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三星堆祭祀区内部布局初步摸清

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终评的20个项目中,社会知名度最高的,要属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项目,启动发掘至今,已经整整两年,除了6个“祭祀坑”接连出土的顶尊跪坐人像、铜扭头跪坐人像等明星文物,三星堆还有一些重要发现,在本次全国十大考古终评环节披露出来。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郊,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从2020年3月启动发掘至今,发掘面积 ...

• 山西周代大墓或现贵族夫妻异穴合葬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6日对外公布垣曲北白鹅周代墓地考古新发现。继出土先秦果酒填补相关研究空白之后,该墓地又发现一处春秋贵族夫妻异穴合葬墓。  垣曲北白鹅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镇北白鹅村东,曾遭受盗扰。  项目负责人杨及耘介绍,整个墓地共发掘清理春秋早期大中型墓葬9座,晚期灰坑17座。其中,M2共出土各类文物1500余件,M3共出土 ...

• “多纳泰罗·文艺复兴”特展:他终结了中世纪美术史

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轰轰烈烈进行的文艺复兴,是西方文化史上一次百花齐放,其思想之开放、文学之进步、艺术之发达,吹响了欧洲新时代的号角。就艺术而言,“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掩盖了其他艺术家的辉煌,多纳泰罗(Donatello,1386-1466)便是其中之一。澎湃新闻获悉,“多纳泰罗:文艺复兴”(Donatello: The Renaissance)近日 ...

• 故宫藏画里的“春山”:澹冶、柳色、小隐与晚归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出自唐代文学家李华的诗作《春行即兴》以其句句写景,句句含情,意境含蓄的特点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诗词之外,美术史上对于春山的描绘亦多有精彩之作,如南宋赵伯驹的《春山图》通幅以青绿为主调,生动地表现出春日触目阶绿的景致;元代朱叔重的《春塘柳色》用笔极为柔和,着 ...

• 清帝如何收纳古玩?台北故宫展清宫旧藏多宝格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展“多宝格的收、纳、藏”3月25日开幕。“多宝格”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最有趣的藏品,有趣之处在于多宝格以各种形态呈现,有把材质不同的小古玩装满于箱匣,或将各类古物收贮于占满整墙的装饰大格。多宝格除了材质丰富外,更重要的是对于空间的利用,兼具装饰与赏玩,巧妙运用收、纳、藏的有趣变化,呈现丰富收藏所带来的观赏 ...

• 梨花:一枝春带雨,冷淡和人瘦

说到春天盛开的花儿,再没有比像梨花那样浅素嫩白,却又极尽绚烂的了。正如清代文学家李渔所言:“雪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间之雪;雪之所少者香,而梨花兼擅其美。”梨花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千百年来,梨花从不乏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爱,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是明代张苍水遗墨中的“梦入梨花浑一 ...

• 从“明末四公子”冒襄的肖像图窥其爱石癖

近期,“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在此次特展的展品里有几件原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国学大家和诗人冒广生的家属1961年捐赠的书画作品,包括《冒襄行书七言诗轴》与佚名《冒襄肖像图轴》,皆是关于“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襄的珍贵图像实物。冒襄自诩,“余之好石如酒”,而《冒襄肖像图轴》也很好体现了其石痴形象。上 ...

• 海岸侵蚀威胁,莫奈画中的古教堂或将消失?

位于法国诺曼底滨海塞纳省( Seine-Maritime department)的滨海瓦朗日维尔( Varengeville-sur-Mer)曾经是印象派画家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尤其备受艺术家莫奈(Claud Monet)的青睐,他为这里留下多幅画作,描绘了瓦朗日维尔的美丽滨海景色。然而诺曼底的海岸侵蚀正危及着滨海瓦朗日维尔的悬崖,这也意味着,矗立于悬崖、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教堂或将消失于大 ...

• 《玉斋鉴藏记》:上博王安石书法捐赠者其人其事

在上海博物馆近日开幕的“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上,展出两件跟王安石相关的国宝级文物,分别为北宋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卷孤本、宋刊《王文公文集》。两件展品均系玉斋旧藏,由王南屏、房淑嫣于1985年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本文为作者为王南屏先生公子王朴仁遗著《玉斋鉴藏记——王南屏先生事略》所作序言。《玉斋鉴藏记——王南屏先生事 ...

