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柏人城遗址开始第三次考古发掘
近日,考古人员再次对华北平原上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柏人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柏人城遗址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古代大城池之一,战国时期,柏人城在赵国是仅次于邯郸赵王城的第二大城市。8月19日拍摄的柏人城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陈雷 摄) 8月19日下午,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乡亦城村东南部的发掘现场,十几个4平方米的探方依次排布, ...
近日,考古人员再次对华北平原上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柏人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柏人城遗址是我国保存较好的古代大城池之一,战国时期,柏人城在赵国是仅次于邯郸赵王城的第二大城市。8月19日拍摄的柏人城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陈雷 摄) 8月19日下午,在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乡亦城村东南部的发掘现场,十几个4平方米的探方依次排布, ...
8月21日,袁州古城高士南路段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在江西省宜春市举行。专家组认定,高士南路城墙遗迹是袁州古城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了袁州古城从晚唐五代到南宋时期发展演变过程,展现了袁州古城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广泛的学术价值。袁州古城高士南路段城墙遗址 据介绍,2020年,宜春中心城区高士南路段在进行土方施工时发现大量城墙砖 ...
“袁州古城晚唐五代城墙保存完好,气势雄伟,在全国非常罕见。”8月21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考古专家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古城高士南路城墙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一致认为,高士南路城墙遗迹呈现了袁州古城从晚唐五代到南宋时期发展演变过程,为江西现存最早夯土包砖古城墙遗址,是江西乃至全国城市考古的 ...
8月19日,柏人城遗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陈雷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龚正龙)8月21日,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邢台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以及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组成的考古队,于日前进驻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乡亦城村,对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柏人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据悉,这是该遗址第三次 ...
今年上半年,为配合福山区夹河新城留公安置区一期项目,烟台市博物馆集中考古力量挂图作战,经过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3000平方米的工程占压遗址发掘任务。▲ 东留公遗址周边环境(西-东)为留公安置区项目的推进、当地居民住房条件的改善赢得了宝贵时间。目前该发掘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后期资料整理和研究正在有序推进。▲ 发掘区全景照夹河新城留 ...
卡塔尔世界杯即将成为2022年全球盛事,趁着东风,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Qatar Museums)公布,距离该国首都多哈110公里的历史遗迹Al Rekayat堡垒(Al Rekayat Fort)已完成全部修复,即将对公众开放。Al Rekayat堡垒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文化遗产保护部主任阿德尔·马斯拉玛尼(Adel Al Moslamani)在接受卡塔尔通讯社(QNA)等媒体采访介绍,根据史料研究,这 ...
自甲午战争至抗日战争期间,日本自中国所掳金银、文物数量巨大。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府统计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360万件,而民间流失的文物更是无法估计。“唐鸿胪井刻石”就是日本从中国掠夺的最具分量的文物之一,它曾经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块唐碑,记载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20世纪初,刻石因其巨大 ...
李家山考古发现,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实写照,又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对于研究探索西南边疆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2022年是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澎湃新闻获悉,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云南玉溪开幕,来自国内和国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就古滇文化考古学文化内涵、李家山考古 ...
新石器时期陶球的灵动之音、商代象纹铜铙的厚重之音、战国时期虎座鸟架鼓的浪漫之音、屈原时代《九歌·国殇》的八音合奏与吟唱……近期,“听·见湖湘——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特展正在湖南省博物院对外展出。展览汇聚了湖南省境内170件音乐藏品,采用现代音乐篇章结构,讲述了湖湘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将音乐文物实物和多种数字展示技术相结合,将湖湘 ...
中国大陆各地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山城重庆近期陷入了“炙烤”模式。8月17日,潼南区等21个区县及中心城区的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其中,北碚区国家站最高气温达44.6℃,为重庆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日最高气温极值。受高温天气的影响,重庆长江水位也大幅下降。近日,在巴南区双河口镇五台村附近,常年淹没在江水中的佛爷梁岛礁露出江面,岛礁礁石最高处 ...
华夏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体育运动,西周射礼比肩希腊竞技,战国蹴鞠始开足球之端,汉代百戏兴盛,魏晋养生发达,唐人热衷马球,宋元捶丸家喻户晓,明清武术流派并起,历代棋弈游艺雅俗共赏,可谓“竞出东方”。澎湃新闻获悉,“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特展”近期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展览呈现了华夏民族从劳动生产、礼仪教化、军事行动、 ...
