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千佛洞第5窟
西千佛洞 第5窟 此窟开凿于初唐,后经回鹘时期重修。洞窟形制是横人字披顶,东壁开一佛龛,佛龛内是民国时期的塑像。龛内东壁画背光,两侧各一塑像项光;南、北壁各画一塑像项光、两身佛弟子。龛顶画宝盖、二飞天、诸天乐;龛上画千佛;龛外两侧各画弟子一身,上云中坐佛各二身;龛下残存回鹘时期绘制的壸门。洞窟甬道的平顶上是回鹘时期绘制一身佛像。北 ...
西千佛洞 第5窟 此窟开凿于初唐,后经回鹘时期重修。洞窟形制是横人字披顶,东壁开一佛龛,佛龛内是民国时期的塑像。龛内东壁画背光,两侧各一塑像项光;南、北壁各画一塑像项光、两身佛弟子。龛顶画宝盖、二飞天、诸天乐;龛上画千佛;龛外两侧各画弟子一身,上云中坐佛各二身;龛下残存回鹘时期绘制的壸门。洞窟甬道的平顶上是回鹘时期绘制一身佛像。北 ...
十四号信箱古墓葬 : 位于木垒至哈密七角井的公路西南约1公里。 墓葬区分布在14号信箱的院落内外,故名。古墓葬有十余座,地表封土已破坏,可看出墓葬形制为石棺墓和竖穴积石墓两类。石棺木以厚0.06~0.07米的石板围成,棺内散布的人骨较乱,为多人两次葬,随葬品有陶片和石珠,初步推断为秦汉时的墓葬。竖穴积石墓长0.17米,宽0.13米,尸骨上压有砾石,随葬品有陶罐 ...
十姓可汗故址 : 《新唐书·葛逻禄传》十姓可汗故址,大致应在今哈萨克斯坦塔拉斯河与楚河流域一带。
尸弃尼国 : 唐代国名。《大唐西域记》尸弃尼国,《新唐书·西域传》识匿、瑟匿,《悟空入天竺记》五赤匿国。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喷赤河东之什克南地区戈尔诺巴达克善自治省西部及阿富汗东北巴达克山东部。
胜金山千佛洞 : 位于吐鲁番市东约40公里,坐落在兰新公路的东侧。遗址共有4处,两处在半山腰,土坯砌成。有洞窟10个,窟内绘有壁画,顶部壁画以卷云纹配成莲花。大殿北窟绘有枯木寒鸦图、葡萄满枝和垂柳成阴图。室内几乎均有回鹘文题记。 另两处在山麓,平面呈方形,土坯砌成。正中大殿左右有长方形纵卷顶的寮房,大殿后面有穹隆顶,四角凹入。曾在这里采集到婆罗谜 ...
施沃沙城 : 中亚古城名。唐高附都督府治所。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库纳布城东北。
胜金乡七康湖古墓群 : 位于吐鲁番市胜金乡七康湖水库南,东经89°35′~89°36′,北纬42°57′~42°58′,海拔182米。古墓群坐落在火焰山北麓的台地上,台地南北70米,东西约1 000米。墓地80%的墓葬已被破坏。观察地表现象,有两种墓葬形制。一种是带斜坡墓道的洞室墓,墓道口向西,地表有圆形石堆。一种是竖穴偏洞室墓葬,洞室内不填实,尸体仰身直肢呈东西向。采 ...
上马崖岩刻 : 位于哈密市小堡乡上马崖村东北约3公里的群山之中,东经95°2′48″,北纬43°2′0″,海拔1 840米。岩刻主要集中分布在山顶适合凿刻的石块上和北坡裸露的黑色石块上,画面达百余幅。内容以动物、人物为主,另有车辆、狩猎及刻画符号等。动物图像中群体动物画占绝大多数,有北山羊、盘羊、狗、骆驼、狼、鹿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人物图像的特点是体 ...
上三宫墓群 : 位于霍城县三宫回族乡上三宫村东北2公里。东经80°52′10″,北纬44°10′。在长约1 000米,宽100米的山坡上,现有土墩墓17座,分两排呈南北方向排列。其中,高约1米,直径15~20米的中型墓有6座,其余均为高0.5米,直径8~10米的小型墓,保存较完好。
上扎格斯台墓群 : 位于察布查尔县城以南上扎格斯台村南3公里,西约3公里为伊昭公路,南倚乌孙山,冲扎格斯台沟口,处在扎格斯台河谷西岸的台地上,东经81°11′,北纬43°23′,海拔1 373米。在南北500米,东西100米范围内分布墓葬约120座,土墩墓数量较多,封堆多平坦,有的凹陷,顶部大多用卵石铺有石圈,石圈略小于封堆直经,封堆高0.5~1米,直径8~15米,多呈南北方向 ...
