家塬考古

完整演讲稿:大家好!我是今天《丝路大讲堂》讲者,我叫谢焱,我来自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张家川马家塬考古发掘的一些故事。马家塬墓地远眺马家塬遗址当1号墓发掘到墓葬开口以下五、六米深度的时候,在墓葬的东端出土了东西向的长方形的一个空壳状的痕迹。我的直觉告诉我可能有东西要出土了。往下做的过程中,它的东西两端是逐 ...

• 《甘肃文物建筑测绘图集》第四卷 住宅建筑(二)

甘肃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会处,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从远古至现代,生活在陇原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夺目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甘肃古代建筑以中原地区汉式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流,兼容并蓄,广泛吸收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地区的建筑文化艺术元素,逐渐发展成为独具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和丝路 ...

• 【图书推介】《甘肃文物建筑测绘图集》第二卷 宗教建筑(二)

甘肃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会处,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从远古至现代,生活在陇原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夺目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甘肃古代建筑以中原地区汉式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流,兼容并蓄,广泛吸收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地区的建筑文化艺术元素,逐渐发展成为独具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和丝路 ...

• 《甘肃文物建筑测绘图集》第一卷 宗教建筑(一)

甘肃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会处,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从远古至现代,生活在陇原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夺目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甘肃古代建筑以中原地区汉式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流,兼容并蓄,广泛吸收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地区的建筑文化艺术元素,逐渐发展成为独具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和丝路 ...

• 《甘肃文物建筑测绘图集》第三卷 住宅建筑(一)

甘肃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会处,地处古代丝绸之路交通要道,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从远古至现代,生活在陇原大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夺目的建筑文化与艺术。甘肃古代建筑以中原地区汉式传统建筑风格为主流,兼容并蓄,广泛吸收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地区的建筑文化艺术元素,逐渐发展成为独具地域特色、民族风格和丝路 ...

• 明中都规划复原研究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明中都规划复原研究作者简介叶亚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yeyale66@163.com推荐亮点展现了明中都多层次建成环境和山水城环境空间构图的规则性特征。提出了与文献记载、遗址结构和规划理论相符合的最初设计方案。揭示了隋大兴、元大都、明中都三座平地新建都城在平面规划上的相似性。摘 要明中都作为中途罢建的都城,其设 ...

• 辽宁北票市西官营四号墓发掘简报

辽宁北票市西官营四号墓发掘简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票市文物管理所(原载《东北史地》2014年第4期)2012年4月,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镇在进行农电改造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石室墓,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工作人员会同北票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了详细调查,确认了该墓是一座大型石室墓,经考证,应属于十六国时期墓葬。1965年9月,辽宁省 ...

• 晋文化分流的北系:东周赵国考古学文化

版次:1印次:1内容简介:本书充分融合考古学与历史学资料,全面系统复原了晋国三分为赵韩魏之后,晋国考古学文化分野为南北二系的历史进程,并重点探索了北系赵国考古学文化。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三章 东周赵国考古学研究史第五章 赵国考古学文化的内涵结构与渊源第七章 赵国的城邑第九章 赵国的长城结语后记 ...

• 夏文化探索的现状

夏文化探索的现状在20世纪后半叶,中国考古学界掀起了夏文化探索的热潮。夏文化研究作为一个学术课题,参与人数之众多、范围之广大、工作之深入、历时之持久、辩论之激烈、成果之显著,可谓空前。考古学界所形成的学术共识是:创立、施行的夏文化研究理论方法是正确的、可行的;相信在商王朝之前有个夏王朝;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都邑遗址,郑州商 ...

• 早商都城的规划与布局

早商文化又称二里岗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省郑州市东南郊的二里岗遗址而得名。早商时期,一般指二里岗文化一期至殷墟一期这一时段,包括了盘庚迁殷之前的整个商代前期历史。1955年,安金槐先生在二里岗发现了商城的夯土城墙,城址平面形状近长方形,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由此揭开了早商城址发掘与研究的新篇章。 近年,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早商城址的重 ...

