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评展|见证平山郁夫的行走:从叙利亚、阿富汗,直到山西

在“佛国圣境”山西,一场丝路艺术展,正在冬季的山西博物院拉开帷幕。190余件东地中海、两河流域、波斯、阿富汗与印巴地区的珍宝,从日本山梨县的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来到山西。被誉为“当代玄奘”的平山郁夫,一生行走丝路70余次,收藏大量阿富汗、印巴地区犍陀罗佛像,来到堪称“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的山西,将佛教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平山郁夫 ...

• 宋徽宗《怪石诗》领衔,台北故宫2022首展“无声诗”

澎湃新闻获悉,岁末年初,台北故宫博物院用蕴含诗情画意的“无声诗——南宋小品绘画”迎来开年第一展。该展于2021年的最后一天正式亮相,共展出宋代扇面、册页等小品绘画33件(组),由宋徽宗《怪石诗》领衔,囊括马远《山径春行》、冯大有 《太液荷风》、马麟《秉烛夜游》等国宝12件,李唐《坐石看云》、传宋许道宁《松下曳杖》等重要古物7件,这些小尺寸 ...

• 河南安阳发现商代“册”族居葬区,对殷墟宫殿区形成拱卫之势

“中”字形大墓之上,3座“日”字形院落规整排列;大墓周围,伴有4座车马坑和数个陪葬墓;多件造型精美的青铜器上,刻有“册”字铭文……日前,商代“册”族居葬合一遗址在河南安阳邵家棚村被发现,对殷墟宫殿区形成拱卫之势。经过为期两年的考古发掘,位于殷墟保护区东南边缘、距殷墟宫殿宗庙遗址2.4千米处的邵家棚遗址,被考古学者判定为商代“册”族居 ...

• “青铜器海内三宝”全形拓本展出,辽博呈现“墨影镌英”

继2021年“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等一系列金石碑帖大展,近日,辽宁省博物馆也推出了金石碑帖跨年大展“墨影镌英——辽宁省博物馆藏金石拓本展”对外展出。此项展览展品包括 “青铜器海内三宝”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全形及铭文拓本,“石刻始祖”战国石鼓文清初善拓本,唐颜真卿书东方朔画像赞宋拓最善本,隋开皇兰亭序宋拓本、“东 ...

• 历时近16年,对千件宝鸡商周青铜器的整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是一部博物馆藏品的资料总集,共收录该馆馆藏青铜器1017件,其中食器249件、酒器95件、水器21件、乐器19件、兵器217件、车马器191件、工具80件、用具48件、装饰品97件,是迄今为止对该馆藏品最全面、最完整的一次著录。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的整理工作始自2005年8月,到付梓出版,断断续续经历了近16年时间。本 ...

• 考古遇上综艺 历史更有温度

  深奥、冷门,是考古给人的印象。而综艺节目往往是热闹、欢快甚至喧嚣的。在过去,即便再脑洞大开,人们也很难把这二者扯上关系。近日,一档名为《中国考古大会》的电视节目将“考古”与“综艺”进行了成功嫁接,并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该节目将模拟挖掘现场搬到演播厅,以虚实相生的手段,将遗址的宏大与舞台的细腻结合起来,构建起现实与历史的互动 ...

• 138件(套)文物讲述北京崇礼“双城”故事

  “冰雪·双城·盛会——从1202到2022”主题展览31日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遗址开幕。此次展览是北京冬奥会文化活动重点项目,也是崇礼赛区首个大型文化展示活动。展览现场的一件鸱吻是确定太子城遗址营造尺的重要依据之一 李贺 摄  展览分为约土为城、盛治文华、竞逐随风3个单元,汇集了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市,以及故 ...