奢羯罗 : 中亚古城名。《大唐西域记》奢羯罗,古摩陀罗国都城。故址在今巴基斯坦北部之锡亚尔科特。
善见城 : 北魏城名。古罽宾国都城。故址在今印度实际控制区克什米尔斯利那加以东约5公里。今地不详。
鄯善国 : 汉代国名。即古之楼兰国。治扜泥城。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其国境汉时在今新疆罗布泊至若羌县周围地区。西晋时包括今新疆民丰、且末、若羌三县之地,也包括阿尔金山之一部分。鄯善为古代中原通往西域之南道必经之地。
单桓国 : 汉代国名。汉山北六国之一,治单桓城。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府,三国时属车师。故址在今新疆米泉市和乌鲁木齐一带。
莎车大清真寺 : 位于莎车县城,始建于1409年,现保存完好,并于近年修葺一新。内有大殿3间,供祈祷之用。
沙尔托马尔墓地石人 : 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城西北约40公里的沙尔托马尔。石人高1.25米,宽0.25米,厚0.018米,用整块岩石雕刻而成。石人头戴头盔,眼鼻口隐约可见;右臂已残缺,左臂清晰完整。左臂下垂手握腰带,腰带悬挂一把弯刀,腰带右侧有一圆形饰片,下悬一穗状物。现已存和布克赛尔县文化馆。
沙德克麻扎(小麻扎) : 位于霍城县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一团场部东北。东经80°35′,北纬44°15′30″。陵主希依阿买艾买提·沙德克,相传为阿拉伯籍有名的伊斯兰教传教士,死后葬于生前传教的地方。该麻扎建于民国初年,为土木结构,坐西朝东,前檐有四根廊柱支撑。内有四个拱拜孜,中间偏东较大的为沙德克的拱北。
沙彦卡伦(白卡子卡伦) : 清代戍所名。位于霍城县霍尔果斯口岸以北5公里。东经80°24′30″,北纬44°15′。卡伦设置于清光绪八年(1882),驻守索伦营官兵。为方形夯土建筑,南北长38米,东西宽36.5米。现存残垣,高4.6米,顶宽3米。门朝南开,宽3.2米。
沙依拉木石窟寺遗址 : 位于乌什县英阿瓦提乡西北23公里处的沙依拉木山麓英阿特苏河东岸,东经79°29′,北纬42°30′。现存洞窟14个,分布在沙依拉木山麓,山下河谷台地上有寺院建筑一处,文化层经人多次扰动,大量木炭、陶器残片以及铺地的石膏地面散露地表。洞窟平面均呈长方形,剖面呈卷拱形,门均西向临河。洞窟内四壁抹麦草泥,粉刷白灰,有的洞窟残存有局部的 ...
沙哈力克斯坎沟口墓群 : 位于昭 苏县城南 55 公里。东经81°05′10″,北纬42°41′,海拔2020米。沿阿克牙孜沟口斯木塔斯入沟,沿山间公路前行约6公里,在山谷西侧有一条东西向的偏沟,即沙哈力克斯坎沟。在沙哈力克斯坎沟与阿克牙孜沟交汇处南北500米,东西80米的范围内有墓葬约30座。其中,南端10余座,除1座为长宽约6米,微微隆起的方形石堆墓外,均为高约0.5米, ...
沙牙提古城(巴格勒克古城) : 位于柯坪县城西南7公里的巴格勒克村的巴格勒克河西岸黄土台地上,东经79°58′,北纬40°29′30″之间,为南北朝时期遗址,现在部分遗址已被河水冲蚀。城垣北、南、西三面壕沟连通河床,东城垣以河床为天然屏障。古城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米,东西宽约130米。城内有一圆形高土台基,直径约14米,残高约3米,城墙为挖土垛泥砌筑,有的墙段 ...
