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军:海昏侯墓何以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自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超1万件(套),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中国汉代文化风貌。 海昏侯墓的发掘研究能否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这对研究中华文明带来何种启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 ...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是中国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自考古发掘以来,共出土各类珍贵文物超1万件(套),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中国汉代文化风貌。 海昏侯墓的发掘研究能否让中外重新认识中华汉代文明?这对研究中华文明带来何种启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 ...
摘要:传统历史学与考古学是广义历史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关系密切,可以互为补充。一方面,文献记载为考古发现的阐释提供了理论模式,考古发现证明了文献记载的文本性;另一方面,两者在研究资料、方法、视角和历史学阐释与叙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中国考古学学科体系的日渐成熟和研究成果的飞速积累,基于史前时代文献记载的缺乏和对原史时代 ...
郑 晶作者简介 郑 晶(1978—),女,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博物馆社会教育。一、游戏型教育相关概述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游戏的普及,围绕游戏化学习的实践和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成为教育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教育界也逐步关注研究并实践此种新型的游戏化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将游 ...
陈述知作者简介:陈述知(1984—),女,南京博物院馆员,主要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与保护。中国大运河贯通了我国南北西东,沿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代相承,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伴随着近十多年的“非遗热”,非遗传承人受到更多的关注,关于非遗传播与传承的研究日渐增多,各种非遗业态与展览方式也不断在实践中 ...
林留根作者简介 林留根(1963—),男,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史前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随着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拔地而起。正如这座博物馆以塔、仓、舟为建筑造型所呈现的盛唐气象与恢弘气势,中运博旨在全流域、全时空、全方位展示中国大运河的风采,其中“大运河—— ...
田 甜作者简介 田 甜(1987—),女,南京博物院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理论与展览展示策划。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汇聚着中华文化自信的力量,流淌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是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新时代文旅融合在大运河文化展示中的创新性尝试。随着博物馆内涵的 ...
李 竹作者简介 李 竹(1968—),女,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藏品征集。2018年10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筹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当时面临的状况是“零藏品”“零展品”。为保质、高效地按时开馆,“展品征集优先”成为中运博筹备时期明确的重点工作之一,在规定时间征集足够数量的展品以满足展览开放,同时构建反 ...
龚 良作者简介 龚 良(1962—),男,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 2018年初,时任江苏省扬州市市长张爱军在扬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在年内启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下简称“中运博”)的建设;3月,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王江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 ...
甄器尚象:仰韶彩陶之光——河南汝州洪山庙仰韶瓮棺大墓的发现与研究总书记在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1921年瑞典考古 ...
西王母的原始身份一直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对于西王母从战国末期到北宋年间的形象变化,却可以通过画像、文献勾勒出一个大概。 西王母的政治待遇 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的早期身份似乎只是昆仑丘原住民的管理者之一,职位不高,政治待遇不算优厚,手下的侍从也只有三青鸟。据郭璞的解释,西王母很可能是天界“司法干部”。从《淮南子》“羿请 ...
按:陈恒注意到,中国的世界史前史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过短暂繁荣之后,就陷入沉寂,一些曾做史前史研究的学者转向其他领域,大学里现行的学科设置上也无此项。相比于考古学的热络状态,史前史研究显得颇为冷寂,陈恒认为二者各有独立的价值,无法相互替代,呼吁学术上少一些急功近利,给世界史前史研究留有一席之地。《考古学取代不了史前史》文|陈恒 ...
短短百年的中国现代考古史上,功勋卓著的考古人如群星闪烁。他们扎根田野,栉风沐雨,用一把小小的手铲,从一方方看似平平无奇的土地下挖出瑰宝,逐步揭开古老中华文明的密码。百年来,随着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不断被发现和发掘,中国的历史轴线随之不断被拉长。 2021年10月,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华诞。 1921年秋,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 ...
王结华与罗鹏所著的《青瓷千年映钱湖》,日前由宁波出版社出版了。全书25万字,220幅附图,共分为六章。开篇先是梳理了关于越窑瓷器的古代文献,继之介绍了今宁波境内越窑窑址的考古工作。接下来,以考古调查发掘资料为主线,全面介绍宁波东钱湖及周边地区青瓷生产的全貌,涉及分区、各区窑址,区域总体分期,以及各时期器物的特征。最后,将越窑青瓷 ...
1921年10月27日至12月1日,时任中国政府矿政顾问、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研究人员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年轻的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先生一起,在中国中央政府、河南省政府及渑池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史前文化,并将之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 ...
10月12日上午8时30分, 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 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 准时开启 来自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权威机构,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者与专家齐聚于建平县,从多个维度与角度畅谈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交流各自学术观点。 郭大顺 ...