澎湃新闻获悉,“我为青山主——傅山专题展”(8月18日)昨天在太原市博物馆开展,展出傅山精品书画和善本古籍等文物百余件,全面展现傅山生平、书画和思想方面的成就。傅山的经历在明末清初遗民文人中极具代表性,透过他的诗文书画,可以看到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坼的时代,也见证了中国17世纪书画史的转捩和嬗变。展览现场傅山(1607—1684),山西太原 ...
澎湃新闻获悉,美国洛杉矶盖蒂博物馆近日宣布将《俄耳甫斯与海妖》(约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前300年)等五件文物归还意大利;伦敦霍尼曼博物馆在本月早些时候确认将其收藏的72件贝宁珍贵的文物归还尼日利亚,成为首家归还1897年被英国军队掠夺的贝宁文物的英国政府资助机构。这再次引起了公众对非法盗取和掠夺文物归属问题的关注。盖蒂博物馆归还意大利的三尊 ...
史前人类会用鸟类资源吗?又是如何利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研究员团队最新对宁夏水洞沟遗址距今约1.07万-1.02万年的第12地点出土的414件鸟类骨骼进行埋藏学研究,发现史前人类在当地利用鸟类资源的系列证据。鸟类骨骼上的敲砸痕迹(1)、齿痕(2-3)和烧烤痕迹(4);雄性环颈雉的跗跖骨(5)。 图片来自中科院古脊椎所 ...
145号敌台顶部的火炕和灶址。141-145号敌台出土的铁锅等。141-145号敌台出土的铁锅、碗等。记者 武亦彬摄 8月17日,一系列箭扣长城考古新发现发布。通过已发掘的2530平方米,考古人员首次在长城敌台顶部铺房内发现明代火炕和灶址等生活设施遗迹,为复原明代戍边将士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依据。 此次考古项目范围包括怀柔区141至145号5座敌台、长城墙体、 ...
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有关部门了解到,黑龙江省文物部门在当地发现的望江楼东北遗址为唐至辽代女真族聚落遗址,这是黑龙江省首次发现该时期女真族聚落遗址。遗址发掘现场。 这处遗址位于方正县天门乡沿江村望江楼屯东北约500米处的漫岗上,距松花江干流右岸约200米,占地约3000平方米。2021年11月,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对铁科高速凤阳 ...
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石家及遇村遗址首次发现一处战国、秦汉时期墓地,目前已发掘其中25座墓葬。现有考古证据表明,该墓葬族属与义渠戎密切相关,并为秦戎民族文化交融提供实证。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石家及遇村遗址是一处两周时期大型多层次聚落,2016年开展首次考古发掘。遇村遗址新发现一处大型城址,与石家墓地发现的诸多高等级贵 ...
8月9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日对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街道贺韶北村东北塬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石、铜等质地文物140余件组,并发现11块刻铭铺地砖,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M5随葬品摆放有序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6座东汉墓 ...
小宋家台子北墓地位于安徽寿县县城东北的小宋家台子村北部,处于东淝河自东南向西北的弧形转弯地带,地貌特征为河间滩地。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淮南市博物馆和寿县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间,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图一 小宋家台子北墓地位置示意图图 ...
燕山北麓的滦河中游地区,是辽西古文化区南下通往华北平原的咽喉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011年以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这一地区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新发现了十余处青铜时代遗址,其中对四全地和魏家沟两处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另有三处遗址做了试掘,发现了一系列丰富的青铜文化遗存。一、四全地:双重围壕聚落遗址四全地遗址位于承德县四全地村西 ...
吐鲁番自古便是沟通天山南北和我国内地的交通要塞,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重镇,曾生活过车师、汉、匈奴、柔然、鲜卑、粟特、回鹘、蒙古等多个民族;流行过25种语言和18种文字;汇聚了萨满教、祆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曾是中原丝织品、西方香料、北方马匹交易的集散地。自汉代建立西域都护府以来,不断有中原的士兵 ...
昨日立秋。夏秋之交,暑热未去。在没有空调的时节,古人如何实现“清凉一夏”?以“扇”纳凉,便是最简约、便捷又雅致的选择。从远古时期送风助燃的草叶扇,到贵族保持威仪而用的礼仪扇,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扇和羽扇、隋唐兴盛的团扇……扇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从国博馆藏的书画、扇面画,一窥古人的怀袖雅物和独特的“扇文化”。《汉宫 ...
