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老司城遗址谢圃地点调查简讯

湘西彭氏土司的权利中心,土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保存最完整的土司遗址之一,于201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谢圃地点为老司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老司城遗址上游约2千米的谢圃寨,灵溪河在此处曲折而形成一个台地,一面背山,三面环水,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据民国《永顺县志》记载:“谢圃公署明宣慰使彭明辅建,明辅晚年退居林下,受阳明之学,因此建”。改土归流后,向姓居民长居于此,长期的修建与农

• 阪上走丸的重庆钓鱼城遗址衙署区保护工程

钓鱼城遗址位于重庆北部合川市东城区嘉陵江东岸的钓鱼山上,海拔186米~391.22米。钓鱼城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间,被称为“川中八柱”的重要山城防御据点,后毁。其2.5平方公里的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内,现存有8公里城垣、8座城门,以及炮台、墩台、栈道、暗道出口、水军码头、兵工作坊、帅府、军营、较场、天池、泉井、马鞍山(蒙哥中炮风处)等宋、元军事及生活设施遗址。另外,山上还有、保留有唐代悬空卧佛、千佛石窟、

• 考古快照 ||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

考古快照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M190 清理工作照片 枣树林墓地位于湖北随州曾都区东城办事处文峰社区一组、二组、十组,坐落在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岗地上,面积约26000 平方米。2018 年10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随州市博物馆、曾都区考古队等单位对枣树林墓地开展主动发掘。 发掘情况显示枣树林墓地是春秋中晚期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

• 江苏省常州市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发布

  9日,常州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暨中国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市召开,崧泽文化高等级聚落青城墩遗址考古成果首次对外发布。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位专家对该遗址的文物保护和考古成果进行论证。副市长陈正春出席开幕会并致辞。  青城墩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时期重大考古研究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从崧泽到良渚”的组成部分。  该遗址位于常州市横林镇张村,南距大运河2公里,距 ...

• 石峁追音四千年——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人类已知时代最早口簧

  日前,记者从陕西省神木市召开的石峁遗址皇城台考古新发现暨口簧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石峁考古工作再次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在石峁皇城台地点发掘出土的口簧与相关遗物,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时间(龙山时代晚期)最早,数量最大的一次口簧发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1、“簧”,人类拥有的第一件乐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诗经·小雅·鹿鸣》)相传,“簧”为始祖女娲发明,早在《诗 ...

• 簪花仕女等传世唐代名迹首次全集结,辽博呈现绚丽大唐

传世唐代书画名迹极其罕见,任何一个展览能有一两件传世唐代名迹或许已经可以被称为轰动,而从今天(10月7日)开始,由于清代末帝溥仪等历史原因而收藏唐代书画名迹极多的辽宁省博物馆却一次性拿出了其全部收藏的唐代书画名迹及宋摹唐画、碑帖等,倾囊展出,并与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收藏的唐俑、唐琴、《高逸图》(摹本)《五牛图》(摹本)等一起亮相,构成了一道绚丽无比的“又见大唐”特 ...

• “又见大唐”:看倾囊出展的辽博藏唐代书画与唐代金器、雕塑

传世唐代书法、绘画的收藏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重要特色,2019年10月7日至2020年1月5日,辽宁省博物馆将举办大型文物特色展览“又见大唐”。展品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与唐代有关的绘画、书法为主体,辅以故宫、上博、陕西等地收藏的唐代金器、三彩器、木器、雕塑等多种品类文物。澎湃新闻获悉,此次由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展览中,辽博将馆藏唐代书画倾囊出展,是建馆至今首次。在展出的38件国家一级文物中,有《簪花仕女 ...

• “千年文脉 朐海遗珍——海州张庄古墓葬群阶段性考古出土文物展”在连云港市博物馆亮相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推进考古成果服务社会。国庆期间,由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连云港市博物馆承办的“千年文脉朐海遗珍——海州张庄古墓葬群阶段性考古出土文物展”,在市博物馆一楼彦涵厅正式亮相。本次展览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系列展之一,并且是首次全面展示了海州张庄古墓葬群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可喜成果。展览古墓葬群出土文物为中心,以一张张图版展示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前后,以一件件文物讲述历时 ...