为期两天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10月11日在朝阳建平县正式启幕。 来自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权威机构,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学者与专家齐聚于建平县,从多个维度与角度畅谈红山文化和牛河梁遗址,交流各自学术观点。专家在牛河梁遗 ...
1921年,仰韶遗址的发掘和仰韶文化的命名,开启了以考古学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百年探索得到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华文明的形成在辽阔的地理背景中展开,经历了各地区多元发展、相互碰撞最终融合为一体的宏大历程。在多元一体视角下,仰韶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距今6000—5300年,是中国史 ...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也是三门峡考古的100年。1921年安特生主持发掘了仰韶村遗址,这是在我国进行的第一次科学发掘,考古界一般以此为我国近代考古学开始的标志。仰韶村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因而它的发掘也意味着三门峡考古的开始。一、三门峡概况三门峡是一个因大禹治水而得名的城市,是一个因万里黄河第一坝而兴建的城市,享有“黄河明珠” ...
“观像”是以图像研究为出发点的栏目。可以说,“像”辐射了所有视觉文化的对象,而“观”则可以是审美的、历史的、社会的、思想的。随着图像作为史料观念的兴起、艺术史自身学科范式的转变,图像与社会文化互动的研究为跨学科对话创造了契机。本期“观像”栏目推送文研院第五期特邀访问学者、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特聘研究员邢义田先生的《“图像与历史研 ...
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和文明溯源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考古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元上都遗址出土的琉璃瓦当 李韵摄 我国的考古发掘工作主要分为主动性考古和基本建设考古两类。目前,基本建设考古仍然是我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每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的基本建设考古项目,约占年度考古发掘项目总数的四 ...
20世纪20年代,对于中国考古学,是一个开创性的十年。这十年间,在中华大地上的四次重要考古发现,惊艳世界,以掷地有声的力度奏响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华彩乐章。苏州虎丘塔出土的五代时期越窑秘色瓷刻莲瓣纹碗 1921年在河南渑池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为研究中国史前文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1926 ...
一百年前,1921年10月,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顾问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开始了中国的第一次考古发掘,仰韶遗址从此被载入史册,中国现代考古由此起步,仰韶文化因此命名。 二十七年前,1994年9月,我无意间踏入考古学大门,开始了和仰韶文化的不解之缘。1997年,我在仰韶村东北40公里的河南省新安县盐东遗址参加考古实习,在这里发现了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 ...
文明和早期国家探源是当今学界的一个热点,但令人们同样关注的一个课题就是文明的崩溃。我们常常自豪地宣称,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其他的早期文明和后来的历史进程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是一些断了源头的文明。世界上酋邦阶段的远古文明更是不计其数,如中国的龙山、良渚、三星堆与红山文化,中美洲的奥尔梅克,英国的巨石阵,太平洋 ...
来源:《西域研究》2014年第1期一种考古研究现象的文化哲学思考——透视所谓“吐火罗”与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研究 内容提要 新疆地处欧亚交通冲要;居民种族多源、民族复杂;多种文化会聚、异彩纷呈;19世纪初、20世纪前期成国际竞逐的焦点。相关历史、考古、民族、语言、宗教、文化之研究,呈现十分复杂的面貌。目前,学界关注的“吐火罗”问题堪为 ...
近读饶宗颐先生文章,见到先生说21世纪的中国将踏上“文化复兴”的时代,先生在为其说所列三点理由中有一条与考古学有关:今天中国各地络绎不绝的出土文物新发现带动了历史文化研究的升温。我想,此说既是对中国考古学整体的肯定,也是先生自身的学术体验。如果把先生的话做些延伸,我们认为,中国考古学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具体而 ...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须臾离不开水,对水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始终与人类社会相伴随。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对水主要是取之、用之和避之。但大约一万年前,随着定居生活的出现和原始村落的产生,排水成为管水和用水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城市产生之后,城市排水更是成为抗击雨害、治理水患的一种重要手段。于是,排水设施和排水系统的设计和 ...
随着考古工作科学性的全面提升,科技考古领域在实物和数据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技考古基础资源,且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的趋势。此类资源不仅是开展文物考古科学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而且在当前生物多样性、生物遗传基因、生态环境和绿色农业等国民生产和生活领域亦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但是,我国科技考古基础资源的实物保管、数据 ...
【按】在古代世界,女性鲜少登上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古埃及的情况也是如此,在三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真正建立稳定统治、成就一番功绩的女性寥寥无几。李晓东教授透过留存至今的相关文献和图像材料,分析了古埃及最伟大的女性法老——哈特舍普苏特掌握大权的条件,介绍了她在位期间建立的丰功伟业,并试图还原她被古埃及这一父权制国家接纳为最高领袖的 ...
