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汶口遗址近几年发掘扫描
大多数人是从初中历史课本中知晓大汶口遗址的,它是中国史前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大汶口遗址定名的大汶口文化年代在距今约6500—4500年间,拥有大量精美的彩陶和制作精良的象牙、骨雕刻器、玉器。当人们看到那些出土的精美文物,在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辉煌成就的同时,或许更有一种寻古迷踪实地查看的冲动。 大汶口遗址公共考古活动现场 汶河遗珠 ...
大多数人是从初中历史课本中知晓大汶口遗址的,它是中国史前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大汶口遗址定名的大汶口文化年代在距今约6500—4500年间,拥有大量精美的彩陶和制作精良的象牙、骨雕刻器、玉器。当人们看到那些出土的精美文物,在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辉煌成就的同时,或许更有一种寻古迷踪实地查看的冲动。 大汶口遗址公共考古活动现场 汶河遗珠 ...
两周时期,玉器已深深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祭祀、宴飨、朝聘、仪式、丧葬等场合皆可见玉器的身影。三门峡周代虢国墓地出土玉器数量众多、雕琢精美、种类齐全、玉质优良,为后人了解当时的治玉理念、用玉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玉因其开采之难、雕琢之艰,自古便被视为珍宝。古人在制作与使用玉器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节俭的理念。周人更是吸取殷商奢 ...
M5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上的应用愈加广泛,残存物分析应运而生,它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一项借助自然科学方法的多种分析技术。目前残存物分析的对象已经比较广泛,不同载体的残存物分析,对于某一专题领域学术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往汉墓考古发掘中妆粉发现相对较多,种类也较丰富。云南昆明晋宁石寨山23号墓出 ...
2015年4~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尹西村后头山发掘了一处东晋时期家族墓。这处家族墓地由4座墓组成(M1~M4),坐北朝南,墓门170°左右。M1~M4东西向“一”字排开,整齐、紧密,埋深也基本相同。共出土了包括青瓷器、陶质明器、金饰、印章等在内的各类遗物70余件(种),其中六面印、步摇金饰、头像砖等均较罕见。根据M1出土印章,可知墓 ...
缅甸历史文化遗产震后速报 | 因瓦古城宝迦雅寺原创AAHM亚洲遗产管理学会2025年04月02日 20:49江苏Express News缅甸历史文化遗产震后速报引言 | Foreword2025年3月28日发生的7.9级强震致使缅甸遭遇重大损失,据最新通报,截至4月2日,缅甸28日发生的强震已造成2886人遇难,另有4639人受伤,约373人失踪,我们向所有遇难者致以沉痛的哀悼。地震也对缅甸曼德 ...
缅甸历史文化遗产震后速报 | 因瓦古城梅努寺原创AAHM亚洲遗产管理学会2025年04月01日 23:45江苏Express News缅甸历史文化遗产震后速报引言 | Foreword2025年3月28日发生的7.9级强震致使缅甸遭遇重大损失,据央视新闻与新华社最新通报,截至4月1日,缅甸28日发生的强震已造成2719人遇难,另有4521人受伤,约441人失踪,我们向所有遇难者致以沉痛的哀悼。地 ...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其中包含的一个意义即是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在这中间就必然要应用到考古地层学的一些理论方法。考古地层学是通过对文化层堆积和各种遗迹的层位及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先后或共时关系,是指导田野考古工作 ...
中国是钟的王国。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钟,并有“钟鸣鼎食”的灿烂文明。 西周以后的编钟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会、祭祀,都要演奏编钟。它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唱、舞蹈伴奏。 《隋书·音乐志》记载编钟:“各应律吕,大小以次,编而悬之” 演奏时以敲击发声,音色纯净,旋律优雅,音域宽广,高音昂扬,低音浑厚,表现力非常 ...
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了,但是扪心自问,我们在得出某个认识时,是自己观察思考所得,还是人云亦云呢?所以,出于理解认识的目的,反复审视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推敲”。 这里有个问题首先需要思考一下,那就是理论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反复推敲理论呢?没有理论又有什么妨碍呢?大多数人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相信客观世界外在于我们,不以 ...
古代阿富汗的超美金饰,在阿富汗北部的黄金之丘(Tillya yepe)出土了2万件黄金装饰品~大部分是公元前100年制作,包括黄金的匕首,头冠和腰带等,异常美丽~
对待古史,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有的只是马背生活,追逐水草而已。摊开历史,在过去常是将契丹族所建立的王朝,仅仅简单地附记于宋朝相关史事之下,至于典章制度、物质文化等,则鲜为论及,而对金玉器之属,就更少谈其成就了。所幸的是,近几十年来,经过各地考古工作者于辽朝统治地区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在遗址 ...