沙钵城守捉 : 唐代戍所名。《新唐书·地理志》:“自庭州西延城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双岔河故城。据考古调查,在双岔河村北有座约百米见方的小故城遗址。
沙鹿海牙 : 明代城名。亦称肥那开忒、沙鹿黑业。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约80公里,锡尔河北岸之沙哈鲁克亚城。
沙枣泉遗址 : 位于哈密市柳树泉农场沙枣泉村南250米处,东经92°49′43″,北纬43°9′39″,海拔1 088米。 遗址坐落在一高出地面0.7米的土丘上,土丘东西长70米,南北宽50米。遗址已遭破坏,从中部一较大坑穴的坑壁上,可观察到距地表约0.3米、厚0.2~0.3米的文化堆积,采集到大量遗物。其中有陶器、石磨盘、铜刀等,为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沙尔布和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以北沙尔布和谷地,在一块高2米多,宽近3米的紫色砂岩上凿刻一幅岩画。画面上突出地表现一群鹿向不同方向奔驰,另外还有一匹马也在奔驰,画的最上方有一条蛇正在游动,最后面有一骑马的猎人正在追赶,马的前方还有一条狗,是一幅极为生动的追猎图。
沙孜土墩墓 : 位于托里县喀拉托别乡沙孜村。东经82°59′,北纬45°38′,海拔1 880米。在禾角克至沙孜公路长约11公里的道路两侧,分布土墩墓11座,高度1.2~6米之间,直径25~35米,封堆用黄土夹卵石堆积而成,表面铺满卵石,顶部平坦,个别略有凹陷。
沙拉乔克岩画 : 位于玛纳斯县塔西河哈萨克民族乡南约7公里处的塔西河西岸山坡上。“沙拉乔克”,哈萨克语,意为“黄土山梁”。岩画凿刻于一粗质花岗岩圆石的阳面,有一只双角长体大羊,体态匀称,昂首注视前方;其下方为双峰小骆驼,羊的上方有一颈部弯曲,双峰,似驼非驼的动物。岩画均匀为阴刻,通体填实,古朴苍劲。
沙陀州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唐高宗永徽五年(654)置羁縻州都督府,隶昆陵都护府,总隶安西大都护府,后移隶北庭大都护府管辖。故址在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北中蒙边界线一带。8世纪废置。
沙尔霍布墓群 : 位于昭苏县城南约34公里的沙尔霍布乡沙尔霍布村。东经81°11′,北纬42°50′,海拔1 818米。沙尔霍布处于特克斯河南岸的天山前山谷地之中,有土墩墓约15座,主要分布在村北谷地农田中,村内居民点中有4座。皆为高1~3米,直径10~30米的较大土墩,封堆中含有卵石。
森塔斯湖墓地石人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森塔斯湖附近,在一座大石堆墓东面立石人2尊,均面朝东方。 其一,居北的石人,露出地面高2.7米,肩宽0.9米。雕刻出了头和脸面,颈肩界限分明,以下没有雕刻。头戴梯形帽,脸部较宽,浮雕出椭圆面孔,似包有头巾状。眼睛较小,鼻子窄而直,小嘴。其二,居南的石人,高0.65米,肩宽0.6米。以浮雕形式表现圆形脸,阴刻线表现五官,肩 ...
僧诃补罗国 : 唐代国名。《大唐西域记》、《新唐书·斵失蜜传》僧诃补罗国。故址在今巴基斯坦北部萨尔特山之北,杰卢姆河之北岸,距开达斯(Ket-as)圣地约20公里处之科特拉(Kotera)古堡。
僧塔斯墓地石人 : 位于托里县多拉图乡朱玛拜村加依尔山中的一个山顶平台上。东经83°43′30″,北纬45°49′,海拔1 840米。石人高1.3米,宽0.32米,厚0.23米,用一块长条形的青灰色花岗岩雕成。仅雕刻出头部。有八字形胡须。
西千佛洞 第4窟 西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之一,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莫高窟的“姊妹窟”。 西千佛洞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南约35公里党河北岸的断崖上,因其位于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及古敦煌城西而得名。西千佛洞窟区东起南湖店,西至党河水库,全长约2.5公里。现存洞窟22个,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沙州回鹘 ...
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在汉代郁林郡郡治布山县境内,汉墓很多。墓上多有坟丘。西汉时期流行土坑墓和木椁墓,东汉出现砖室墓。比较大的墓有墓道。个别大型木椁墓,在椁室下有殉葬坑,并在墓室外另设车马坑。▲ 贵县汉墓 “二斗二升”铭盘口鼎▲ 贵县汉墓 勾连雷纹铜桶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玉石器、竹木器和漆器等。在东汉后期的墓中,还出土不少 ...