•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七千五百年前石雕神人面像

 日前获悉,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塔尺营子遗址出土文物中,研究发现一件距今约7500年前的石雕神人面像。  这件石雕神人面像为灰色燧石质长方体,长宽厚分别为9.2、5.17、3.05厘米,磨制光滑,各面有明显而均匀的外弧,边棱甚锐。器体正面的上部用阴刻技法刻出以人面为中心的图案,下部刻一道横线。人面圆睛,长弯眉,山形鼻,窄平口,口的两侧显上下獠牙,牙外侧有双弧线,外弧线并附外射的放射状长尖齿突 ...

• 隋唐早期安徽欧盘窑址陶工的生活史

  近些年来,通过考古遗址中出土人体硬组织(骨和牙)进行多稳定同位素的分析,重建个体层面上的先民生活史(如哺乳断奶、生存方式变迁、生理健康、迁徙活动等),已成为国际生物考古界新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高等级人群(如国王、贵族等),罕见探讨社会底层的生活史。  China,既指中国,也代表了中国灿烂的陶瓷器。中国古陶瓷,体现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文明。然而,作为陶瓷的制作者和创造者 ...

• 漆光溢彩——馆藏楚汉漆器精品展

  一、总体说明  1、展览主题:精选馆藏楚汉漆器珍品,欣赏漆光溢彩,感受楚风汉韵。  2、开展时间:2019年5月1日  3、展品数量:49件(套)  4、展出地点:荆州博物馆临时展区  5、展厅面积:300㎡  6、展览结构:  ①前言  ②第一单元 箪食壶浆——饮食类  ③第二单元 屏居佳器——起居类  ④第三单元 风雅与共——娱乐类  ⑤第四单元 魂乎归来——丧葬类  ⑥结语  二

• 陕西石峁遗址核心区皇城台建造年代距今4100年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科技人员通过对陕西石峁遗址的遗存物取样并进行碳14年代测定,目前初步确定了石峁遗址核心区域——皇城台的建造年代,大约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间。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南缘。目前考古工作者已经在这里发现了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垣,城内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是目前中国发现最大的史前城址。  其中,皇城台是石

• “古代丝织品文化展”,首博讲述织绣印染文化的绚烂

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 近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共展出文物175件组,集合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隆化民族博物馆、福建博物院、荆州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海西州民族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4个省市自治区共22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的文物藏品,并得到了宁夏固原博物馆的支持。展览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物讲述中国织绣印染 ...

• 嘉定博物馆“六十岁”,顾维钧钱镜塘都曾捐赠文物惠及桑梓

澎湃新闻从上海嘉定博物馆获悉,“恭敬桑梓——嘉定博物馆建馆60周年捐赠展”9月27日在嘉定博物馆开幕,展出书画、印章、铜器、玉器、瓷器在内的藏品七十余件(套),这些展品为嘉定博物馆从历年来接收捐赠的文物中遴选出来的文物精品。今年恰逢嘉定博物馆建成开馆60周年,嘉定博物馆建馆60年来,接受了大量社会贤达和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奠定了博物馆的馆藏基础,此展意在献礼建馆60周年华诞,并回馈捐赠者们“化私为公、惠及桑 ...

• 痴迷青铜器的希拉克,曾专门在爱丽舍宫接见上博代表团

当地时间9月26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逝世,享年86岁。在得知希拉克总统逝世消息后,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克伦昨晚对澎湃新闻表示,希拉克生前酷爱中国文化,且痴迷研究中国青铜器。1997年5月18日,希拉克总统访华时将上海博物馆作为最后一站,且多次会见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青铜器研究专家马承源,与其交流青铜器知识。希拉克总统还曾在爱丽舍宫总统办公室接见了上海博物馆代表团,“原定10分钟的接见议程,当时上博代表团在总统府与 ...

• 从河姆渡的猪纹陶钵开始,首博全景呈现古越文明

由北京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将于明天在首都博物馆展出。今天上午,首都博物馆举办发布会并组织媒体探班展览。此次展览将展出450余件古代浙江、越地宝藏,其中仅一级文物百余件,是浙江地区的文物文化资源首次在京全景式呈现。包括已被载入教科书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良渚古城遗址出土文物等,此次展览也将一一呈现。“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从史前直至明清时期,展示了浙江历史文 ...

