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介绍
什么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本项目由科技部立项,作为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文物局作为组织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作 ...
什么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本项目由科技部立项,作为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科技支撑项目,国家文物局作为组织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作 ...
(作者:陈民镇 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 基金:贵州省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清华简‘书’类文献综合研究”(19GZGX26)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主持二里头遗址发掘工作的许宏先生令“二里头商都说”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在目前“二里头夏都说”占据主流地位的大背景下,许氏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反思60年来二里头遗址研究中的得失以及 ...
(许 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任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时间长达20年。) 在没有夏当时的文字材料发现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王朝的夏的存在还无法得到证明。由于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像甲骨文那样可以确证考古学文化主人身份的当时的文字材料,二里头都邑姓夏还是姓商仍旧是待解之谜。二里头宫城。中 ...
启笛:智慧有回声 “人文精神”曾经有着崇高的形象地位,但在21世纪似乎已不再如此。张雪峰对人文学科的点评一方面刺痛了部分“人文精神”爱好者的神经,一方面又展示出了时代大潮下,社会公众对于“人文精神”还能起到什么价值所存在的怀疑心态。在工业技术的风起云涌和市场大潮的波澜冲击面前,“人文精神”仿佛已经是和时代脱节的遗物。 类似的感慨不只 ...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骊山北麓。它建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历时三十九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整个陵区面积超过56平方公 ...
(王巍,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现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 ) 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各地区文化面貌的变化纵览 公元前2000纪左右,在我国广大范围内,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文化激变。在龙山时代(公元前3000纪),无论是黄河上游、下游,还是长江上、中、下游,都曾出现了一些十分发达的考古 ...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是一处距今约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该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自下而上分为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绝对年代距今约10000年至4000年,是上山文化遗址群里年代跨度、延续性最长的一个遗址。 近期,下汤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2024年4月,考古人员发现了 ...
(作者: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现为甘肃庆阳南佐遗址联合考古队领队。) 一 关于“最早中国”的研究 最早的中国诞生于何时何地?是个什么样子?这或许是现在很多人想知道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虽然在近几年才成为热点,但开始的时间却至少要 ...
2021年6月24日,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团队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研究员、山东大学王伟教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谢光茂研究员及李珍研究员、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范雪春研究员共同主导,西北大学、福建龙岩市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参与的核基因组研究成果 “Human population history at the crossroads of ...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以其发达的农牧业经济、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毗邻西域的区位优势,加之魏晋河西地方官员和割据政权统治者的大力经营,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中原士人,也成为西域商贾云集之地,河西与西域间的商贸往来因此更加频繁密切,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融合,对丝绸之路的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沙陀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源自新疆、融于汉族,并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后裔。沙陀的汉化经历了内迁前与汉文化的初步接触,内迁初期对汉文化的主动接受及建立政权后全盘汉化三个过程。沙陀的汉化为华夏民族增添了新鲜血液,使中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中华民族性格更加多元。 ... ...
庙底沟文化得名于河南省渑池县的庙底沟遗址,距今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800年,庙底沟文化的彩陶别具一格,是它的标志性器物,这些彩陶多以红底黑花为主色调,纹饰繁复多样,其中包括花瓣纹、钩叶纹、涡纹、三角涡纹、条纹、网纹以及圆点纹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造型丰富,纹饰精美的陶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庙底沟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载 ...
(作者:赵春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龙山时代”概念,是由严文明先生于1981年首次提出的。40多年过去了,龙山时代的概念早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并成为考古学、历史学,甚至民族学界指称我国远古时代最后一个历史阶段的标识性概念。龙山时代的文化面貌亦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而显得日趋丰富。 文化分布格局 龙山时代已经出现多元一体有 ...
一、历史概述 回族的形成有着漫长而丰富的历史过程,最初的一群人主要是唐宋时期经陆路和海路来的中亚、西亚一带的穆斯林商人。 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日渐繁荣,大食(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许多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到内地的长安、广州、泉州等繁华的大城市经商,这些商人被称为“蕃客”。他们在城市中聚居,形成了“蕃坊”,“蕃坊 ...