不同文化是怎么接受玻璃镜的?不同文化中的穿衣镜在不同绘画等图景中有哪些不同的意义?在艺术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的新书《物·画·影:穿衣镜全球小史》中,巫鸿通过解读各种绘画、照片、文献材料、实物,呈现了穿衣镜在历史中的丰富图景与其在诞生和被运用之初不容被忽视的象征意涵及审美趣味。澎湃新闻近日就此与巫鸿进行了对话。在今天故宫的翊坤 ...
华裔日本历史小说家陈舜臣(1924—2015)出生于日本神户市,毕业于大阪外事专门学校(现大阪大学)印度语专门科,以创造推理小说、中国历史小说叱咤日本文坛五十余载,同时著有一系列历史随笔集。近日,陈舜臣随笔集之《云外之峰》出版,“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刊发第三章《壁画》。从鬼神跨越至人物,再进一步发展到表现人们内心世界的 ...
弗兰斯·哈尔斯(Frans Hals,1582—1666)是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也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从军官到市民,再到流浪汉,这位荷兰肖像画家深入地描绘了大众形象,他也因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风格而被马奈和梵高所崇敬。近期,“弗兰斯·哈尔斯:男性肖像画作展”在英国伦敦华莱士收藏馆展出,呈现哈尔斯笔下的男性肖像画作,包括代表作《微笑 ...
葛饰北斋(1760 - 1849)是19世纪日本最重要的画家与版画家之一,他曾为《万物绘本大全》绘制了103幅画稿,然而绘本终究没有出版,这些未出版的画稿反而得以长久存世,变成供人观赏的艺术品,并于2020年成为大英博物馆藏品。2021年9月30日,大英博物馆特展“北斋:《万物绘本大全》”开幕,呈现葛饰北斋描绘的广泛“万物”,从宗教,神话,历史,文学人物 ...
2021年8月22日,古书画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钟银兰先生因病辞世,享年90岁。为纪念钟银兰先生对上海博物馆和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重要贡献,上海博物馆于9月23日举办钟银兰先生追思会。海内外近3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共同追思一代书画鉴定学人钟银兰先生。追思会现场钟银兰先生的离去, 是上海博 ...
〔内容提要〕全面系统地概述了新世纪以来近20年辽金时期墓葬考古重要发现和学术研究情况,对重要发现和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梳理和归纳总结,为学者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参考。21世纪以来发现的辽金时期墓葬是研究辽金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但缺乏深入的专题研究。期待有学者能打破瓶颈,在以往考古工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 ...
甘肃省和青海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从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初至今的百年时间内,甘青考古为中国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考古资料,书写了从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明百万年独具特色的西北历史,提供了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历史发展模式,让百年中国考古更加精彩纷呈。01外国学者开启甘青考古工作,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中国学者在甘青地区独立主持的 ...
陈喜波是北京物资学院的一名教授,多年来,他积极参与北京大运河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和利用,参与北京副中心城市规划、通州区美丽乡村建设,是大运河文化的研究者,也是大运河的守护者。深入研究京津地区的运河水系变迁,为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长期以来,历史上作为重要漕运通道的北运河河道少有人关注,运河河道治理以及河道变迁情况的不 ...
随着文物保护理念的更加成熟和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尤其在国家文物局近年来的大力倡导和引领下,国内文物保护已由过去“被动”的抢救性保护为主,逐步向更为“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过渡。这一探索过程中,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简称“三孔古建”)依托曲阜三孔世界文化遗产,积极行动,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预防性保护理念的起源与特征20世纪以前,世 ...
埃及考古两百年文 图 / 金寿福 2022年将是商博良(F.Champollion)成功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200周年,以及卡特(H.Carter)发现图坦卡蒙墓100周年。商博良被公认为“埃及学之父”,而卡特则被视为埃及考古领域的巨擘之一。在这两个非常重要的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在考古学发展的视域对埃及考古做一次纵向的审视,可谓适当应务。《大众考古》愿意为此提供平 ...
以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1921年发现发掘及研究命名为发端,中国考古学2021年迎来诞辰百年。王仁湘考古新著《大仰韶:黄土高原的文化根脉》封面。图片来自王仁湘资料图:王仁湘研究员作考古学术报告。孙自法 摄 为纪念仰韶文化和中国考古百年辉煌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学术新著《大仰 ...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一支重要考古学文化,在中国史前社会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之中孕育了诸多华夏文明的核心基因,仰韶文化在中原地区的发生、发展和繁荣壮大的过程也正是华夏民族从“农业起源”到“城市革命”的早期文明化进程。因此,对仰韶文化的深入研究是我们探寻华夏民族起源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关键。从 ...
