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安徽繁昌区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获批 人字洞遗址将开展考古挖掘

 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获悉,近日,安徽省2022年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陆续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其中繁昌窑遗址、人字洞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名列其中。人字洞遗址 图片来自繁昌区委宣传部  据介绍,繁昌窑遗址2020-2021年的发掘已经揭示了繁昌窑遗址五代文化堆积层和窑场生活区的分布迹象。2022年的发掘,拟结合繁昌窑基础及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工程建设项目,在 ...

• 内蒙古发现一处距今4000年前朱开沟文化遗址

  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2021年11月,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发现一处距今4000年前朱开沟文化遗址,清理发现了房址和墓葬等多种文化遗物。这些新发现为探讨朱开沟文化内涵增添了新材料。沙日塔拉遗址出土的石刀(资料照片 图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这个距今4000年前的朱开沟文化遗址被命名为沙日塔 ...

• 太平遗址考古队疫情期间开展资料整理工作

 2021年年底以来,西安市新冠疫情肆虐,12月23日零时起全市各地实行封闭式管理,整个城市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这一时期正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太平遗址考古队在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办事处的太平村太平遗址进行紧张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为适应疫情防控形势,太平遗址考古队服从当地党和政府安排,暂时停止了野外考古勘探与发掘。考 ...

• 飞雪江南春:走进古画与实拍中的冰清玉洁

虎年开工第一天,杭州、南京、苏州、扬州、合肥等地纷纷飘雪。时值正月春雪,现实中江南婉约雪景与黄公望《九峰雪霁图》、文徵明 《寒林晴雪图》、唐寅《柴门掩雪图》等两相对照,顿感江南的冰清玉洁,一派肃穆静谧。皑皑白雪,在中国传统诗、书、画中一直有着独有的地位与审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唐代柳宗元的诗境。 ...

• 博物馆里的玉虎:沟通天地、驱邪崇镇

虎乃百兽之王,无比雄健,凶猛异常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虎为“山兽之君”,可见古人早就对虎怀有敬畏之心 。我们的祖先曾以虎的威猛作为沟通天地神祇、驱邪崇镇之物。在中国古代玉器史上,以虎为母题的玉器占有一定数量,其宗教含义远重于装饰作用,是原始先民信仰的物化形式。在农历壬寅虎年,澎湃新闻梳理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 ...

• 寻迹羊城——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

  1月27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寻迹羊城——2021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开展。  2021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努力做好广州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传播和传承工作,积极配合国有土地收储及城市建设工程开展考古工作。240宗考古项目,1.2亿平方米 ...

• 2021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

2021年12月24日,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石家庄召开,经过12月23日、24日两天的项目汇报会,12月24日下午,评委会经过综合评议,最终投票选出2021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河北六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按时代早晚顺序)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行唐故郡东周遗址邯郸后百家村北墓地临漳邺城遗址正定开元寺南遗址20 ...

• 故宫藏虎:踞岩见神威,眠草仍霸气

今年是虎年,在十二生肖中,虎排行第三,称为寅虎。在古典文献里,虎又常被称作“啸风子”“山君”“於菟”,集形、色、神、力于一体,自古以来被称为百兽之王。在宗教观念中,虎既是天上的星宿之神,也是天门的守护神,不论是佛教,还是道教、萨满教都把它当作超自然的神力加以崇拜。在美术领域里,不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民间艺人均塑造了许多老虎的艺术形象 ...

• 在春晚《只此青绿》中,走进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

穿越千年,诗画舞蹈间,感受宋风雅韵。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源自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青绿”一出场,从社交媒体到微信朋友圈,都迅速被刷屏。更多观众被宋代艺术之美击中了,称其是“神仙团队打造的神仙作品”“一场中式审美的盛宴”。澎湃新闻获悉,这一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故宫博物院共同 ...

•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春晚舞台:已知出土体量最大、保存完好

1月31日晚,农历除夕夜,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与全国人民共庆新春佳节!青铜大面具。江聪摄青铜大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是目前已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体量最大、保存状况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其宽颐广额、棱角分明,眉部、眼睛、嘴唇等线条流畅、皆突出于面部,粗长眉作扬起状,面具的两侧 ...