澎湃新闻获悉,8月6日至8月7日,上海博物馆主办的“跨越与超越——艺术史与博物馆”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来自海内外40余位艺术史、博物馆、考古学领域的学者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各抒己见,助力拓宽博物馆发展的视野,关注艺术史在博物馆的研究、展览、陈列、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博物馆在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澎湃新闻节选部分论坛摘要予以刊 ...
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建馆110周年。澎湃新闻获悉,“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昨天在国博开幕。展览系统梳理了国家博物馆一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展示了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展出的重点修复案例包括“宋代钜鹿故城文物修复”,大盂鼎、四羊方尊等青铜重器的复制技艺,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利簋的金石传拓 ...
澎湃新闻获悉,“第74回 正仓院展”将于2022年10月29日在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对外展出。据近日博物馆方公布的资料,此次展出的59件(组)宝物中,有8件为首次展出。重点宝物包括漆背金银平脱八角镜、金银平脱皮箱、刻绘有人物狩猎、骑马的银壶等,多数为中国盛唐时期传承至日本的文物。“其实每年的正仓院宝物展是没有固定主题的。每年选择出展宝物的基准, ...
瓷器,诞生于绵远悠长的中华文明长河,埏埴成器,煅土作磁,被誉为“火与土”的艺术;它以胎骨釉质塑形造色,承载着东方的风雅与奔放,历经数千年美的历程,对世界的审美有广泛的影响;它流转在中国人的桌榻几案,于朝夕晨昏中绽放美的趣味,蕴含着世代相传的审美准则,也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的文化特质之一。从商周时期烧成的原始瓷到东汉诞生的成熟青瓷,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古老的线条,勾勒文明的曙光;绵延的笔画,书写华夏的记忆。正因为有了汉字,中华文明的火种才得以保留,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才能在薪火相传中呈现在世人面前。8月4日,在京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深化汉字研究、文字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路径等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黄河流域孕育古汉字 ...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日对一项目用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M6北侧室前端中部的3块红砖背刻铭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根据墓葬形制、模型明器和陶动物组合及随葬品特征初步判断,这6座墓葬系东汉中早期家族丛葬墓地,虽遭盗扰破坏,但仍 ...
瓷,诞生于绵远悠长的中华文明长河埏埴成器,煅土作磁被誉为“火与土”的艺术哥窑 青釉双耳簋式炉 一级文物 南宋 故宫博物院瓷,以胎骨釉质塑形造色,承载着东方的风雅与奔放,历经数千年美的历程,对世界的审美有广泛的影响钧窑 天蓝釉紫红斑碗 一级文物 北宋-金 故宫博物院瓷,流转在中国人的桌榻几案,于朝夕晨昏中绽放美的趣味,蕴含着世代相传的审美 ...
2019年3~5月,为配合中源国际汽配港建设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项目用地发现的6座东汉砖券多室墓(图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丰富的考古收获。为研究东汉时期墓葬营建、家族丛葬及随葬用器等丧礼制度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发掘区域位于新筑街道贺韶北村东北(纺渭路东)、潘罗村西侧的塬地上,墓地东眺骊山,西濒灞水,距灞河流域下游约6.8千米,西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逐梦故事】2019年8月19日,是敦煌研究院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敦煌研究院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家文物局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敦煌研究院成立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领 ...
2022年6月23日,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专家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场耦合下土遗址劣化过程及保护技术研究”进行了中期检查,专家组组长为北京化工大学王明明教授,专家组成员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黄克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国家博物馆铁付德研究员、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马涛研究员、清华大学王雪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赵西 ...
三年时光,倏忽而过。可对莫高窟人,三年前的一幕幕仍然还在眼前。三年来的每一个日子,更是内心充盈着力量,步履铿锵,足印清晰。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视察甘肃首站来到莫高窟,深刻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强调,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遵循总书记的指示 ...
近日,敦煌研究院壁画作品《锦绣丝路》荣获甘肃省第十届敦煌文艺奖。《锦绣丝路》由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李冰凌、郭曳艺、邹雨芹、张年、窦伟共同创作。作品着力体现了敦煌文化中的物质文明,还原了丝路沿线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世俗场面,旨在描绘以丝绸之路为载体的多元文化融合的繁盛景况。壁画作品《锦绣丝路》《锦绣丝路》以丝绸之路沿途各地区具有代 ...
