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王国文明”时期江淮地区冶铜业发展阶段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江淮地区夏商周时期聚落和矿冶遗址考古资料和相关历史文献的梳理研究,认为“王国文明”时期江淮地区冶铜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夏王朝时期铜基冶金的建立、商王朝时期冶铜术的垄断和周王朝时期冶铜术的扩散。淮夷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铜术,历史上所谓“江南金锡”“吴越金锡”和“南金”应不仅指长江以南所出,还应包括整 ...

• 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棺外人骨之谜

2019年6月,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第三年的田野工作。双方在189号甲字形积石墓葬已经连续工作了两个夏季,清理了大量的石块和沙土,深度达到11米。为了保证安全,发掘面从上往下台阶状收缩,越往下工作面越小,再加上底部为了防止流沙垮塌搭建的防护架,这个深度已经几乎没有多少活动空间。沙土夹杂石块,根本无法勘探,无法 ...

• 重大发现!北宋东京城州桥重见天日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开封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重大考古新成果:北宋州桥重见天日。   北宋东京城州桥遗址位于今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约50米,是北宋东京城中轴线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州桥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780—783年),因在州之南门故名“州桥”,五代称“汴桥”,宋代改称“天汉桥”,因“正 ...

• 历史见证者:曹操高陵守陵户初探

2010年夏季,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市西高穴村西南部曹操高陵周边开展大范围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寻找高陵陵园及陪葬墓相关线索。本次勘探除了发现陵园遗迹之外,还同时在周边区域发现了数百座不同时代的墓葬和其它遗迹。其中,陵园西部约200米位置发现的一条南北向长沟遗迹及一片废弃建筑遗迹引起考古队的注意,大家根据位置推测可能是陵园西部兆沟 ...

• 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与研究回顾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公布了曹操高陵的考古发现。现在,这一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期待的考古成果即将在已经落成的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中与公众见面。从考古发现公布到博物馆开馆这十多年中,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一方面指导安阳当地积极开展保护工程建设和展陈工作,另一方面也同时指导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相关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曹操高陵遗址 ...

• 解开曹操高陵陵园之谜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曹操高陵得到考古确认。我与曹操高陵的缘分,也始于这个发布会,不过当时只是被临时安排做会务。 2010年4月,领导问我是否愿意去参加曹操高陵的工作。当时考古发现已经公布数月,陵墓的发掘领队一边忙于资料整理,一边要接受接踵而来的媒体采访,后续工作完全无暇顾及。而面对汹涌的舆论,曹操高陵 ...

• 河南考古发现“中华第一粽”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大鼓一二三四五,你包粽子,我跳舞。粽子从何而来?除了与祭奠屈原相关的传说外,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千年古墓中找到了更为确切的史证答案。古墓发现圆形包裹历经千年而不腐 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国贵族墓,201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始对其进行考古发掘。M8墓葬全貌(由西向东) 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平面呈 ...

• 河南考古又有新发现!这座大墓距今约5000年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大墓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被发现,该墓葬出土遗物350余件,是目前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提供全新样本。王庄遗址M27大墓发掘现场。新华社记者 史林静 摄数以百计的玉器陶器、代表财富的猪下颚骨、纹饰繁复的象牙饰品……新发现的M27是一座特大型大汶口文 ...

• 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南二里头、殷墟有重大发现

今天(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聚焦夏商周大型都邑遗址的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探究中华文明起源提供珍贵研究资料。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遗址画重点:首次完整揭露出十字路口区域四个分区围墙并立的布局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地处洛阳盆地中部、古伊洛河北岸台地上,遗址中心区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主 ...

• 广西福兰遗址考古新发现:揭示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生业经济与植物利用模式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遗址中出土的微体植物遗存与炭化壳斗科果实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广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生业经济模式及植物利用方式,为理解该地区早期人类的生存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福兰遗址位于广西百色市林逢镇福兰村,地处右江右岸第 ...

• 过去一年中,中国有了这些考古新发现!

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一阶段出土的石制品。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等六个项目入选“202 ...

•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一号墓、江西景德镇市元明清制瓷业遗址群等6个项目入选。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一阶段出土的石制品。 ...