宋孝武帝礼仪改革与南朝陵墓新制的形成 耿朔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陵墓既是想象中的超越性空间,也是现实中的政治性空间。丧事的处理似乎带有天然的社会性,对家庭、家族来说,为故去的成员举行丧事,不仅是为了寄托伤逝之痛,对内凝聚和激励人心,丧事活动的具体内容也是对外展示实力的的有效手段。对一个王朝或政权来说,要对 ...
2021年9月26日0时43分,我们爱戴的刘绪老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2岁。刘老师自1983年任教学院以来,呕心沥血,毫无保留地教书育人;扎根田野,在实践中探寻真知,在大地上务实致远。刘老师一生桃李芬芳,成就斐然,为夏商周考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纸上考古”将陆续刊出刘老师的经典论著,永志怀念!2017年6月4日刘绪老师于行唐故郡 ...
以“东方”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物质文明演进的影响和历程,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也许应该是地域和历史。唐宋时期是东亚三国工艺美术交流史上的鼎盛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工艺美术造作典范通常是日本、韩国效仿的对象,并对它们后世的制度、信仰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日本遣唐使从舒明二年(630年)八月派遣犬上三田耜开始,到宇多天皇宽平六年(894年 ...
刘绪先生是考古界公认的“北大考古系‘第一好人’”,虚怀若谷,德高望重。第一次听先生讲课是在2013年的北大考古夏令营,先生的“‘误入’此路,坚守此生”成为营员们共同的座右铭,也坚定了我考取北大考古的愿望。2018年暑假,我在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参加了第一次田野考古实习,刘先生曾在工地住了一段时间,白天在工地悉心指导,晚上还继续为同学们讲座 ...
先秦时代,以嵩山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区与以燕山为横轴的北方文化区之间存在长期的文化互动和交流。其文化交锋与融合的主要地域在黄河流域,但主干途径位于太行山东麓地区,这一南北狭长的山前地带因此成为地理与文化双重意义上的走廊。在这条走廊上,中原定居农业文化与北方定居或游移农牧业文化、中原族团与北方族群之间持久延绵的融合交锋,催生并促进 ...
2021年9月26日0时43分,我们爱戴的刘绪老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72岁。刘老师自1983年任教学院以来,呕心沥血,毫无保留地教书育人;扎根田野,在实践中探寻真知,在大地上务实致远。刘老师一生桃李芬芳,成就斐然,为夏商周考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斯人已逝,精神永存。“纸上考古”将陆续刊出刘老师的经典论著,永志怀念!2008年6月,刘绪老师于曲村晋侯 ...
北魏平城时期的板瓦和筒瓦邯郸市博物馆 徐国栋 林海慧内容提要:砖瓦是北朝考古中出土数量最多也是最重要的物质遗存之一,北魏平城时代的瓦片很有特色,这些瓦片以板瓦和筒瓦为主,质量精良、厚重,
从汉唐昆明池考古看历史考古学的文献自觉刘 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据文献记载,昆明池为汉武帝在元狩三年(前120)、元鼎元年(前116)两次修建而成。《汉书·武帝纪》元狩三年“发谪吏穿昆明池”,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食货志》以旧吏弄法,故谪使穿池,更发有赀者为吏也。”《汉书·食货志》载,武帝时“粤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 ...
范式是“一个可供仿效的解题范例,它规定了一定时期中这门科学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途径,同时也决定着共同体成员的某种形而上学的信念和价值观标准”。当今考古学研究的范式由文化历史考古发展为多种范式共存,特别是在史前考古的研究中,过程考古学从文化系统的各个角度探讨人类行为的变迁,强调科学的考古材料和严格的研究方法。范式将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 ...
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重大而关键的历史节点。从1921年河南渑池发掘仰韶遗址算起,中国考古学业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考古探源中华文明根脉,初心同守,使命共担,闪烁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之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百年,是中华民族追梦路上的新起点,也 ...
2020年9月2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专门以考古为主题举行集体学习,对我国考古工作的成就和意义进行了高度评价,阐明了考古工作的发展目标与任务,这是引领新时代文物考古事业的战略指南。中国考古学迎来了百年发展历程中的高光时刻,考古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考古工作者备感自豪,深受鼓舞。面向新征程,一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坚持 ...
