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界:宁波又一考古发布 揭开宁绍地区三千年间的陶瓷之变
▲ 遗址东区航拍图经过4个月的考古发掘,8月29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发布马廊厦遗址考古成果。该遗址为姚北平原地区一处大中型人类聚落,年代从商周延续至明清时期,生动展现了宁绍地区历史时期完整的社会面貌。▲ 汉六朝时期房址马廊厦遗址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堆积深度0.3至1.6米,年代分别为商周、汉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5个时期,共发现灰 ...
▲ 遗址东区航拍图经过4个月的考古发掘,8月29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发布马廊厦遗址考古成果。该遗址为姚北平原地区一处大中型人类聚落,年代从商周延续至明清时期,生动展现了宁绍地区历史时期完整的社会面貌。▲ 汉六朝时期房址马廊厦遗址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堆积深度0.3至1.6米,年代分别为商周、汉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5个时期,共发现灰 ...
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备受国内外学界和社会关注,日前,武王墩墓考古发掘传来最新消息:在出土的20余件青铜器和竹简上,发现写有“楚王酓前”的铭文,经过古文字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武王墩墓主人为楚考烈王,这也为社会关注的“大墓主人是谁”问题,做出清晰定论。大量证据证实武王墩墓主人为楚考烈王▲ 墓室布局前期考古发掘成果多项证据指向楚考烈王 ...
▲ 老庄师宋墓群位置近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配合郑州航空港区基本建设考古勘探发掘时,发现了老庄师古墓群,共有22座墓葬。墓葬年代跨度近1600年,从东汉延续至明清时期,其中以宋金时期仿木建筑的砖雕壁画墓、清代壁画墓尤为精美,对研究古代建筑、家居生活、丧葬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022年发掘航拍古人“事死如生”, ...
▲ 广汉市狮象村南宋石室墓位置图日前四川广汉狮象村南宋小型石室墓考古成果公布,该墓出土铜器、瓷器、陶器等器物,其中出土的手印方形砖,弥补了德阳地区该类器物的空白。▲ M1清理情况及墓室结构据了解,该墓发现于2021年,当年9月16日,接群众举报,广汉市新鸥鹏教育小镇工地施工中发现古墓,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经初步勘查 ...
▲ 皇朝墩遗址航拍项目概况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河南方城八里桥遗址等3项考古最新进展。此次会议聚焦于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其中,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的皇朝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9300—800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 ...
上官婉儿墓带有5个天井隋朝王韶墓,系地面有封土的7天井双室土洞墓 我国墓葬中天井最早出现在汉代,隋唐是墓葬天井的盛行时期。对于天井出现的规律和原因等问题一直没有很清晰的认识。西安附近发掘了几批秦汉墓,类型齐全,时代从秦代至东汉晚期,是分析认识墓葬天井的好材料,下面以《塔尔坡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龙首原汉墓》(西北大学出版 ...
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所藏的一件商代铜鸮卣内残存的液体日前被证实是蒸馏酒,这将我国发现蒸馏酒的年代追溯至3000年前的商代。▲ 检测出3000年前蒸馏酒的商代铜鸮卣据检测项目负责人、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研究员吴朦说,经过检测发现,铜鸮卣内残存的液体存在乙醇等成分,确定是酒类。果酒、米酒,只有发酵没有蒸馏环节,会留下糖类、 ...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当阳博物馆,对位于当阳市坝陵辖区的晏坡墓地进行考古发掘,使埋藏在地下2300多年的车马坑得以重见天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当阳晏坡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和汉代墓葬23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近百件。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一座楚国车马坑,但与之前发现的楚国车马坑不同的是,迄今考古发 ...
埃及宣布重大考古发现:自一个多世纪前发现图坦卡蒙国王陵墓以来首次发现皇家陵墓——图特摩斯二世法老陵墓。据新华社消息,埃及与英国联合考古队近日在卢克索以西的山区发现了图特摩斯二世法老的陵墓,被认为是近年来埃及最重要考古发现之一。埃及旅游和文物部18日发表声明说,这是自1922年发现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以来,首次发现法老陵墓。图特摩斯二世是 ...
▲ 遗址位置航拍照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2024年度山西考古新发现——蒿店遗址。据了解,蒿店遗址是继运城市平陆县良庄遗址后,考古人员在中条山南麓又新发现的一处夏时期遗址。▲ 地穴式房址H10航拍照2024年2月至7月,相关部门开始对用地范围内发现的古遗迹进行配合性考古发掘,历时近五个月,发掘面积350平方米。因遗址地处蒿店村,故命名蒿店遗 ...
