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通发掘汉墓群
昭通发掘汉墓群发布时间:1989-06-16 作者:夏廷安本报讯 云南昭通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4月15日至5月中旬发掘了水富县楼坝东汉崖墓群和张滩西汉土坑墓群,出土一批珍贵文物。这次发掘出土的钱币有秦半两、大泉五十、五铢、剪边五铢、货泉等,青铜器有中原式剑、柳时形剑、巴式矛、铜削、铜洗、铜矛、铜罐、铜碗、铜龙头、铜印章、铜印信、铜锯、铜镯、铜钺等, ...
昭通发掘汉墓群发布时间:1989-06-16 作者:夏廷安本报讯 云南昭通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4月15日至5月中旬发掘了水富县楼坝东汉崖墓群和张滩西汉土坑墓群,出土一批珍贵文物。这次发掘出土的钱币有秦半两、大泉五十、五铢、剪边五铢、货泉等,青铜器有中原式剑、柳时形剑、巴式矛、铜削、铜洗、铜矛、铜罐、铜碗、铜龙头、铜印章、铜印信、铜锯、铜镯、铜钺等, ...
凤翔出土汉代骨尺发布时间:1989-06-16 作者:加木本报讯 不久前,陕西凤翔县唐志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把骨尺,据考证这是宝鸡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完整的汉尺。该尺呈浅黄色,全长23厘米,宽1.5厘米,厚4厘米。尺面用黑色细线条划出尺寸度数,还用红色细线条勾勒花纹图案。这把骨尺的发现对研究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济史有着重要意义。(加木)
西汉甘泉宫遗址内发现西汉石熊发布时间:1989-05-26 作者:张民生本报讯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淳化县城北约17.5公里处的铁王乡西汉甘泉宫遗址内进行文物普查时,在该遗址的东北隅发现了一件罕见的西汉石熊。石熊通高1.25米,最大腹径1米,腰围2.93米。熊呈蹲卧状,面部圆目突起,平视前方,嘴部稍有残缺,左前足挠于耳,余三足搂于腹部,体态憨厚温顺,给人一种好 ...
莫奇卡文化黄金遗物被秘鲁学者发现发布时间:1989-05-19 作者:胡小毅黄金的假面、王冠、刀,这些迄今为止在美洲大陆考古遗物中最豪华的宝物,被秘鲁学者发现了。1988年9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全美地理学协会上,秘鲁学者沃鲁特阿鲁拜博士公开发表了这一发掘收获。沃鲁特·阿鲁拜博士领导的小组,在距秘鲁首都利马西北600公里的希潘镇,发现了建于15()()年前的武将 ...
李凤墓壁画发布时间:1989-05-19 作者:张鸿修李凤,唐高祖李渊第十五子。据墓志与册书刻石记载,李凤历任邓、豫、虢、宋、寿、沁、青七州使持节诸军事和刺史,食邑万户,为唐室重臣。上元元年(674年)薨,享年52岁,陪葬献陵,溢曰荘。李凤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吕村,与妻刘氏合葬,是唐高祖李渊献陵的陪葬墓之一。1973年由陕西省文管会和富平县文化馆进行了发掘清理, ...
道县四百躯古石雕人像出土引人瞩目发布时间:1989-05-19 作者:吴志洪本报讯去年9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道县下蒋乡田广洞村鬼仔井进行洞穴考古调查时,在一处古木参天的树林中,发现石雕人像约100躯。这一罕见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专家的极大关注。鬼仔井石雕人像均采用扁平石灰石雕成,一石一像,均采用粗线条浮雕工艺,风格粗犷古朴。石像大小不一,身高40-l00 ...
泾阳发现秦汉谷口宫遗址发布时间:1989-05-05 作者:刘随群本报讯一处大型秦汉宫殿遗址谷口宫遗址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露世。这座宫殿建筑遗址,地处泾阳县口镇西南方,依山傍水。东西700余米,南北宽约900米:总面积达63万平方米。在宫殿遗址分布区域内,建筑遗物堆积极为丰富,有的区段厚达两米,发现的建筑构件有板瓦、筒瓦、云纹瓦当、宫字瓦当、方形几何纹铺 ...
