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山西发现5000年前考古遗址 对探索文明起源具有重要价值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3日对外公布2022年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运城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靠近盐湖,其海量的盐业资源与遗址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对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资源控制与利用具有重要价值。该遗址出土的石器。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辕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裴介镇辕 ...

• 考古人员首次发现明代皇帝敕命“投龙”简

  2020年9月至去年年底,湖北五龙宫遗址出土遗物1000余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考古人员在遗址的水池底部发现了三组浮雕,其年代上限可至北宋。近日,该遗址考古发掘团队发布了考古研究成果。  2月9日,五龙宫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们在遗址中首次发掘出了明代皇帝敕命“投龙”简 ...

• 陕西陶渠遗址发现8座“甲”字形大墓 系两周时“京”国所在地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陶渠遗址发现西周、东周时期8座“甲”字形大墓,发掘完成其中7座,初步推断陶渠遗址是两周之际的“京”国所在地。陶渠M16三号车车舆内铜器。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陶渠M16"京"铭文铜戈。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陶渠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陶渠村东北、西赵庄村西。2020年5月开始,考古人员对遗址开展 ...

• 湖北穆林头遗址发现高等级玉器

  湖北考古再结丰硕成果。极目新闻记者日前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湖北保康的穆林头遗址于2022年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自去年10月8日开工至今,再次收获重大发现。出土的玉钺出土的玉璇玑 图片来自通讯员  穆林头遗址隶属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紫阳村七组,位于保康县城东南约45公里的重阳盆地西北部的紫阳台地上。遗址大致呈长方形,面积 ...

• 湖南桑植官田遗址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官田遗址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镇朱家坪村,地处郁水河西岸一处较为宽阔的台地,面积约75000平方米,海拔358米。2015年首次发掘550平方米,发掘显示官田遗址应存在生铁铸造活动。2020~2022年,为配合地方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特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家界市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中心、桑植县考古研究与文物 ...

• 辽宁在牛河梁遗址附近发现大型红山先民聚落址

  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距离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6.5公里的上朝阳沟村,发现了一处大型红山先民的聚落遗址,为“红山古国”原生型文明起源增加了新的证据。  2022年6月,为配合赤峰至绥中高速公路(G4515)凌源至绥中段建设,考古人员对此前调查发现的上朝阳沟遗址进行考古勘探。  上朝阳沟遗址地处牤牛河支流东岸,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 ...

• 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古人如何生活?山东考古有答案——临淄赵家徐姚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遗址概况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婴路以南,庄岳路以东。遗址北距齐国故城约5千米,东距后李遗址约4.2千米,南距淄河约1.2千米。遗址是在汉代墓地发掘过程中发现的,在清理墓葬过程中,以墓壁剖面的数层红烧土为线索,通过大面积的解剖、发掘及同步的整理研究,发掘团队在⑧~⑬层发现了大面积树木燃烧类遗迹,在⑩层发现 ...

• 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简牍已全部完成初步清理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是古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区。去年9月底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对河泊所遗址考古成果进行发布后,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新年伊始,河泊所遗址考古工作有了新的进展,截至目前,出土简牍的初步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考古工作者正在进行浮选和简牍揭取工作(摄于1月2日)。新华网 李浩 ...

• 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再续“承古开今”新篇章

过去的2022年,陕西考古成果不断涌现,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书写着证古启今的历史新篇章。近日,陕西省文物局对外公布了蒋刘遗址、太平遗址、神木石峁遗址等11项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成果。一年以来,陕西石峁、太平、西头、周原、秦雍城、秦始皇陵、秦咸阳城、栎阳城、下站、汉长安城、汉霸陵、隋唐长安城、清平堡以及石窟寺等20余项主动考古项 ...

• 滇文化从哪来?云南古城村遗址有重要发现

来源: 新华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 何春好  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其中通报了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考古成果。古城村遗址是首次在滇文化核心区内发现的一处完整商周时期环壕聚落,是探索滇文化来源的重要线索。  古城村遗址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晋城镇古城村,滇池东南岸。202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基本建设考古 ...

