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博物馆藏西夏文残片
从充满崇山峻岭和沙漠戈壁的中国西北走廊,再到西伯利亚及其腹地,干燥一直主导着许多文化的脉搏,同时也保存着整个图书馆的那些未知世界书籍。众所周知,以敦煌为例:6个世纪敦煌的宗教手稿以及世俗文献、标识着最早日期的活字印刷金刚经。据称,敦煌的密窖是公元11世纪的一些僧人为了在西夏人的冲击中生存下来的藏身之处。虽然《宋史》(由蒙古人指导下的汉人编制)中有专门章节来记载这些西夏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语言、文 ...
从充满崇山峻岭和沙漠戈壁的中国西北走廊,再到西伯利亚及其腹地,干燥一直主导着许多文化的脉搏,同时也保存着整个图书馆的那些未知世界书籍。众所周知,以敦煌为例:6个世纪敦煌的宗教手稿以及世俗文献、标识着最早日期的活字印刷金刚经。据称,敦煌的密窖是公元11世纪的一些僧人为了在西夏人的冲击中生存下来的藏身之处。虽然《宋史》(由蒙古人指导下的汉人编制)中有专门章节来记载这些西夏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语言、文 ...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编辑按:本文原载《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十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因字数限制,微信版删去提要和注释,引用请参考原书。伯希和的三次中国之行与早期汉学研究王 楠伯希和的汉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则让这一点尤为凸显,我们已经无法剥离他的学术行为和成果来看待今天的国学研究。从他的那个时代开始,中西方学术双向交流互相抵达了对方 ...
汗青堂009海洋与文明The Sea and CivilizationA Maritime History of the World主题词本书荣获美国《选择》杂志201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一部海洋视角的世界史,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作 者: 林肯·佩恩译 者:陈建军 罗燚英出 版:天津人民出版社版 次:2017年4月第1版装 帧:精装印 次:2017年4月第1次印刷定 价:128.00元 本书采用银铝卡UV印刷 逆向上光内容简介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 ...
来源:四川日报□李昊原 李明泉 2013年9月,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国家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他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四川处于南方、北方、草原、高原和海上 ...
概 述 在公元前2千年,从中国长城以北的蒙古高原、阿尔泰地区向西一直延伸到西喀尔巴阡山脉的带状欧亚草原上,生活着众多以畜牧业为主,辅以少量农业的草原游牧民族。为更好地适应草原环境,他们采取季节性迁移。变换夏季与冬季的牧场。 依据现有的文献记载,生活在古代欧亚草原上的主要民族,由东向西大致有:匈奴人、月氏人、塞人、萨尔 ...
今天推荐一本书,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个好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本全英文的书,叙述者是一位时年6岁的中国女孩(所以英文相对比较好读啦),夹杂着她“无所不能”又温柔坚强的父亲的点评、补充或坦白。新世界出版社的编者还特意把原本小开本的中文书作成了稍大的方形开本,更好地体现了400多幅一手图片的效果,以及父女隔书对话的温馨。《2100公里的礼物:6岁小女孩的丝路梦》英文版叫Biking the Silk Road: Six-year-old Sophie’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子今 秦汉大一统政体的建立,是历史实现重要转折的标志。这一时期“天下”与“海内”并说的语言习惯体现了政治文化意识中的海疆观。对“海”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海洋意识的觉醒。秦皇汉武等有作为的帝王注视神秘的海域,并且对海上方士的海洋探索予以行政支持。秦汉海洋航运推动了海洋资源开发的进步,促进了早期海洋学的发展,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秦皇汉武“海上”之行与“楼船”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肖昊宸历史上的长城绵延万余里,大小关塞多达千百处。一座座雄关,是当时建筑水平、军事科技与军事思想的反映。经过历史的沉淀,尤其是近代抗日烽火的洗礼,它们已成为保家卫国爱国情怀的标志与尚武进取精神的象征。研究长城关塞,可以发掘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可以催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请他介绍长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阐述关塞在长城学研究中的重要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曾大兴“景观”是一个地理学名词,西方地理学家给它下过许多定义。有的称它为“土地”,有的称它为“风景”,有的称它为“一个地区的外貌”,还有的称它为“土地上的可以看到的形象”。在汉语里,“景观”是由作为名词的“景”与作为动词的“观”所构成的一个词组,因此我们可以给它下一个中国式的定义:即具有观赏价值的风景。无论是西式定义还是中式定义,“景观”都包含了这样几层意 ...