• 唐宋郑州城市形态复原研究

摘要:唐宋时期是郑州古代城市自早商以后城市改建的关键阶段,本文通过城垣形态、路网与城门、城区划分、公共建筑与场所等四个方面对唐宋时期郑州城市形态进行了全面复原。唐宋郑州城在适应郑州商城内城形态基础上,也符合这一时期以里坊制度为代表的地方城市规划,不仅具备以四门十字街为基础的坊区规划,也设置有以衙署为中心的子城。其不但是唐宋时期地 ...

• 苏州古城秦代考古获新进展

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在金城新村、混堂巷北、北园等遗址发掘并确认出一批秦代遗迹和文物,确定了秦代会稽郡治的位置所在,出土带有三例“吴市”陶文的器物,苏州古城秦代陶器被认为是江南地区首次出土明确的秦代陶器群,这些考古发现对南方秦汉考古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金城新村遗址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五卅路148号院内。2022年10月至2023年 ...

• 关于中国史前战争的考察(概要)——兼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关于中国史前战争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它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私有制引起战争,并且永远引起战争。同时也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的产生相联系的。鉴于此,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考古学资料,对我国史前战争问题进行考察。 一 原始社会时期,氏族部落之间为了争夺猎物和私有财产发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

• 汉族起源于东北一带的红山文化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辉教授在《基因视野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上古起源》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汉族主体起源于东北的红山文化。主要论据有以下几点: 一、基因学证据 红山文化人群以Oα和N系混合为特征,Oα占主导地位。红山文化核心区的牛河梁遗址已发现了16个积石塚,通过对其中最大的积石塚的墓主遗骸检测分析表明,其Y染色体类型为Oα谱系 ...

• 【张兰·张村·张原】

小编:邢辰廷先生潜心研究家乡历史文化,前段时间投过一篇稿子《平遥南羌古羌城——羌人融入华夏的见证》,深受读者欢迎。今天,他又带来了一篇和古羌人历史文化有关的新作。 如果你也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感兴趣,也欢迎大家把它们发掘出来,并积极投稿,为自己的家乡代言。 正文: 山西省介休市张兰镇,有三个张姓开头的古村,相距不远,村名相近。三 ...

• 以数字化赋予文物永恒生命,让不可移动的文化瑰宝活起来

1000多年前,众多唐朝工匠云集五台山,在一座北魏佛寺的废墟上,一斧一凿重建名刹。 1937年7月,梁思成和林徽因风尘仆仆登上五台山,他们通过精细的考古工作,让这座唐代佛光寺重现世人眼前。 2022年7月,一批来自浙江大学的专家学者与当地文保工作者组成联合团队,携带先进的设备来到五台山佛光寺,为其建立可永久保存、持续再现的数字文物档案。 今天 ...

• 首现“万岁”款青瓷!衡阳白沙窑产“贡瓷”用的窑具,醴陵如今还在用

“人们一直说衡州窑出贡瓷,但是哪个窑是‘贡瓷’窑场并不是很清楚。这次我们首次在白沙窑发掘出多件‘万岁’款瓷器、衡州窑精品瓷器和满釉支烧器物,印证了衡州窑烧造贡瓷的传统认知,也找到了一处‘贡瓷’窑场。”1月18日,在2024年度湖南考古汇报会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衡阳白沙窑考古发掘领队杨宁波介绍了白沙窑考古发掘的最新成果。白 ...

• 新发现!荆州纪南城宫殿格局研究有重要突破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山些……”屈原的《招魂》,让世人对美轮美奂的楚国宫殿有着无穷想象。荆州楚纪南故城在2024年考古工作中取得显著进展,为研究城内宫殿格局提供了重要线索。相关成果在2024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初评中对外公布。楚纪南故城(以下简称“纪南城”)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纪南镇,是迄今发现的东周时期 ...

• 汾阳杏花村,发现魏晋墓!

新发现2月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汾阳上庙村魏晋墓M2、M5的发掘资料。两座墓均为砖室墓,时代为魏晋时期,当属同一时期不同家族的墓葬。魏晋时期的砖室墓,在吕梁地区属首次发现,填补了该地区丧葬史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墓葬位置示意图2021年7-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山西新晋商酒庄建设 ...

• 新发现汉墓,有“四神”!

新发现2月1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太原市小店区郑村汉墓M2的发掘资料。该墓为砖室墓,年代初步推测为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出土器物组合较为丰富,其中“四神”当卢颇具特色。▲M2地理位置示意图2022年7-11月,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地点位于郑村以北、 ...