• “何为松石”?看跨越9000年的绿松石文化

贾湖遗址出土的全世界最早的绿松石饰品;新石器红山文化的绿松石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嵌绿松石铜牌饰……澎湃新闻获悉,全国首个古代绿松石文化展“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3月15日在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幕,展出来自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沙遗址、殷墟遗址、曾侯乙墓、梁庄王墓等全国各地共计165件(套)绿松石文物精品,集中 ...

• 内蒙古发现罕见辽代梯田遗址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考古人员在开展野外古迹踏查时,发现了一片保存完好的辽代梯田遗址。该遗址位于巴林左旗隆昌镇保安堂村村南一座矮丘上,面积约300亩,梯田约20层,每层梯田之间由低矮灌木分隔开,虽已历经千载,依然平坦整齐。  巴林左旗曾经是辽代上京城所在地,境内保存了许多辽代珍贵文物遗迹。经考古人员多方考察核实,并与史书进行比 ...

• 国博观展记 | 内蒙古文物菁华展:讲述长城文化带故事

展览现场(摄影 | 东山篱下)精美夺目的动物纹金带饰,神秘古朴的突厥石人像,华丽考究的契丹贵族马具……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开幕的“长城内外皆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一件件来自内蒙古的珍贵文物让人领略到北疆草原的独特风采,同时也感受到多元文化交融激荡的魅力。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正北方,不仅有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也有山脉、湖泊、盆 ...

• 四川省社科院揭牌成立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

  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19日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未来,该中心将结合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从8个方面展开学术上的重点攻关。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器物。 雷雨 摄  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下设3个研究室,分别为:青铜器研究室、三星堆文化研究室、区域文明比较与交流互鉴研究室。未来中心将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 ...

• 稷山东渠遗址新发现夏时期东下冯文化遗存

  3月2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2020年为配合稷山县体育场项目建设,在用地范围内勘探时新发现了夏时期文化遗存。地点位于稷山县稷峰镇东渠村北部,是一处新发现的遗址,遂命名为东渠遗址。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清理房址1座、陶窑2座、灰坑36座。  东渠 ...

• 内蒙古赤峰发现罕见辽代梯田遗址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委宣传部23日对外消息指,考古人员近期在该旗开展野外古迹踏查时,发现罕见辽代梯田遗址,该遗址目前保存完好。辽代梯田遗址。 海尔汉 摄  巴林左旗曾是辽上京所在地,境内保存许多辽代珍贵文物遗迹。新发现的辽代梯田遗址位于该旗隆昌镇保安堂村南一座矮丘上,面积300多亩,梯田约20层,每层梯田之间由低矮灌木分隔开, ...

• 青海玉树发现通天河流域最大凹穴岩画群

    日前,考古人员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仲达乡电达村铁仁沟附近,发现个体数量多达208个的凹穴岩画群,这是迄今为止在通天河流域发现的体量最大的凹穴岩画群,至少有数千年历史。  3月14日,调查人员正在测量此次发现的凹穴岩画群。资料图片      “凹穴岩画一般指在石头、石壁上,用敲凿和研磨的方法制作而成的锅底状的岩画形式。一 ...

• 新疆考古有了新突破

    近日,在国家文物局主导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活动中,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再次进入终评。记者3月20日从新疆文物考古部门获悉,过去一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考古工作者,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在新疆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15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18项,推动了一系列考 ...

• 宋代王安石《楞严经旨要》:书不勉强方通神

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历代书法珍品极多,不乏王献之《鸭头丸》、怀素《苦笋帖》等稀世国宝。其中,有一件书法作品,虽然名气没那么大,但珍贵程度却不亚于前述作品,那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经学家、文学家王安石书写的《楞严经旨要》。近期,随着“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的对外展出,王安石的《楞严经旨要》也得以和观众见面。王安石像这卷《楞严 ...