• 三星堆“盲盒”虎年上新:青铜龙虎“神兽”呼之欲出

农历虎年来临之际,三星堆“盲盒”又上新,8号“祭祀坑”发现一只虎头虎脑的青铜龙虎“神兽”。头上有双角、金底虎斑纹兽身、半龙半虎、造型诡异……负责8号“祭祀坑”发掘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介绍,这又是一件前所未见的青铜器,暂时将它命名为虎头龙身青铜像。“当提器物上面压的最后一层象牙时,我们都很期待,因为现场发掘人员都确信,将 ...

• “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 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2年1月18日,“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启动会举行了线上会议。国家文物局考古处处长张凌、三级调研员胡传耸、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红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曹建恩、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韩立森、项目学术顾问郭大顺、王巍,项目学术指导组专家出席本次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 ...

• 古画中的冬景与运动,辽博展《明皇击球图卷》等

2022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文化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澎湃新闻获悉,为了推动文化遗产与冬奥赛事有机结合,助力北京冬奥,“逐梦冬奥——冬景绘画暨体育文物特展”今天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展出北宋李公麟(传)《明皇击球图卷》、明钱榖《雪栈图卷》、清张宗苍《雪溪帆影图卷》等,其中既有描绘冬景的图景,又可以一窥古代的体育活动 ...

• 现场|清宫钟鸣:紫禁城、避暑山庄藏钟联展

1月26日至5月8日,“钟鸣盛世:紫禁城和承德避暑山庄藏钟表联展”在故宫博物院乾清宫东庑展厅呈现。澎湃新闻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本次展览将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钟表收藏合璧展出,其中故宫博物院参展钟表40件,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参展钟表20件,制作年代从18世纪延续至20世纪初。展厅中播放着录制的钟表叮叮当当的悦耳声音,令人 ...

•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秦人用鸡蛋动物胶成分粘接兵马俑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秦陵博物院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科技考古》(Archaeometry)上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秦兵马俑上新发现了一种多用途的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被广泛用于兵马俑制作中的填补、粘接,抹平等工艺中。研究人员表示,在过去秦陵兵马俑坑的考古发掘过程中,他们在陶俑的头冠部、胳膊处,包括陶马腹部、腿部的断裂处等很多部位,都 ...

• 洛阳金村东周王陵考古启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南洛阳金村8座东周王陵被盗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成为中国考古之殇。时隔90余年,旨在厘清洛阳金村东周王陵区文化遗存基本情况的考古调查与勘测工作日前启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金村东周王陵区地表现状 (图片来自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记者27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此次洛阳金村东周王陵考古调查与勘测 ...

• 在巴黎相遇“世外丹青”,至乐楼藏明清山水展出

春节将至,法国正在举办一场以中国明清山水画为主题的特展,纾解旅人们的思乡之情。澎湃新闻获悉,由巴黎赛努奇博物馆和香港艺术馆联合举办的“世外丹青:至乐楼藏明清士僧书画展”于11月在巴黎市立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展期持续至3月6日,横跨整个农历新年。“至乐楼”是已故慈善家及收藏家何耀光先生(1907-2006)的书斋,以明末清初的书画最负盛名 ...

• “云想衣裳”特展,在成都赏战国锦袍、西汉乘云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华夏服饰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彰显着深层的精神追求。澎湃新闻获悉,1月25日,“云想衣裳——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服饰文化发展、变迁的解读,探讨中国传统服饰在民族融合中的不断发展,彰显中华民族作为“衣冠王国”的艺术成就。展品囊括荆州市马山战国墓的&#1 ...

• 重庆白帝城遗址首次发现明代卫所建筑基址

  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2021年三峡后续大遗址保护项目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在奉节白帝城遗址内,发现一处明代瞿塘卫右千户所大型建筑基址。白帝城遗址考古发掘前地貌(局部)。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这是重庆境内首次发现明代卫所建筑,将为业界研究明代卫所制度、卫所公署建筑布局与营造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在陈家包发掘区的瞿塘 ...