4000年前,人类文明的滥觞时代。那时候,时间似乎过得很慢,人类文明每实现一次进步,动辄要耗去数千年甚至更长久的光阴;那时候,人类族群宛如星辰散落,人们在守望中交流,又在交流中壮大;那时候,人们的活动半径要比我们想象的大许多,先民们用双脚丈量大地,用智慧重塑世界。2018年,由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 ...
摘要:关于庙底沟期仰韶文化的研究,目前至少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庙底沟期的新测年晚了三五百年之多,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对庙底沟期相对年代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存在偏差;二是已有的对于庙底沟类型渊源的意见都有正确的一面,也都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深究;三是东庄—庙底沟期仰韶文化的整合过程非常复杂,不同方向不同区域可能存在不同方式,可能 ...
定远舰铁甲起吊山东省水域环境多样,水下文化遗产丰厚。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岸线长约3345公里,占全国六分之一,近海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略大于陆地面积。内陆水系发达,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049条,在山东入海的有300多条,湖泊湿地众多,仅南四湖、东平湖水域面积就达1800平方公里。黄河流经山东9市25县(市、区),山东境内全长6 ...
作为国际议题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最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之一。早在1979年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便成为一个重要全球议程。学界普遍认为,工业革命后因人为原因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威胁整个人类文明的存续。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于1988年建立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
马长寿和他的《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罗 丰一一九六三年初,学校已放寒假,马长寿利用寒假闲暇工夫,开始翻阅关中金石志。这部分金石志大体上都是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后一些金石学家写成的,主要有毕沅《关中金石记》、孙星衍《寰宇访碑录》、王昶《金石萃编》、陆耀遹《金石续编》、陆增祥的《八琼室金石补正》、毛凤枝的《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等 ...
青海藏医院博物馆藏彩绘棺板张建林 才洛太近30年来,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缘发现数量巨大的吐蕃、吐谷浑墓葬,主要分布在柴达木河(上游称托索河)、察汗乌苏河、沙柳河、巴音郭勒河流域和宗务隆山南麓。据肖永明统计,至少有墓地22处,墓葬1000余座。“近20年来,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都兰热水,直尕日、科肖图、夏日哈河北村、香日德、香加乡莫克里、德 ...
青海出土吐蕃木棺板画的初步观察与研究霍巍引言青海近年来吐蕃考古的一个重要收获,是发现了一批从墓葬中出土的木棺板画。这批木棺板画上面彩绘有宏大的场景,出现了众多人物形象和不同的情景片断,是学术史上吐蕃时期美术考古遗存一次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的发现。在此之前,人们对于吐蕃时期绘画艺术遗存的认识是极为有限的,只能通过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部分 ...
天堂喜宴——青海海西州郭里木吐蕃棺板画笺证罗世平吐蕃绘画的庐山真面目,在尘封了千年之后于20世纪逐渐有所发覆,最先进入学界视野的是敦煌莫高窟的部分壁画和绢纸画,一些作品即画于吐蕃占领敦煌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在青海省都兰县血渭草场又发现了吐蕃墓葬群,出土了一批吐蕃时期的重要文物,其中的丝织品图案和木板画残片为观察吐蕃 ...
木棺装饰传统——中世纪早期鲜卑文化的一个要素仝涛棺椁的装饰在中国出现很早,西周时期曾经用绣有各种图案的纺织品“荒帷”套在棺椁上以作装饰,而公元前5世纪前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内棺是现存最早的绘画木棺,其外表髹漆,上绘龙凤、神兽、怪鸟以及几何图案。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三具彩绘漆棺,画云气、神怪人物,一直成为研究西汉棺椁制度和丧葬文化的重 ...
一、前言女权主义是源自西方争取妇女政治平等的思想和社会运动。自19世纪出现后,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有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政治诉求,但是对考古学研究几乎没有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受到其他社会学科如社会学、文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对性别问题兴趣日增的影响,性别问题开始与意识形态、象征、结构、认知、个体和能动性等议题一起,成为欧美后过程考古 ...
温泉摩崖石刻群(图一),位于云南省安宁市温泉街道办事处螳螂川东岸,随山就势呈线性块状分布在凤山环云崖的石壁上,分布面积长600余米,平均高约20米,由南至北分为三个区域(图二),时间跨度320余年,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已有500年历史。石刻群整体保存状况较好,2019年,温泉摩崖石刻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 安宁温泉摩崖石刻群(局部 ...