• 5项“考古中国”项目重要成果公布 最早的西夏“官窑”被发现

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公布河北尚义四台遗址、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宁夏贺兰苏峪口瓷窑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目前发现最早的西夏瓷窑址首次被发现,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窑业类型。△发掘区局部△锯齿刃刮削器(一期)△楔形石核(一期)△锥形石核(一期)△石 ...

• 明中都遗址又有重大发现!

继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后,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考古又有重要发现。2022年,考古人员对明中都内金水桥进行了发掘,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午门马道北侧首次发现连廊,成为补全宫城中轴线布局的关键发现。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依礼制建造的理想都城,被认为是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本”。其在“功将完成”时罢建,留下了诸多待解谜题。  ...

• 世界遗产数量达到1157项,濒危遗产达到55项

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1月24日、25日,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次特别会议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会议决定,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于9月10日至25日在沙特利雅得举行。据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消息,此次会议讨论了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关于近期冲突遗址申遗以及三项通过紧急程序申请世界遗产项目等议题。本届大会将采用扩展会议的形式,将2021年第44届福 ...

• 广州再现南越国遗存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在考古勘探中清理出汉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184处,出土各类文物336件(套)。其中包括西汉南越国时期排水沟及水井、汉至南朝墓葬、唐至五代时期贝壳堆积灰沟、明清时期城壕护堤等遗存。发崛区全景航拍图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门诊综合大楼基坑第一阶段)建设工地位 ...

• 归还路漫漫,大英博物馆帕特农神庙文物之辩

近一个月,德国将21件贝宁青铜器归还尼日利亚、梵蒂冈归还帕特农神庙残片……这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一个国家——英国。文物归还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大英博物馆,可谓四面楚歌。英国政客将大英博物馆帕特农神庙雕塑视为“英国资产”,并有一种持续的担忧,即一件文物归还必然导致所有掠夺而来文物的归还。然而,如果帕台农神庙雕塑回到希腊,是 ...

• 曹操高陵发现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出土遗物数量大、种类丰富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曹操高陵及陵园综合研究”发表新的研究成果,曹操高陵西侧发现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勘探发现的南北向沟状遗迹经发掘证实为一条排水沟。探明全长160米,发掘区域覆盖中部约40米长度。沟的东西两壁内斜,底部为弧底,宽7—9米,深度2.1—3.8米。沟内底部有明显 ...

• 上博“英国珍藏展”再掀观展热潮:走近50位欧洲艺术巨匠

1月17日对外展出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是上海博物馆的开年大展,也是英国国家美术馆在中国大陆的首展。展览刚开幕即掀起观展热潮,“刷屏”社交媒体。澎湃新闻从上海博物馆获悉,展览开幕三天已接待八千多位参观者,目前累计售票已近7.4万张。为了弥补诸如梵高的《向日葵》等未能参展的遗憾,上博在4楼同期推出了“ NG Treasures ...

• 上博兔年迎春展:看小巧的“玉兔精灵”

兔子灵动可爱,性情温顺,有繁衍不息、福寿康宁的美好寓意,自古就深受国人的喜爱。2023年1月18日,癸卯新春将至,特展“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在上海博物馆对外展出。从西周的青铜器到唐宋时期陶瓷、水晶,再到清代玉雕,这些小巧精致的兔文物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兔子长久的观察与喜爱。兔子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所谓家兔明代才传入中国,在明 ...

• 国博新春展开幕,圆明园兔首亮相

春风有形,瑞兔留痕。1月18日,“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圆明园海晏堂兔首领衔80余件年味儿十足的文物亮相,讲述春节的故事。整座展厅张灯结彩,伴随着阵阵爆竹声,一场“春雪”翩然落下。策展人说,“博物馆里过大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 此次展出的文物上起商代,下迄20世纪初,涵盖玉器、瓷器、铜器、石器、骨角牙器、书 ...