• 《徙封:西周封国政治地理的结构—过程》后记

审核:侯卫东 考古河山的理想:

• 早商城市的选址及相关问题研究

本文所指早商时期对应的是考古学文化中的二里岗文化时期。早商时期商王朝向四周进行了大规模扩张,其控制范围大大超过了夏王朝。早商王朝的控制范围内环境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如商王朝控制范围内的黄土丘陵和江汉平原环境明显不同;二是人文环境的多样性,如商王朝控制范围内有夏王朝故地,也有辉卫文化的分布范 ...

• 天下文明论坛 | 夏商时期晋南地区的文化互动与社会变迁

2023年12月1日上午,“天下文明——夏商之际中原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专题报告会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308会议室举行,报告会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二里头夏文化研究院、河南大学商文明研究院承办,得到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支持。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长桓占伟教授主 ...

• 王权、城市与国家:比较考古学视野中的中国早期城市

城市的出现集中体现了社会分化的长期趋势,并给进一步分化提供了舞台和社会环境。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通常从以普通村落为代表的社会背景中经历社会突变而在相当短的时间中发生。与 “城市化” 伴生的是 “农村化” ——人们流向早期城市的过程创造了一个新的农村,其社会生活中的关键内容,例如宗教权威、公共仪式、行政和手工业渐渐依赖 ...

• 商代都城与区域考古研究的新成果——《郑州商城与王畿区域聚落考古研究》序言

侯卫东 著出版时间:2024年2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侯卫东博士《郑州商城与王畿区域聚落考古研究》一书,是他在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增改而成的专著。卫东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担任他的指导教师,有义务写篇前言来推介这部很有价值的夏商周考古研究论著。 卫东本科就读于河南大学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则是在中国社会科学 ...

• 商代前期的国家政体——从二里冈文化城址和宫室建筑基址的角度

随着中国青铜时代考古材料的大量积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以及中国考古学研究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中心及其周边地区从公元前2000年到秦统一(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的考古学材料的排序、分期、编年和各种遗存的彼此关系等考古学的基本问题已经初步解决。因此,不少研究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对考古材料本身的描述和分析,他们逐渐开始综合其他方面所 ...

• 中亚地区的技术转移——中国、希腊和斯基泰-塞克地区铸造技术的相互作用

编者按:本文小编仅有PDF格式的扫描版,后尝试用ocr转成word文本格式,但是因文章中有较多的俄文注释,多为乱码小编不懂俄文,只能放弃,改用图片格式上传,阅读体验可能稍受影响,还请读者谅解。文章收录于曹玮等主编《秦时期冶金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156-186,引用请据原文。关注我们文稿审核:沈睿文 张利瑶排版编 ...

• 图像学视域下汉代西南丝路上羽舞与中原羽人舞比较研究

图像学视域下汉代西南丝路上羽舞与中原羽人舞比较研究文 ˉ张洁宁【内容摘要】本文依据图像学视角,针对汉代中原与西南地区出土器物上的羽人舞蹈纹饰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二者对舞者形象的塑造有迥异的表现与表达。西南羽舞主要以持羽、饰羽为舞者造型特征;中原羽人舞则以生羽、化翼的身形异化来强化羽人的神仙身份,并由此引发羽舞动作设计上的差异性。与 ...

• 何娟 | 护佑与威慑—— 镇墓兽的演变

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人形镇墓兽,高47 厘米、长34 厘米、宽30 厘米其一为狮首镇墓兽,头顶两弯角,弯角中部有两副角,副角下有节,两角根部镶嵌一宝珠,脑后齿戟高竖,须发如板,前有两小耳,双翼呈半月板状,板须及翼均刻划沟槽以示毛羽,前肢较细,蹄足,无尾,蹲坐于椭圆形中空穿孔高台座上。兽长眉横挑,双眼暴突,上颌宽大,张着血盆大口,獠牙出 ...

• 克里米亚公元1世纪末至5世纪弗龙托沃耶3 号墓地出土琥珀

弗弗龙托沃耶3号墓地(Фронтовое))位于克里米亚西南,发掘于2018年,清理1世纪末至5世纪墓葬328座。墓地基本未被盗,个别叠压。时代从早至晚,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早期1-2世纪以偏洞室墓为主,多数封石。晚期除偏洞室墓外出现长斜坡阶梯墓道方室土洞墓,属匈人时期。弗龙托沃耶3号墓地出土琥珀串珠此文转自“琥珀蜜蜡考古与虫珀博物馆”微信公 ...