• 看七百年的上海县与三千年马桥文化,闵行博物馆今开馆

历经半年多的试运营和闭馆维修,闵行博物馆新馆今日正式开馆。据悉,新馆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共三层,设“上海县七百年展”、“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三个常设展,通过丰富的文物、文献资料和现代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全面地展示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及璀璨多姿的民族乐器文化。除常设展之外,临时特展"丝路启航——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也在今日对公众开放。闵行博物馆外景据闵行博物 ...

• 现场|“哭之笑之”的八大山人,在南昌重看其写意缘起与影响

以简笔大写意影响中国画史三百多年的八大山人是中国文人画史上的一座高峰,经历了明清巨变的他,笔下“墨点无多泪点多”,既有疏旷清远的飘零之荷,厚重苍浑的古劲之树,也多“白眼向天”的倔强之作,他在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连写,取“哭之笑之”之意。八大山人何以在中国画史上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八大山人的风格源头何在?他的影响到底在哪里?如何看待八大山人在当下的意义?9月23日,由故宫博物院和南昌 ...

• 上博新展“花满申城”:彝族龙纹月琴等55个民族文物聚齐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花满申城——上海博物馆少数民族工艺馆新陈列”9月23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项目之一,此次展览于9月24日起正式对外开放,集中呈现我国少数民族工艺丰富的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其中,最新展出的维吾尔族胡西塔尔、热瓦普、小号;塔吉克族四弦琴;藏族龙首纹岗冻;蒙古族马头琴;彝族龙纹月琴;朝鲜族圆鼓;苗族古瓢琴;傈僳族四弦琴等来自9个民族的12件民族乐器是此 ...

• 山西博物院百年,文物大省的底蕴与眼光

今年是山西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作为文物大省的山西如何梳理其建院百年历程?9月22日晚山西博物院举办“博物馆之夜” ,同时开放“山西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特展”、“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百代标程——董其昌书画艺术展”三大主题展览,以及一场“全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论坛”。山西博物院夜景9月22日上午举办的 “全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论坛”云集了来自全国的44位省级博物馆、纪念馆馆长。论坛由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主持 ...

• 四千年前的石峁遗址地面,神面纹石立柱依然矗立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被誉为“石破天惊”式考古发现之一。随着石峁遗址发现,陕北成为了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的焦点地带。考古工作者“初步认定此石峁城址修建于龙山中期,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早期毁弃”,距今4300年左右。据《华商网》报道,石峁遗址近期又有新发现:神面纹圆型石立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孙周勇表示,这有可能是“图腾柱”。未来石峁遗址博物馆 ...

• 寻访|《死海古卷》、彼拉多石碑等以色列文物与遗迹的背后

历史上的耶路撒冷伴随着帝国兴替、权利的争夺,公元前3200年这片土地上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公元前1900年,迦南人成为了第一代居民……此后,她从山间小城到圣地,或源于《圣经》的讲述,《圣经》也被认为是一部耶路撒冷的编年史。历史由事实和神话构成,对应到建筑遗迹和博物馆中耶路撒冷,勾勒出的是一部部西方文化史和社会史,澎湃新闻前不久探访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和耶路撒冷古城等历史遗迹,由文物为线索,探寻其背后可见的遗 ...

• 从“山鹰之子”看安第斯文明:秘鲁文物汇聚山西博物院

今年是山西省博物院成立100周年,百年来,山西省博物院不仅承担起了山西这座文物大省的文物收藏、保护与研究、展示的重担,也积极引进了许多国外的优秀展览。9月24日即将开幕的“山鹰之子——安第斯文明特展”即是其中一个。据悉,此次展览汇聚秘鲁11家博物馆收藏的历年重要考古出土文物,从“复杂社会的雏形”、“地方文化的多样化”、“跨区域政治体系的建立”、“最后的帝国:契穆王国和印加帝国”四个单元系统展现安第斯文明的 ...