色仍喀拉盖墓地石人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别斯特牧场,在一组石堆墓的东面,立石人1尊,面朝东方。 石人头圆,阴刻了32个小凹坑。脸呈桃形,以阴刻线勾勒出眼、眉、鼻、嘴。脸部面颊有些浮起。
色仍喀拉盖墓葬 : 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别斯特牧场托斯特西南约1.5公里的色仍喀拉盖沟下段两岸的阶地上和坡地上。东经85°56′50″~85°56′51″,北纬47°12′45″~ 47°12′46″。 有石堆墓40余座,直径6~10米,高0.3~0.5米。在一石堆墓前立—石人。
色日克托格拉克古墓群 : 位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城西北17公里,东经78°54′,北纬40°31′,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为唐代墓葬群遗址。墓葬分布于克斯力河谷左侧的扇形台地上,多为圆形石堆或圆形、椭圆形的石圈墓。墓葬中有的封土有塌陷,一般封土直径2~2.5米。墓葬群中的便道,已将一些墓葬封土破坏,地表封土较为明显和较完整的墓葬还有98座。整个墓葬群的分布 ...
色尔克普厄格孜塔木和塔什佛像刻石 : 位于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连木沁到鲁克沁的色尔克普厄格孜沟中,东经89°52′~89°53′,北纬42°50′。 佛像刻石的原料是丛山上崩塌下来的红色砂岩,其中一块长4.5米,宽3.5米,高1.5米,有两个面刻有佛教内容和其他图案的画面。长面刻石上部有两排圆孔,上排9个,下排5个,孔径0.05~0.07米,深0.1~0.14米,间距0.2~0.23米。圆孔 ...
舍木乃尔库热喇嘛庙 : 位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 东经86°8′10″,北纬46°50′40″,海拔1 240米。“舍木乃尔库热”系蒙古语“喇嘛庙”之意。该庙建在戈壁滩上,南、北、西三面为沼泽,东面为旱地。其建筑形式为土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南北长15米,东西宽12米。门朝南开,正面为五开间,门口有木制立柱,门楣上刻有佛教图案。一层高3米,二层高2米,土坯 ...
森塔斯石人 : 位于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阿克托尔村西北约10公里。 东经86°40′48″,北纬48°8′22″。石人倾斜,露出地面高2.34米,肩宽0.6米,面向西南。石人剥蚀严重,脸部破坏。颈肩分界,颈部饰以环状项饰。两臂屈于腹部,作抚物状。
森塔斯土墩墓 : 位于塔城地区裕民县沙尔多拉塔姆村。东经82°48′,北纬46°11′,海拔680米。有土墩墓2座,东西排列,间距30米,高1米,直径10米。
桑得克塔斯墓群 : 位于和布克赛尔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三七团牧业营附近的青得特沟东岸。有墓葬3座,其中2座土墩墓,1座石围墓。土墩高0.4~1米,直径14~18米;石围高0.5米,直径20米。
色城 : 古西域地名。今巴基斯坦西北,印度河西之班努城。
色加尔 : 明代城名。今克什米尔巴基斯坦控制区之巴都马尔。
三十里营房 : 又名苏盖特库如勒,维吾尔语,意为“有柳树的哨卡”。 在皮山县固玛镇南147公里。属康克尔柯尔克孜族乡。清代设哨所,距赛图拉分县(县佐)15公里,故名。地处高原。有维吾尔族数户。以牧为主。叶城—狮泉河公路经此,为高原重要公路站点。
三个桥古墓群 : 位于鄯善县鲁克沁乡三个桥村南,东经89°48′~89°49′,北纬42°43′~44′,海拔约10米。古墓群规模很大,面积约有66.7公顷。由于开荒造田,几乎全被夷为平地。现存墓葬区分为两处,仅存的墓群大多被挖掘,地表散有轮制泥质灰陶。另在该墓区掘得一抱鼓石门墩,通长0.94米,通高0.84米,厚约0.3米,石面有刻花,技艺甚为精湛。古墓群约为唐代遗留。
三道岭细石器遗址 : 位于哈密市西约80公里的三道岭大十字东北角的商店处,遗址现已不存,为一处大型露天煤矿所在。20世纪30年代,在这里的第四纪黄土层最上部和地面上,采集细石器多件,其中有巨大的砾石打击而成的刮削器、小长石片和锥形的小石核等。这种细小石器是用玛瑙和石髓制成的。未见陶器,是距今约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三区革命烈士陵园 : 坐落在伊宁市人民公园内,1959年修建,占地面积为1公顷,分陵墓区和陈列馆两部分,安葬着三区革命领导人阿合买提江等烈士的遗骨。1944年8月,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区爆发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暴动,1949年8月,应中共毛泽东主席的邀请,阿合买提江·哈斯木、伊斯哈克别克·木奴诺夫、阿不都克力木·阿巴索夫、达列里汗·苏古尔巴 ...