• 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化研究

  摘要:主要研究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冶金考古中的潜在应用。实验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试了湖北铜绿山、宁夏照壁山、山西中条山和内蒙古林西大井古代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锭的稀土元素含量,通过对其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化学行为。结果发现稀土元 ...

• 北周宇文猛墓志考释

  摘要: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固原市原州区南塬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墓葬。根据出土墓志得知,为“周故大将军大都督原盐灵会交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盘头郡开国襄公墓”。墓主宇文猛,《周书》、《北史》均无传。对墓志相关问题及志文内容加以考释,可弥补西魏和北周史之阙如。  关键词:固原;北周;宇文猛;墓志  作者简介:耿志强(1956—),男,河 ...

• 宁夏灵武市古长城调查与试掘

  为配合敖银公路建设,切实保护好古长城,2004年8、9月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文物局委托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文化局,在灵武市文管所的配合下,对公路所穿过灵武市境内的古长城地点进行了试掘。同时对长城沿线进行考古调查。  保存在灵武市境内的明长城,是俗称河东横城大边(也称河东墙)的一部分。长城西起银川黄河东岸的横城堡, ...

• 汉地小泥佛、小泥塔名称考——兼论“擦擦”名称

  近20年来,小泥佛、小泥塔或者说“擦擦”,包括西藏在内全国各地多有发现。据我初步研究认为,汉地小泥佛、小泥塔和藏地“擦擦”,是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两个系统。关于藏地“擦擦”的研究已有几部专著面世,如张建林《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擦擦》,刘栋《“擦擦”—藏传佛教模制泥佛像》,张鹰《西藏脱模泥塑》等,对藏地“擦擦”的研究,都有相 ...

• 西夏刻书印刷事业概述

  摘要:本世纪以来,在西夏故地的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献,计有数千卷之多,还有版画、雕版等,大大丰富了中华古籍的宝库。本文通过已公布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对西夏的刻书印刷事业作了概述。西夏重儒兴佛,发展文化教育,大量刻印各种书籍,其中有国家法典、字书辞书、儒家经典等,而以佛经最多;用西夏文刻,还用汉文、藏文刻;不仅官方刻书,私人、寺院也刻;不 ...

• 明代修筑河东长城的新认识

  摘要:本文根据史志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实情,对明代中期所修宁夏河东长城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明代;宁夏河东长城;修筑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292(2011)05-0111-04  明代河东地区,笼统指黄河以东包括今银川市兴庆区部分辖区、灵武市以及吴忠市盐池县的中北部,当时分属宁夏总镇中路灵州及东路后卫管辖。正统 ...

• 宁夏固原于家庄墓地发掘简报

  于家庄墓地在宁夏固原县西北约15公里,隶属彭堡乡撒门村,南距战国秦长城约10公里。墓地东靠塬,塬上为固原至银川的公路由南向北通过,西临大营河和冬至河冲积成的平川。墓地分布在坪的西侧边缘与大营河之间的坡地上,距今大营河床约200米(图一)。由于长期雨水侵蚀和当地群众取土,该墓地形成了两条东西向沟壑断崖,将墓地分割成北、中、南三个区。近 ...

• 拓拔思恭卒年考——唐代《白敬立墓志铭》考释之一

  拓拔思恭①生于唐末,唐僖宗时,因参与镇压“黄巢之乱”有功②,被任命为夏绥节度使,赐姓李,封为夏国公,统辖夏(治今陕西靖边白城子)、绥(治今陕西绥德)、银(治今陕西横山县东)、有(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南)四州之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之一,是夏州李氏地方政权的创始者;同时,也为党项族势力的发展,为百年后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正因为如此,有关西夏史 ...

• 对宁夏文物保护与执法现状的思考

  摘 要: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和载体。宁夏地处西北内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活动与聚居的地区,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从宁夏文物安全与保护的现状出发,结合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文物保护工作制定的相关法规的实施情况,就宁夏文物执法与保护工作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积极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宁夏;文物立法;文 ...