盘龙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发现于1954年,遗址面积约4.86平方公里,是目前已发现的长江流域最早的商代城址,也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晰、遗迹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古城,2021年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 自1954年发现以来,考古工作者对盘龙城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勘探与发掘,至今已发掘面积超过18000平方米。共清理发掘商代宫殿建筑基址3座, ...
(读原北京大学赵辉教授论文《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的形成》《中国的史前基础——再论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笔记) 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域。 首先,地理与资源的优势。中原地处中国中部,连接南北、贯通东西,使其成为一个天然的交通枢纽。山脉环绕,河流纵横,尤其是黄河和淮河流域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 ...
作者:赵春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教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队长、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古都学会理事。 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生前曾自称自己是一个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农夫”而已。这位考古园地辛勤的“农夫”,一生勤于耕种,在考古学界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第 ...
“考古学文化,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涵,指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一组具有特征的实物遗存,用以表示考古遗存中属于同一时期有地方特征的文化共同体。这里所说的‘实物遗存’一般是指具有鲜明自身特征的一组陶器,也包括具有自身特征的石跺等生产工具,以及各种材质的装饰品,还包括独特的建筑形式、墓葬结构和埋葬习俗等。”——《中国考古学大辞典》 ...
仰韶文化是发现于中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中期文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主根主脉”。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与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对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而命名了仰韶文化,这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最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厦门大学等单位对仰韶村古人类DNA的 ...
作者:高 星 中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西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与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 中国地区现代人来源问题是整个地球现代人类起源这一重大科学命题的一部分。近20年间,对这一 ...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已经基本确认魏家崖遗址就是秦文公营建的都邑——汧渭之会,曾经作为秦国都城达49年之久。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文公四年(公元前762年)秦人至汧渭之会营建都邑,但其地处哪里,一直不能确定。如今,魏家崖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为争论基本画上了句号。 魏家崖遗址位于千(汧)河与渭河交汇处东夹角,与文献中汧渭之会的位置描述 ...
(第一篇理论方面的小文章,学识有限,可能谬误较多,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关于商人起源问题,一直是历史学界的热门话题。张光直先生在《商文明》一书中对商人起源做了连续发问:商文明起源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终极问题,对中国早期具有学术兴趣的人如此,对那些受到商艺术或商文明其他方面的吸引的人们也是如此。由于商人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文明 ...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陕西省榆林地区多处考古遗址中的动物骨骼进行研究后发现:中国农牧交错带可能形成于龙山时代晚期,距今约4300年——3800年间。 考古工作者通过对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研究后发现: 第一阶段:种植业为主。距今约5000年至4500年之间,这些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以野生动物为主,包括草兔、狍、雉等,而家养动物主要是猪和狗,比例 ...
金中都首次发掘的端礼门城门遗迹、箭扣长城敌台发现南方建筑做法“空斗墙”、香山明代皇室墓地完整科学揭露……11月30日,“考古北京(2024)——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发布多项最新考古研究成果。2024年,北京市以“大考古”工作思路,持续推动考古与保护一体化,统筹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展示利用等工作,在 ...
考古学中把居住区和墓葬区在空间布局上紧密结合的现象称为“居葬合一”。考古发现在很多遗址中,墓葬就设置在家庭或氏族的居住区内。 这种现象在商代非常普遍,考古学家在郑州商城、后冈、殷墟、郭家庄、刘家庄、辛店、陶家营、邵家棚、藁城台西等遗址都发现了居住区和墓葬区混杂分布的现象。商人的这个习俗也一直延续到了周代,周原地区的殷商遗民居住 ...
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紧邻沁河东岸的高台地上。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公布为山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2020—202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山东大学、山西大学、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了系统的调查、钻探、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工作。经过 ...
作为全国首批建设的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和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工程,11月29日,新疆考古标本库房竣工仪式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新疆考古标本库房建设项目于2022年底获批立项,2023年8月正式开工,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基本完成建设目标。总建筑面积5817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为开展大型考古项目资料集中整理提供了空间,将缓解长期 ...
2024年11月30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出版社等单位共同承办的“考古北京(2024)——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海淀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举办。 ...