• 青铜时代不列颠与欧陆往来密切

  英国约克大学官网于12月22日发布的一则消息称,一项由约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学者共同参与的新研究表明,在青铜时代中后期,有大批来自欧洲大陆的移民迁移到不列颠南部,而且对当地人的血统造成了较大影响。  研究人员对近800名古代居民遗骸进行了DNA检测。结合DNA检测结果和考古证据,研究人员推断,在那几个世纪中,不列 ...

• 广州考古十大重要发现公布

  12月23日,“广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与十大重要发现”评选结果正式公布。增城金兰寺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钵,南沙鹿颈村遗址出土的商时期石璋,南越文王墓出土的西汉南越国“蕃禺”铭文铜鼎等文物入选广州考古百件文物精品。增城金兰寺遗址,天河飞鹅岭遗址群,黄埔陂头岭遗址,西汉南越国遗迹(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

• 谱写新时代中国史学新篇章

 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深刻揭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发展方向和实践目标,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3年来,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指引着新时代中国史学前行的方向,激励着广大历史研究工作 ...

• 山西大同首次发现北魏浮雕彩绘石椁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大同首次发现一座北魏时期带前廊的仿木构浮雕彩绘石椁墓,对研究北魏丧葬习俗、民族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座墓葬位于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村北。石椁在墓室中部偏北,为仿木构房型,前廊后室,面阔三间,南北长约1.8米、东西宽约3.3米、最高处1.9米。一根廊柱上刻有两列铭文,可知此墓的确切 ...

• 山西长治发现三座明代壁画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发现3座明代砖室壁画墓,反映了当时人们“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长幼有序的伦理观、日月星辰的宇宙观等。  壁画墓位于长治市潞州区高新区西环路。为配合市政道路工程建设,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长治市古建筑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古墓葬进行了发掘。  3座壁画墓呈“品” ...

• 河南:8000年前的裴李岗人已用红曲霉酿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裴李岗遗址项目负责人李永强17日在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披露,新郑裴李岗遗址最新发现距今约8000年使用红曲霉发酵酿成的酒,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使用这一酿酒技术的实证。▲ 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的裴李岗遗址出土的漏器(资料照片)“研究确认了裴李岗人使用红曲霉制曲作为发酵剂,主要利用稻米,并加以芡实和 ...

• 四川:三星堆出土“虎头虎脑”青铜器!

三星堆又上新啦!近日,三星堆8号坑发现了一件“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像。中国青铜时代的其他遗址里,从未发现过这种器物。许多网友看后纷纷表示“虎年吉祥物来了”“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像高约80厘米,它的头像老虎头一样,耳朵也是老虎的圆耳朵,但有长长的犄角,躯体上扬犹如一条飞龙。考古人员发现,龙形象身前无配重,身体主体超出基座,为确保重心稳固极 ...

• 2021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入选理由:百年前仰韶遗址的发掘,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经过几代考古学人的艰苦努力,中国现代考古学有了长足发展,业已成为世界考古学界不可忽视的重要一脉。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创百年的历史节点,学术理论界回顾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探索之路,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展望未来。中国现代考古学是在社会与学术多方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百年间走出 ...

• 山西发掘一座规模较大的明代藩王陵园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历经2年时间发掘了明代藩王晋端王陵园,其范围远超亲王陵园规制,其中晋端王墓地宫营造规格居已发现的明代中后期藩王墓之首。  这处明代藩王陵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东峰村东北。2019年至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太原市、小店区的考古机构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经考证,陵园主人为第七代 ...

• 河南三门峡发现战国早期墓葬群 出土战国时期铜编钟

  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日前,考古工作人员在配合当地基本建设中发现战国早期墓葬群,墓葬数量达260余座,出土大量随葬品。  “这些战国时期墓葬排列较为有序规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考古工地现场负责人燕飞说。  据悉,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发掘近100座战国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以北向和东向为主,几乎 ...