• 浅论先贤对西夏钱币研究的贡献

  任何学术研究必须以现有的成果为基础,方能登堂入室,窥得堂奥。不如此,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有什么结果。最近,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重申王国维的 “二重证据法”,强调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结合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性②。因此,笔者在西夏钱币的研究中,除做好考古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外,也做了文献的收集和排比工作,探讨先贤对西 ...

• 明代《固原东路初修白马城记》碑文考释

王仁芳(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1)  摘 要:白马城明代嘉靖初年由陕西三边总制杨一清主持重修,为固原卫东路防御重地。城内保存有明代记事碑刻一通,其碑文《固原东路初修白马城记》记录了该城修筑与设防情况,与史志记载相参照,可补史阙。  关键词:白马城;碑文;考释  中图分类号:K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331(2016) ...

• 试述陕北文化的形成

  文化属于社会范畴,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与人类的存亡相始终,它是历史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陕北文化是指在陕北高原这块特定的黄土地上,各族人民在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些年来,陕北文化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关注,许多文人学士们涉足于这块土地进行文化考察和研究并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看重陕北文化,将它作 ...

• 宋夏沿边地区的植被与生态

杨 蕤1 , 乔国平2  (1.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 710062; 2.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宁夏银川 750001)  摘要 :宋夏沿边地区东起麟府, 西止河湟, 长约两千余里 , 在西夏的经济史 、军事史 、文化史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文章在分析宋夏沿边历史地位的基础上 , 分别考察了宋夏沿边的麟府地区 、横山及环庆路沿边 、泾原路沿边等区域的自然植 ...

• 西夏六号陵陵主考

  摘要:文章主要根据六号陵出土残碑考证六号陵为太宗李德明之嘉陵,同时,依据考古材料,对其他西夏帝陵陵主进行推测,认为目前西夏帝陵陵主归属的排列没有事实依据。  关键词:西夏;六号陵;李德明;考古  作者简介:孙昌盛 ( 1968—),男,陕西府谷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西夏考古和西夏文献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 ...

• 宁夏彭阳县张街村春秋战国墓地

宁夏彭阳县张街村春秋战国墓地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彭阳县文物站  关键词:宁夏 张街村墓地 春秋战国时期 殉牲  张街村位于宁夏彭阳县草庙乡,在县城东北约25公里处,距横穿彭阳的战国秦长城16公里,彭草公路2公里(图一)。墓地座落在村北一处两面环山的台阶坡地上。现存范围南北长500、东西宽200米,当地村民称这里为“蕃王墓地”。  1987年,村 ...

• 试论中韩金属活字印刷术起源之争

试论中韩金属活字印刷术起源之争牛达生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韩国在两个方面对我国印刷术发明权提出了挑战:一是大肆炒作出土于庆州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得出印刷术起源于韩国的结论;一是以高丽铸字印本《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为依据,得出金属活字发明于韩国的结论。前者,包括笔者在内的我国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一致认为该经是唐代印本, ...

• 二十世纪宁夏考古的回顾与反思

二十世纪宁夏考古的回顾与反思罗丰(宁夏考古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2)收稿日期:2002-01-10作者简介:罗丰(1962一),男,宁夏固原人,宁夏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一0491(2002)02-0068-08  摘要:宁夏考古,始于水洞沟遗址发掘,至今已发现各类遗址、墓葬二千处,内容涉及石器时代、战国时代、北朝隋唐 ...

• 西夏陵六号陵园平面结构及其文化意义

西夏陵六号陵园平面结构及其文化意义朱存世 李芳(银川文物管理处,宁夏 银川 750001)收稿日期:2000-08-21作者简介:朱存世(1966—),男,甘肃庄浪人,银川市文物管理处馆员。中图分类号:k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91(2001)01-57-04  摘要:西夏六号陵园的平面结构,由倒凸字形、冂字形和前指结构三部分构成。这种平面结构有诸多特点,也含着 ...

• 西夏文字及文物中所见其使用情况

西夏文字及文物中所见其使用情况牛达生作者简介:牛达生(1933—),男,山西太原人,宁夏考古所,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夏学、钱币学、印刷学。  摘要: 考古证明,宁夏永宁县闽宁村野利氏家族墓地是西夏早期元昊、谅祚时期的墓地,距1036年元昊创制西夏文字已有多年。但我们惊奇地发现墓地残碑全是汉文而无西夏文,从而引发了西夏文字是何时使用和使用情况的 ...