一学界以往关于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讨论,主要从学科整体出发加以比较,着眼时代侧重于先秦,也更倾向主张考古学对历史学的积极意义。这些讨论虽然注意到考古与文献材料在生成方式、涵盖范围等方面的差异,但更多的还是强调两者在历史研究中的互补作用,强调文献所见历史背景对于考古材料解释的参照作用。一言以蔽之,更倾向于将考古与文献材
1968年,迦尔迪齐(Abū Sa’id ‘Abd-al-Haiy ibn DahhākibnMahmūd Gardīzī)著《纪闻花絮(Zainu ’l-axbār)》之新版本作为《伊朗地理与历史资料(Sources for the Geography andHistory of Iran)》丛书之一种由伊朗文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Iranian Culture)刊行。校
礼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之一,是其区别于世界其他古老文明的一项重要因素。关于礼制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龙山文化时期礼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从制度和器物层面已能见到礼制因素,中华礼制可能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已经萌生。棺椁制度初步形成棺椁制度是丧葬礼制的载体之一。棺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期,最早出现的棺为陶棺和石棺。大汶 ...
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不是最古老也并非唯一最辉煌的文明,却在世界文明之林中独树一帜,更为重要的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绵不断、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这是区别于其他古文明的最大特点。那么她延绵不断的深层原因或言内在特质才是最需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恰恰也是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和从中汲取复兴力量与自信 ...
转自《光明日报》2021年05月12日 11版 从殷墟考古发现可知,商代晚期的文字已是一种经历了较长时间发展、较为成熟的文字符号体系;按照载体不同,可分为铸于青铜器上的金文、刻于龟甲上的甲骨文、刻画或书写在陶器上的陶文、刻写在玉石上的文字以及用毛笔书写在简牍上的墨书等。其中,金文字数较少,多为图形组合文,笔画浑厚;甲骨文数量最多,字体已 ...
近年来,全国各地从政府到民众开展了广泛的文物古迹活化利用的实践活动。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文化遗产廊道的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中成片的历史村落、重要工业遗产,以及革命文物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等,代表了国 ...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吐鲁番古代称为高昌,在吐鲁番有吐峪沟石窟、雅尔湖石窟、伯西哈尔石窟、胜金口石窟、七康湖石窟等石窟群,统称为高昌石窟。据初步调查,吐鲁番现存洞窟有300多个,其中有编号窟多达170余个。近年来主要开展的石窟保护工作柏孜克里克千佛洞2012年以来,基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在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 ...
新疆早期考古遗存中保存了不少表现萨满通天题材的遗物,乌苏四棵树墓群出土的神兽攀树纹金箔饰和阿勒泰地区分布的典型鹿石便是其中的代表,二者均将萨满仪式中重要的角色—“通天媒介”与“灵魂使者”进行了艺术化呈现,是研究古代先民宇宙观、生命观的珍贵史料。 四棵树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四棵树镇查干苏木村西南,是一处战国至西汉 ...
三星伴月 其源可溯 四川盆地史前文化发展格局文 图 / 郭传敏 2021年3月开始,三星堆遗址新一轮的考古发掘连续多日占据网络热搜头条,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的那些造型夸张、神秘诡谲的青铜人像,让大家心中不禁发问:它们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从30多年前青铜人像发现后即已“出圈”,除了考古学家,还有很多人对三星堆青铜文明的来源 ...
《西域研究》已经走过百期的历程,不仅仅对西域研究贡献至巨,而且对于我这里所谈的丝绸之路的研究,也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是国内丝绸之路研究的一个重镇。 2007年,我曾应邀给祁小山、王博编《丝绸之路·新疆古代文化》(新疆人民岀版社2008年版)写了一篇《丝绸之路与古代新疆》,从四个方面论述古代新疆(西域)在丝绸之路上的 ...
进入2021年,考古学在中国诞生整整100年了。考古,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国家而言,起步并不早,说是舶来品,或应不为过。但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后,厚重的文化滋养,再加一代代诸如李济、董作宾、裴文中、梁思永、吴金鼎、苏秉琦、夏鼐等考古人的筚路蓝缕、殚精竭虑,使其在当下根深蒂固、茁壮成长、枝繁叶茂,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 ...
《瓷器中国》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最新著作,通篇用权威而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中国瓷器三千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写给大家的中国瓷器简史。该书虽不追求体例上的面面俱到,但是囊括了陶瓷界长期以来富有争议的学术问题, 比如五大名窑中哥窑的产地和钧窑的年代问题等,作者对这些争议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此外,书中也融入 ...
吉仁台沟口遗址全景(图源: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一 引言如果以陶容器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遗存的空间分布和起源传播,可将丝绸之路前全新世大部时段的亚欧大陆大致划分为三大文化圈,即以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包括东亚、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屿在内的“早期东方文化圈”;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包括西亚、北非、中亚南部、南亚和欧洲南部在内的“早期西 ...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提出,科学认识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界的真理。他为人类科学认识世界提出了经验主义的归纳方法来探索自然规律。他指出,人们之所以不能进步,是因为崇拜古人和所谓的伟大权威,相信普遍的共识。早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古希腊哲学家就将科学与见解区分开来,认为科学知识是有别于个人意见的真知。所以,科学研究应该超越 ...
