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学家深度解读“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关键时空节点的旧石器考古新发现 王幼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东北亚史前人类与文化迁徙交流的交通枢纽地区,距今5万—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出自百万年人类史发展的高潮阶段,尤为难得的是以黑曜岩石料为主体的旧石器工业更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极为罕见的发现。 黑曜岩 是史 ...
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关键时空节点的旧石器考古新发现 王幼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吉林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东北亚史前人类与文化迁徙交流的交通枢纽地区,距今5万—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出自百万年人类史发展的高潮阶段,尤为难得的是以黑曜岩石料为主体的旧石器工业更是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极为罕见的发现。 黑曜岩 是史 ...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生态环境,因而孕育出不同的文化。因此,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划分出多个文化区。不同文化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多元起源、并列发展、交流融合,形成多元一体格局。这基本已是学界共识。在“多元起源”与“交流融合”中包含了一种现象,即特定文化因素在一个地区的出现明显早于其他地区,经过长 ...
1987年5月,在宜兴县宜城镇南门外土山墩,宁杭公路东侧50米县经济协作委员会职工宿舍基建工地(体育场南河沿)发现了一座大型砖室墓,经报告无锡市文管会后,无锡博物馆参加了随后的墓葬清理工作。此墓造型雄伟、规模庞大,是宜兴乃至无锡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占地面积最大的砖室墓之一,特别是石门上的阴刻“朱雀铺首”画像,非常精美,为南方地区画像石艺 ...
引言 2003年3月17日经文化部部务会议通过,于2003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简称03版《办法》),在一定历史时期,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办法颁布至今已过去21年,其中许多条款和内容已不适合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形势,而目前文物保护工程暴露的许多问题都与制度建设紧密相关。因此,国家文物局已将修订03版《办法》提上 ...
我国的灯具从何时开始出现,一直都未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孙机先生认为:“大约出现于春秋”;熊传新则认为:“至迟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和使用了灯”……而汉代的灯,是什么样的呢?《西京杂记》中有一段令人回味久长的描述:“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 ...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约生活在公元前1200年前后。在甲骨卜辞中,有关妇好征战、生育、疾病、出行、农事、祭祀等活动的记载丰富(相关卜辞约有250余片),但仅凭这些重要事件却难以全面了解妇好其人及其生活。随着妇好墓的发掘,大量重要器物出土,妇好的形象愈发生动、全面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殷墟小屯宫殿 ...
当今,包括“数字文化”在内的“数字化”是人类历史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典型特征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切都在实现数字化,如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中国、数字地球等等。手机正变成我们无法离开的数字助手。可以认为,今天是一个数字时代,人类迎来了一场“数字革命”。“数字化”意义的背后,隐藏的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考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把“吃饭”这件事情放在首位,也因此,对于吃饭的理解有了千差万别的理解,同时也延伸出了很多深层次的含义,这其中不乏带有地域和民族色彩。拿咱们中国来说吧,古代虽然生产力不高,科技也不够发达,但是古人对于吃的理解绝对是不输于现代人的,这小到“东坡肉”这样的一道道美食,大 ...
考古界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十分重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作用及地位,良渚、石家河、陶寺、石峁等遗址及相关文化遗存都成了中华文明探源中的核心内容。但淮河流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中国上古有江、淮、河、济“四渎”之说,淮河是一条地位独特的大河。它的干流及支流涉及鄂、豫、皖、鲁、苏五省, ...
“实践世界”和“知识世界”对人类而言,既有高度的相关性、互动性甚至是一体性,又有显著的差别性和各自的特征性、价值性。人类社会的“实践世界”是第一性的。从广义上说,“实践世界”还包括先天存在的自然自在的大千世界,它远远早于人类而诞生,并且独立于人类,仅地球生物世界,比人类诞生就早了五亿多年,人类的“实践世界”离不开自然本体的参与。 ...
提起“马面”,很多人会想起马面裙这一中国传统女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化,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体系。其中,服饰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风俗变迁,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状态和精神面貌。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是中国古代裙式的主要代表之一。它源 ...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6月10日,我国将迎来第十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新气象。古 ...