咸阳文物普查又获重大成果 在三原县发现的汉池阳宫遗址,地下建筑保存完整,建筑结构布局规整,出土文物丰富新颖发布时间:1989-04-21 作者:咸文本报讯最近,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三原县嗟峨乡发现一处大型汉代宫殿遗址。遗址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地面遗存和地下建筑保存完整。经省、市文物考古专家们反复考察并结合历史文献论证,断定为汉代池阳宫遗址。池 ...
秦望夷宫遗址地望确认发布时间:1989-04-21 作者:刘随群本报讯三月中、下旬,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泾阳县普查文物时,对秦官殿遗址进行了一次详细考察和论证,从而确定了望夷宫的具体地望和规模。据《史记》记载,望夷宫为秦始皇所建,赵高曾逼杀秦二世胡亥于望夷宫内。这次考察确认,望夷宫遗址位于泾阳县蒋刘乡五福村和二杨庄北部,北达泾河岸边。从裸露的 ...
九省开展丝绸之路货币研究发布时间:1989-03-10 作者:史学英本报讯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钱币学会秘书长会议上决定,由甘肃省钱币学会牵头,联合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省区开展丝绸之路货币研究。甘肃地处丝绸之路干道上,出土钱币实物较丰富,因此,省钱币学会今年将把工作重点放在丝绸之路的货币研究上。(史学英)
巩县发掘一批晋唐墓葬发布时间:1989-03-03 作者:廖永民 吴茂林本报讯为配合基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去年5、6月份,郑州市文物工作队与巩县文管所联合对巩县芝田村以西的古墓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的83座古墓,除3座汉墓外,有晋墓24座,唐墓31座,另有晚唐、北宋末迁葬墓21座,小儿墓10座。这些不同时期的大、中、小型墓葬都是土坑洞室墓,但墓道的形制却 ...
《中国文物报》1989年02月03日 星期五 第三版大嘴子遗址发掘见闻录发布时间:1989-02-03 作者:褚蓝大连大嘴子遗址是一处罕见的完整的青铜时代村落遗址,在考古学上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曾对考古学家具有诱惑力的遗址,刚刚向人们暴露出自己隐藏了三、四千年的秘密,就永远消失于该市现代经济建设大军翻腾的漫天尘土之中了。今作此文,旨在追 ...
陕西省临潼县在文物普查中,在骊山西麓的秦东陵区又发现一座大型四面斜坡墓道式的“天子”级别大墓,这是秦东陵区又一重大发现。随着秦东陵奥秘的不断揭示,临撞县文物普查队对秦东陵区的勘查格外细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们在秦东陵区调查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发现一处1米多高的断崖上有25米长一段花土。在省考古所秦陵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普查队立即组 ...
本报讯 今年9月中旬,中科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考察队在于田县克里雅河流域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首次于克里雅河上游发现一处细石器遗址。遗址位于昆仑山北麓濒临克里雅河西岸的三级台地上。地名为巴什康苏拉克。南距普鲁村约10公里。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海拔约2300米。从散布于地表的诸多石料、石屑中,采集到细小的石核、石叶数十件,有的切割器和刮削器依稀 ...
本报讯 最近,北魏故都大同发现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北魏时期古墓群,共计200余座。已出土文物1000余件。大同市位于晋北,北魏时期为都,称平城。近几年来,曾在此发现不少北魏时代墓葬,以这次发现规模最大。墓中出土的木棺绘画,内容反映了有关山野丛林、歌舞饮食、骑马狩猎的场面,摆脱了宫廷生活的豪华气息,是北魏时期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画面造型上继承了汉代 ...
本报讯 近几年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西昌市郊陆续发现大批大理国时期的火葬墓群,并抢救发掘了其中的部分墓葬,获得了一批包括金、银、铜、铁器和陶瓷器等在内的重要文物。还发现了一通刻有大理国“盛德二年”(公元1177年)纪年的火葬墓碑。这对于研究两宋时在云南和川西南等地建立起来的大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迁 ...
本报香港讯 特约记者彭全民报道 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的邀请,深圳市博物馆一行6人,于今年10月28日离开深圳到达香港,参加大屿山石壁东湾沙丘遗址的考古发掘这是深圳市博物馆首次与香港考古界合作进行的考古发掘。香港大屿山,旧称大濠岛,位于香港的西南面珠江入海口处,是香港地区最大的一个岛屿、东湾沙丘遗址位于大屿山西南部,西北与石壁隔一 ...