• 圆明园再修复11件文物:修复碎片达500多片

今年,圆明园启动“修复1860”工作,对大量文物碎片进行拼接修复。近日,第二期项目再修复11件文物,包括地天母铜佛像、康熙青釉莲瓣碗、康熙青花龙纹碗、康熙釉里红二龙戏珠纹碗、乾隆梵文青花高足碗、康熙釉里红夔龙纹碗、康熙祭蓝釉盘、康熙釉里红龙纹碗、雍正青花碗、康熙青花莲瓣石榴纹碗、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修复碎片达500多片。此次修复文物年代相对完整,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釉色多样。首批修复好的6件文物已在圆 ...

• 竹子的百变造型:纽约大都会藏日本竹工艺品首次回日展出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竹工艺名品展”9月13日开幕,首次展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 Abbey 夫妇旧藏日本近代竹工艺品。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馆藏的近代工艺名品也将并置展出,包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名匠作品和日本“人间国宝”作品。本次展览持续至12月8日。随着国际社会对日本工艺的评价越来越高,竹工艺品因其特有的美学气质与表现形态而备受关注。其中,美国纽约的 Abbey 夫妇所藏日本近代竹工艺品十分知名,被称为“Abbey藏品”。2 ...

• “史学70载 共筑中国梦”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史学成就展”在北京开幕

 9月25日,在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历史研究院以院属各单位为依托,联合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首批成员单位,在京共同举办以“史学70 载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史学成就展”,全面梳理新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系统总结新中国史学研究的成长历程,完整展现新中国史学研究取得的辉煌成就,热情讴歌中国史学繁荣发展的新时代,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本次开幕式由中国历 ...

• 重磅丨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发现七千五百年前石雕神人面像

  日前获悉,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镇塔尺营子遗址出土文物中,研究发现一件距今约7500年前的石雕神人面像。      这件石雕神人面像为灰色燧石质长方体,长宽厚分别为9.2、5.17、3.05厘米,磨制光滑,各面有明显而均匀的外弧,边棱甚锐。器体正面的上部用阴刻技法刻出以人面为中心的图案,下部刻一道横线。人面圆睛,长弯眉,山形鼻,窄平口,口的两侧显上下獠牙,牙外侧有双弧线,外弧线

• 湖南临武县黎家坪发现6座汉代墓葬

2018年11月,临武县汾市镇黎家坪村村民修建乡道时发现有古墓被盗。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时派人到现场勘察并按照程序上报到湖南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后,2019年1月底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黎家坪被盗古墓的抢救性发掘工作。现将发掘的墓葬简要介绍如下。01位置黎家坪古墓位于临武县汾市镇黎家坪村东南约500米的的两处低缓丘陵山岗上(图一),古墓东侧约500米为

• 《酃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初稿完成编制

湖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酃县故城遗址,城址由大、小两城组成,小城位于大城西北角,小城、大城外都设有护城河,仅小城外侧有城墙。城址南北长约650米、东西宽约550米,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据文献记载,衡阳酃县故城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历经西汉、东汉、三国,至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因酃县入临烝县而废止,存续时间长达597年,拉开了衡阳市建城的序幕,是衡阳境内存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古城址。

• “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开幕

由北京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主办的“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 于2019年9月27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浙江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历史绵长。“穿越——浙江历史文化展”从史前直至明清时期,展示了浙江历史文化的灿烂辉煌。浙江故称“越”,展览中古代浙江、越地宝藏悉数登场,邀请观众穿越时空,跨越海洋,走进越地,了解越人。展览按照浙江历史发展脉络加以归纳总结,形成一条主

• 内蒙古阿拉善多处文物遗址取得重大发现

  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物局获悉,该局日前在阿拉善盟境内对多处文物遗址点进行踏查时,取得重大发现。  库仁淖如障址位于阿拉善盟阿左旗乌力吉苏木和红古尔玉林苏木交界的沙漠地带,工作人员在地表发现了大量灰陶片,以及铜箭头、铜纽印、汉五铢等实物,还发现了少量西夏、元时期瓷器碎片。考古人员发现的墓葬。 李亚男 摄  据该盟文物局局长景学义判断,这是一处典型的汉代障址。它的发现意义重大,填补了该盟长城遗