• “国子文脉”故宫午门展出,同在孔庙和国子监呈现

1月16日,“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主办。“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选取唐代以来进士群体重要作品179件,通过“进士之路”“博学鸿儒”“艺苑群英”主题单元,展现历代杰出人物在哲学、 ...

• 看古文献里的“四大发现”,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新展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研究院,还有的收藏于相关档案保管机构,因为作为书写介质的甲骨、简牍、纸张的脆弱性,这些文物难得一见。澎湃新闻获悉,1月14日起,目前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二十世纪初 ...

• 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珍贵文物首次集中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上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将于1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展览入口 应妮 摄甲骨6006 图片来自国家典籍馆  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文献荟萃一堂,展出面积近3000平米,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 ...

•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发现4万多年前人类活动遗迹

  上世纪50年代,距今约3万年的“资阳人”头骨的发现引起关注,如今四川省资阳市再次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存。记者14日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资阳濛溪河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4万多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部分石制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所所长郑喆轩介绍,2021年9月,该遗址因洪水导致河岸垮 ...

• 广州考古再现西汉南越国遗存

 日前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扩建项目工地考古中,清理汉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184处,其中包括西汉南越国时期遗存。  该项目地处“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范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6月正式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700平方米,清理汉至明清时期各类遗迹184处,包括西汉南越国时期排水沟及 ...

• 山西阳泉发现三座元代纪年壁画墓

  19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阳泉市高新区一建设工地发掘出三座元代砖雕仿木构穹隆顶纪年壁画墓。墓室穹隆顶彩绘有三足金乌和兔子捣药以象征日、月,其余部位满布彩云及星辰彩画。专家表示,三座墓葬丰富的壁画内容为研究元代家具形制、服饰装扮及生活习俗等提供了直观认识。M15墓葬的穹隆顶部彩绘。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此次发掘区位于山西 ...

• 广州考古发现先秦遗址

 记者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中部合成村发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  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配合旧村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合成村进行考古勘探,发现先秦时期文化遗存,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于2022年8月至11月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此次考古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遗迹408处,其中商时 ...

• 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墙为复墙形式 系汉唐时期都城遗址考古首次确认实例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18日透露,经对东魏、北齐邺城宫城区北部勘探与发掘,确认其宫城墙为复墙形式,这是汉唐时期都城遗址中经考古发掘首次确认的实例。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部,分邺北城和邺南城两部分。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 ...

• 山东烟台发现北宋纪年墓

  2021年7-8月,烟台莱州书院兰亭项目建设用地考古勘探中发现有墓葬分布,11-12月烟台市博物馆对这批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因墓葬位于烟台市莱州市文昌路街道东三岭子村东侧,定名东三岭子墓群。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43座,从北宋延续到清代,其中宋元墓尤为重要,墓葬形制、葬式及随葬器物均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带有明确纪年的北宋墓葬在胶东地区更是极 ...

• 山西沁河中游发现新石器与东周时期墓葬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发布发掘简报,考古人员在山西沁河中游发现一处新石器与东周时期墓葬。  项目负责人赵辉介绍,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20年,八里坪遗址被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2020年11月,考古队员在遗址东北部台地断崖处发现2座墓葬,随后共发现6座 ...

• 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清理一批商周遗存 现早期巴人活动踪迹

  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2022年完成阶段性考古发掘,清理出一批重要商周时期遗存,找到了早期巴人活动的踪迹。考古现场。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该成果对建立乌江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时空框架,研究乌江流域早期巴文化的陶器组合及其规律、巴人迁徙路线,以及研究商周时期该地区与四川、贵州、湖南 ...

• 重庆钓鱼城遗址考古新发现一批高规格建筑遗存

  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2年钓鱼城遗址考古发掘清理揭露了一批前所未见的高规格建筑遗存,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皇宫遗址航拍图。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据介绍,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交汇处的重庆市合川区,占地2.5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兵临钓鱼城。在当地将士顽强抗击下,蒙古大 ...