• “四普”进行时 | 助力文物上“户口”

“巍巍秦汉,泱泱盛唐”,在这片南依秦岭、北临黄河的古老三秦大地上,朝代的兴衰更迭,如浩浩长河奔腾不息,留下了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2024年4月,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外业核查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正式揭开陕西省“四普”的序章。同年7月,国家文物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 ...

• 2024年“六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为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与公众共享湖北考古最新成果,1月16日,在荆门举办的2024年度湖北考古工作汇报会上,公布了2024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2024年度湖北考古成果展”同步向观众开放。“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为:荆门钟祥边畈遗址、武汉盘龙城遗址、荆州楚纪南故城、襄阳宜城王家岗北墓地、襄阳菜越墓地、荆州龙凤庄遗址等。2024 年“ ...

• 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

近日,由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2024年度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长武谢家河遗址、富平长春遗址、宝鸡魏家崖遗址、隋唐长安城安化门遗址、西安北里王北宋范氏家族墓地(以时代早晚为序)入选。此次评选出的六个考古项目涵盖旧石器、新石器、 ...

• 陕西考古新成果:魏家村遗址填补兴平缺乏商周文化遗存空白

魏家村遗址陶片 受访单位供图 我省考古工作又有新成果。2月13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武海表示,兴平地区商周文化遗存以往发现较少,魏家村遗址是兴平首次正式发掘的商周文化遗址,填补了该地区缺乏商周文化遗存空白。 据介绍,2024年6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多处古代文化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兴平魏家村遗址是其中一处重要的古代遗址。 ...

• 江南地区首次出土!苏州考古又有重要发现

混堂巷北与北园两遗址出土三例戳印“吴市”陶文的器物,苏州古城秦代陶器被认定为江南地区首次出土明确断代的秦代陶器群。 三处遗址线索联结,不仅描绘出了“江南型秦代陶器”的图谱,更为吴越地区融入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历史进程提供了更多实证。▲北园遗址一隅。赵劼 摄苏州古城考古是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城新村、混堂巷北、北园等遗址 ...

• 填补空白!首次发现低阶贵族葬制!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当阳博物馆,对位于当阳市坝陵辖区的晏坡墓地进行考古发掘,使埋藏在地下2300多年的车马坑得以重见天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当阳晏坡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和汉代墓葬23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各类文物近百件。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一座楚国车马坑,但与之前发现的楚国车马坑不同的是,迄今考古发 ...

• 苏州考古,现重大发现!

混堂巷北与北园两遗址出土三例戳印“吴市”陶文的器物,苏州古城秦代陶器被认定为江南地区首次出土明确断代的秦代陶器群。 三处遗址线索联结,不仅描绘出了“江南型秦代陶器”的图谱,更为吴越地区融入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历史进程提供了更多实证。北园遗址一隅 赵劼 摄苏州古城考古是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城新村、混堂巷北、北园等遗址系 ...

• 宅兹中国:文明奠基与中华一统

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深情指出:“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中一路走来,‘中国’二字镌刻在‘何尊’底部,更铭刻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何尊是珍藏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国宝,在其铸成3000年之后的1963年得以重见天日,其腹内铸有12行共计122字的长篇铭文,其中提到周武王在克商之后告祭于天,宣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表达了要在“ ...

• 论五帝时代

摘要:“五帝时代”指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通过对“禹征三苗”“稷放丹朱”“涿鹿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考古学实证,基本可推知五帝时代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从4700多年前延续至约4100年前,前后经历三个时期,大体自轩辕黄帝、蚩尤和末代炎帝等始,历颛顼时期,最后是帝喾、尧、舜、稷、丹朱、禹等。考古发现显示,五帝时代中华文明已迈过 ...

• 武王墩墓与东周王陵历史变迁

近期,武王墩墓颇受关注,该墓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徐洼村,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的高等级大型墓地。武王墩墓曾多次被盗掘,基于此,2019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相关单位对武王墩墓展开考古工作。2024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武王墩墓的相关发现。这些发现为了解战国晚期楚王陵制度、楚人东迁后的历史、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形成等提供了重要材料。一 ...