• 宁夏贺兰山和北山虎岩画图腾崇拜初探——兼论虎岩画的族属

宁夏贺兰山和北山虎岩画图腾崇拜初探——兼论虎岩画的族属朱存世 李芳朱存世,男,1966年生,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考古专业,现工作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邮编750001;李芳,女,1969年生,1993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历史学系,现工作于银川市文物管理处,馆员,邮编750004。 K871·41    A1001-0483(2003)02-0010-08   贺兰山与 ...

• 从考古发现看唐宋文化对西夏的影响

从考古发现看唐宋文化对西夏的影响牛达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研究员)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它立国西陲,与两宋辽金抗衡,从1038年建国到1227年被蒙古灭亡长达190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西夏立国的时间虽比辽短。但比北宋、南宋、金都长达数十年。但在24史中,西夏仅以“传”附于宋、辽、金三史内,而无西夏史,使我们对西 ...

• 西夏陵没有“圣容寺”

西夏陵没有“圣容寺”牛达生  银川西夏陵的考古和研究工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陵区北部大型建筑遗址的性质,一直是西夏陵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最初,有人认为是“陵邑”;随后,又有人认为是“祖庙”,笔者也曾持这一观点;最后,笔者更改陈说,认为是“佛寺”,并著文《西夏陵三题》阐述了这一观点。①最近,拜读了贵刊2005年第5期彭向前先生《 ...

• 空间句法教程

出版信息书名:空间句法教程作者:段进,杨滔,盛强,王浩峰,戴晓玲著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2245703出版时间:2019-12-01图《空间句法教程》封面内容简介空间句法不仅仅是一个或一系列软件,一种或一套固定的方法,它首先是一个基于空间的理论。本教材将从该理论产生的背景开始,详细介绍空间句法对空间的抽象与图论、自组织、复杂理论 ...

• 明代修筑河东长城的新认识

明代修筑河东长城的新认识王仁芳(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1)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292(2011)05-0111-04摘要:本文根据史志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实情,对明代中期所修宁夏河东长城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关键词:明代;宁夏河东长城;修筑  明代河东地区,笼统指黄河以东包括今银川市兴庆区部分辖区、灵武市以及吴忠市盐池县 ...

•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经济形态的转变及原因—基于宁夏考古材料的分析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经济形态的转变及原因—基于宁夏考古材料的分析马强  关键词:宁夏;游牧;经济形态;转变  摘 要:从考古材料看,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银川以南、宁夏中部地区就形成了以牧业为主的细石器文化,宁夏南部地区则表现为定居农耕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地区人群从事的经济生活以畜养、游牧为主。这种经济形态的转变当与环境的变迁、草 ...

• ​四十年来西夏文物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四十年来西夏文物考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马晓玲  摘要:四十年来,西夏文物考古研究的成果不断丰富,围绕石窟与壁画、王陵与墓葬、古塔与寺庙、城址与烽燧、窑址与窖藏、器物研究等方面的讨论显示出研究内容与方法不断深化的趋势,有力促进了西夏考古与西夏学的发展。总结这一阶段的研究现状,有助于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现实参考。  关键词:西夏;文物 ...

• 明代宁夏总兵官张泰墓志铭考释

摘 要:张泰出身将门世家,材武质奇,督政宁夏三十余年,任宁夏总兵官十三年,累受勋奖,史志有“用兵无失”之美誉。结合墓志铭可考释其生平、世系、事迹。张泰、张翊父子组织的大坝之捷,是抵抗蒙古侵扰的一次智胜; 天顺以后,蒙古开始入居河套,边患日甚,张泰积极规划边防,密斥堠、谨烽火等奏议切中时宜; 又因地制宜,改良战车、铜炮,奏设车营,并尝试 ...

• 宁夏明长城地名命名研究

宁夏明长城地名命名研究王仁芳(宁夏文物考古研究,宁夏银川750001)中图分类号:P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331(2018)03-0062-05收稿日期:2017-12-22作者简介:王仁芳(1979—),男,陕西陇县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北方民族大学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西北历史考古及研究。摘要:宁夏地区明代属边防重地,境 ...