文 |李伯重 在世界五大文化(佛教、婆罗门/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儒家学说)中,伊斯兰教出现最晚,但是发展最快。按照美国《国际传教研究公报》的历史数据,从1800年到1900年,全球伊斯兰教信徒从0.9亿(世界人口的10%)增长到2亿(12.34%),从1900年到2000年,伊斯兰教信徒从2亿(12.34%)增长到12.4亿(20.2%)。2012年12月,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对全球“8个主要宗教群体”2010年人口规模和分布的研究报告,2010年, ...
郭涛 施肖静 林心如来源:澎湃新闻4月14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华大古史论坛·学术沙龙”栏目于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题为“财政社会学与新财政史:前现代国家税收制度比较研究及对秦汉财政史研究的意义”的主题沙龙。本次学术沙龙由俄国青年学者马硕(Maxim Korolkov)做主题发言,马硕是北京大学硕士(2011年),俄罗斯社会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副博士(2011),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候选人,德国海德堡大学助理教授;研究领域 ...
郑岩来源:澎湃新闻近十余年来,一批北朝至隋代进入中原的西域人的墓葬相继被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关于入华粟特等民族丧葬与宗教美术的讨论。受这些资料的启发,我们重新审视1971年山东省青州市(原益都县)傅家村出土的一批北齐画像石,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在亚洲大陆联系东西方的通道上,生活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粟特人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粟特人是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的胡人,以善于经商著称,主要信仰祆教 ...
胡文怡来源:“挖啥呢”微信公众号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的《认识夏鼐——以夏鼐日记为中心》,细述了夏鼐这位对于中国考古学而言称得上“学神”或“巨人”的大师的一生。身前一度被称为“学阀”,身后被称为“旷世的考古历史学家”,夏鼐喜怒伴哀乐、高尚又市井、识时与背时的一切跃然纸上。 夏鼐 夏鼐此名,对于中国考古学而言,恐怕够得上令1935年以后出生的考古人三叩九拜再开口谈及的资格。在“文革”余波中曾被称为 ...
陶喻之来源:澎湃新闻一个七零后年轻学者,本职并非金石学,然而十多年来却一直沉迷于访碑、释读乃至涉山历水自己动手进行摩崖石刻的椎拓,何以乐此不疲?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陶喻之先生就此进行了解读:我国古代的金石之学滥觞于赵宋,兴盛于逊清,历代著述纷陈,学人辈出。然而自上世纪中叶起,该学问就慢慢沉寂而似乎被忽略不计了;即便是求学、问道学子,亦近乎寥寥无几。于是,后继乏人,薪火泯灭杞忧日渐隐现、凸显起来;一门原 ...
文丨张伟然 来源丨新浪博客 原载《读书》2017年3月,题为《长水泽后学》 如果仅仅着眼于论著,恐怕很难认定谭其骧先生对历史文化地理领域有多少不得了的贡献。在他的文集中,仅《长水集》续编收录有一篇《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与地区差异》,算是专门的历史文化地理论文。其他的,就都只是顺带涉及了。 比如,在1990年冬复旦主办的一次国际性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上,他作了一个《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主题报告;该报 ...
藏学学者看喜马拉雅研究编者按:为了厘清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的相关概念,呈现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的理论、方法、视野及理路等,本项目启动了“当代喜马拉雅学者和藏学家访谈录”工作,由项目执行主席徐君教授主持。透过国内外喜马拉雅区域研究学者和藏学家的深度访谈,展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对于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的现状与前景的看法与观点。相关访谈材料将不定期地推出。本期是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扎洛博士的 ...
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徐祥丽)今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赵会荣做客人民网,与网友一起回溯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她谈到,丝绸之路最早的驱动力是政治和安全利益,在此基础上,东西方相向而行,推动了贸易、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赵会荣说,从西汉张骞,到东汉班超,中国遣使出使西域的初衷都是睦邻友好,共同抵御北方匈奴侵扰。在安全利益基础上,各国互派使节、发展贸易,丝路的经济功能凸显。东西方相向而行, ...
网路配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24日讯(记者万建辉)2006年到2011年,俄罗斯历史学家伊万?索科洛夫收集全俄多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和档案资料,写成《1790—1919年俄罗斯茶叶和茶叶贸易》一书。2014年9月,本报组织的重走中俄万里茶道采访团队在莫斯科见到伊万?索科洛夫,获得他赠送的这本书的俄文版。在俄罗斯,对茶叶贸易、茶饮史和中俄万里茶道的研究刚刚起步,伊万?索科洛夫的新书填补了俄罗斯在这些研究领域的空白。对于正在研究万里 ...