一、什么是数字化绘图 数字化绘图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绘图板、数位笔、摄像机、扫描仪等数字设备及相关绘图软件完成的一种创作形式,通俗来说便是用电脑绘画。其中涉及到数百万种颜色的虚拟调色板,各种尺寸的画布或介质,以及各类橡皮擦、铅笔、画笔、刷子和2D、3D等效果工具,并有能够反复修改的功能。工作者在绘图板上通过精确的手部动作来模拟真实的笔 ...
图源:光明日报 不久前,应刘斌教授之邀,去浙江大学参加该校考古专业成立大会。会上,我做了一个发言,谈“什么是好的考古学教育?”这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在做了多年的考古实践、专业教学、专业刊物编辑之后,积累了一些个人的体会。我的粗浅认识是 :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考古学在文科中是个“全科科学”这一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高校考古学科主持人 ...
先秦神话中,蛇与神的形象总是交织在一起。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少昊之子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夏朝开国之君启亦“珥两青蛇,乘两龙”。春秋战国时期,楚人普遍相信蛇能通天地,借蛇来塑造神祇的形象。山东、苏北、皖北和四川地区出土的两汉画像石上有各类“操蛇”“衔蛇”图像,蛇与神鬼之间有密切关联,表达了升仙和辟邪的意涵。东晋张湛在《列子 ...
汉画像石是指汉代墓室、墓前祠堂、石阙等墓葬建筑中雕刻画像的构石,是将绘画与雕刻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汉画像石的内容题材涉及汉代物质生活与思想文化的诸多方面,被翦伯赞先生称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乐舞百戏以汉代歌舞、奏乐及杂技为主要刻画内容,是汉画像石中常见的一类主题。南阳地区是汉画像石集中出土的区域之一,其中的乐舞百戏图像具有鲜明的 ...
河北古代壁画拾珍走进河北博物院,新馆的一楼大厅内首先见到的就是北朝壁画馆。徘徊于展厅细细欣赏,这象征威严的仪仗队列、飞翔跳跃的神兽、神情温和的陶俑,在沉静的灯火下,隐约可见当年华彩翩跹、风云变幻的景象,恍惚间仿佛叫人置换了时空。而远在塞上的张家口、宣化,20世纪亦出土了大量的辽代墓葬壁画,它们以写实的姿态,演绎出辽代河北真实的民风 ...
最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最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其中在“交叉学科”门类中,于专业学位新增“文物(1451)”一类,可授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即将原有的“文物与博物馆(0651)”做了拆分,成为“博物馆(0651)”和“文物(1451)”两个学科门类,与“考古学”处于同一层面。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考古学”与“文物”究竟是什么关系? ...
镜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生活器具,可照容颜变化,也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可鉴国家盛衰。 那么,古人究竟如何使用镜子,从古至今,它们又经历了哪些转变?何为镜架与镜台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汉“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铜镜 上海博物馆周亚先生曾研究过古代铜镜的使用方式,认为有手持和放置于镜架、镜台之上两种方式。实际上,这两种使用方式 ...
1990年至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敦煌悬泉置遗址共发掘汉简3.5万余枚(有字简约2.3万多枚)。除了汉简以外,还相伴出土其他遗物,其中有大量的丝织品、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农作物、动物骨骼和饮食器具等。悬泉置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汉代从长安至敦煌段丝绸之路上的驿置遗址。从遗址规模和汉简记载可知,在敦煌郡内共有九所像悬泉置这样的驿置,为 ...
通扬运河上的行船 人类的文明创造活动离不开自然的支撑和规约,但是人类也可以通过大型工程对自然进行改善和重组,创造更优化的文明生存条件。中国大运河的发生和发展大体上符合这样一个原理。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为确保粮食运输安全,以稳定、维持帝国统一为目的,由国家投资开凿和管理的巨大工程体系。它是解决中国南北社会和自然资源不平衡的 ...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气候温润,适宜水稻生长,是东亚大陆水稻种植最早的地区之一。生活在 5000 多年前的良渚先民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创制并广泛使用多种农作工具如石犁、石镰、石刀等,有先进的灌溉系统,稻作农业生产已经相当成熟。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大、产量高,稻米成为唯一的主食。这种湿地稻作农业有别于黄河流域的黍粟 ...