• 湖南2020—2021考古重要成果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吴岱霞)2021年新冠病毒的阴影依然笼罩在世界上空,湖南考古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迎来了又一个丰收年。1月21日至23日2020—2021湖南考古汇报会同时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  在澧阳平原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线索  澧阳平原是湖南考古的圣地,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长江中游文明进程 ...

• 重庆钓鱼城考古首次发现宗教及生产生活设施

    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继在钓鱼城遗址考古中发现军事设施、政治设施后,研究院在2021年度工作中首次发现宗教设施及生活生产设施,填补了相关空白,进一步丰富了钓鱼城遗址南宋文化遗存内涵。  钓鱼城考古区域俯瞰图。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钓鱼城位于重庆合川区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交汇处,占地2.5平方公里。据 ...

• 霸上无高丘 鹿原有遗珍 ——霸陵遗址考古工作主要收获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240977393949655044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北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约2000米,东距窦皇后陵800米

• 清宫钟表“合璧”展出,故宫与避暑山庄合办

钟表是清代宫廷丰富典藏中非常特殊与珍贵的门类。故宫藏钟表在世界钟表收藏中占有重要地位。澎湃新闻获悉,1月25日,“钟鸣盛世:紫禁城和承德避暑山庄藏钟表联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合璧展出故宫博物院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具有代表性的钟表收藏。展品既有西方国家的名家之作,也包括清宫做钟处、广州、苏州等地的国产精品。紫禁城和避暑山庄作为清代政 ...

• 故宫开年首展“何以中国”:呈现何尊、长信宫灯等

澎湃新闻获悉,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首场大展“何以中国”1月25日开幕,130多件文物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书画等各种门类,包含何尊、长信宫灯、藏文《四部医典》等声名远播的国宝重器。展览将跨越壬寅年春节、北京冬奥会、清明节等重要节日。展览概括而鲜明地呈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 ...

• 重庆万州天生城遗址考古新发现多时期遗存

 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2021年重庆市万州天生城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一批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汉至六朝时期、宋代、明代、清代至民国的遗存。其中,汉至六朝遗存为首次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该遗址的历史沿革。万州天生城遗址考古区域。 图片来自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天生城遗址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天生城社区,地处长 ...

• 三峡库区重庆段天生城遗址首次发现汉至六朝遗存

  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在2021年重庆市万州天生城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一批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汉至六朝时期、宋代、明代、清代至民国的遗存。其中,汉至六朝遗存为首次发现,进一步拓展了该遗址的历史沿革。  天生城遗址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天生城社区内,地处长江北岸,城址依山势而建,绝壁凌空,曾是中国西南地区宋 ...

• 考古发掘厘清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营建与毁坏过程

  从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获悉,通过考古发掘已厘清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的营建与毁坏过程。从存在红烧土和碳屑的情况看,城门的毁坏与火有关,之后还经过流水破坏形成自然冲沟。秦始皇帝陵(外城东门向西拍摄)。 图片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粗夯堆积情况。 图片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位于骊山北麓,规模宏大,埋藏丰富。据 ...

• 周原遗址首次发现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从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获悉,考古人员在周原遗址首次发现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是认定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性质的关键材料。“公”字陶量。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据介绍,周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聚落,被学界认为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和西周都邑之一。外城东南角夯土基址出土陶鬲。 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 ...

• 秦兵马俑一号坑新发现20余件陶俑

  21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2021年考古工作者对秦兵马俑一号坑的两个过洞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陶俑25件,其中出土的中、高级军吏俑对研究一号坑军阵排列有重要意义。  这次的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具体区域为G8、G10两个过洞。其中,G8清理出陶俑15件,从中提取10件、拼对完成8件。G10清理出陶俑10件,从中提取7件、拼对完成4件。这次 ...

• 陕西发现距今约4000年前的太平遗址

  从24日举行的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陕西发现了距今约4000年前的客省庄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太平遗址。  太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是关中盆地新发现的一处客省庄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年代为距今4150-3700年前。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完成考古勘探面积40余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900平方米,清理 ...