• 黎巴嫩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黎巴嫩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本周三召开特别会议,会上决定将位于黎巴嫩城市的黎波里的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Rachid Karami International Fair)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Wassim Naghi25 January 2023拉希德·卡拉米国际会展中心坐落在黎巴嫩北部城市的黎波里,由巴西建筑师尼迈耶(Oscar Nieme ...

• 乌克兰敖德萨历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新网巴黎1月25日电 世界遗产委员会当地时间1月25日决定将乌克兰的敖德萨历史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对此表示欢迎。她表示,敖德萨终于得到国际社会的强力保护。敖德萨申遗成功体现了我们的共同决心——确保其免遭进一步破坏。根据《世界遗产公约》条款,其194个缔约国承诺不得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这一世界遗产地 ...

• “大江万古流”,从七孔石刀看到唐代铜镜

长江下游文明造就了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涵养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澎湃新闻获悉,南京博物院正在举办的跨年大展“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联合了安徽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苏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等长江下游9家文博单位,精心挑选了250组(件)展品,向观众展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与发展历程、文化高峰时期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物证,以及当 ...

• 安阳殷墟考古新发现:2个围绕商王陵园的隍壕及超460座祭祀坑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获悉,在安阳殷墟商王陵区的考古最新发掘中,新探明王陵区有两个围沟,东西并列,各自闭合,围绕在殷商大墓及祭祀坑的外围,两个围沟与商王陵园有明确的关联关系,以围沟外边界为基准,确定王陵区的范围东西560米,南北280米。在王陵公园墙以东110米的范围新探出祭祀坑460座以上,王陵区祭祀坑总数超过2800座。殷墟王 ...

• 大英博物馆藏希腊文物来到苏博:看无处不在的“竞争”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古罗马人的许多思想、文化、艺术、神话传说,都能在古希腊那里找到灵感源泉。澎湃新闻获悉,“古希腊人:运动员、战士与英雄”近日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并于今天进行了导览,这是继2016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素描精品展”、2021年“罗马:城市与帝国”特展后,苏州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合作的又一精品展览。此次展览共遴选大 ...

• 山西博物院新展“扬州八怪”,看其延续脉络和不同风格

郑燮的兰石、李鱓的古柏凌霄、汪士慎的梅花、金农的花卉……18世纪的扬州文人云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构成清代画坛独特的气象。近日,“丹青蹊径——津晋馆藏扬州画派绘画展”山西博物院举行,展览精选天津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扬州画派十余位画家60余幅画作,展现扬州画派的艺术成就。展览现场康乾年间,地处要津的扬州,商业繁荣,官吏 ...

• 从晋侯墓地、侯马盟书,看“晋国六百年”

晋国是两周时期最重要的姬姓诸侯国,诞生于古河东大地,沐浴了夏政商风的熏拂,前后延续六百余载,称霸中原一个半世纪,托举着一个纵横捭阖、荡气回肠的伟大时代。澎湃新闻获悉,1月8日起,“晋国六百年”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展览通过展示周代晋国相关文物遗珍,讲述晋国兴衰风云。展览展出文物共计159件/组,全部来自山西博物院,均为首次在辽宁展出,其 ...

• 浙江文物里,读宋代士大夫的“天下己任”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王钱俶纳土归宋,两浙之地延续了江南经济社会的繁荣富庶,为南宋定都杭州奠定了坚实基础。吴越国地方政权兼顾儒释道,维护国家统一,注重发展海外贸易,治国方略为宋代士大夫传承和发扬光大。澎湃新闻获悉,浙江省博物馆日前推出“天下己任——宋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展览遴选浙江省内30余家文博机构及青州市博物馆的300 ...

• 上图珍本《史记》《楚辞》将展,走进“典籍里的中国”

澎湃新闻获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上海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将于1月17日——3月20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展览将围绕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尚书》《史记》《论语》《天工开物》《本草纲本》《楚辞》等十一部人们耳熟能详的典籍展开,深挖文献背后的故事,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典籍里的中 ...