• “中国青铜器时代”日本将展,看虎卣等稀世名品

位于日本京都的泉屋博古馆(Sen-Oku Hakukokan Museum)素以收藏精美的中国青铜器而闻名,所藏青铜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海外翘楚。其馆藏的约500件中国青铜器及古铜镜中就有在世界范围内都很知名的商代“夔神鼓”“虎卣”等名品。澎湃新闻获悉,“中国青铜器时代”主题展为其常设展项,但并非长期开放,仅在每一季限时开放一段时间,新一季的展示将在3 ...

• 国外经验:博物馆藏品互动新模式

  库珀·休伊特(Cooper Hewitt)的互动实验室(Interaction Lab)发起了一个公开征集活动,活动中委托创作者设计具有创新性的新数字应用,以挖掘史密森的藏品开放获取大型项目的潜力。这幅拼贴画中显示了“激活史密森开放获取(Activating Smithsonian Open Access:ASOA)”项目中的7个应用,从左上角始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分别是:  艺术时钟(Art

• 杭州博物馆展览上新!“海上丝路的中国与英国:从杭州到伦敦”开展

从杭州到伦敦有多远?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这两座城市是怎样沟通、交流、它们又留下了怎样的故事?3月18日,杭州博物馆“海上丝路的中国与英国:从杭州到伦敦”正式开展,展览以时间为脉络,精选162件/展品,通过“中国情调”“东方伊甸园”“璀璨中国造”“风情汇东西”四个单元,再现18至19世纪中国与英国的社会生活,探讨该时期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异 ...

• 博物馆里的一座石窟寺——武威市博物馆天梯山石窟专题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武威市博物馆的“天梯神韵 凉州佛光——天梯山石窟专题展”已开放一年有余,到访观众20.6万人,以1000多平方米的面积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密码,将天梯山石窟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展现在世人眼前。武威古称凉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都会和佛教东渐的重要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武威市文博系统收藏有数量众多、质量上乘的 ...

• 打捞“时间胶囊”

  “长江口二号”和“长江口一号”  “长江口二号”古沉船于2015年被发现。它位于上海崇明横沙岛东北部横沙浅滩水下。这艘沉船长约38.5米、中部最宽约7.8米,已探明有31个舱室。“长江口二号”古沉船载有大量瓷器。(来源: 上海市文物局)  考古调查显示:“长江口二号”为木质帆船,确认年代为清代同治时期(公元1862-1875年),船型疑似为明清时 ...

• 最新研究在皖南首次发现粟黍遗存 2600年前已形成混作农业

  起源于中国北方的粟黍等旱地作物,何时南下传播到以稻作为主的安徽南部地区?科研人员对安徽宣城井水墩遗址最新完成的一项植物遗存考古研究发现,2600年前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井水墩先民就已开始种植粟黍,并在当地形成稻粟混作农业。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的这项研究成果论文,近 ...

• 英国展文艺复兴画家克里韦利:虚构与现实的模糊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浩瀚星辰中,卡洛·克里韦利(Carlo Crivelli)光芒微渺。但他对透视法、视错觉法和浮雕的实验性运用,创造了视觉奇幻。澎湃新闻获悉,英国伯明翰圣像美术馆(The Ikon Gallery)近期以此为关注点推出展览“天空之影”(Shadows on the Sky),展示他如何以优雅化解精湛的工艺,也引导公众再次思考克里韦利对艺术和艺术所代表的意义之间 ...

• 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成立

3月19日上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大会。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李中锋教授现场宣读了《中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委员会关于成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的决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段渝研究员担任中心主任及首席专家。据了解,三星堆文化与青铜文明研究中心今后将围绕青铜器与青铜文化的 ...

• 经过约半年升级改造,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恢复开放

21日,经过约半年的升级改造,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恢复开放,展陈面积约4000平方米,展出文物107件(套)。青铜馆开放后,普通票价恢复至原价72元,学生票价恢复至原价36元,游园票价5元。

• 165件绿松石文物 汇聚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3月15日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放,计划展至5月21日。展览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主办,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等全国14个省市,共计38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这是全国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 ...