•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制陶模拟实验

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制陶模拟实验*杨剑1 霍耀1 郭梦21.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 银川 750001;2.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摘要:宁夏隆德周家嘴头遗址是一处仰韶时期制陶业特征显著的聚落,经过连续的发掘共清理陶窑42座,其中仰韶晚期陶窑33座,陶窑的数量之多和分布密度之大在其他同时期遗址中较为少见。周家嘴头遗址仰韶晚 期 ...

• ​宁夏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发掘报告

宁夏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发掘报告  陈福友1],李 锋1],2],王惠民3],裴树文1],冯兴无1],张双权1],张 乐1],刘德成1],张晓凌1],关 莹1],高 星1](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人类演化实验室,北京 100044;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39;3.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 750001)摘要:水洞沟第2地点是水洞沟遗址群的重要遗址之一,自2003年来 ...

• 《文物》2024年第9期

封面:陕西西安北里王汉代积沙墓(M1)出土釉陶壶本期目录·考古新收获·陕西西安北里王汉代积沙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幸福南路唐苏孝斌夫妇石椁墓发掘简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考古新发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新发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与探索·试论西汉宜春侯夫妇墓的建筑工序与祭祀空间朱连华龙头山渤海王室墓地出 ...

• 唐太宗民部尚书戴胄墓壁画的揭取保护

唐太宗民部尚书戴胄墓壁画的揭取保护赵凤燕 李书镇 张小丽 朱连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 西安710068)摘 要:2014年10月至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常宁新区雅居乐花园住宅小区建设工地内发掘清理了一座唐太宗民部尚书戴胄墓。壁画绘制于墓道、天井和墓室土壁上,无地仗层,包括拄剑武士、佩剑男侍、带幞头男侍、女伎乐图等内容。 ...

• ​层累成台——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2022年考古发掘

层累成台——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2022 年考古发掘文 图 / 贾明羽 郭伟民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3年12月刊2022 年发掘区土台整体结构较为规整,方向与城址方向基本相同。种种迹象表明,这座出现在城址中心的土台并非随意形成,有明显人为规划的迹象。类似的史前台状遗迹有良渚古城的莫角山等,或为建筑物台基,或为墓葬堆土。我们此次发掘的主要目的是要 ...

• 莫尔寺遗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有力见证

莫尔寺遗址考古发现表明,佛教传入新疆之后,在喀什地区很快形成一个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并影响到库车及更远的地方。阅读需要 12min今天,人们沿着南疆铁路旅行,在即将到达喀什时,可以从车窗清晰地眺望远处大漠中矗立的莫尔佛塔遗迹,莫尔佛塔正是莫尔寺遗址的标志性建筑。莫尔寺遗址位于喀什市东北约33公里处,距最近的村庄莫尔村直线距离约4公里,处 ...

• 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外景(第4、6、8窟)

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外景(第4、6、8窟) 作者:郑炳林主编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副标题: 瓜州东千佛洞·外景(第4、6、8窟)出版年: 2023-8页数: 220定价: 408.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574502123内容简介本书将现存的洞窟中的壁画、造像收录书中。全书为中英文双语,每册先总体介绍相应雕凿年代的洞窟情况;再用大量图版从多角度全面展现 ...

• 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第5窟

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第5窟 作者:郑炳林 /魏迎春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年: 2023-8页数: 304定价: 418装帧: 精装ISBN: 9787574502130内容简介本书将现存的洞窟中的壁画、造像收录书中。全书为中英文双语,每册先总体介绍相应雕凿年代的洞窟情况;再用大量图版从多角度全面展现东千佛洞的外貌及洞窟中保存下来的壁画、窟龛、造像。本 ...

• 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

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 作者:郑炳林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年: 2023-8页数: 320定价: 428.00装帧: 精装ISBN: 9787574502147内容简介本书将现存的洞窟中的壁画、造像收录书中。全书为中英文双语,每册先总体介绍相应雕凿年代的洞窟情况;再用大量图版从多角度全面展现东千佛洞的外貌及洞窟中保存下来的壁画、窟龛、造像。本卷以西 ...