湖北当阳晏坡墓地近期开展考古发掘,新发现楚国车马坑,呈马东舆西的车马排列方式,其3车2马的埋葬方式,在湖北属首次发现。这为研究楚国墓葬制度特别是车马埋葬制度增添了新材料,进一步完善了楚国不同等级贵族车马埋葬制度内涵。▲ 楚国贵族车马坑该考古项目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胡刚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晏坡一号车马坑保存较好,车 ...
近日,记者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考古发掘确认,位于沂沭河流域的临沂毛官庄遗址发现首座龙山文化城址。 毛官庄遗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毛官庄东北,原为连绵的土岭,平面略呈椭圆形,面积约14.8万平方米。为配合临滕高速项目建设,2023年10月至2024年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占压遗址区域进行发掘,清理灰坑80座、墓葬40座、房址 ...
· 项目概况 ·新庙庄遗址为冀西北泥河湾遗址群的一处重要地点,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浮图讲乡新庙庄村西200米处的西沟两岸,地处泥河湾盆地中部南侧的深山中,桑干河南岸一条支流的两岸。与泥河湾盆地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盆地内桑干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区域不同,该遗址分布于盆地南缘大南山中的一个小盆地中,所在位置海拔较高,约1200米。图1 遗址位 ...
· 项目概况 ·一遗址概况郑家沟及其周边遗址分布图郑家沟遗址位置图(上为北)郑家沟遗址位置图(上为北)郑家沟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西南隅塔儿村乡郑家沟村西100米处的高地上,海拔1014.6 米,东北距宣化古城30 公里,北距张家口市中心 25 公里。南有桑干河,北临洋河,东北为燕山山脉,西为阴山山脉,南有太行山山脉,处于“三山两河”之间, ...
2月22日,记者从2025年苏峪口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论证活动中获悉,苏峪口瓷窑址发现中国最早的“高石英瓷”,将瓷胎“二元配方”从元代提前至宋夏时期。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调查时首次发现苏峪口瓷窑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2021年至2024年,为探索西北地区精细白瓷生产的窑业面貌、找寻西夏陵与西夏寺院等出土精细白瓷产地等学术问题,宁夏文物 ...
蜀道,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跨越了3000年历史。2015年,蜀道正式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8月,四川省政府成立了蜀道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尹力任组长,全面开启了蜀道申遗的“冲刺”之路。早在古蜀道正式启动申遗之前的2012年,一场旨在全面调查米仓道的高规格考古探险便已完成。专家们普遍认为,米仓古道以汉中为起 ...
摘要:2016年,张献忠沉银遗址盗掘案破获后,追缴回一枚永昌大元帅金印。从形制特点和印文风格看,它应为一方明代金印。此印采用干支“癸未年”纪年,与宋代以来官印年号纪年的方式不符,印文语言又与明代各个地方民族政权的官方文字不吻合,应为明代农民起义军所铸。整个明代,农民起义军活动的年代中有“癸未年”的,只有明末,金印当为明末农民军铸造。 ...
羊耳坡遗址 墓地(航拍)12月18日,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段)重大考古成果通报会在西昌举行。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报,这次专项考古发掘中,在铁路施工红线内,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和文物。此次考古,不仅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川西南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同时,四川境内除成都平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先秦时期聚落群也 ...
摘要:2016年,江口沉银遗址文物盗挖案件破获后追缴回一件“永昌大元帅印”。该印的虎钮及尺寸与明代和南明将军印类似,同时采用了明代官印的九叠篆文,当为明代至南明时期所制。金印多见于明末农民起义政权中,但“元帅”为起义军最高领导者才能有的称号。明末农民军领袖能和江口沉银遗址产生联系的只有张献忠一人,该印制作于1643年,正是大西军向南征战 ...
近日,2018年度“四川古代石刻文字调查与整理”完成招投标工作后,各中标单位分赴所承担的工作地域广元、绵阳、德阳、宜宾、雅安、南充、达州、眉山、自贡开展工作,标志着四川古代石刻文字的调查工作全面铺开。 按照工作方案,本年度确定了上述9个市为今年开展工作的范围,要在3个月内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上述地域共约1万处古代石刻文字的4万张拓片,可 ...
我省古代石刻文字大多分布于野外,以砂岩为主,由于遭受自然风化、霉苔、酸雨等自然侵蚀和随意刻划等人为破坏,导致石刻文物损坏严重,保存现状不佳,亟待采取抢救性措施。另根据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重要石刻文字不能使用人工捶拓,以免对石刻文物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坏。 为全面调查和保存我省的古代石刻文字,原则上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馆藏三级以上 ...
在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古人类拥有怎样的生业经济模式与植物利用方式?气候环境变化又如何影响古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吴妍研究员团队联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伙伴,分别在广西福兰遗址、江西岸遗址开展植物考古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 ...