• 【展览】塞垣咽喉 表里藩维——玉门历史文物展

  【展览】塞垣咽喉 表里藩维——玉门历史文物展

• 2020、2022年陕西陈仓下站遗址发掘情况

陕西陈仓下站遗址遗址简介:下站祭祀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潘溪镇下站村,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之上,东西两侧为冲沟,台塬南北长约4.3千米,东西宽约600米,南北狭长,北距渭河河道仅800余米。遗址位于台塬中部偏北,东西宽540米,南北约430米,总面积约23万平米。经田野调查和勘探,初步明确该遗址中心有一处面积较大的砖瓦堆积区,约2000平 ...

• 古龟兹地区古代城址、戍堡及佛寺遗址调查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2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乌什吐尔遗址考古队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柯坪、新和、沙雅等市县进行考古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上述市县范围内汉唐时期的古城遗址,以期与乌什吐尔遗址进行比对联系,进一步梳理汉唐时期西域军政建置。本次调查工作得到了阿克苏地区文旅局和文博院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预期效果。本次共调查古遗 ...

• 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三星堆遗址等六大项目入选

今天(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在北京举行。与此同时,正式公布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最终入选的6个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四川稻城县皮洛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南阳市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湖北云梦县郑家湖 ...

• 中国考古的当代故事——走进三星堆博物馆

  从四川德阳广汉市北面出城,沿鸭子河西行7公里,密林掩映的三星堆博物馆出现在眼前。过去两年间,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出土大量稀世文物,使三星堆遗址继1986年大规模发掘后,再次震惊世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世界最大的青铜面具。 周洪双摄  这两年,无数专家学者、考古爱好者、网友、游客把目光聚焦到祖国西南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博物馆的游客量猛增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

  2022年3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和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新潮致辞。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 ...

• 【考古前沿】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出炉:玉石加工基地、太平公主宅院

3月14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和《华夏考古》编辑部主办的“2021 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活动在郑州召开。本次会议经过汇报、评议等环节,最终选出2021年河南五大考古新发现,分别为南阳黄山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安阳陶家营遗址、南阳夏庄遗址、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这五个遗址何以获此殊荣,又有什么重要价值?【南阳黄山遗址】横跨三个文化时期的玉石 ...

• 160余件绿松石文物集中展现中华文明交流互鉴

 “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15日在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首次展出。来自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金沙遗址、殷墟遗址、曾侯乙墓、梁庄王墓等全国各地共计165件(套)绿松石文物精品,集中展现先民深层的精神追求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本次展览共有四个单元,以“何为松石?”为切入点,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华光初现——新石器夏商 ...

• 陕西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上万件石制品 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15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位于该省洛南县的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已发掘出土了石制品12000余件。通过对地层堆积特点和石制品特征的观察,认为距今约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石片。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工作照。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夜塬遗址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考古人员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对该遗 ...

• 山西吕梁商代墓葬出土特殊形制青铜短剑

    15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后石村清理发掘出38座商周时期古墓葬,两座为商代墓葬。其中,编号为M32的商代墓葬是目前在晋陕高原黄河两岸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代墓葬。出土的特殊形制青铜短剑为国内首次发现,是近年来晋陕高原商代考古的重要突破。出土的特殊形制青铜短剑。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

• 夜塬遗址出土上万件石制品

 中新网西安3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15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位于该省洛南县的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已发掘出土了石制品12000余件。通过对地层堆积特点和石制品特征的观察,认为距今约60万年前已有古人类在洛南盆地活动。 

• 河南公布五大考古新发现 郑州大河村遗址发现多处地震遗迹

  中国文物大省河南14日晚间公布了该省2021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其中,郑州大河村遗址经多年考古发现多处地震遗迹,其中一次震级不小于六级。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吴倩介绍大河村遗址考古情况。 李贵刚 摄  当日,经过考古界专家评审,南阳黄山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安阳陶家营遗址、南阳夏庄遗址、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五个考古项目入围 ...

• “一眼史前三千年” 南阳黄山遗址入选河南考古新发现

  河南省14日公布该省2021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发现“一眼史前三千年”考古奇观的南阳黄山遗址榜上有名。  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黄山村,距中国产玉名山——独山约3公里。  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2400平方米。2020年,该项目被列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 ...