• 戈雅大展,在巴塞尔看其60年创作与转型

瑞士贝耶勒基金会正在举办西班牙艺术家戈雅的同名大展,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ncisco de Goya,1746-1828)是欧洲最后一位宫廷画家,也是现代艺术首位先驱。他既是忠实的肖像画家,又是神秘的、高度个人化绘画的创造者。这些看似对立的状态,显示了其艺术上神奇的魅力。澎湃新闻获悉,这一特展跨越戈雅60多年的创作生涯,汇集约70幅油画和100多幅素描 ...

• “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结果公布

  梳理长江文明灿烂成就,展望湖北考古下一个百年,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湖北支点。1月21日,“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遴选推介活动在汉举办终评及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郧县学堂梁子遗址、天门石家河遗址、黄陂盘龙城遗址、荆州胡家草场墓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等100个项目当选“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石家河文化遗址  夏商 ...

• “吾心安处”在古琴:琴器、琴画、琴谱安徽展出

澎湃新闻获悉,1月20日,由安徽博物院主办的古琴主题展览“吾心安处——古琴文化空间”对外展出,呈现了百余件古琴主题展品,囊括琴器、琴画、琴拓、琴谱和装饰有“琴”元素的瓷器、漆器、文房用具等。重点展品包括故宫博物院藏明“玉泉”铜琴、清王肇基《梦楼抚琴图轴》,清代胡开文“韵琴斋”琴形墨,安徽博物院藏藏明刻本《孔子圣迹图·学琴师襄》,苏 ...

• 秦兵马俑一号坑新发现25件陶俑,包含将军俑、中级军吏俑

记者1月21日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到,2021年考古工作者对秦兵马俑一号坑的两个过洞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陶俑25件,其中出土的中、高级军吏俑对研究一号坑军阵排列有重要意义。这次的发掘地点位于一号坑北侧中段,具体区域为G8、G10两个过洞。其中,G8清理出陶俑15件,从中提取10件、拼对完成8件。G10清理出陶俑10件,从中提取7件、拼对完成4件。这次出 ...

• 四川宝墩遗址展馆开馆 揭秘约4500年前古蜀先民的日常生活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遗址展馆21日开馆,“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也同时面向公众开放。在地底埋藏了约4500年的陶石器、象牙杖、碳化水稻等展品为公众讲述古蜀文明的“幼年”时期——宝墩文化时期,古蜀先民深入成都平原的历史。展馆内部。 张浪 摄展出的器物。 图片来自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宝墩遗址是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时代最早 ...

• 国家文物局:2021年全年实施1388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

 从17日举行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2021年,国家文物局推进“先考古、后出让”制度落实,全年实施1388个基本建设考古项目,抢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会上表示,2021年,各地开展主动考古发掘241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启动6项课题、发布18项成果,品牌效应日益彰显。2022年,要做好中华文明发掘阐释的顶 ...

• 新起点 再出发——站在考古百年时间节点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

  201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时任中心主任的赵志军研究员用三句话对科技考古的内涵进行了精要阐释,站在考古百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第一,科技考古属于考古。  科技考古属于考古的分支学科,科技考古在考古学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中已经发挥, ...

• 秦始皇帝陵西侧墓葬M1发掘新收获

 从2013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西侧QLCM1(简称1号墓葬)进行了持续性发掘。多年以来,因为土地租赁问题没有解决,北墓道和两个陪葬坑一直无法发掘。今年经过院领导的多方努力,终于成功解决这一难题,使墓葬得到完整的发掘。  2021年的工作主要是对北墓道和两个陪葬坑的发掘以及室内修复。我们沿用过去方法布设探方,进行发掘。墓道夯筑回填, ...

•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发掘新收获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外城垣偏南处,居于封土正东,西距秦始皇陵封土约200米,北距现在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东门约260米,东距遗址公园东围墙约20米,南距K9801约150米。1962年以来,考古学者多次对秦始皇帝陵园及其周围地区开展了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对陵园外城东门有了初步认识,大致确定了外城垣东门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 ...

• 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2021年度发掘新收获

  兵马俑二号坑是秦始皇陵重要从葬坑之一。1976年5月发现并进行局部试掘。1994年至2008年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发掘,揭露棚木以上部分,基本厘清二号坑的地层、形制、建筑结构、性质等内容,并发掘清理了部分彩色陶俑。  2015年开始第二次发掘。发掘工作严格控制发掘面积,本着"横向扩展"和"纵向深入"的工作思路,重在解决相关学术问题,如解决俑 ...