• 3000年前法老木乃伊CT下露真容:卷发微匏,长得像父亲

过去,考古学家们要研究古埃及木乃伊,需要将包裹着木乃伊的层层麻布拆开,一不小心便会破坏木乃伊。然而近年,随着科技水品不断提高,电脑断层扫描(即CT技术)开始被运用在考古中,可以让人们不需要拆开麻布,便可“看见”木乃伊本身,甚至探查它的内部,建立3D图像。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乃伊这种研究方法被运用到了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的木乃伊上,它也是 ...

• 海昏侯“国除诏书”被发现,首次揭示刘贺去世时间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的刘贺墓中曾出土了5200余枚简牍。日前,海昏简牍研究团队从这些简牍中释读出一封诏书——国除诏书。据诏书整理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博介绍,这是迄今发掘出土的首份西汉国除诏书实物,诏书记录了刘贺去世后海昏侯国除国的历史,其中一些内容为史之未载,如刘贺的去世时间。图为墓中刚出土的残牍。江西省文物考古 ...

• 天津发现一处大型唐代遗址 可透视古代制盐全流程

  29日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遗址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一处唐代大型夯土台基和唐代制盐作坊区,出土了一大批时代特征明显的唐代器物标本。考古工作人员在军粮城遗址发掘现场工作。  据悉,军粮城遗址位于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示范镇一期北部(原刘台新村),2021年4月开始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共完成发掘面积8000平方米,发现一处 ...

• 卷发、牙微龅,3000多年前法老木乃伊CT扫描首现真容

埃及旅游和文物部12月28日说,3000多年前一位法老的木乃伊经CT扫描首次展露真容。据路透社28日报道,这具木乃伊为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一世,1881年出土于卢克索,后转运至埃及首都开罗。开罗大学研究人员在当天出版的《医学前沿》杂志发表论文说,这是少数几具未曾揭开裹尸布的木乃伊之一,因为研究人员希望保持这具木乃伊的面具和装饰品原貌。开 ...

• 河南三门峡发现战国早期墓葬群,一女性随葬铜鼎5件

记者12月29日从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在配合三门峡市基本建设中发现战国早期墓葬群。该施工区域已钻探出墓葬600余座,现已发掘170余座,时代分别为战国、西汉、东汉、唐、明、清等。考古发现的战国时期墓葬排列较为有序规整,相互之间没有打破现象,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以北向和东向为主,几乎都有葬具,单人仰身直肢葬,出土较多精美 ...

• 四百多文物“寻根”甘肃:呈现大量最新考古发现

甘肃是我国最早开展田野考古工作的地区之一,在近代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不久由国家文物局发布的“考古中国”项目,甘肃入选3项,位居2021年“考古中国”发布项目全国第一。澎湃新闻获悉,12月28日,“实证——甘肃考古百年展”在兰州启幕,展览囊括甘肃考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分为“人类起源”“文明肇始”“周秦溯源”“交流互鉴”“多 ...

• 摇钱树、聚宝盆……成都博物馆看“财神有道”

12月28日,“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在成都博物馆开幕,展览以110余件/套文物精品和光影交错的展陈空间,为观众解读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的嬗变和发展,传递仁中取利、义内求财的财富道德内核,映照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盛世风景,亦送上新年花开富贵、来年山河锦绣的美好祝愿。“富贵长春”一词自宋元起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瓷器款识和绘画主题。这份对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聚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3项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

  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发布23项重大科研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高培勇指出,一年来,中国社 ...

• 揭秘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新发现

 12月20日,在南京举行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新发现交流报告会上,20多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考古发现亮相。  构建六朝古都历史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唐诗尽显南朝寺院林立、寺庙繁盛之景象。南京市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是此次会上发布的重要考古新发现之一。2019年8月至今,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进行发掘,出 ...

• 河北衡水发现明末清初大型酒坊遗址 传统酿酒工艺获实物见证

  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经过持续4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近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一座明末清初大型酒坊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遗址的发现为中国传统老白干酒酿造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将此酒坊遗址评为2021年河北考古特别新发现。酒坊遗址。图片来自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今年3月,衡水市桃城区滏阳河东老城区拆迁片区一 ...