三坎克日墓群 : 位于鄯善县鲁克沁乡三个桥村南约800米处,东经89°48′~89°49′,北纬42°44′~42°45′,海拔约-5米。墓地坐落在一道小梁上,几乎所有的墓葬都遭到破坏,地表情况不清,只能看出几座土坑竖穴墓轮廓。采集到陶片数件,石球2件,骨器1件。
三区革命同盟会旧址 : 位于伊宁市阿合买提江路东伊犁日报社院内。三区革命同盟会旧址建于1949年,建筑坐西朝东,南北长18.5米,东西宽21米,建筑面积388.5平方米。该建筑原为阿合买提江作住宅而修建。 后同盟会从阿巴索夫家迁至这里办公。1949年,阿合买提江去北京途中因飞机失事殉难后,在这里举行了追悼会。旧址为土木结构,前排一幢为3层,后排又有两座建筑,有 ...
赛马场墓群 : 位于尼勒克县喀什河大桥西2公里。东经82°27′,北纬43°47′09″,海拔1 046米。在东西约2公里,南北100米范围内有160余座墓葬。两端集中,中间稀疏,多为封堆高0.2~0.5米,直径5~7米的小型墓葬;少量封堆高0.7~1米,直径10~15米,有以卵石堆成的石堆墓,也有铺卵石土墩墓,还有一些为土墩表面铺卵石,周围环绕石圈。
赛力克提土墩墓 : 位于乌苏县赛力克提牧场,或称“沙力克台牧场”。东经84°28′,北纬44°8′30″,海拔1 500米。土墩墓分别位于牧场西北部和东南1.5公里,计有25座,呈西北一东南向链状排列,牧场西北部的尤为醒目,高3~4米,直径约20米,黄土堆积,土墩周围有卵石,顶部平坦或呈圆包状。
赛提喀玛勒清真寺 : 位于塔城市团结街路口。东经82°59′,北纬46°45′,海拔550米。该寺建于1915年。现仅存宣礼塔,塔高20米,塔顶为拱形,长2米,铁旗杆上有新月标志。宣礼塔建筑规模不大,塔体为砖结构,顶部由红砖和方形蓝色马赛克砖建成。
赛依提喀玛勒大毛拉礼拜寺 : 位于塔城市的市中心。由乌孜别克族的赛依提喀玛勒大毛拉动员该地的穆斯林群众捐资修建,故名。礼拜寺建于1915年,造型古朴,维吾尔建筑艺术风格浓郁。礼拜寺由正寺门、礼拜殿、宣礼楼等主要建筑组成,最独特别致的要算宣礼楼了,塔楼的四方形底座高3米,每面有六根装饰性的浮雕圆柱。塔楼的主体高20米,用红砖砌成,白石膏勾缝,线条清 ...
三宫城 : 位于霍城县三宫乡三宫水库东侧,东邻乌伊公路,西濒三宫水库,南北为农田,地处山前平原之上。东经80°47′30″,北纬44°06′40″,海拔640米。城为方形,南北长196米,东西宽193米。夯土筑成,墙垣除南墙大部被推平外,其他三面皆存。墙基残高2米,宽10~15米不等。西墙中段有约10米宽的缺口,或为城门遗迹。东墙和北墙中段城垣外凸,长约10米。城外有护城壕 ...
三道城古城 : 位于哈密市大泉湾乡三道城村西约2公里,东经93°55′31″,北纬42°43′28″,海拔802米。 古城为方形,边长80米,夯土筑成。城内建筑已无,城垣残存,残高约3米,宽10~20米,四角似有角楼。城外有护城壕,宽近10米。时代尚待考定。
三工河岩画 : 位于阜康市三工河乡南约2公里,沿阜康实验林场河沟东岸,南北约3公里的范围内皆有分布。岩画敲凿于扁圆形褐黑色砾石阳面,内容有山羊、北山羊、马、骆驼、狗、鹿等,也有古代骑射人物图形。
塞普勒城 : 位于尼勒克县城以东2公里,其北倚博罗科努山,南靠阿吾拉勒山,坐落在喀什河北岸阶地上。东经82°61′09″,北纬43°46′45″,海拔1 101米。城作方形,南北长320米,东西宽290米,夯层厚0.04、0.06、0.14、0.17米不等。南北城垣中部明显凸出,可能是瓮城遗迹。县城至军马场公路东西穿越城区,辟城为二,城内建筑遗迹皆已不存。城内外散布有大量的陶片,多 ...