烧纸钱祭祀祖先在中国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其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在古代,孕育于农耕社会的烧纸钱祭祀习俗起到了团结族群和构建互助共同体的作用;在当代,烧纸钱仍具有维系家庭关系和维持共同记忆的意义。纸钱形式的变化也是社会变迁的见证。关中地区烧纸钱习俗纸钱又称鬼票、冥币,是现实世界货币和财物的纸质仿制品,经过一定的祭祀仪式从阳间到达阴 ...
导语:龙门石窟之所以名冠天下,多赖奉先寺卢舍那大佛之功。如果说龙门石窟是世界佛教造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那么奉先寺则当之无愧的是这座宝库中最璀璨夺目的明珠。 卢舍那大像龛即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偏南处的半山腰,完工于唐上元二年(675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为其父李世民追福所开凿。由于工程十分浩大,皇后武则天还曾在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捐 ...
开化墓群位于山西太原晋源区开化村东北,汾河西畔,地处太原西山东麓丘陵地带,东南距晋阳古城北城墙约2.5公里,西南距著名的开化寺蒙山大佛约3公里。太原周边发掘的陶俑墓数量不少,但或被盗或发表资料有限,限制了我们对该类陶俑墓葬俗的了解,开化墓群北齐墓葬相对集中,历年发掘的该墓地陶俑墓资料发表相对全面,有望弥补这一缺憾。结合近年的相关发现 ...
山西近年新发现北魏乙弗莫瓌铭砖(以下简称“乙瓌铭砖”)和莫瓌子乾归元息贰虎妻阳平长公主铭记砖(以下简称“阳平长公主铭记砖”),关于其出土情况,张庆捷先生称出自应县北魏墓,朱明歧先生称出自应县大黄巍乡。乙弗莫瓌,出自乙弗鲜卑,其先世为吐谷浑渠帅,居青海,号青海王。乙弗莫瓌在《魏书》中作乙瓌,孝文帝姓氏改革时乙弗氏改为乙氏,《魏书》 ...
“轿子石”石刻是南昌地区现存最早的宗教功能石刻和年代第二早的摩崖石刻。石上留存有南宋嘉定九年(1216)塔楼式道教神龛、同时期道教人物刻像、明正统七年(1442)“何仙”题字共三幅石刻。 在今天南昌新建区石埠镇龙岗村萧峰水库东岸通往观山村的半山公路北侧山坡上,有一块近似马蹄状的花岗岩巨石,当地人称“轿子石”,志乘俱无载。20世纪80年代初, ...
庄连山墓地先后发现清理 7 座春秋竖穴土坑墓,区别于周边地区同时代土墩墓的形式,这 7 座墓葬未见封土,出土遗物以硬陶器及原始瓷器为主。镇江大港周代遗址群中这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可以明显看出“中原文化因素”,吴国统治阶层作为周人后裔入主宁镇地区时保留了部分中原文化因素,随着融合的不断加深,这种风格逐渐消失。 庄连山春秋墓地位置 庄连山为镇 ...
晚商时期流行一种“一首双身”的兽面纹,直鼻巨眼,圆睛凸出,阔嘴尖唇,其双角竖立多内卷(亦有少量外卷),两侧的躯干由平伸而上折,尾多外卷,与角相反,少数有岐尾。躯体用云雷作地纹,下生肢脚,脚尖向内卷,足爪较抽象,其余部分则常用上下竖立的列羽装饰,线条细密繁缛,没有明显的主纹与地纹之分,常见于瓿、尊、斝、觚、爵等青铜容器表面。李济先 ...
前进龙窑(宜兴市考古和文物保护中心) 陶都宜兴位于江苏南部与浙、皖两省交界处,南部为丘陵山地,北部为冲积平原。南部丘陵山地陶土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陶瓷生产条件;北部冲积平原河浜纵横交错,东濒太湖,北通长江,为陶瓷产品的运输、外销提供了便利的水运交通。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就在宜兴这片土地上制陶制瓷,留下了丰富的陶瓷遗存 ...