• 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甬道被人挖开过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月12日发布了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近千余件(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显示,俑坑甬道被人挖开过,推测有人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考古人员推测,能够利用甬 ...

• 重要考古发现:陕西石峁遗址皇城台发现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陕西石峁遗址,在2022年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又有重要发现,考古工作者在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皇城台的顶部西侧发现一处高等级墓地,目前已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石峁文化时期竖穴土坑墓15座、石墙多道。1月12日,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邵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石峁遗址 ...

• 秦军当年如何排兵布阵?秦始皇陵外围新发现220余陶俑

扫荡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军如何排兵布阵?秦陵陶俑制作流程如何?这些千古之谜的答案已开始浮出历史的水面。陕西省文物局1月12日发布了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发掘又有新收获,考古工作者对陵园外围的大型陪葬坑——一号坑进行了持续十余年的第三次考古发掘,新发现陶俑220余件,并初步厘清军阵的排列规律,还明确了秦陵陶俑的制作程 ...

• “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策展人谈展品遴选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将于2023年1月17日在上海博物馆对外正式展出,展品分7批次陆续运抵上海博物馆。昨天,上海博物馆已正式开启展览的布展工作。在展览开幕前,《澎湃新闻·古代艺术》与英国国家美术馆官方账号联合采访了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作为该展览中方策展团队负责人,请其讲述更多关于展览策划和展品遴选的幕后故事 ...

• 元代江南的社会风貌与人文品格

蒙元时期,统治者在保障自身控制权的前提下杂糅而治,恰为江南创造了新的发展环境。立足江南本土,政治地位上的劣势、多元社会中的自由独立,烘托着江南地区已相当成熟的文化传统。“南人”特别是江南士人阶层在强大的文化自尊与价值自信中,找到了身处蒙元治下的“自适”之法,在世俗生活和审美风格层面更加强调传统甚至走向“复古”,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

• 东京再续王羲之特展:“兰亭修禊”将再现

从2013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书圣王羲之”大展,到2016年大阪市立美术馆“从王羲之到空海:中日书法名迹”特展,再到2018年九州国立博物馆的“王羲之与日本书法”等,这与东京国立博物馆书法史学者富田淳的策划研究有着较大关系。澎湃新闻获悉,日本东京又将再度呈现王羲之大展。由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联合策划的“王羲之与兰亭序”将在 ...

• 71岁时的柳公权撰书墓志,通过考古发现了

1月12日上午,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文物局召开。据发布会介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22年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凤林北路与文苑南路交界处东部的凤林北路东延伸段项目清理发掘了3座唐墓,最重要的发现是在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一方墓志,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发现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 ...

• 南北汇流,当遥隔千里的渤海国与南汉国“同台”

1月4日,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龙江省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北汇流——渤海国与南汉国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展。本次展览为渤海国与南汉国遗址出土文物首次联袂展出,精选了178件出土文物,全面展示渤海国与南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外交流等风貌,让观众在南北两地考古成果中感受唐韵(南)汉风 ...

• 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在广州开幕

 “字里春秋——南越国时期文字文物特展”11日在位于广州的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开幕,展出文物240件(套),其中带字文物140件(套),南越木简更是自出土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重廿八斤容六斗大半斗”铭铜鼎及其铭文拓片 图片来自南越王博物院  本次展览设有“帝国南隅”“宅兹番禺”“烟火人间”“书同华夏”四个部分,从南越国制度 ...

• 大足石刻研究院展建院70周年系列成果

  大足石刻研究院建院70周年座谈会4日在重庆市大足区举行。大足石刻研究院建院70周年座谈会现场。 图片来自大足石刻研究院  早在1999年,大足石刻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目前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记者从会上获悉,从1952年股级的大足县文管所到1990年成为县处级的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再到2019年升格为副厅级的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