文化比较视野下的古埃及和古中国贺云翱 古埃及文明和古中国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一在北非,一在东亚,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文化上的直接联系,但是这并不妨碍对她们做一比较。 第一,她们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并列为世界四大原生文明。 第二,她们都拥有世界级天然大河。不同的是,古中国文明比古埃 ...
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开始,古印第安玛雅人创造了世界上唯一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中国一些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对于玛雅文明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与中国文明的相似性。在审慎的考古情境和文化背景分析下,这些相似性可能根植于一些深层次的宗教仪式观念。 中国文明与玛雅文明的相似性 中国 ...
鹤壁刘庄墓地二里头文化时期石棺墓研究张新华 摘 要:河南鹤壁刘庄墓地共发现11座石棺墓。本文对其形态、葬俗、来源等方面做了考察。依据墓主头脚立石的数量,将简化石棺分为A、B两型,年代大约在二里头文化三期至二里头文化四期。石棺墓随葬猪头骨以及肢骨的习俗在其他文化未曾发现,来源还有待研究。石棺的来源不一定有北方文化的因素,岳石文化也有 ...
考古学与中华航海精神贺云翱 中国既是大陆文明国家,也是海洋文明国家。她拥有五大海域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6500多个海岛,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14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等。考古学证明,中国有着长达万年的海洋文化和近万年的航海活动,是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创国。随着中国海洋文化考古及航海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华航海 ...
| 根据2018年10月24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考古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成稿。历史的车轮走到今天,很快将迎来近代考古在中国诞生100年的纪念时刻。在此谨以100年为时间轴,简略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分享我们憧憬的考古梦。百年考古历程回顾四川虽地处内陆省份,但是却因机缘巧合,成为国内有图像记录资料的考古发掘的最早省份。这是指1914年法国著名学者谢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经历了四十三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条考古、文献、人类学三股证据链绳,证明距今4300~4100年间,陶寺早期都城可能为尧王族都城;距今4100~4000年中期都城可能为舜王族都城,陶寺很可能为尧舜之都,也是陶寺邦国的都城。然而,不论是《尚书·尧典》还是《史记·五帝本纪》,均明确表明舜原本为尧的乡野臣民,由尧的重臣四岳 ...
四川广汉三星堆新发现祭祀坑的考古发掘,让世人再次感受到中国考古学在新时代的巨大成就和感染力。与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共享盛名的,还有坐落在今成都市城西的金沙遗址。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具有许多和三星堆文明相同的文化因素,共同形成了中国西南早期青铜文化的基本风貌。三星堆以其谲诡奇异的青铜面具与人像,高大的青铜神树以及 ...
在早期中国文明研究中,曾长期存在“中原中心论”的观点,研究者把关注的重心完全放在中原地区,似乎只有中原才有文明。这也是考古学家苏秉琦所批评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两个“怪圈”之一,因为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文明起源的模式更像是“满天星斗”“群星璀璨”。过去二十多年来,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发现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良渚、陶 ...
编者按:《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成名作,出版六十余年来影响巨大,本文除了细述这部书的撰写经过,还重点评述了书中广征博引的注释。《白沙宋墓》中几乎所有的长篇注释都可以作为短文来读,其中既有考据、论证,也有带来许多启示的新术语、新方法。作为一部理想的墓葬考古报告,《白沙宋墓》在广泛援引书籍文献的同时,更是从考古本身出发来讨论问题,因 ...
编钟是周代礼乐重器,其地位高贵、规模庞大、工艺复杂,更有着世上独有的“一钟双音”高科技,堪称“中国古代乐器之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主任王清雷结合音乐考古成果,分析了编钟的历史源流,讲述了它的铸造方法,展示了它的演奏技艺,解释了它在周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本文整理自王清雷先生的讲座“周代礼乐制度视野下的编钟” ...
编者按:2021年7月22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教授当选为英国学术院(British Academy)通讯院士(Corresponding Fellow)。英国学术院是英国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等级的学术院,成立于1902年,包括21个学科组,是对人文和社会科学学家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中国学者陈寅恪、夏鼐曾获此殊荣, ...