• 情理之间——再论唐代招魂葬

摘要:通过辨析唐墓中明确采用招魂葬的墓葬实例,结合相关文献,可观察唐代招魂葬的基本面貌。研究表明,唐代招魂葬不埋葬尸骨,但有“替代形体”在场,招魂葬广泛流行于不同阶层中,且成为部分人群的主动选择。中古时期招魂葬由俗入礼的过程,反映了晋唐之间生死观念的变迁,传统“形神异制,墓庙大分”的观念淡化,墓葬藏形与藏神并存。此外,招魂葬的流 ...

• 三星堆:世界第九大奇迹出现了

青铜密码:三星堆与中华文明的另一种可能 在成都平原的暮色中,青铜纵目人穿越三千年时光凝视着当代世界。那双柱状突起的眼睛,是否曾见证过长江流域最早的星辰运转?那张被青铜凝固的夸张面容,是否隐藏着古蜀先民理解宇宙的密码?自1986年两个祭祀坑惊现于世,三星堆便以颠覆性的文明形态,不断解构又重构着我们对上古中国的想象。 一、青铜异域的视觉 ...

• 秦汉畤祭遗址出土玉人功用研究

摘要:目前发现秦汉畤祭遗址的祭祀坑内,多是男女玉人一对与玉琮组合,应是畤祭礼仪最主要的祭祀形式。文章认为玉琮象征天圆地方,是祭天礼地的祭器。周秦汉时期奉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之信仰,男女玉人与琮组合用于祭祀,正符合天为阳,地为阴,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认知。并由此推断,男女玉人应分别是受祭的天神和地神之神主,用驷马车载之前往雍地 ...

• 湖北新发现楚国贵族车马坑 初推年代为战国中期

湖北当阳晏坡墓地近期开展考古发掘,新发现楚国车马坑,呈马东舆西的车马排列方式,其3车2马的埋葬方式,在湖北属首次发现。这为研究楚国墓葬制度特别是车马埋葬制度增添了新材料,进一步完善了楚国不同等级贵族车马埋葬制度内涵。湖北当阳晏坡墓地新发现楚国贵族车马坑。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供图 该考古项目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胡刚11日 ...

• 《文明中国》:考古学实证下的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

“中国考古学历经百年取得丰硕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尤为重要的是,通过系统梳理考古材料,能够证实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谈到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中国历史研究院副 ...

• 陕西考古新成果:魏家村遗址填补兴平缺乏商周文化遗存空白

魏家村遗址陶片 受访单位供图 我省考古工作又有新成果。2月13日,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武海表示,兴平地区商周文化遗存以往发现较少,魏家村遗址是兴平首次正式发掘的商周文化遗址,填补了该地区缺乏商周文化遗存空白。 据介绍,2024年6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多处古代文化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兴平魏家村遗址是其中一处重要的古代遗址。 ...

• 考古人的新年愿望

2月7日,冬日阳光温柔照着重庆。位于渝中区枇杷山的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里,刚刚结束万州天生城遗址考古工作的杨鹏强已匆匆赶回单位,开始文物清理、发掘材料整理等工作。 “目前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开展文物清理工作。”谈及本次发掘出土的文物,杨鹏强眼中有光:“收获颇丰。”杨鹏强在整理文物资料。冯耀摄 2024年3月至12月,杨鹏强带领团队对万州天生城 ...

• 三星堆停止发掘了?考古工作从未间断

近年来,声称“三星堆停止发掘”的短视频充斥网络,三星堆遗址真的没有继续考古发掘吗?封面新闻就此采访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冉宏林。 1934年,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馆员林名均前往广汉,开启了三星堆遗址的首次考古发掘,距今已整整90年。三星堆文化的确立,青关山大型建筑的发现,一至八号祭祀坑 ...

• 互助高寨镇海东工业园区汉墓群发掘亲历记

9 月的青海,从这个月开始,气温慢慢开始回落,树叶慢慢开始变黄, 庄稼也是沉甸甸地低下头等待收割。9 月 27 日,接到梁官锦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在去单位(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报到前先到考古工地参加发掘工作。听到这个消息甚是激动,连忙答应。 据了解,这次发掘工作位于海东工业园区,海东工业园区经青海省委、省政府批准于 2011 年 2 月成立。201 ...