流经晋陕大峡谷的黄河从偏关入晋,奔腾而下,途经山西4市19县,共计900多公里。虽日夜穿梭,始终未能阻隔两岸先民的交流,先后形成了十余处流传至今的古渡,成为南来北往、东进西越的重要关口,搭建了南北民族交流融合的山西桥梁,铸就了山西黄河文明的参天丰碑。 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万年文化史的塑造以来,黄土高原东部黄河先民一衣带水,彼此促进,在距今4 ...
一、引 言 绵羊(Ovis arie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偶蹄目(Artiodactyla)、洞角科(Bovidae)、羊亚科(Caprinae)、绵羊属(Ovis)。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养动物之一,绵羊在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为古代人类社会提供了许多稳定的、高品质动物蛋白来源和皮、毛、奶等产品,还在宗教祭祀和占卜等方面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一发掘概况 丰润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丰润镇丰润村东北500米的台地上。遗址所处地形东高西低,呈阶梯状。根据地表采集遗物分布情况,初步判断遗址范围北、西、南三面均到台地边缘,东到台地顶部,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300米,分布面积30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和东周时期的遗址(图一)。2009年4月,为配合太佳高速公路的建设,山西 ...
古代不同地区对蛇的认识和利用基本是相近的,无论从其形象还是特性而言,蛇都被当作一种灵物,我们可以在早期的不同文明中看到这样的形象(图一),蛇被放在一种关系之中,作为辅佐或者控制的对象以强化某种神性和力量。图一 米诺斯文明“蛇女神”陶塑像(BC1600) 北方地区的东周青铜器上见有类似的图像,学者们概括为“操蛇”、“践蛇”、“珥蛇”、“衔 ...
一、项目概况 北塔地墓地位于阳曲县北塔地新村西200米处,是为了配合阳曲县暖泉湾片区华强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二、主要收获 墓地内共发掘墓葬3座,M1、M2为金元时期壁画墓, M3为明清时期土洞墓。M1、M2皆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壁面之上为仿木构砖雕,分别砌出斗拱、撩檐枋、椽 ...
祥龙摆尾留瑞气,灵蛇出洞迎新春。在乙巳蛇年来临之际,和大家浅谈一下生肖蛇、蛇纹以及五毒纹的源变、文化内涵及所蕴含的民俗风情。 蛇,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神秘生物,因其独特的形态与习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原始时代,由于人们的未知与恐惧,在与大自然长期斗争的过程中,渴求寻求强大而神秘的力量来保护,便产生了早期的动物崇拜。 ...
一、项目概况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是北朝至明代古渡与故城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的黄河之滨。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蒲津渡位于蒲州故城西城西门外,是黄河中游古代三大渡口之一,是连接河东与关中的重要通道。历朝历代多次在蒲津造桥,以通河之东西,最著名的当属唐 ...
9月22日,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向社会公布。 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 这是刚刚完整揭露的一座红山文化积石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 首次发现了“南方北圆、南坛北冢”的墓葬兼祭祀为一体的建筑遗存,并一次性出土 ...
▲ 发掘现场“这个二号墓非常特别,它不是一个真正的墓葬,它是一个葬车的车马坑。车身比较长,长度达到七米,宽度有两米多。车在规模上也是比较罕见的。这在开鲁多年辽墓发掘历史上属首次发现。没有被盗扰过,所有的文物信息,基本都保留着。”开鲁县博物馆馆长马海介绍。▲ 发掘现场▲ 马车构件经过多天的清理发掘,目前二号墓出土了银牌饰、铜制的流苏 ...
在新石器时代中早期,古人类拥有怎样的生业经济模式与植物利用方式?气候环境变化又如何影响古人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吴妍研究员团队联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合作伙伴,分别在广西福兰遗址、江西岸遗址开展植物考古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 ...
大家好,我是文宝,你们的专属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启一段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馆舍初识中国考古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自2023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已吸引了无数历史爱好者和文化追求者的目光。大家看,博物馆的建筑外形似尊,庄重而典雅。它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延长线上、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内,地 ...
中国考古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历史中国 鼎铸文明——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文献精品展”,常设展厅有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余件都是我国文物中的精品,都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没有一件是赝品、复制品或者是其他的争议品。在其他的博物馆中,有一些展品是复制品,但在这里,呈现给观众的全部都是“货真价实”的原件。该馆的很多展品都是国宝级文物 ...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型城市都纷纷新建地铁线路,随之而来的便是配合地铁及周边地区建设工程的考古发掘,发现了众多遗址和墓葬,并出土了较多文物。比较典型的有西安市地铁工程基建考古发掘,已发现古墓葬和古遗址上千处,以至于一度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然而,地铁和考古遗址的“缘分”,并不能因考古发掘工作完成而结束。配合基建工程的考古发掘固然是对地 ...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 发掘500件文物 2021年3月20日从在成都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获悉,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三星堆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四 ...