• 三门峡小交口遗址考古收获

小交口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交口乡小交口村北,地处东青龙涧河北岸的黄土台塬边坡上,向南隔东青龙涧河与南交口遗址相望。199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现了该遗址。2021年6月-12月为配合209国道改道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对小交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 ...

•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2021年度发掘新收获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南北宽62、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余件。  兵马俑一号坑共划分20米×20米的27个探方。全坑发掘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5月至1981年9月,集中清理一号坑东端的五个探方(T ...

• 新疆发布2021年考古最新成果收获丰硕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1-20  通天洞遗址全貌。 于建军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20日电 (苟继鹏)“2021年度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于1月19日至20在此间召开。会上发布了新疆2021年考古新发现,其中多项发现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勇东说,2021年新疆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完成主动性考 ...

• 内蒙古2021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2021年度内蒙古重要考古新发现汇报会,公布2021年度十大重要考古发现。这些重要考古发现包括 ① 重新启动考古发掘工作的萨拉乌苏遗址;② 中国北方重要早期人类洞穴遗址——金斯太遗址;③ 保存状况较好的史前文化房址——乌兰图嘎新石器时代遗址;④ 内蒙古中南部已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史前时期石城遗址——后 ...

• “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区”——咸宁发现两处商周时期重要遗址

经过6天的田野考古,全面整合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咸宁市博物馆、崇阳县博物馆、通城县博物馆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又有新发现。1月18日,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1月10日~16日,联合考古队围绕崇阳县天城镇王家咀出土的西周大甬钟,开展崇阳天城片区的考古调查工作,最终确认了王家咀与螺丝顶两处商周时期的重要遗址,其研究 ...

• 山西壁画“搬”来苏州:金代砖雕壁画墓整体呈现

澎湃新闻获悉,2022年1月19日,展览“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展出,展览跨越唐宋金元明,以墓葬壁画与砖雕、寺观壁画与水陆画为着眼点,以百余件文物反映出中古时期山西北方人们的一种生死观念和世间生活的百态。其中特别将山西博物院藏郝匠金墓墓室,整体迁移至展厅,观众可以走入其中一览金代民众所构建的“往 ...

• 《熹平石经》残碑将展长沙,呈现雄浑汉风

两汉是中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辉煌时代,它的政治、军事、科技、文化影响至今。汉代的山东地区,诸侯王国林立,农桑渔盐发达,经济繁荣,是汉帝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赞叹“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澎湃新闻获悉,1月25日,长沙博物馆将推出开年展览“雄踞东方——山东地区汉代文物特展”,呈现两千年前海岱东方的雄浑汉风。展品 ...

• 簪就三千繁华梦,上海将展明代藩王妃“头面”

澎湃新闻获悉,“日月光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精品展”将于1月25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开幕。展览精选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136件(套),展出的饰品绝大多数为宁王系、益王系及其家族成员墓葬出土,为当时的藩王妃所佩戴和拥有。明代是中国传统首饰发展的高峰时期。明代首饰以一副头面为单位,第一次以整体配套的方式佩戴,精美的黄金造 ...

• 河南殷墟商王陵区新发现围沟及400余座祭祀坑

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安阳洹河北岸的殷墟商王陵及周边区域新勘探发现两个围沟及400余座祭祀坑,刷新了对商王陵园格局的认知。据了解,东、西围沟两者相距40米。其中,东围沟完全闭合,围绕在殷墟王陵东区的大墓和大量祭祀坑周围,东西间距约246米,南北约236米,形状近正方形。西围沟已发现北、东、南三段, ...

• 上博新展:中日文物同展“虎笑寅年”

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虎的栖息地和文化故乡,同时也留下了与虎相关的丰富考古遗存、文献记录和神话传说。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中,中国虎文化也传播至日本。2022年新春在即,为迎接壬寅虎年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上海博物馆联袂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举办“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此次展览共展出10件文物(含线上展品),包括本馆甄选的6件精品文物,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