• 田庄遗址:填补莱芜齐文化空白,揭秘东周石器手工作坊生产之谜

近日,2024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公布,10个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包括济南市莱芜区田庄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该项目由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发掘。发掘过程如何?2月11日,记者采访了济南市莱芜区田庄遗址考古领队何利。 “一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考古前置” 田庄遗址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莱城大道与汇河大道交界处,西距嬴汶河3.4公里,东距方下河1. ...

• 彩漆木雕镇墓兽研究

文物名片彩漆木雕镇墓兽,战国中期,木质,高128厘米, 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墓出土。现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深度品鉴 1957年春末夏初发掘的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规模宏大,随葬品丰富,曾轰动一时。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这座墓的发掘简报中说:“在镇(指长台关)的西北约四公里有一条小土岗,由西南延向东北,到十字港入淮河处为止。岗上散布着六个大土 ...

• 楚墓镇墓兽为“祖道”之神考

关于楚墓出土的柤形木雕是否可以称为“镇墓兽”,我们认为应从它的最早形制来进行辨析。一般来说,器物的形状和结构决定它的用途和功能,如果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则其功能必定相应地发生改变。楚墓的木雕镇墓兽从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晚期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它的功能当然不会一成不变。目前所见最早的两件镇墓兽属于春秋中晚期(图一)。一件出自湖北当阳曹 ...

• 胡人牵骆驼俑

胡人牵骆驼俑塑造得惟妙惟肖。胡人,深目高鼻,满脸络腮胡须,头系幞巾,身着紧身翻领窄袖衣,右肩袒露,腰间系革带,带上挂腰刀等物什,脚穿长筒靴。胡人饱受风沙,满脸沧桑,道道皱纹,清晰可见。他右手挽起,身体前倾,似在拽着骆驼前行。而载着货物的骆驼却作回首状,好像在逗乐主人,一副温顺可爱,又调皮捣蛋的模样。胡人俑和骆驼俑的制作工艺为先捏 ...

• 数百块画像砖,拼出一幅帝王陵墓里的“南朝龙”

龙年寻“龙”,让我们看看墓葬考古中发现的“龙”。近几十年来,在江苏地区考古发掘的古代墓葬中,也能经常发现龙的“身影”。这些或出现在画像砖上的龙,或出现在石刻上的龙,不仅仅是墓室的装饰,更凝聚着古人对死后世界的神秘想象以及求得永生的迫切期盼。同时,它们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人研究古代江苏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提供 ...

• 山东地区馆藏金元明纪年铜镜

一、金代铜镜 金承安二年铜镜(图1),直径11.1、缘厚0.2厘米,滕州市博物馆藏。六出葵花形,桥形钮,钮右侧置一方框,框内铸双行八字铭文“承安二年镜子局造”,素缘。承安为金代第六位皇帝金章宗完颜璟所用的年号(1196~1200),镜子局为金代设立专门负责铸造铜镜的机构。图1 金承安二年 铜镜滕州市博物馆藏图2 金承安四年 铜镜山东博物馆藏 金承安四年铜 ...

• 隋彩绘武士骑马陶俑

隋彩绘武士骑马陶俑国家一级文物,嘉祥徐敏行墓发掘,通高27.2cm,重1664g。马立于长方形平板上,通体施红、白两色釉,昂首挺立状,马俑眉骨突出,双眼圆睁,竖耳,尾残断、鞍具髻辔齐全。鞍上一武士男俑,头戴璞帽,身披铠甲,左手握有兵器,已佚。男俑面露微笑,神态安然。徐敏行夫妻合葬墓该骑马陶俑出土于嘉祥县徐敏行夫妻合葬墓,山东博物馆于1976年2 ...

• 8000多年前的稻米长啥样?最新发现!

1月21日,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把之前的发现向前推进了近2000年,是澧阳平原古稻田探索的新突破,为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起源及早期稻作栽培行为提供了全新的考古实证。李家岗遗址发掘揭示的聚落结构。受访单位 ...

• 考古学史的多个面相

国际考古学界一般把1859年作为人类现代考古学真正诞生的年份,其标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即“进化论”正式发布。这表明现代考古学既与自然科学有着深刻的关联,又具有人类思想革命的伟大意义。在我国,多认为现代考古学出现于1921年,受雇于中国政府的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中国考古学百年来的发展走过不同的历史阶段,如今巍然屹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