2024年ICOMOS文化—自然奖公布ICOMOS Culture-Nature Prize 2024 WinnersThis year, a total of 39 applications were submitted. A distinguished jury including Steve Brown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Cultural Landscapes, ISCCL), Chilang
11月30日举行的“考古北京(2024)——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传来消息:今年首次考古发掘了金中都的城门遗迹——端礼门。金中都遗址位于现在北京市西南部,主要区域横跨现在的西城区和丰台区。端礼门是金中都外城西南城门。金中都墙四至范围示意图。资料图片端礼门的名称由来,与儒家文化颇有渊源。“金中都的修建受中原文化影响很深,城门的命 ...
张昭墓金印为何看起来跟新的一样?再说张昭与张昭墓中的两枚金印 已发掘的孙吴高等级墓葬中,最受瞩目的当属位于安徽马鞍山的朱然墓,墓中出土了能证明其身份的木刺、木谒:“故鄣朱然再拜问起居字义封”、“节右军师左大司马当阳侯丹杨朱然再拜”等十几件。 虽然早期被盗过,但墓中仍出土了140多件文物,其中有80多件为漆器,有4件禁止出境展览:最早 ...
作者:王中江出版时间:2024年10月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定价:280元内容简介: 出土简帛为古代中国学术和学问的研究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和巨大的活力,在许多方面,死而复生的简帛古书促成了古代中国哲学和思想世界的复活。在一定程度上,新出土简帛文献是对周秦哲学史和思想史难得的一次重建。《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出土简帛 ...
多年来,ICCROM与ICOM开展深入合作,包括联合出版和翻译、合作开展能力建设和宣传工作、积极参与彼此的管理结构等重要举措。这次续签的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应对博物馆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充分挖掘基于馆藏工作的潜力,为人类福祉、地球可持续发展、繁荣与和平提供支持。ICCROM总干事阿鲁娜·弗朗西斯卡·玛丽亚·古杰拉尔表示:“通过 ...
黄安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北辛街道黄安村西南,东南距滕州市政府约2.5公里。该区域地处泰沂山系西侧,东部多低山丘陵,西部多平原。北据山地约5公里,西距微山湖约26公里。遗址所在区域现地势整体较平坦。据走访当地群众,20世纪中叶时该处为一岗地,略高于周边区域,后整地基本取平。通过发掘和大面积揭露,发现遗址整体呈椭圆形,东西向最大径约19 ...
承德,热河故地,塞外明珠,历史文化底蕴深厚。8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进承德避暑山庄、普宁寺、承德博物馆,深入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宗教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大国。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要保 ...
一、那斯台遗址概况那斯台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查干木伦河西岸的坡地上,其年代为公元前5500~前3000年。1980年,巴林右旗博物馆调查发现了该遗址。次年,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派人和巴林右旗博物馆一起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遗址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地表暴露有房址、壕沟等遗迹,以红山文化遗存为主,同时包含少量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遗存。二、那 ...
一、魏家窝铺遗址简介魏家窝铺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是红山文化时期的一处大型环壕聚落,其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500年。2008年5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了该遗址,同年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此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测绘。2009年6月始,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4日对外公布山西临汾神刘墓地考古发掘资料,考古人员在此发现距今约30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墓葬出土的仿铜陶礼器组合具有典型三晋风格。神刘村战国墓出土其他陶罐、陶簋、陶杯、陶鸟柱盘、陶钵。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提供神刘墓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神刘村西南约500米处,此次发掘区共发掘春秋墓葬14座、战国墓葬35座。墓葬出土器类有鼎、 ...
摘要:从区域资源开发程度看,农业与定居有较强同质性,大地湾类型定居的发展反映其向农业发展的过程。大地湾类型绝对年代为BC6000—BC4800年,大致可分为两期四段。结合大地湾类型的环境背景与社会背景观察,其向定居发展在分布范围、遗址数量、动植物利用资源偏向和资源利用程度等方面均有所变化,并集中表现在聚落形态上:1段时最早出现在陇东地区并设 ...