编者按:《白沙宋墓》是宿白先生的成名作,出版六十余年来影响巨大,本文除了细述这部书的撰写经过,还重点评述了书中广征博引的注释。《白沙宋墓》中几乎所有的长篇注释都可以作为短文来读,其中既有考据、论证,也有带来许多启示的新术语、新方法。作为一部理想的墓葬考古报告,《白沙宋墓》在广泛援引书籍文献的同时,更是从考古本身出发来讨论问题,因 ...
金村是中国考古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名词。这个位于洛阳汉魏故城北部的普通小村落,由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大规模盗掘渐为世人所知,盗掘文物一时间为世人竞相争夺,而被盗掘、流转的珍贵文物“悉数”流失海外,成为洛阳考古之伤心史也!这些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稀世遗珍,更有着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 为了厘清“金村器物”的归属,揭开金村历史上的层 ...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强调“考古学界要会同经济、法律、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医学等领域研究人员,做好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把我国文明起源和发展以及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
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部,是荥阳官庄遗址——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田野考古实践基地。这里远离喧嚣,古朴宁静,树木苍翠。在这片遗址上,经过10余年的考古发掘,郑州大学考古人不仅取得一个个丰硕的成果,而且把它建设成为考古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和学科建设平台,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届届郑大考古学子成长的摇篮和精神故乡,这里沐浴着中华文明 ...
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欧亚大陆人群迁徙和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要区域。近年来,新疆在史前植物考古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研究跨欧亚大陆的文明传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参考多篇考古文献,对小麦、黍粟和水稻最早传入新疆的时间、可能的传播路线和传播机制进行了初步整理。图1 欧亚大陆史前遗址分布及文化交流途径(Zhou et al.,202 ...
知名古书画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钟银兰因病于2021年8月22日上午辞世,享年九十岁。上博收藏的宋代王诜《烟江叠嶂图》、宋代赵构《真草书养生论卷》等名迹均经其鉴定而成为上博“镇馆之宝”之一。澎湃新闻特刊发知名画家了庐与钟银兰先生的弟子、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中此前撰写的文章,以作纪念。钟银兰(1932-2021)原作 ...
“百里千刀一两漆”,漆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清代尤其是乾隆朝的宫廷漆器更是璀璨夺目。正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自开幕以来便引发广泛关注。从故宫院藏一万八千多件漆器中精选出的百余件具有乾隆朝鲜明特点、代表着清代中期工艺特色的漆器,诉说着清代盛世漆器工艺取得的卓越成就。乾隆款剔红百子图扁圆盒 在故宫 ...
8月10日上午,接到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雷先生的高足刘进宝教授发来的消息,朱雷先生去世了,我一时难以接受。20多天前的纪念唐长孺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朱雷先生参加了一天的会,还发了言。从照片上看,他的精神状态还不错,想不到这么快就离世了。近四十年来同朱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和他对兰州大学历史学科的帮助,历历在目,夜不能寐,撰写此文 ...
我认识朱雷老师将近40年了,跟随他学习也已经20多年了。朱老师生病住院后,我两次专程到武汉看望他。7月1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纪念唐长孺先生诞辰11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又与先生见面。当日,先生的精神状态还不错,早上8点多就被家人送到了会场,直到晚上8点多才离开。真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后,8月10日凌晨1点40分,先生竟永远离开了我们。朱雷 ...
项目资助: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加依墓地考古发掘报告”(19AKG00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49年以后吐鲁番盆地考古发掘编号与考古史的初步构建”(项目编号:17BKG077)阶段性成果。《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哈拉和卓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文物出版社,2018年10月,490元)本书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丛刊之 ...
汉画像石以十分丰富的内容表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物质文化以及思想观念等众多方面,宋代以来就颇受到金石学者的关注,近现代以来从考古学、美术史、历史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更是汗牛充栋。然而,一方面由于出土时往往零散,另一方面受到研究传统的影响,主要的研究仍然集中在个别题材的认定和意义的阐释上。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兴起,对墓葬结构本身的重 ...
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时期重要的早期文明的起源点之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在新千年之际新发现的陶寺早、中期城址,其性质和内涵备受瞩目。近年来陶寺城址“尧都”说也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从天文考古学的角度来解读陶寺城址的择向与当时的历法等问题,尤其是与《尚书·尧典》中叙述的古代历法的关系。 一、陶寺城址概要 1999—2001 ...
摘要:西昌新庄墓地的发现为构建和细化安宁河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根据其随葬品的差异,这批墓葬可分为A、B、C、D四类,分为四期。A类墓葬是该地区目前可见最早的墓葬,与横栏山文化遗存差异明显,可能来自盐源盆地;稍晚出现的B类墓葬与齐家文化有较明显的关系,但晚期受到了C类墓葬的强烈影响;与B类墓葬大致同时的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