发布时间: 作者: 本报讯 今年夏天考古学家们在以色列靠近地中海的海港城市海法以南约10英里处的海面下发现一座8000年前的古代村落遗址。 据美国《太平洋垦条旗报》10月10月日报道说,考古工作目前仍在进行。现已挖掘出15枚大部分尚完整的人类、动物骨骼和小麦、小扁豆以及箭头、刀、碗等遗物。 海法考古与海洋研究学院的埃胡德贾和利说:“这座村落是目前 ...
内蒙古凉城发现圆子沟人类聚落遗址发布时间: 作者:特约记者本报呼和浩特讯 特约记者王大方报道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圆子沟村,发掘出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蒎遗址和大量保存完好的窑洞式房址。圆子沟遗址北依阴山的支脉蛮汗山,南濒烟波浩渺的岱海。依山傍水,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已经发掘出来的窑洞遗 ...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王兆麟)为了弄清汉代帝王陵园的布局及地面礼制建筑的形制,考古工作者选择了位于西安东南郊的宣帝杜陵进行了系统的钻探发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杜陵是目前古代帝王陵园礼制建筑中第一个进行系统发掘的古代陵园,今年1月,杜陵被国家确定为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对外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拥有大量文化遗存的中国古代 ...
本报讯 最近,陕西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旬邑县寺沟石窟壁画上发现6条记载地震、大雨,山洪、冰雹等灾异情况的题记。寺沟石窟位于旬邑县东北10公里处,凿于海拔1100米的石崖上。石窟分3层共11个洞窟,中层和上层少数窟壁存有明代壁画。上层窟壁画内容为经变故事,中层窟壁画内容多为菩萨画像,灾异题记就写在中层窟的壁画上。题记或用毛笔书写,或用树枝刻划,依其内 ...
新华社雅典讯(记者周锡生) 希腊考古工作者最近在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据负责发掘工作的雅典大学考古学教授约尼斯萨凯拉拉斯基估计,该建筑物约建于古希腊米诺斯文化的中期(公元前2000~1600年),大约在3600年时因遭受大地震而倒坍。这一古建筑物位于一个高约1200米的山坡上,长70米,宽40米。整个建筑由十多个房间和作坊以及几个庭 ...
日本栃木县那须郡驹形大塚于1974年11月发掘调查,1975年被指定为国史遗迹。墓的形制为方形双室墓葬(日本称之为前方后方坟),葬式为仰身直肢。木棺两端塞有大量木炭,随葬遗物中有稀见的汉式画纹龙虎四兽镜一件及铜镞、铁制两刃小刀等。从墓的形制、葬式及随葬品来看,它属于一座具有日本前期古坟风格的墓葬。画纹龙虎四兽镜面直径13.25厘米,镜背直径12.85厘米, ...
本报讯 5月17日至22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发掘了一座金代大型贵族墓,出土大量珍贵文物,特别是种类繁多的精美服饰,为我国金代考古所仅见。该墓位于松花江南岸,阿什河东侧的二级阶地上,为夫妻合葬竖穴土坑石椁木棺墓。木棺长2.3米,宽1.4米,高0.9米,棺上用丝织品覆盖,木棺制做考究,边、角均用如意纹银片包饰,棺盖正中置有标识墓主人 ...
本报讯 截止今年7月底,陕西延安地区共查明各类文物点5310处,从而证明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不仅革命文物得天独厚,而且历史文物也异常丰富。普查中共发现古文化遗址2647处。其中新石器时代1100多处,这些遗址分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及齐家文化,填补了该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一些缺环。此外,还发现商周遗址115处,秦汉遗址581处,隋唐 ...
发布时间:1988-08-26 作者:本报讯 八月一日,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该馆建筑面积为二千四百平方米,总投资七十五万元,主楼为三层。展览以通史陈列为主,重点展出两汉时期敦煌郡长城、烽隧出土的汉简及隋唐时期敦煌遗书。展览共陈列文物七百余件。(韩跃成)
由考古学家和一百名美国学生及志愿者参加的一个考古发掘队,目前正在以色列耶路撤冷北部的席普里的一幢罗马式别墅里发掘整理一幅公元4世纪时的大型镶嵌肖像画。他们决定将其运往耶路撤冷博物馆保存并展出。这幅镶嵌画的面积有40平方米,画中的人物是一位长有一头黑发、一双棕色明眸的极为迷人的女子。当人们刚一看到她那红润的双唇和那神秘而又温柔的淡淡笑 ...