史籍中的丝路故事 古代历史上,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亚洲国家之间,流传着一些经济文化交流的史事,这里辑录如下: ●唐文宗保护阿拉伯商人利益 唐文宗时,有个原籍呼罗珊(中亚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大致包括今伊朗东北部、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大部、塔吉克斯坦全部、乌兹别克斯坦东半部和吉尔吉斯斯坦小部分地区)的商人,从伊拉克买了大批货物到中国来卖。一次,唐文宗派出选购蕃货的宦官与这位商人在货物交易时发生 ...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赵匡胤与海上丝绸之路 吕文利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随着指南针发明、航海术发展,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也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海上贸易量居世界前列,是当时最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要造就这样一个经济强国,除了得有马背上一统天下的魄力,更要具备除旧布新的精神。而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两种能力最 ...
粟特人:丝绸之路上贸易担当者 荣新江 粟特(Sogdiana)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亦为民族名称,活动范围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在两河流域,分布着大大小小若干绿洲,以撒马尔罕和布哈拉最大,粟特人建立了康、安等一系列小国。一说他们的先民原居祁连山下昭武城(即今甘肃张掖),后为匈奴人所破,被迫西迁至中亚,故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基本上活跃于中古汉唐时期,也是丝绸之路最发 ...
来源:北京日报 “丝绸之路”的三大动力源 冯天瑜 “丝绸之路”是人类经济文化交流史上规模空前宏伟、持续时间最久远的大动脉。它反映出中华先民虽眷恋故土,但一旦获得推动力量,便激发出域外探险的志向和英勇无畏的远行精神。中华先民探幽致远的力量,包括军事外交的“凿空西域”、商业诉求、传道弘法。 消弭军事威胁,谋求和平 自西汉开始,中原人便把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阳关(今敦煌西南)以西的地带统称 ...
陈凌 丝绸之路考古 斯文赫定收集品的新刊楼兰文书陈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一、缘起楼兰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古代中西交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汉代的楼兰是西域南北两道的分途点。《汉书·西域传》称:“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楼兰的作用与繁盛由此可见一斑。东汉至十六国时期,楼兰作为是西域长史的驻所,在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 ...
2017-04-20葛蕾中华佛文化网龟兹是中国古代西域36国之中的一个大的国邦之一,作为丝绸之路北道重镇,龟兹不仅是东西方贸易中的一个重要枢纽,更是东西方文明集中交汇的地区。龟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合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集中了中亚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了多元一体的独特风格,使之在中亚文化发展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华 ...
关键词:玉石之路 和田玉 中原KEY WORDS: Jade Road Hetian Jade Central ChinaABSTRACT: Scholars believe that a‘Jade Road’ might have existed through which Hetian Jade was imported to the Central China predating the appearance of ‘Silk Road’. There are five different opin
ABSTRACT :There are two major viewpoints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concerning the date of the eastward export of Xijiang Hotan jade to the hinterland. One of them believes that Hotan w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raw jade in ancient China, especially in ti
大遗址保护视角下的考古工作发布时间:2012-03-28文章出处:江汉考古作者:点击率:1574……全文阅读(原文发表在《江汉考古》2011年第4期 作者:金旭东 等)
一、前言 大遗址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大面积文化遗存,其蕴藏丰富,价值巨大,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悠久历史的生动见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城乡扩建、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和生活建设、旅游开发利用和文物盗掘等活动的加剧,大遗址保护面临巨大的压力。我国大遗址数量多、面积大、区域广、类型多,有的地处偏远,有的居闹市之中,易遭受不同原因的破坏,仅仅依靠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监管非常困难。利用卫 ...
遗址公园这一概念正式引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始于2000年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2009年“大遗址保护良渚高峰论坛”上形成的《良渚共识》,对考古遗址公园的理念进行了深入阐述,并强调要在考古遗址公园中进行长期的考古工作。此后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大遗址考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大遗址考古工作要求》,对大遗址和考古遗址公园中考古工作进行了规范。通过近年来的大遗址考古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 ...
4世纪以前钴蓝在西亚和中国的运用——兼谈元青花的产生发布时间:2013-12-11文章出处:南方文物作者:点击率:252全文阅读及下载4世纪以前钴蓝在西亚和中国的运用——兼谈元青花的产生(原文发表在《南方文物》2013年第3期 作者: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