• 河南战国贵族墓群现“驾六马车” 陪葬者多为青壮年

 “2021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14日在河南郑州举行,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凤剑通报称,备受关注的南阳夏庄墓地是战国时期一处楚国高等级贵族墓群,考古发掘出“驾六马车”车马坑。  夏庄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夏庄村,面积6万平方米。整个墓地以中部一座有封土的大型主墓葬为中心,南北两侧分布着大量陪葬墓。  王凤剑通报称,目前已发掘主墓1座 ...

• 考古发现西周丰镐遗址最大一处制陶遗址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获悉,考古人员在丰镐遗址大原村西南发现并发掘了最大的一处西周制陶遗址,出土陶拍、陶垫、石刀、蚌刀等400余件与制陶相关的小件器物。  西周王朝都城丰镐遗址位于沣河两岸,丰京在西,镐京在东。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位于丰京遗址西南的大原村西南台地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此进行了连续五个年度的 ...

• 西周“陶窑”出土相关器物400余件 丰镐遗址“手工业园区”形成

  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获悉,该队自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对丰京遗址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进行了连续5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2300平方米,发现西周时期陶窑18座、灰坑126个、墓葬29座、水井3座和灶3座,出土陶拍、陶垫、圆形陶器、纺轮、石刀、蚌刀等与制陶相关的小件器物400余件。出土夹砂褐陶疙瘩鬲。 图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

• 五年修复,世界最大古代马赛克地板重新对游客开放

约旦河西岸,黄沙土丘之间,一座巨大的白色穹顶格外引人注目,在它身侧,是宏伟的拱门和立柱组成的断壁残垣,棕榈树和椰枣树点缀其间。修复后的希沙姆宫重新开放这里是希沙姆宫,以拥有目前保存的古代世界规模最庞大的马赛克地板而举世知名。它位于巴勒斯坦的杰里科古城郊外,在历经了五年多的修复之后,近期终于重新对外开放。游客们得以来到特意打造的白 ...

• 文博之声:博物馆得克服“千馆一面”,融入教育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继续提出艺术与文博类提案和建议。在文博方面,议案聚焦文物保护、博物馆纪念馆发展、考古学三个领域。代表委员认为,面对自然灾害,应提升文物防灾减灾能力;协同攻关“应县木塔严重倾斜关键技术” ;优化博物馆布局,应克服“千馆一面”弊端;设立国家级政府奖项“田野考古奖”等。关于青少年艺术文博教育,代表委员除了对美术考 ...

• 西子湖畔“丽人行”,浙博展古代女性图像

澎湃新闻获悉,3月8日,“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在浙江杭州西子湖畔西湖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精选浙博馆藏的古代女性图像画作,同时配套展示相关的古代女性饰品、服饰、生活用品等实物,以及当代女艺术家的作品,通过160余件(组)展品,邀观众一起看画中丽人千姿百态,品画外丽人百味人生。展览现场公元前5世纪,中国就开始出现了带有女性形象的 ...

• 北京故宫、天坛等五处世界文化遗产将局部修缮或“保养”

北京市文物局近日陆续对一批文物修缮工程作出批复,记者梳理发现,故宫博物院、天坛、大运河、颐和园、明十三陵五处世界文化遗产都将进行局部修缮或“保养”。故宫博物院和天坛将开展部分墙面的修缮。其中,故宫城墙西北段上一次修缮还要追溯到三四十年前。根据批复,此段墙体在1981年和1988年进行过两次维修,均是因为渗水而出现墙体鼓闪、坍塌。市文物局 ...

• “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与“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京举行

    3月10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出席揭牌仪式,并座谈交流考古学科建设工作。      “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主要以文物为载体,传承文明基因,厚植文化自信,服 ...

• 河北临西发现明嘉靖年间墓志铭 提及“京通两仓弊事”

 中新网邢台3月10日电 (张鹏翔 张玉坤)河北邢台市临西县文保所10日透露,近日,该县文保人员在临西县西温村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块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墓志铭石刻,距今已有480年历史。  据介绍,这方墓志铭是在农户建房开挖地基时发现的,一直被放置在空闲庭院的角落。墓志铭石刻为正方体,长、宽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