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各地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人类遗迹遗物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探索人类起源进化和古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研究基础;同时生命科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取得的巨大进步,使得以生物大分子为代表的研究成为当今自然科学领域的热点,相关实验技术也愈加成熟;此外,以地球化学为代表的地学研究同样取得重大进步。在这种背景下 ...
沩水流域地形图 沩水系湘江下游左岸支流,位于湖南省中部。沩水流域西以雪峰山余脉扶王山与资水为界,东抵湘江河口段左岸,南邻湘江支流涟水、靳江河,北邻资水、桃花江、志溪河和烂泥湖撇洪河右岸诸河。天然状况下流域面积为2430平方千米,河道出口段人工改道后又纳原湘江一级支流八曲河(流域面积331平方千米),流域面积扩大为2761平方千米。据《宁乡青 ...
狩猎这种生业模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兔作为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哺乳动物,最初作为狩猎所得肉食之一与人类建立了密切联系。在中国,兔形象逐渐演变并神话化,与中秋、生肖等民俗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影响至今。透过对存世文物中传统兔纹饰运用的研究,我们可以一窥中国传统兔文化的发展脉络。传统兔纹饰的主流形式 中国兔 ...
多布若瓦茨遗址罗马尼亚地处东南欧,而中国是亚洲东部的国家,两者相距万里,从距离上看应该不会有什么特殊的联系,然而却因为在考古学上拥有相似的史前彩陶文化,中罗两国文化交流架起一座桥梁。追源溯流,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开展工作,发掘了仰韶遗址,提出中国彩陶西来说,再次引出“中国文化西源说”的问题,进而引发激烈争论, ...
哈拉帕牛车玩具 哈拉帕文化是南亚次大陆迄今所知最早的文明,也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远古文明之一,年代在公元前2500—前1700年间,比印度后来的吠陀文化早了好几百年。哈拉帕是今天巴基斯坦境内旁遮普省蒙哥马利县的一个小镇,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在此发掘揭露出古代城市遗址,轰动一时。此后又发现发掘不少同一类型的遗址,比如其西南592公里 ...
围棋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到唐宋时期发展成熟。唐王朝幅员辽阔、国富民强、对外交流频繁,加之唐高祖、唐太宗、唐玄宗都对围棋活动近乎痴迷,这些均为围棋在唐代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契机。1949年以后,全国各地考古出土了诸多与唐代围棋活动相关的遗物,为我们了解唐代围棋活动提供了佐证。 阿斯塔那第206号张雄夫妇合葬 ...
考古学是以遗迹、遗物等物质文化形态研究人、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如文化、文明、人地关系等诸多问题的一门科学,它的最重要特点是不依靠文字资料而能够达成学术目的,这是非常有趣的一种治学方式。这让我想起一个禅宗的故事: 世尊在灵山大会上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 ...
无论是“长安的荔枝”,还是“皇帝的餐桌”,其背后“纯系透过帝王行政体系的食材供应”。食物资源的获取、配给、消费不仅是“纯生物性的行为”,还是社会等级制度的生动体现。 古往今来,在欲望行星上,不同社会等级的人群对社会资源的占有情况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中,“民以食为天”,食物资源的消费最能体现不同时空下人群等级的差异。 近来,基于“ ...
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区西北,是西汉中期楚王刘注及其王后的同茔异穴合葬墓,其中北侧为王后墓,规模略小,南侧墓葬规模较大,为刘注墓。该墓先后进行了两次考古清理工作,1994年清理刘注墓南墓道时,在封堵甬道的塞石上发现较多朱书和刻石文字,朱书文字多为检验塞石的记录,如“广小三分”“已成”“高小四分”等,刻石文字有塞石编号和关于薄葬内容的题记 ...
古泮池古泮池位于曲阜明故城东南隅,最早是春秋时期鲁僖公办学的场所,称泮宫。《诗经·鲁颂·泮水》中有“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其建于鲁僖公十六年(公元前644年)之前。西汉初年,景帝之子刘馀徙封为鲁王,他对泮宫、泮水加以修葺改造,并新建了规模宏大的灵光殿,成为他及后代鲁王的游赏玩乐之地。明成化年间(1465—1487),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绪又 ...