一、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概况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东南部,地处大凌河支流牤牛河上游左岸,东南距兴隆洼遗址约13公里。兴隆沟遗址包括三个地点,第二地点位于兴隆沟村东北约0.2公里的坡地上,现存面积约4.1万平方米,是一处红山文化晚期的中型聚落。1982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与敖汉旗文化馆进行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1988年 ...
一、西台遗址概况 西台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王家营子乡阿福营子村西台居民点以西约200米的台地上,地处大凌河上游牤牛河流域,北依群山,东西均为临河台地,周围分布有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以及战国时代的遗址群。1982年旗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87年8月~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 ...
摘要:夏鼐是中国考古的奠基人之一,涉猎广泛,著述丰硕,学术成就极高。学术界已发表了很多研究夏鼐学术贡献的文章。本文从术语这个新的角度,详细深入地阐释了夏鼐在改译、引入、命名、定义、辨析术语等方面的重要贡献。考古学是一门新资料层出不穷的学科,每位学者的研究都要随时接受新资料的检验,因而也很容易成为明日黄花。但夏鼐似乎是个例外。在他 ...
从安阳到北京,最快的高铁只要1小时50分钟。不过除了每年年终的田野考古汇报会以及一些必须参加的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的考古人,一年有300多天都“长”在洹河两岸,大家称他们为“殷墟人”。 “听说新发现了一个象坑?” “消息挺灵通啊。梁思永先生当年就发掘过两个象坑,我们这个坑是一头完整的小象与3个完整人骨摆在一起, ...
今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开始对文源阁遗址局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随后在现场发掘出宫门、御路、河道、供排水设施、蹬道等遗迹,其中有多项是最新发现。本月初,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院落构造清晰呈现初步解开地基谜题文源阁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原为四达亭,乾隆四十年(1775年)改建为文源阁,是一处以皇家 ...
摘要:西汉一代,使用车马陪葬的列侯墓葬有一定数量,并在陪葬的位置、方式、内容、数量等方面有着不同表现形式,既体现出西汉列侯墓葬车马陪葬内容的多样性,也反映出多样性之中的灵活性,而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墓主与墓葬的等级相关发展内容,体现自身特点的同时也折射出与汉代车马陪葬有关的较多内容和内涵。汉代车马陪葬在前代发展的基础上,使用范围更广 ...
11月8—10日,“探索与实践:新时代城市考古和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暨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24年会”在广州举行。 广州市文物局局长刘晓明表示,本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列重要讲话的切实举措,也是全面推进河南、广东两省战略合作的又一实际行动。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明表示,面对新 ...
摘要:本研究关注中国印纹硬陶技术在新石器晚期的起源问题。基于全覆盖式采样,通过包括吸水率与维氏硬度测试、陶器岩相学、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热膨胀、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在内的综合性方法,本研究对福建明溪南山遗址(5300—4300 cal. BP)、将乐岩仔洞遗址(5000—4300 cal. BP)出土陶器样品共计160个进行了制作 ...
内容提要:辽西地区夏商矿冶遗存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约相当于夏及商前期;第二阶段约相当于商后期。第一阶段虽出现了与中原地区类似的采、冶、铸分离模式,但生产规模、专业化程度存在根本区别。这一时期的矿料资源主要供应本地及周边地区,另有少量可能输送至中原地区;第二阶段的矿冶生产模式与第一阶段类似,但也存在采、冶生产在同一遗址进行的情况 ...
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大门,向前略走几步后左转,尽头赫然映入眼帘的是已经斑驳的“殷墟考古数据库工作室”的标牌。标牌所属的屋子位于一排平房的南端,屋旁矗立着一棵亭亭如盖的核桃树,这里位置独立,不易受到外界干扰。安阳工作站技师孟军就在这间屋子里整理洹北商城制骨作坊遗址出土的骨料,长方形的桌子上摆放着电脑、电子秤、卡尺 ...
铁器时代对整个世界的农业和人口分布、经济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铁质文物由于本身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发生腐蚀 , 难以保存。因此 ,为提供合理科学的保护方法,锈蚀产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铁器的腐蚀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文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加工工艺、显微组织等 ,外因是铁器的埋藏与保存环境。目前 ,对于铁器锈蚀物的研究主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