发布时间:作者:本报讯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在编写《达濠区地名志》搜集资料工作中,于达濠岛东南近海的三寮村与广澳村交界处磊广公路旁发现一明代记载海防设施碑刻。此碑为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勒刻于一巨大的天然花岗岩石上,刻文版面高185厘米,宽160厘米。碑首题文横书“潮阳县三寮四顾台”,每字约18厘米。正文直书,每字15厘米,文谓: ...
本报讯 特约记者邹伟初报道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考古人员组成的古代沉船调查小组于6月中旬至7月初在广东省吴川县沿海进行了古代沉船调查。这是国内专业考古人员进行的首次潜水考古调查。这次从事潜水调查作业的考古人员,克服水下能见度差、浪涌大的困难,对沉船进行了勘察测量,在沉船露出海底的部位分别取回了铜钉、铜柱、铜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已将古时阴山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形象地描绘出来了,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东段称大青山,西段分为两支,一向西北,是为狼山,也称乌拉后山,古称阳山;一向西偏南,是为乌拉山。这一地区,作为古代防止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至今,还残留着当时修建的防御工程遗迹 ...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一艘在公元1512年触礁沉没的葡萄牙军舰残骸最近在马六甲海峡地区被发现,估计沉船内的遗物价值约30亿美元。宣布这一消息的马六甲地方当局首席部长拉希姆不愿透露该船具体的沉没位置和财宝的详情,其原因是担心当局同发现这艘沉船的国际公司签订打捞协议之前被不法之徒所掠夺。拉希姆只说,这艘名为“海上之花”号的军舰是在马六甲海岸对开海 ...
考古学家最近在秘鲁发现一具中国木乃伊,据称可证实亚洲人比欧洲人早800年登上美洲大陆。考古学家克拉贝在丹麦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美洲的先驱,其实中国人比他们先踏足新大陆好几个世纪。”他说:“这具中国木乃伊证实中国人远在公元7世纪时,便有足够的智慧、航海技术和勇气,越过太平洋抵达南美;当时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仍认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6月03日 星期五 第一版陕西省临撞县秦东陵考古工作者在近期田野调查中,发现了一战国秦墓葬区,其中有两座战国晚期砖室墓,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砖室墓,是我国田野考古工作的又一重大收获。战国秦墓葬区位于距秦东陵区一号陵园3公里许的刘庄砖厂,该墓葬区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0米,现暴露在外的土圹洞室墓28座,遭到完全破坏的45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5月20日 星期五 第四版两千年前的古酒发布时间:1988-05-20 作者:蔡应才二千二百多年以前的古酒仍然香飘人间,这是真事。古酒是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座战国时期中山王陵墓中出土的,1979年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古酒共有二壶,一壶盛装在圆形的青铜卤里,有七成左右,重十多斤,酒液清澈透明,呈翠绿色,很象现在的竹叶青酒;另一壶盛器是扁 ...
《中国文物报》1988年03月25日 星期五 第二版延安发现战国时期秦长城发布时间:1988-03-25 作者:姬乃军本报讯去年10月,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吴旗、志丹两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长城(见图)。长城由甘肃省华池县修川乡贺家湾村进入陈西省吴旗县庙沟乡郝林沟村的四沟岔,沿陕甘交界处的界山——城墙岭折向东南,经城梁盖至胡西涧折 ...
洛阳发掘一座东汉砖室墓发布时间:1988-03-11 作者:赵春青本报讯今年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基建工程发掘了一座东汉砖室墓,出土有铜缕玉衣片数百片鎏全铜羽人、铜车马饰、铜刀、铁剑、铅人、铅饼、玉璧、玻璃珠、陶楼和鸡蛋等百余件(组)精美文物。其中的铜缕玉衣片在洛阳地区属首次发现。该墓位于洛阳机车厂医院工地内。现存地面封上呈梯形截尖方锥状, ...
《中国文物报》1987年10月01日 星期四 第一版广汉揭露出两大型祭祀坑发布时间:1987-10-01 作者:本报讯本报讯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去年七、八月间,在四川广汉县三星堆遗址内,相继发现两个商代蜀国大型祭坑,发掘金、铜、玉、石、骨器及象牙、贝等珍贵文物700余件。这一重大发现,将古蜀文化推前了约一千年,引起中外考古界的极大关注。一号祭祀坑长4.6米,宽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