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元稹《恨妆成》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除了唐五代,还有哪个朝代的女人敢如此张扬?纵向比较,历代女性面妆中尤以唐代女性的面妆最为焕烂精彩。初盛唐 ...
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 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 图片来源于刘云辉老师课件玉剑具在汉代发展到了巅峰时期,汉代玉剑具都有哪些常见的款式?这些玉剑具的制作工艺又有什么特征?刘云辉老师将通过近300张汉代玉剑具的高清大图详细讲解汉代玉剑具的时代特征与风采! ...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12月5日发表声明说,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考古队在埃及明亚省拜赫奈萨考古区发现两座距今超过2500年的墓葬,并出土两具口含“金舌”的人类遗骸。两座墓葬相邻,墓葬历史可追溯到古埃及第26王朝(公元前664年至公元前525年)。其中一座墓葬中发现一口棺盖为女性形象的大型石棺和两具人类遗骸,遗骸口含“金舌”。初步研究表明,发现“ ...
他是战国时期“姬”姓曾国的国君,他的祖先是西周开国大将军,他的墓葬出土了闻名于世的编钟,他的墓葬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他就是曾侯乙。听张昌平老师全面剖析曾侯乙墓出土玉器!张昌平老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曾侯乙墓与曾国图片来源于张昌平老师课件 图片来源于张昌平老师课件 图片来源于张昌平老师课件 图片来源于张昌平老师 ...
汉“五铢”铜钱范 株洲博物馆藏 1 六 原始宗教与文明起源研究《试论龙崇拜与古代国家的形成》傅光宇、张福三《思想战线》1981年第4期第48~52页本文通过分析龙崇拜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表达了作者对龙崇拜在我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意义的看法。作者认为:龙绝不是原始图腾,龙崇拜与图腾崇拜区别甚巨。首先,龙是“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 ...
邮驿文化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交通和信息传递文化。所谓“邮”,是指古代传递文书的人在路上的停宿处,引申指递送函件者,又引申为递送,即今天我们所说的邮政之“邮”。驿,古代指的是供来往送公文的人或出差官员中途换马或暂住的地方,又称为“驿站”。邮驿,作为一种古代遗留下来的交通信息传递文化,往往与交通道路分不开。它是一种以交通要道为载体,以传 ...
新石器时代瓮棺葬,主要集中于渭水流域及豫西豫中,如半坡遗址、洛阳王湾等。历史时期华北东北等地也有发现,如延庆葫芦沟、沈阳伯官屯等。山西西承陕豫地区,东接华北地区,以之为例可探究这一葬俗的演变及联系。 瓮棺的葬具及葬地 葬具为陶制容器,有鬲、罐、瓮、钵、小口瓶等,甑、尊较少。数量上,以分隔后的鬲最为常见,占葬具总量的57%,但因时代 ...
人物名片 杨育彬,祖籍吉林长春,1937年出生于河南泌阳,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曾任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华夏考古》主编;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考古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成员,夏商周断代工程商前期年代学研究课题组副组长等。 主持或参加过郑州商城、侯马晋都新田、新郑郑韩故城、黄河小浪底库 ...
在1936年良渚遗址正式被发现之前,良渚玉器早已闻名于世,只是时人不知其确切来源与年代,一些良渚玉器曾被误认为是东周玉器,有的则被西方商人、传教士等群体购得,流散至海外。海外收藏良渚玉器最丰富者当数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弗利尔美术馆建成于1923年,其主要藏品乃至建筑物本身,都是由东亚艺术收藏家查尔斯·朗·弗利尔捐赠。弗利尔美术馆收藏 ...
关于开展2025年度4·18国际古迹遗址日活动的通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5年02月19日 15:19北京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2届大会通过4月18日为“国际古迹遗址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每年确定一个活动主题,并在世界范围内号召会员国开展相关活动,向公众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扩大社会影响。在ICOMOS成立60年之际,以“4·18国际古迹遗 ...
“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一千五百多年前,一位未留下名字的南齐诗人在杭州西湖边,以一首《钱唐苏小歌》表达了朦朦胧胧、情窦初开的爱意,拉开了历史文人对西湖如痴如狂的序幕,演绎出一幕幕凄美缠绵的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细腻动情,饱含眷恋,寄托了绵长的情思,又蕴染着这方温情的湖水,凝固成抹不去的西湖“情”结。 ...