• 山西发现一座“祈福”主题的金代壁画墓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称,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盂县发现了一座金代壁画墓,壁画表达了为家族祈福的观念。  这座金代壁画墓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秀水镇泥河村北。2021年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阳泉市文物管理中心、盂县文物管理中心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墓葬未被扰动,4人合葬。墓葬平面略呈凸字形,为仿木构壁画墓。壁画装饰见于 ...

• 国家文物局:鼓励文博机构向社会提供文物鉴定

近年来,收藏文物已成文化消费热点,同时也存在着鉴定服务不规范、市场供给不平衡、流通渠道不通畅、市场环境待优化等问题,这都在制约文物收藏和文物市场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近日,国家文物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 国家文物局等六部门:探索降低文物商店准营门槛

近日,国家文物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 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意见》对文物经营主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针对文物商店,一是探索降低准营门槛,对大家反映强烈的5名以上文博中级职称人员和注册资金等设立要求进行优化,让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古玩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3项成果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

  2021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召开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致辞,科研局局长崔建民主持会议,成果作者代表及研究所代表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1年度重大科研成果发布会现场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中国社会科学 ...

• 阜康市白杨河上游墓群2016—2017年度考古发掘

  2016年9月~2017年9月,为配合阜康市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对工程项目涉及的阜康市白杨河上游墓群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85座、遗址2处。  白杨河上游墓群位于阜康市上户沟哈萨克民族乡白杨河村南,白杨河上游三岔子沟附近,西北距阜康市约60千米。墓群地处博格达山北麓山前地带,南邻海拔5445 ...

•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收获

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近年来江西地区东周时期考古的重大突破。国字山墓葬分布图(改)国字山墓葬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大桥街道彭泽村洪光塘西南,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筑卫城是清江盆地东周时期的中心性城址。城址周边发现大量同时期的城址、遗址、墓葬等,构成了以筑卫城为核心的聚落群。筑卫城城址与国字山墓葬M1及其围沟示意图自2017年 ...

• 2022年5月,安阳曹操墓将正式对公众开放

2021年12月27日,在河南安阳西高穴村发现曹操高陵的消息被首度公之于众的12周年,安阳市在安阳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推介会上宣布,曹操高陵博物馆计划于2022年5月1日全面对外开放,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担任名誉馆长,执行馆长一职则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高陵博物馆效果图 图 大河报从2009年公布发现以来,位于安阳的曹操高陵便备受各 ...

• 十大文博热点:探源、惊醒与守望

对于文博考古界而言,2021年无疑是值得铭记的一年:无论是仰韶故里的中国考古百年盛会,白鹿原上汉文帝霸陵的重新确认,还是三星堆祭祀坑“再醒”惊天下,既是考古学界的大事,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昔日冷门的文博话题持续成为社会热点的背后,是社会与公众对文化寻根的渴望与追求。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编辑部盘点的2021年十大文博热点中,有对“最早中国” ...

• 中国美术馆展明清肖像画:如镜取影,妙得神情

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发展到明清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涌现出曾鲸、禹之鼎、徐璋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拓展了肖像画的题材、表现形式和创作技法。“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从中国美术馆藏、南京博物院藏作品中遴选 ...

• 江西国字山大墓出土器物主人之一或为越王勾践玄孙

记者从25日下午召开的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上获悉,最新考古成果显示,国字山墓葬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葬,对于研究越国历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国字山墓葬位于东周时期的大型城址——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山顶部,自2017年起开始发掘工作。墓葬目前出土2600余件(套)器物,其中包括:一件总长度达到2.3米的筝(先秦时期墓葬中出 ...