萨热喀默斯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萨热喀默斯村东南约2公里处的克兰河南岸的高坡上。东经88°12′28″~ 88°12′29″,北纬47°42′26″。有石堆墓10座,呈南北向排列,其中,石堆最大的直径7米,高0.8米。
萨依罕萨依墓葬 : 位于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南约5公里。 东 经 86°07′07″~ 86°07′08″,北 纬47°13′29″~47°13′30″。有50座石堆墓,呈南北排列。石堆大者直径10米,高0.7米,其余为直径5~6米,高0.3~0.5米的小型墓葬。有些墓葬围有石圈,最大直径为15米。
萨拉姆·沙和特墓地 : 位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下涝坝乡纳瓦库都克牧点西北约3公里,东经92°12′39″,北纬43°3′16″,海拔2 500米。墓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发现古墓30余座。主要为石堆墓,直径2~10米大小不等,还有石围墓,由许多直径1米的小石堆组成一直径15米左右的大石围。地表未见任何遗物。约为隋唐时期的古墓地。
萨斯布拉克墓地石人 : 位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国营牧场。东经86°28′40″,北纬46°44′35″,海拔1 021米。石人高0.75米,宽0.45米,立于石棺墓的东面,面朝东方。刻石为青色花岗岩质,呈长方形,雕刻以浮线表现出人的脸部圆形面廓。眉毛弯曲,眼睛突出,直鼻,嘴微启。颈肩部位凿刻环形饰纹。
萨热喀默斯也斯克乌特克勒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红墩乡萨热喀默斯克兰河西岸的高包上。东经88°12′48″,北纬47°41′45″~ 47°41′46″。有石堆墓56座,分东西、西北两片,分布零散,排列无规则,其中,最大的墓葬直径13米,高1.5米。
洪扎阿育王岩刻:距吉尔吉特100公里的洪扎附近(洪扎河大桥桥东500米处,喀喇刻昆仑公路与洪扎河之间)也有一处重要的岩刻:阿育王岩刻。这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阿育王是远古在两千年前曾颁布了南亚第一套法律,令人将这些法律刻在交通要道旁边的石柱或是岩石上。两千年过去了,现在其他地方同样的岩刻多数己经损毁,这是我们今天仍可以看到的唯一一处。巴基 ...
萨木特墓葬 : 位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尕会敖包唐巴勒玉孜尔,在查干河北山前坡地上,东经90°30′28″,北纬46°21′14″~46°21′15″。石棺墓建在长方形封堆上,石棺长4米,宽1.45米,高0.3米。
萨尔布津岩画 : 位于巩留县城西南的铁克阿热克乡萨尔布津村南18公里处的山谷之中。在伊犁至特克斯公路西侧的沟谷底,有小溪向东北流去,岩画就在溪旁的三块巨石之上。东经81°54′,北纬43°25′,海拔1420米。岩画磨刻在从山崖滑落下的大小石块上,最大的石块高2.2米、宽1.45米,最大的画面高0.59米,宽0.67米,面画模糊,可看出的形体有鹿、羊。从磨刻粗糙、技法 ...
萨尔阿尕什墓葬 : 位于伊犁州尼勒克县克令乡萨尔阿尕什村西1公里的喀什河畔。东经82°14′09″,北纬43°49′22″。有石堆墓4座,呈南北方向排列为一排。用褐色石块夹少量土堆积成。较大的两座顶部微塌陷,高0.2~1.5米,直径2.5~8米。
萨尔乌泽克古堡 : 位于巩留县西部阿尕尔森乡东北5公里的萨尔乌泽克村东北草原中,为一年代无考的古村落遗址。遗址城垣为夯筑,残高约1米左右,宽达3~4米。古堡呈长方形,长约120米,宽约100米。城的方位呈东南—西北斜向,正中线正对龙口山峡。垣内有—大土堆,东侧又有一列小土堆,可能为房基。
萨木特墓地石人 : 位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尕什敖包乡唐巴勒玉孜尔村东北5公里,位于查干河北的山前坡。东经90°30′38″,北纬46°21′14″~46°21′15″。石人立于石棺墓的东面,相距约5米,其北侧立一圆柱状的黑色闪光岩砾石,呈棒锤状。石人与柱状砾石并列。石人用黑色闪光岩砾石雕成,砾石近圆形,露出地面高0.6米,直径0.6米。仅在石体东面的偏东面的偏上部 ...