7月4日,敦煌研究院与兰州理工大学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建筑规划管理、建筑历史、敦煌艺术与防灾减灾、保护材料技术与装备研发、数字化展示与研发等领域积极合作开展研究,联合申报各类项目,共同承担研究任务,并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相关议题联合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与兰州理工大 ...
7月6日上午,敦煌研究院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对世界性难题——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进行研究攻克。根据协议,双方将坚持“以保护为基础、以研究为核心、以弘扬为目的”的理念,依托敦煌研究院70多年的在土遗址、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研究以及文化弘扬方面的经验和实力,围绕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技术、土遗址遗产监测 ...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图为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2015年9月29日摄)。樊锦诗,我国文物有效保护的科学探索者和实践者,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中共党员,1938年7月生,浙江杭州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第八、九、十、十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年5月27日,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 ...
领导、嘉宾为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二期)培土奠基7月18日上午,敦煌研究院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敦煌举行。此次开工的重点项目包括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项目(二期)、莫高窟电网改造项目、莫高窟供水工程项目三个部分。酒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唐培宏,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石琳,敦煌市委副书记 ...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工程近日在甘肃省敦煌市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近年来愈发突出的古老石窟保护与旅游之间的矛盾,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效果图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现存的735个洞窟中,窟内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上、病害较轻且适宜开放的只有100多个。近年来,莫高窟旅游愈发火热,2019年游客已达220余万人次。加之洞窟 ...
7月20日下午,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敦煌研究院主办,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敦煌市政府承办的敦煌文化环球连线——走进日本大阪活动成功举行。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还特别邀请了平山郁夫美术馆馆长平山助成、京都大学教授檜山智美、大手前大学教授山口正晃、白鹤美术馆田林啓、大和文华馆瀧朝子、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小林仁、大阪市立美术馆齐藤龙 ...
7月22日,由敦煌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主办的“云衣霓裳:敦煌唐代服饰文化暨创新设计展”、“第五届敦煌服饰文化论坛”同时在敦煌拉开帷幕。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北京大学教授朱玉麒、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葛承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征、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元风共同为展览揭幕。嘉宾们为展 ...
守护文明根脉 激扬自信力量——我国文物工作新进展综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广大文物工作者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我国文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获得新成就 ...
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22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 ...
6日晚,我国现存最长木拱式廊桥,位于福建屏南的万安桥今晚突发大火,目击者称已被“完全烧毁”。2011年5月28日,我国城区最长的木拱式廊桥,武夷山市的余庆桥烧毁。而随着万安桥的起火,网友纷纷惋惜,大型木拱廊桥的背影已渐行渐远。万安桥被焚毁万安桥位于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原名“龙江公济桥”,后改称“彩虹桥”,万安桥是现名。据《玉田志略》记载 ...
澎湃新闻获悉,8月6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现存最长木拱廊桥——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突发大火,火情于晚上10时45分被扑灭。据央视新闻报道,目前桥体已烧毁坍塌,暂无人员伤亡。万安桥距今已有超过900年的历史,始建于北宋,清康熙四十七年遭火焚,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后历代都有修葺。目前,古桥已经烧得只剩骨架,基本坍塌。据全景屏南8月 ...
从釉面抚如凝脂的汝瓷、造型简雅古拙的官窑,到纹路自然成趣的哥窑,绚丽夺目的钧瓷,再到恬静如象牙般暖白的定瓷……澎湃新闻获悉,8月6日,“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对外展出。此次展览是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在西南地区的首次集结。展览汇集350余件极具代表性的宋代瓷器精品,40余件一级文物和大量新近出土的重要考古 ...
2022年是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钍攀
8月26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在大同发现一处北魏时期墓群,并在其中名为“贾宝”的墓葬中首次发现了北魏时期的木质武士佣和镇墓兽。据了解,该墓葬所处时代恰是北魏国力日趋鼎盛之时,民族融合渐趋深入,平城化与汉化进程交相辉映。该墓的发掘是近年来北魏平城时代墓葬的重要收获之一。▲贾宝墓全景(自南向北拍摄) “木堂”证明墓主为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