• 考古先行 北京迎来“大发现”时期

 孙勐初到通州潞城镇古城村时,带着一个任务——找路城。   这座古城的名字从汉代史册绵延下来,西汉叫路县,东汉称潞县,如今叫潞城。它在北京东部繁衍生息近两千年,到了清代仍存,随后消失在大地上。2016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先期考古启动,一座砖室墓葬从通州潞城镇出土。这一角掀起了路县故城的盖子。   那时,一个关键谜团还没解开,路县城墙在哪里?确定了城墙位置,才能找到完整城址,还原这座县城里的汉朝。

• 孟加拉国十字形中心神殿遗址的发现

 在佛教建筑史上,出现过一类特殊的建筑,被称为“十字形中心神殿”,其本质就是金刚乘中的曼陀罗。曼陀罗具“含藏宇宙本体”之意,修行者可以在曼陀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摆脱一切干扰,感受宇宙与人之对应性。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孟加拉国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基金会,对孟加拉国达卡市郊毗诃罗普尔古城内的纳提什瓦遗址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发掘,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一方面通过精细的地层和遗物 ...

• 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工作推进会

9月2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工作推进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主持会议,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中央部委代表,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外交协会、敦煌研究院、西北大学等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代表和专家及国家文物局各司室、直属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学习和贯彻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一千多年前那场大火,烧掉了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宝塔

导读:永宁寺塔从建成到焚灭,存世仅十五年,见证了北魏王朝从鼎盛到覆灭的最后一段岁月。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家一、火劫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然燃起大火,浓烟弥漫,中心尖塔和木构屋顶被焚毁。这座建筑位于塞纳河中心的小岛上,始建于1163-1345年,是最经典的哥特式教堂之一,因为维克多·雨果的小说而闻名世界,同时也被视为巴黎的象征,曾经多次经历重修。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惨遭破坏,实在令人痛心。至于失火的

• 西安香积寺村北发现十六国时期家族墓地

发掘区全景香积寺村北十六国时期家族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子午大道以西,香积寺村以北700米处,北距汉长安城17.7公里,地处高阳原东南部。2017年11月-2018年6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设,在项目用地范围内发掘了7座(编号M1-M7)十六国时期墓葬,获得了一批较为重要的考古资料。此次发掘的7座古墓葬规模较大,排列有序,所有墓葬分为两排,其中1座位于北排中部偏西,其余6座位

•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甘肃携手启陇东地区周秦文明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大学18日在兰州共同签订“陇东地区周秦文明研究”项目合作协议。  陇东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南以关中北山为界,西起六盘山,东阻子午岭,北达庆阳环县,自成地理单元,是古丝绸之路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对研究东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陇东地区与周人的崛起和西周的灭亡均有密切关系,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18日介绍说,有鉴于此 ...

• 浙江宁波陶公山发现东汉时期砖室墓群

  2019年8月中旬,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院士中心配套道路总承包(EPC)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于建设村陶公山发现古代墓葬。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报后,迅即组织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踏查和初步勘探,共发现砖室墓葬3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社会事务管理局的支持协作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3座古墓进行了抢救发掘,目前已完成野外发掘工作。  发现的3座古墓皆为平面凸字形砖室券顶墓,长度

• 四海归心 国宝归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背后的故事

  这是一条回归之路。  这也是一条中华民族梦圆之路。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从70年来促成的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中,遴选了25个案例、600余件回归文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从一个独特侧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  1.克艰克难 荣归故土  走进展厅,一幅大型喷绘的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喷泉遗迹的照片就撞入眼帘。画面下方,就是12个著名的“ ...

• 听一曲真正的“千年清音”:千年唐琴在西子湖畔抚响

时当仲秋,古琴悠悠,一曲清徽最可听。在西子湖畔的杭州剧院,结合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系列活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9月17日晚,浙博镇馆之宝之一的唐代落霞式 “彩凤鸣岐”七弦琴与另一唐琴“疏影”在“千年清音·浙江省博物馆藏唐代古琴音乐会”亮相,并在古琴名家的抚奏下,发出“千年清音”。唐代古琴“疏影”古琴名家李凤云与王建欣以琴箫合奏了一曲《疏影》,所用正是唐代古琴“疏影”一桌,一椅,一琴,一箫, ...