萨拉逊炮台 : 位于皮山县皮亚勒玛乡境内,南距乡政府36公里。 “萨拉逊”,维吾尔语,意为“木栅栏”,因附近的草地用木栅栏围护,故称。炮台原为黄土建筑,今已坍塌。
萨历萨莱 : 元代城名。亦作萨里萨莱。元属察合台汗国管辖。故址在今塔吉克斯坦克菲尔尼干河流域,米高扬纳巴德城东北之基洛瓦巴德城。
萨捍道 : 唐代道路名。《西州图经残卷》萨捍道,是一条从西州蒲昌县至庭州的另一条交通大道。即由今新疆鄯善县经鲁克沁、吐鲁番,再北上至吉木萨尔县的古庭州故城。萨捍道 : 唐西州蒲昌县与庭州间的道路。《西州图经》: “右道出蒲昌县界萨捍谷,西北合柳谷,向庭州七百三十里,足水草,通人马车牛。”具体路线乃由新疆鄯善之西连木沁北行,沿二塘沟水,经吉格代、 ...
日月将军墓 : 位于莎车县夏马勒巴格。据传1488年哈密卫派两位将军到莎车平息各部族间争并之战,两位将军以发誓赌咒之法(由士兵头顶酒碗,发箭射之)进行排解,和平解决了争并之战,使各部族各安其土。两位将军死后,葬于夏马勒巴格,称“日月将军墓”。墓前原有石人、石马,现已毁,仅存墓冢。
日喀则古寺遗址 : 又称霍拉山废寺,位于焉耆县城西部27公里处七个星乡境内的霍拉山口。沿霍拉山支脉向西北行约20公里至察汗通格,在霍拉山口、山腰和山脚布有18处废庙遗址,占地0.67公顷。遗址之墙基用石块垒砌,墙壁用土块砌成。据说这片建筑曾被大火烧过,现在还有三处遗址较为明显,依稀可辨佛殿、佛龛。该遗址约建于唐宋时期,1957年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
日孜和田古墓古建筑遗址 : 在焉耆县日孜和田农场西北约11公里。此地亦名日孜和田,南距日孜和田古城约10公里左右。在开来渠旁发现有古墓葬,出土陶罐、人骨架甚多。陶罐颈肩部尚印有怪兽面和叶纹。此地原为一大土堆,现仅存土阜一部分,高约10余米,长约百米左右。土阜东头靠水渠旁,还有夯土建筑的墙壁遗迹,周围散布有较多的陶片,大致作红色,颇粗厚,面起弦纹。 ...
月氏都督府 : 唐代军府名。唐高宗显庆三年(658)置羁縻都督府,治阿绥城,隶安西都护府管辖。约于8世纪中叶后,因大食人东渐而废。故址在今阿富汗东北部昆都士(孔杜兹)城附近。
肉孜木巴依清真寺(蓝色桥寺) : 位于塔城市文化路。东经82°58′10″,北纬46°45′20″,海拔550米。该诗建于1932年,伊明乡约的巴依捐钱由肉孜木巴依毛拉修建的。寺长20米,宽10米,高6米。红砖墙铁皮屋顶,寺内铺有地板,共有2间,外面有凉棚。
热孜布拉克岩刻 : 位于伊吾县盐池乡政府驻地东南23公里的热孜布拉克牧点北部的山梁上。共有画面十余幅,分布在西、南山坡的花岗岩上。内容有动物、狩猎、狼吃羊等,其中狩猎画面和骑者形象较为独特。
任尚碑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松树塘北200米处,现移至该县文化馆。石碑为一不规则青色条石,高1.4米,宽0.65米,厚0.42米。刻字部分高1.1米,宽0.37米,隶书。碑文共5行,现字迹模糊,大多不能辨认,但残存文字中有纪年和人名,再以文献作证,为我们了解该碑的历史背景提供了依据。该碑刻于东汉永元五年(93),又称汉平夷碑,为任尚擒斩北单于于除而建。
热比亚—赛丁双墓 : 位于今喀什市南15公里的疏勒县牙曼亚苏吾汗安拉村,是一处有着维吾尔民间爱情故事的著名遗迹。热比亚与赛丁是19世纪初喀什噶尔城附近农村的一对维吾尔青年。热比亚是村巴依(即财主) 的女儿,赛丁则是同村贫农之子。两人自小青梅竹马,长大后互相爱慕私定终身。赛丁之父向热比亚之父为儿子求婚,遭到拒绝,热比亚反被父亲许嫁给本村另一有钱 ...