• 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干佛洞(第2窟)

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干佛洞(第2窟) 作者:郑炳林 /李宏伟 /张景峰 /魏迎春出版社:安徽美术出版社副标题: 瓜州东干佛洞(第2窟)出版年: 2023-8页数: 396定价: 448.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574502116内容简介《瓜州东千佛洞》为《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第二批,千佛洞位于今甘肃省瓜州县桥子乡南峡谷两岸,属于敦煌石窟群,为区别于鸣沙山西端的 ...

• 河北省革命旧址调查报告

河北省革命旧址调查报告页数: 308ISBN: 9787030757012内容简介河北省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革命文物涵盖全省,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价值高、影响大。近年来,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组成专门调查组对河北省范围内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进行调研工作,在河北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河北地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 ...

• 贾湖出土绿松石

贾湖出土绿松石 作者:杨玉璋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页数: 259ISBN: 9787030765840

• 晋城郝匠金墓

晋城郝匠金墓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出版社:三晋出版社ISBN: 9787203126331

• 盘山摩崖题刻调查报告

​科学出版社97870307381722023.3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天津市蓟州区盘山全境摩崖石刻的实地田野踏查,在获取手资料的基础上,力图真实记录盘山摩崖石刻的分布情况和保存现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历代盘山史料分别对石刻加以著述著录,介绍盘山摩崖石刻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以期厘清历代盘山摩崖石刻的发展脉络,并优选限度彰显其价值。本书可供古学 ...

• 徐州西汉楚王墓塞石的开凿与封填

徐州西汉楚王墓塞石的开凿与封填耿建军内容提要:塞石主要见于西汉诸侯王陵基中的大型横穴式崖洞墓的甬道中。徐州西汉楚王墓中使用的塞石较大。这些塞石主要是从专门的采石场集中开采、加工、验收,然后将加工好的塞石按一定顺序放置到位。甬道中使用的大型塞石是重要的防盗设施,是古代陵墓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手工技术的重要资料。关键 ...

• 武威海藏齐家文化遗址发掘报告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2月定价:860.00元(全二册)识别购买目 录内容简介本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就遗址的地理位置及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背景、历史沿革、考古背景、项目的缘起和工作经过及本报告的编写体例进行相关说明。第二、三章遗迹遗物介绍,探方地层和遗迹及出土器物进行分别描述。第四章根据层位关系、器物演变特征和 ...

• 雄安新区近现代不可移动文物调查研究报告

雄安新区近现代不可移动文物调查研究报告 作者: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冯立新 /毛保中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页数: 172ISBN: 9787030767790

• 慈润山河-义县奉国寺

慈润山河-义县奉国寺 作者:辽宁义县奉国寺管理处主编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编辑部承编副标题: 义县奉国寺出版年: 2017-4页数: 104定价: 48装帧: 平装ISBN: 9787561858134

• 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建筑彩画调查与研究

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建筑彩画调查与研究 作者:白鑫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年: 2013-1页数: 128定价: 78装帧: 平装ISBN: 9787538665208

• 佛国墨影-巩县石窟寺拓片萃编

佛国墨影-巩县石窟寺拓片萃编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副标题: 巩县石窟寺拓片萃编出版年: 2014-11定价: 398.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534781957

• 日本爱知县净圆寺所藏民国佛教珍稀资料

日本爱知县净圆寺所藏民国佛教珍稀资料 作者:王颂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年: 2022-3装帧: 平装ISBN: 9787514930375

• 义县奉国寺

义县奉国寺 作者:天津大学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08.7页数: 203定价: 248.00元装帧: 精:8开本丛书:中国传统建筑经典丛书ISBN: 9787561826911内容简介 就中国建筑历史而言,自中唐至北宋末年约三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所遗存至今的23座木构建筑堪称为最可珍贵的中古时期建筑文化遗产,而辽代建筑显然占据着其中大部分的和重要的篇幅——山西应县佛宫寺 ...

• 义县奉国寺

义县奉国寺(全二册) 作者: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 /义县文物保管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11-1页数: 627定价: 900.00元丛书:中国古代建筑ISBN: 9787501030798内容简介《义县奉国寺(套装上下册)》以近年来最新的实地测绘为基础,4位论文作者分别从历史文献梳理、实测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筑设计手法与理念等方面,对义县奉国寺大雄殿建筑艺术等课题做了全 ...