• 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现规模庞大的东周时期墓葬

12月25日下午,经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30多位专家共同对江西樟树市国字山越王室大墓考古发掘成果进行论证,首次对外公布——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现规模庞大的东周时期墓葬,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越国与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对于研究越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 考古新发现!江西樟树国字山大墓或为越国王室贵族墓

在江西省樟树市,考古人员早前发现了一座东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藏,这座墓葬的发掘已经持续了四年多,出土2000多件套器物,包括迄今为止出土最长的一件筝和两件带有“越王”铭的铜戈(戟)。目前推测墓葬很可能是越王室贵族墓,墓主人身份还需进一步专家论证,而论证会也将在今天下午举行。国字山墓葬位于东周时期的大型城址——筑卫城城址西侧约300米处的小 ...

• 一器一物之美:港大呈现“锤炼镂铸”特展:

澎湃新闻获悉,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近日正在举办“锤炼镂铸:中国古代青铜器与现代银器”特展,展出馆藏中国早期青铜器及一批银器,从科学与技术角度探讨艺术创作。展览不仅印证古文明深藏于一器一物间,也彰显先贤“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智慧。“锤炼镂铸:中国古代青铜器与现代银器”特展是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艺创启动”企划展览之一。该企划旨在从科学与 ...

• 全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12月24日举行的“十四五”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会议获悉,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历时10个月全面摸清了全国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资源分布、保护管理等状况。根据调查结果,全国共有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共计5986处,其中本次调查新发现635处。从级别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28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7处,市 ...

• “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启动,故宫参与实验室共建

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初衷,是希望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2021年12月21至22日,在科学技术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由故宫博物院、希腊研究与技术基金会电子结构和激光研究所(IESL-FORTH)联合主办的“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建启动仪式”暨“2021中国-希腊文物保护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故宫博 ...

• 617岁的天津,有“古”可考

  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筑城设天津卫。但就在前不久,天津蓟州太子陵旧石器发掘的新发现,证明了天津人类发展历史不少于10万年。  “这一重大发现将天津地区早期人类探源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综合以往旧石器考古发现和成果,实证了天津的人类发展历史,以及华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连续交流演化的重要区域,凸显未 ...

• 琉璃河遗址出土西周重要铭文 实证北京三千年建城史

 10月至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等7家机构对琉璃河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地点分为城址区及墓葬区,发掘总面积为400平方米。  城址区发掘地点位于刘李店村东的林地内、琉璃河古城的西北角,处于统一编号的G9区。共发掘西周时期房址3座,其中F1、F2保存相对完整 ...

•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渚答卷”

 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木槌落定,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迎来了在世界文明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中国在五千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遗址真实地展现了新石器时 ...

• 崇信县丈八寺遗址抢救性发掘简报

2020年5月18日,崇信县博物馆在野外文物安全巡查过程中,发现我县一般文物保护单位丈八寺遗址有疑似不法分子盗挖痕迹。为确保文物安全,防止文物遗存遭受非法破坏和盗掘,5月19日,经报上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县博物馆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部分暴露于遗址地表的佛教文物遗存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一、地理位置和分布范围丈八寺遗址位于崇信县锦屏镇铜城 ...

• 古罗马最大神庙完成修复

据意大利Artemagazine、雅虎新闻等外媒消息,意大利独立古文物修复机构罗马斗兽场考古公园(Parco Archeologico del Colosseo)近日宣布,古罗马最大神庙——维纳斯和罗马神庙(Temple of Venus and Rome)已经完成修复,罗马帝国最具标志性的古迹之一恢复了昔日的辉煌。维纳斯和罗马神庙历史影像修复后的维纳斯和罗马神庙影像 Stefano Castellani 图维纳 ...

• 北京三千余年的建城史被证实

北京市文物局12月19日发布消息称,在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今年最新发掘的一座西周墓葬中出土了青铜卣。据介绍,青铜卣上的铭文出现“太保”“墉燕”“燕侯宫”等内容。有关专家认为,铭文中的“墉”字,是筑城之意,证实周王重臣召公亲自来过琉璃河遗址,并在此筑都。这篇铭文以文字资料实证了三千余年的北京建城史,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