8月21日,美国斯坦福大学斯坦福考古中心博士后研究员王佳静以Zoom在线会议的形式为浙江大学考古与文博系的师生、学术界同仁以及考古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讲座——“小橡子大历史:稻作农业起源的新探索”。 讲座伊始,王佳静博士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以思考稻作农业的起源为出发点。水稻一开始是生长在沼泽湿地的野草,大多数野生稻的 ...
帽筒又名为“官帽筒”,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用于置放花翎顶戴之物,始烧于清嘉庆时期,至清道光、同治时期已然成为官宦之家的必备之物,是清代官员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由于帽筒器型直上直下,有着“一统天下”之意蕴,同时契合了古人“冠不落地,鞋不上桌”的说法。这时期的帽筒多有海棠形镂空,以用来保持帽筒内外空气的流通,具有熏香除汗之功用 ...
近年来,雄安新区管委会提出“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同时开展“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力求在新区规划建设中保护历史文脉,留住乡愁文化,不忘本来,吸引外来,面向未来。 乡愁建筑遗产作为乡愁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乡愁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历史见证,做好雄安新区的乡愁建筑遗产的普查、保护、利用等工作,有助于实现乡愁的活态保护与传承,留 ...
《层累的图像:拼砌砖画与南朝艺术》序经常有人说:考古发掘出的那些破陶片有什么用?用“破”字,显然对考古不理解,也不屑一顾。面对普通人提出的普通问题,考古人也曾用“地层”“类型”“组合”等专业术语回答,使人云山雾罩,弄得两相尴尬。毫无疑问,原本完整的古代遗迹遗物,经过千百年的岁月,难免残破不堪。但如佛经所云:芥子纳须弥。残破的遗物 ...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手工艺大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术精湛,其中青铜铸造、钢铁冶炼、制瓷、丝织、造纸术、印刷术等具有原创性质的技术,都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可是,这些传统技艺在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不少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亟待采取有力措施予以保护。2003年起,国家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其中包括多项传统手工技艺。列入国 ...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我国现存的500余处大遗址,作为中华历史文明发展历程中最原生态、最具代表 ...
机缘巧合,笔者在翻阅《苏州博物馆藏玺印》一书时,发现苏州博物馆旧藏齐白石所刻三方石印,印主竟是“二七惨案”的罪魁祸首,时任京汉铁路局局长的赵继贤。也许是因为印主恶名昭彰,这三方印章一直不太受人关注。查阅与“赵继贤”“二七惨案”或“二七大罢工”相关研究,亦未见论及。这三方印章,不仅是艺术品,也是历史的佐证,为此特将此三方印章予以介 ...
古钱币是缅甸早期(1—10世纪)历史遗存中数量最多的品类,出土于早期城址毗湿奴城(Beikthano)、室利差呾罗城(SriKsetra)、直通城(Thaton)、汉林城(Halin )等。这些钱币通常为银质,正反两面刻绘与宗教艺术相关的图案,以印度教、佛教题材多见,年代上大致可分为北阿罗汉王朝时期(4—7世纪)、室利差呾罗晚期(7—8世纪)两个阶段。小知识 室利差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这十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田野考古发掘项目。为见证伟大时代,展示辉煌成就,作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的主办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于4月18日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新时代百项考古 ...
北大历史时期考古的起步与发展是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历程基本同步的。从1922年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下设“考古学研究室”到1952年底在北大历史系创办新中国第一个考古专业,早年曾在北大从事考古活动的马衡、黄文弼、向达等先生,研究兴趣大多与历史时期考古相关。成立“古迹古物调查会”(后更名“考古学会”),倡导“用科学的方法调查、保存、研究中国 ...
1952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建立后,商周考古方向经历了最初的草创时期。开始由外聘的郭宝钧先生讲授《中国历史考古》商周部分,唐兰先生讲授古文字学。至1956年,始由副博士毕业留校的邹衡先生开授商周考古课,并为历史专业开设考古学通论课。这一阶段,邹衡先生参加了郑州二里岗的发掘和考古人员训练班的培训工作。学生的田野实习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 ...
北京大学是最早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国内高校。1946年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成立了文科研究所古器物整理室,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开创者裴文中先生被聘为导师;195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裴文中先生被聘为考古专业兼任教授,开展《石器时代考古》《史前考古学》等课程的教学。1953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后的首届学生毕业,吕遵谔先生 ...