热海道 : 唐代道路名。是一条由龟兹到碎叶的交通大道。《新唐书·地理志》热海道,即由今新疆库车县经新和、阿克苏、乌什、别迭里山口、纳伦河、伊塞克湖等地区,至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城。
热海 : 隋、唐湖名。亦名大清池。《汉书》阗池,《大唐西域记》热海、大清池,《明一统志》热海、亦息渴尔,《西域水道记》特穆尔图淖尔、图斯库尔,《西域图志》图斯库勒。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之伊塞克湖。
北疙瘩墩也叫什川黑窑洞烽燧遗址,距村子约有5公里。烽燧建在凤凰山顶上,上部覆盖黄土,下部为石山底座,南面山下有坐北朝南的黑窑洞数孔,现今窑洞都塌陷,但残址犹存。此烽燧东与糜不老墩烽燧,西与泥湾烽燧相呼应。烽燧依山而建,夯筑而成,形如覆钵,高7米,顶部2米见方,基部周长47米,夯层厚约0.15米。周围设有防卫壕沟,宽2米,深1.2米,周长110米 ...
▲ 13、傍晚的饮马农场烽火台。▲ 14
▲ 12、旱峡沟南口烽燧遗址,出土过彩绘佛像残件。
▲ 6、敦煌东水口烽火台。▲ 7、敦煌是东面三危山的东水口峡谷,烽火台下有一座冲毁的水库。
▲ 10、敦煌旱峡沟南墩烽火台,建于清朝。▲ 11、修筑在旱峡沟山上的旱峡沟南墩烽火台。
沙枣墩:以墩台四周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
▲ 8、敦煌东面旱峡沟的旱峡沟墩烽火台。▲ 9、旱峡沟墩烽火台。保护范围 旱峡沟墩:以墩台四周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
呵呵沙石墩
疙瘩井墩
空心墩烽燧位于敦煌和瓜州之间,敦煌以东约五十公里,柳格高速和一条省道从烽燧两侧穿过,从路上就能看到它烽燧建于清代,是清代巩固边疆的一个小据点西行路上大多数遗产点是汉唐所留,不要忘了清代也曾向西开拓烽燧高十米余,顶部有女墙,未见梯道,或许当初有木梯或软梯烽燧东侧还有房屋遗迹烽燧南侧有五个土堆,是过去储备的积薪
新墩烽火台
新店子烽火台
土窑墩烽火台东北壁
甜水井烽火台
却米克拜岩画 : 位于尼勒克县阿吾拉勒山南麓的却米克拜沟谷西侧的高冈上,东经83°01′10″,北纬43°36′,海拔1 240米。其西北距阿克塔斯牧场30公里。该沟谷中怪石嶙峋,杂草丛生,绿树成阴,沟谷以南是辽阔的巩乃斯草原。这里的10余幅岩画均敲凿或通体研磨于山冈之上石质坚硬而又平整的岩石面上。岩石呈黑褐色或土红色。画面多向南。内容以动物图像为主。有的 ...
却尔巴里库勒墓葬 : 位于青河县查干郭楞乡玉什库勒村玉什库勒山间盆地。东经90°55′26″~90°55′27″,北纬46°45′47″~46°45′48″。有10座墓葬。其中一座石棺墓长1.2米,宽0.65米,东西方向;其余皆为石堆墓,大者直径12米,高0.6米。
确拉阿尔旦苏土墩墓 : 位于额敏县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一六八团、确拉阿尔旦苏河上游的两岸。东经83°35′,北纬46°51′,海拔1 100米。有土墩墓30余座,呈南北方向链状排列,分为数组每组有4~10座,用黄土、砾石堆筑而成,大小大致相同,顶部平坦,其中一座高2米,直径12米。
雀儿沟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西北1.5公里处的一条南北走向的河谷中,东经88°09′14″~ 88°09′15″,北纬47°51′29″~47°51′30″。岩画凿刻在河谷西岸面东的崖壁上,分布范围长约300米,计有40余幅岩画。其中大的幅面约有10余幅,其中最大的一幅凿刻在高、宽各3~4米的崖壁上,上面凿刻有各种动物上百只和一些牧人等,堪称动物百图。此外还有舞蹈图、杂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