· 项目概况 ·一遗址概况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地处滇池东南岸最肥沃的湖滨冲积平原,东北距石寨山古墓群约1公里。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平方公里,是云南高原已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较丰富的商周至秦汉时期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是研究西南边疆考古及相关历史的重要考古学遗存(图1)。图1 河泊所遗址位 ...
· 项目概况 ·一遗址概况西旁景教寺院遗址位于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沟街道达甫散盖社区北面、火焰山南麓一座山岗上,为国内外现存罕见的景教遗址之一。(图一)主要年代为唐至元代的高昌回鹘汗国时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勘测面积约2500平方米,分布于山岗顶部、岗坡及周围,包括建于岗顶和岗坡上的各种建筑遗迹、南面通达山下的路径遗 ...
· 项目概况 ·图1 莫尔寺遗址位置图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莫尔村东北,距市中心约33公里。遗址建于古玛塔格山东南部侵蚀台地上,是一处汉唐时期的佛教寺院遗址。2019-2024年,在“考古中国-多元宗教及本土化研究”重大课题框架下,开展了持续性主动发掘,较系统地揭示了遗址的文化内涵、寺院布局和演变过程,提供了我国早期大型地面佛寺 ...
· 项目概况 ·一遗址简介图一 钓鱼城位置图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西距合川城区约5公里,南距重庆城区约56公里(图一),海拔高程约186~391米。在13世纪宋元战争中,钓鱼城为南宋巴蜀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关键支柱之一,其地雄关高峙、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扼嘉陵江、渠江、涪江之口,居高临下、凭山控江,实为巴蜀要冲。城中军民“ ...
· 项目概况 ·德化大垄口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化窑的重要组成窑址之一,位于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内。为配合遗址公园保护展示需要,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4年9月至12月,福建省考古研究院与德化县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对大垄口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650平方米,发掘区域分Ⅰ、Ⅱ区,揭露两处明清时期窑炉遗迹以及部分作坊遗迹,出土一批明清 ...
中国美术研究丛书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孔令伟 著《悦古:中国艺术史中的古器物及其图像表达》关注的焦点是古器物的图像表达方式问题,包括版刻、手绘和传拓这三种基本形态,并探讨古物鉴赏所产生的历史感、历史知识与象征性含义以及古器物及相关图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该书从应用、研究、鉴赏三个角度出发,重新梳理古器物与图像学,及 ...
苏州是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有完好的城垣城门和水陆交通体系,是公认的南方古代城市代表之一。一般认为苏州古城始建于春秋晚期,先后经过春秋吴国都城姑苏城、战国越国都城姑苏城、战国末期楚国江东郡城、秦汉会稽郡城、六朝吴郡郡城、隋唐及以后苏州城,并一直延续至今,是典型的古今叠压型城市。苏州古城内建筑密度高,各级文保单位和文化遗产点众多 ...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文化遗产杂志 ,作者张治强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5年第1期 笔谈“整体性保护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P4-7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 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 ...
王庄遗址,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苗桥镇,遗址面积达63万平方米,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大型聚落。该遗址因其在考古学上的重要价值,荣获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荣誉。项目进展永城王庄遗址位置图 2024年度,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担任团体领队,王庄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显著进展。本年度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新发现大汶口时期墓葬共计45座,目 ...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争耀)2024年12月28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2024年3月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陕西省宝鸡市岐山(扶风)县周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了周原遗址西周时期的三重城墙,极大地丰富了对周原遗址商周时期聚落结构的认知。此外,考古人员首次发现了一片刻 ...
2024年10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考古队在河北雄安新区雄县古州城遗址考古中发掘出土了罕见的唐代龙首。该龙首是在古州城内一处唐代高等级寺院建筑遗址旁边的砖瓦坑中发掘出土的,一起出土的文物还有大量的唐代砖瓦、莲花瓦当、开元通宝钱币等,初步判定为唐代龙首。该龙首应位于房顶的垂脊末端,或者是在戗脊上,准确 ...
一、工作概况 该批墓葬位于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东关村村南,地势平坦,北距紫金山约4公里,南距涑水河约1.8公里,距中条山约4.8公里。2024年8月-10月,为配合绛县市民广场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当地文物部门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金代纪年壁画墓2座。二、工作理念 发掘坚持精细化发掘理念,清理之前用相机记录原始位置,用录像机记录墓室发 ...
一、项目概况 2024年7月-9月,为配合长治高新区翟店工业园延安北路(高新大道-产业大道)道路工程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对长治市潞州区陈村西北部勘探发现的一墓地进行了发掘,本次发掘共计清理墓葬9座,均为宋金时期。二、主要收获 9座墓葬中仿木结构壁画墓4座(M1-M4),仿木结构砖雕墓1座(M6),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2座(M5、M8),土洞墓2座(M ...
中秋之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又到一年中秋节,一盘月饼,一轮明月,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团圆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起源于先秦,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