新石器时代考古是百年北大考古的“传统优势项目”,在这里走出了苏秉琦、张忠培、严文明等学界泰斗和多位学科带头人,形成了研究中国史前文化、农业起源、文明起源以及田野考古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体系,为中国新石器考古和田野考古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卓越的引领作用。 北大新石器考古的真正开端始自于1957年河北邯郸涧沟遗址的田 ...
湖南是较早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地区之一,自2006年12月鸡叫城遗址考古发掘开始,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二阶段至第四阶段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绩。湖南作为长江中游的核心地区,有着辉煌的古代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洞庭湖西北岸的津市虎爪山遗址发现距今五十万年以前的旧石器遗存。自此以后,澧阳平原及其周边一 ...
清末思想家龚自珍说过:“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保护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今人应负的历史自觉,是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径,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支撑。北京历史文化深邃悠长、绵亘不绝。在这片沃地中,蕴藏着大量且珍贵的文物宝藏。它们当中的一部分,被考古人员拭去历史的尘埃、撩开神秘的面纱,成为博物馆中璀璨的珍宝。 保护文物,为建设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 ...
2015年6月有幸参加在京举办的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的讨论会,受严文明等先生发言启发,又看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权力与信仰——良渚文化展”,有些思考当时做了记录,题名《良渚三题》。主要是讨论城墙与水坝的关系,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布局和与古史传说的结合。四年后的2019年7月,得知良渚遗址申遗成功,又有些感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施的总体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中,自然环境及人地关系的研究都是重要的环节,一直作为单独的课题设立,以期了解 ...
早期人类学家泰勒和摩尔根,都将“文明”安排在“蒙昧”和“野蛮”两个阶段之后,构成了人类社会进化序列。柴尔德在写作《历史发生了什么》(1942年)一书时,把文明引入到考古学叙事之中。他汲取深受达尔文影响的卢伯克的观点,把“蒙昧”等同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者,把“野蛮”等同于新石器时代的食物生产者,把“文明”等同于青铜时代及其之后的社会 ...
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中叶,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拓跋氏政权定都平城(大同)后,倾其国力开凿的具有皇家性质的佛教圣地。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南北方民族融合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文 ...
///认识良渚 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是世界性的考古学研究课题,经过上百年的科学探索与研究,目前国际学术界都公认,在旧大陆存在着四大古老文明,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和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但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苏美尔文明最早形成,古埃及文明其次,哈拉帕文明再次,中华文明最晚。中华文明形 ...
碳十四测年方法自被引入中国考古学界以来,主要被用来解决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年代问题,如夏鼐先生的《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一文就是运用碳十四数据解决中国史前考古学文化年代问题的经典案例。进入夏商周时期,碳十四测年方法也被应用于解决考古学上的年代问题,并试图与历史年代相对应,但是测年精度需要提高以满足需求。碳十四测年提高测 ...
簠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稷、黍、稻、粱等饭食的方形器具,文献中又称“胡”或“瑚”,产生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战国开始衰落,秦汉时期绝迹,是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放在一起的铜器组合之一。商丘博物馆藏部分青铜文物病害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的锈蚀程度还在不断加剧,急需进行保护修复。受商丘博物馆委托,对其馆藏一批金属 ...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可能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形态比玉文化具有更加古老而丰富的“文明史”意义。 玉文化以各种玉器为载体,我们不能用今天“珠宝玉器”的观念看待古代尤其是史前和先秦时代的玉器。那个时期,玉器是精英文化的代表,是中华精神文明甚至是制度文明的物质载体和符号象征,发挥着美化身体、沟通人神、建构秩序、象征权力、祭祀天地、昭示地位、代 ...
从历史遗迹到当代景观 麦积山石窟是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石窟寺遗址,地处天水市麦积区陇山林泉幽静之处。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至清等十余个王朝1600余年的先后开凿和修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窟造像与壁画风格,以泥塑为主的造像情态生动,在中国石窟寺中被美誉为“东方雕塑馆”,引发中外游客对其中雕塑艺术杰作的珍赏。 麦积山石窟远眺但 ...
读到《中国文物报》2022年8月9日刊登的黄洋同志《考古博物馆的定义与定位再论》后,引发了我对此问题的“再谈”。与作者一样,几年前我在《中国文物报》就考古博物馆的建设,发表过一点疏见。黄文进一步对考古博物馆功能、定位、运作的有益探讨,又使我对这一从业半个多世纪的研究领域(考古与博物馆)产生了新的随想。鉴于这一方兴未艾的文化行业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