• 国家文物局举办文物保护项目管理培训班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举办文物保护项目管理培训班的通知办保函〔2019〕7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项目管理,按照《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培训计划》,我局将举办文物保护项目

• 博物馆文创,各国怎么玩

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上,中外馆长热议博物馆文创,各国怎么玩【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朕知道了”胶带、Q版“杜甫很忙”鼠标垫、三星堆青铜面具饼干……在国内,博物馆这个曾经显得有些高冷严肃的概念,正在以一种温暖且俏皮的形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截至2017年,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围绕馆藏进行了文创产品IP开发。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上,文创产业作为博物馆发展矩阵中的重要一环,被国内外馆长们多次提 ...

• 装玻璃幕墙增照明 考古工地可“夜访”

近日,位于河北正定的开元寺南广场遗址在安装玻璃幕墙对公众开放以后,又完成了夜间亮化工作,并已面向公众开放。“夜访”考古工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打卡”,领略考古与文化的魅力。 考古工作现场直播 9月14日,一段视频中显现,在考古工作人员工作的现场,通过透明的玻璃幕墙,神秘的考古工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据了解,视频中的考古工地位于河北正定县的开元寺南广场遗址。 视频中,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 ...

• 陕历博入藏原版刷印《清敕修大藏经》

为弘扬经典、传承文脉,9月17日上午原版刷印的《清敕修大藏经》捐赠仪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修复保护项目委员会首席专家、总顾问延藏法师,经版修复保护项目团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国兴、孟树峰、陈阿金等社会人士,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强跃,党委副书记、副馆长王炜林,副馆长程旭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活动。捐赠仪式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主持。陕西

• 辉煌四十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发展纪实

2019年,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周年、秦兵马俑发现45周年的纪念之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成立依托于兵马俑这一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成长更是新中国文物保护利用事业以及陕西文博事业的缩影。成立40多年来,由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发展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由兵马俑遗址的展示到秦始皇陵大遗址的全方位展示,由大遗址升华到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断深化拓展着秦始皇陵的展示利用,成为研究、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

• 伯远帖五牛图等六百国宝今展出,新中国文物回归的全景式呈现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今天起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澎湃新闻从现场获悉,这是我国首次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成就进行全景式展览。展览汇集来自13个省市、18家文博单位的600余件回归文物参展,展品不仅包括世人耳熟能详的《伯远帖》、《五牛图》、秦公晋侯青铜器、龙门石窟佛像等珍贵文物,也包括我国近期成功追索回来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此次展览呈现在国家博物馆北 ...

•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70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工作的不凡历程与丰硕成果, 9月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展览开幕。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

• 太子城:从金代行宫到冬奥之城

  夏末的崇礼太子城,与140公里外的北京不同,已有些许凉意。太子城遗址周边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站在冬奥会核心区的太子城遗址里仿佛能看到三年后冬奥会在此举办的胜景。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张家口奥运村内的太子城遗址,距崇礼县城20公里。太子城遗址为一座平面呈长方形的城址,南北长400、东西宽350米,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通过发掘确认,遗址为金代中后期皇室行宫,可能为金章宗夏捺钵的泰和宫。  跟随 ...

• 吉大考古学院在双辽大金山遗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自7月中旬起,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青春正浓 建功基层”双辽大金山考古队公众考古与村民文物保护意识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在吉林双辽大金山遗址陆续开展。  今年是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首次在田野考古实习基地开展大学生暑期公众考古与村民文物保护意识调研活动,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队员们在考古工地以提升居民文物保护意识为目的,躬身实践、服务村民。  每个星期六是调研团的公众开放日,在开放日清晨,考古工地的大门口就早已 ...

• 翁氏后人谈翁万戈:给上博是最后一次捐赠,对争议他笑骂由人

上海博物馆近日举办的“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就馆藏的三幅翁同龢后人翁万戈旧藏绘画珍品进行展示。下月,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也将就其受赠的翁氏旧藏举办特展。澎湃新闻借展览开幕之际专访翁氏后人、翁万戈侄子翁以钧。此前翁万戈历次向大陆捐赠藏品时,翁以钧都是参与者。翁万戈去年于百岁寿辰之际,宣布将所藏明代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和清代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两件绘画珍品捐赠上海博物馆,对此,翁以钧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