西周及春秋时期的上层社会,媵婚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婚姻形式。这种奇特的婚姻形式有何规范?谁决定了女性的婚姻?盛大的媵婚下埋藏着什么目的?媵婚下的女性又是怎么样一种生活呢?经传和传世的媵器或许能够告诉我们一个不同寻常的媵婚世界。 电视剧《芈月传》中,楚国公主芈月作为其姐姐的媵侍陪嫁到秦国,成为秦王的妃子,这让我们了解到一种特别的 ...
唐代妇女的婚嫁年龄是多少?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又是因循什么展开自己的婚后生活呢?《王媛墓志》描述了一个大唐女性的74年人生经历,透过它,我们能够生动地了解唐代妇女及其地位。 王媛墓志盖 王媛墓志 唐帝国经济繁荣而稳定,民族开放而融和,妇女 ...
2015年3月,南京雨花台区西天寺墓园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一座南宋时期墓葬,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仿木砖雕壁画墓,平面呈“凸”字形。墓室前壁开拱券门,其余三壁均为砖雕壁画。墓葬出土文物30余件,部分文物造型精美。根据墓中出土的铜镜铭文,墓主应为一位高姓武官,山西雁门郡人,在南宋绍兴年间(1 ...
考古概况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北接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西南与朝鲜隔江相望,西与中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接壤,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80%,东部为锡霍特山(老爷岭),西南为兴凯湖沿岸低地。河流众多,主要向北汇入中俄界河乌苏里江。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地处锡霍特山脉、长白山脉、兴凯湖之间,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占 ...
武夷山脉史前遗址分布示意 四普现场 江西铅山县陈坊乡陈坊村蛇形山遗址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新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赣闽交界的武夷山区这是一种很独特的山地型遗址。蛇形山为武夷山脉西北坡一余脉,长条形,南北长6000多米,东西宽1500多米。遗址可能是史前矿山遗址或窑址,也可能是历史时期闽越族文化遗址。 发 现 2024年5月14日, ...
河流孕育生命,诞生文明。与河流密切相关的舟船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在文明产生之初,处在河谷泽畔的先民根据自然环境就地取材,发明了形态各异的舟船,并不断将其发展演进。舟船极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激发人类探索更辽阔的未知世界。 早期舟船制作及材料构成 古代两河、埃及地区流行用草本植物枝茎绑扎而成的舟船,比如埃及的纸莎草船、两河流 ...
陶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国内区域间贸易的重要商品,在物流过程中如何安全和便捷地装运是陶瓷生产流通中的重要一环。与此相关的古代文献零碎、稀少,多集中在宋代以后文人的笔记小说之中;另一方面,考古发现的相关资料也不多,所以对这一问题学术界一直关注不多。通过梳理有限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总结出古代陶瓷运输的几种保护措施,各具特色,其 ...
2016—2018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墓葬(民间俗称“吴天墩”)进行考古发掘,发现3座孙吴高等级墓葬,出土石榻、凹字形石座、耳杯、盘口壶、金指环、金蟾蜍、金钗、金簪首、陶楼、铜熏炉、瑞兽衔杯铜砚滴等200余件(组)文物,其中M5遭到严重“毁墓”,残存的器物较少,但出土了一批文字砖,有“吴侯”“建兴二年七月廿二日”等文字信息 ...
兵马俑一号坑(张天柱 摄)1974年7月15日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分界线,从这一天开始,帝陵兵马俑一号坑正式进入科学发掘、系统研究、科技保护,以及社会教育的阶段。2024年7月将迎来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50周年的纪念,特用不多的笔墨,记录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200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成立,包括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园)的精彩瞬间,让世人 ...
19世纪末,在全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中,清朝和日本开始各自的近代化历程。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积极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在日本国内自上而下形成侵略中国的野心。清朝统治者在国内外危机重重的形势下,依然沉浸在“帝国盛世”的梦中。1894年,日本借朝鲜东学党起义出兵朝鲜半岛,发动甲午侵华战争,短短9个月时间,清朝陆海两线全军溃败。1895年威海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