• 陕北商代墓葬初论

摘要:本文通过对寨沟遗址新发掘商代墓葬及以往相关资料的分析,对陕北商代墓葬的分类、等级、墓葬特征及陕北晚商社会结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目前可知陕北商代墓葬近百座,分为带墓道墓葬和竖穴土圹墓两类,依墓葬形制、规模和随葬品状况可划分为三个等级,显示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陕北高原地区的商代晚期墓葬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和社会复杂化现象 ...

• 水下考古负责人陈浩:讲述“圣杯屿”元代沉船发掘故事|访谈

全程参与“圣杯屿”元代沉船发掘的陈浩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位置发现“圣杯屿”沉船后,2014 年,福建水下考古工作队开展了初次调查,用一周左右的时间确定了沉船位置,测量出基础数据,定位后采集了一些文物标本,并对船体的保存状况有了一定了解。据陈浩介绍,水下考古工作队于 2016 年、2021 年又对“圣杯屿”沉船进行了两次重点调查,明确了遗址的保 ...

• 面向一统的都城规划——再论隋大兴的空间形制建构及其历史意义

隋大兴城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面向一统进程而全新规划,并成功付诸政治实践的都城(表1)。其营建过程、形制决策和规划手法必然受到一统过程和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以隋初大兴城营造以及围绕其进行的一系列空间建构为中心,考察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与都城规划的关系,探讨隋大兴如何以“自我作古,另创新格”的空间形态,回应南 ...

• 敦煌文献所见长安地区寺院写本生成举隅

内容摘要:敦煌文献保藏有来源于长安及周边地区寺院的写本,写本生成的过程揭示出时人对长安新知的需求动向,也为追索长安佛教史事提供了背景信息。S.5257展现海云到达律学背景深厚的终南山云居寺抄得戒律相关文本,又在参与花萼楼对御论衡的道氤处获取《东夏显正略记》,最终生成写本传至敦煌的过程。敦煌藏尉迟宝琳写经则体现唐初长安官员延伸至长安南郊 ...

• 起飞的琼鸟 象泉河上游曲龙村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起飞的琼鸟象泉河上游曲龙村遗址的考古新发现文 图 / 格桑央啦 席琳 于春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4年01月刊曲龙村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达巴乡,是象泉河上游地区一个重要的人类聚居地点。2015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西北大学、阿里地区文物局、札达县文物局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在曲龙村遗址进行了数次考 ...

• 江苏金坛三星村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三星村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东南约7公里处(图一),地处茅山和长荡湖之间,周边水网密布。202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从4月开始,截至目前,揭示出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遗迹570余座,其中墓葬345座、灰坑210座、房址12座、壕沟1条、陶窑1座、水井1座。出土陶、玉、石、铜、 ...

• 聚焦考古现场:纳德利土丘的发掘

文章来源原文刊登于《紫禁城》2021年第12期。全文如下:阿特拉克上游河谷(upper Atrak valley)位于伊朗东北部,阿拉达格(Aladagh)山脉和科佩达格(Kopetdagh)山脉之间。在历史上,该河谷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是古代旅行者从美索不达米亚、伊朗中部前往伊朗东部的马什哈德市(Mashhad,伊朗第二大城市),或者穿越科佩达格山脉,前往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 ...

• 红山文化研究(全2册)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一,也是在东北亚洲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对中国文明起源和早期社会发展进程及商周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化主体分布范围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其年代为距今6500~5000年。 ...

• 山西临猗铁匠营汉墓M14、M15发掘简报

一、墓葬形制两座墓葬位于发掘区域的东北部,并穴排列。M14居西,M15居东,均为南北向带墓道砖室墓,砖规格为长36、宽18、厚6厘米。(一)M14墓向185°。墓葬全长19.68米,为带墓道砖洞室墓。墓道位于墓室以南,为长斜坡土坑式,壁面和底面较为规整,长12.04、宽1.08米,最深处距现地表2.82米。墓室包括墓门、甬道、主室三部分,整体以条砖砌筑,包括墙砖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